APP下载

西藏鱼类放生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

2017-09-15扎西拉姆吕红健张弛周建设潘英子陈美群姚维志

中国水产 2017年9期
关键词:渔业资源土著鱼种

文/扎西拉姆 吕红健 张弛 周建设 潘英子 陈美群 姚维志

西藏鱼类放生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

文/扎西拉姆1吕红健2张弛1周建设1潘英子1陈美群1姚维志2

受宗教信仰的影响,西藏自古就有放生的习俗。笔者2016年调查显示,目前,西藏地区的藏族人77.9%都有放生经历,其中约57.8%的人在发生时选择鱼类放生。由于人们普遍缺乏科学放生知识,西藏部分天然水域出现外来鱼种入侵的现象,致使部分土著鱼种野外灭绝。笔者认为,西藏鱼类“放生”以及由此引发的渔业资源环境问题,需引起政府有关部门和相关科研工作者的高度重视。

一、西藏鱼类放生现状

近年来,随着西藏经济的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越来越多的人参与到鱼类放生活动中去,形成了针对鱼类放生活动相对稳定的供需关系和市场,且规模有逐渐扩大的趋势,甚至由“买鱼放生”衍生出了“捕鱼产业链”,即捕捞当地河流中的土著鱼种来贩卖的产业链。目前,西藏各大农贸市场均有针对放生而销售的鱼,被称为“放生鱼”。放生鱼也成为了部分水产市场的主营商品,市场上出售的放生鱼除了各种规格的西藏野生鱼类外,还有多种外来鱼种,如鲤、鲫、草鱼、泥鳅等。

截至目前,西藏土著鱼类尚未得到合理开发和利用,部分鱼类的人工繁育工作也刚刚起步,市场上销售的各种规格土著鱼类均是为了“放生”而从天然水域里捕捞的。出于拯救生命而做出的“放生”行为反而引发了野生鱼类资源的大量捕捞和水域生态环境的破坏。尤其是每逢藏历四月份,为期一个月的传统宗教节——“萨嘎达瓦节”,“放生”尤为盛行。据统计,西藏每年约有7万人在完成各自的放生心愿,其中包括部分外来旅游人员。然而,绝大多数放生者并不了解鲤、鲫、草鱼等属外来鱼种,他们更不会区分西藏本地鱼种和外来鱼种。因此,西藏每年的鱼类“放生”不但加速了西藏自然水域外来鱼种的入侵速度,还有可能破坏西藏部分天然水体原生自然生态系统的平衡,进而引发部分土著鱼种的灭绝。

二、鱼类放生存在的问题

(一)导致大量外来物种入侵

据统计,目前西藏天然水域的外来入侵鱼类有鲤、鲫、草鱼、鲢、鳙、麦穗鱼、泥鳅、鲇、黄黝鱼、黑鱼、银鲫、大鳞副泥鳅、棒花鱼、青鳉等14种(表1),此外,还有部分外来入侵两栖类,如甲鱼、牛蛙。研究表明,这些外来物种在成功进入新环境后,生存能力非常强,并通过抢夺周围其他物种的养分来缩小其生存空间,危及本地物种。这些外来物种不但与土著鱼争食、争栖息地、争繁殖场所,还吞食土著鱼的卵和幼鱼,会导致西藏本地部分物种的灭绝,如黑斑原鮡尖裸鲤 拉萨裂腹鱼拉萨裸裂尻鱼双须叶须鱼等。若这一现象继续发展,必将严重破坏西藏当地的生物多样性和农牧业经济发展,最终导致部分天然水域生态系统稳定性受到破坏。

2011年,范丽卿等报道拉萨市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拉鲁湿地(位于拉萨市区,早期也是放生地之一)外来鱼类有鲫、鲤、草鱼、麦穗鱼等7种,而土著鱼类有尖裸鲤、异尾高原鳅、拉萨裸裂尻鱼、西藏高原鳅、细尾高原鳅等5种,且本地鱼种所占比率只有42%。其研究结果还显示外来的麦穗鱼和鲫为绝对优势种,几乎遍布整个湿地,而土著鱼类仅分布于小部分水域中,且数量极少,几近灭绝。2014年,米玛旺堆等报道拉鲁湿地内发现牛蛙成体和幼体。据其调查发现,当地放生习俗是促成湿地出现外来物种的主要原因,且放生外来鱼种已致拉鲁湿地鱼类群落结构丧失独特性,并呈现出以外来鱼类为主体,部分土著鱼类残存且鱼类多样性极低的格局。

(二)对土著鱼种造成威胁

截至目前,我国外来鱼种入侵对土著鱼种造成影响的报道较多。例如,由于外来物种银鱼的入侵导致云南的抗浪鱼早已濒危,还有人们有意引进河鲈、贝加尔雅罗鱼,导致新疆特有大头鱼渐渐消失。与上述情况类似,由于外来鱼种的入侵,西藏的尖裸鲤、黑斑原鮡等土著鱼类也正在濒临灭绝。根据笔者调查,上世纪90年代末在拉萨河下游(拉萨市区周边)随时能捕到的各种本地土著鱼类,包括拉萨裂腹鱼、异齿裂腹鱼、巨须裂腹鱼、拉萨裸裂尻鱼、尖裸鲤、黑斑原鮡等,近年来几乎难觅踪影,反而鲤、鲫、泥鳅等外来鱼种已经形成西藏地域上的优势种类。此外,截至2016年底,根据西藏自治区农牧科学院水产科学研究所报道,西藏土著鱼类尚未有一种实现人工繁育和工厂化养殖。因此,我们推断市场上出现的土著鱼类幼苗应该是从雅鲁藏布江里捕捞的野生幼苗,销售者也透露说确实如此。土著鱼种幼苗也都因放生“市场”的繁荣而遭到大量捕捞。

综上所述,西藏目前盲目且缺少科学引导的放生,一方面造成大量土著鱼类遭到捕捞,另一方面放生外来物种还对本地土著鱼类的生存造成严重威胁。这使得西藏土著鱼类种群数量急剧下降,导致物种单一化,给当地生态系统的平衡带来毁灭性灾难。

表1 西藏外来鱼种统计

三、放生引起的问题原因分析

(一)受宗教观念影响,认为放生就是好事

受宗教文化的影响及生活水平提高,近年越来越多的西藏农牧民更加关注环境和野生动物的保护,“放生”也被视作“行善”的方式之一。加之,俗语称“一雌鱼怀万子鱼”,即放生一条雌鱼就相当于放生了万条生命,所以很多人都选择放生鱼类。但是人们缺乏有关科学放生常识和鱼类学知识。调查发现88.6%的放生者不懂科学放生,使原本的拯救行为最终变成了杀生。如西藏很多放生者不知道罗非鱼是温水性鱼类(适宜水温为16-38℃),把罗非鱼放到西藏的冷水河流(水温年均7.7℃),忽略了鱼类与水温的密切关系,致使其放生不久就会死亡。在我国,盲目放生的报道还有很多,这些都是因为放生者缺乏相关科学知识和对放生对象生理生态习性不了解,采取了错误的放生方式,从而对放生区域生态系统造成严重破坏。再如:近年的巴西龟放生现象,而对放生地土著野生龟及鱼类物种生存所造成的严重威胁。

(二)相关机构不健全和主管部门职能缺失

西藏作为放生最为普遍的地区之一,放生活动几乎每天都在发生。但是,由于体制不健全,水资源管理部门形同虚设,政府及相关单位对于如何科学放生缺乏引导,监管不到位,导致不科学放生的现象不断发生。据调查显示,近86.8%以上的放生者不认识西藏土著鱼类,甚至不了解鱼类的生活习性,导致盲目放生现象屡屡发生。

西藏水域具有“亚洲水塔”的美称,但是由于受宗教的影响藏族人绝大多数不食鱼。西藏的渔业资源一直没有受到重视,丰富的渔业资源处于无管理状态,既没有得到科学开发利用,又没得到有力的监管及保护,放生更没有得到科学的引导。缺乏严格控制捕捞网具规格及捕捞方式监督,导致西藏野生小鱼苗遭到大量捕捞,很多河流里的野生鱼类遭到灭绝。还有外来品种在市场上大量出售供放生,导致人为的外来物种入侵,给当地生态和环境带来严重破坏。

(三)技术薄弱,苗种来源未解决,放生规程未建立

西藏自治区水产养殖业起步晚,一直缺少专门的机构和工作人员,丰富的渔业资源处于自生自灭的状态中,土著品种基本没有被合理的开发和保护利用。因此,西藏地区的水产养殖产业外来品种较多,市场上的土著品种大部分都是从自然水域中捕捞而来,西藏多数野生鱼类面临过度捕捞而绝迹。近年,西藏自治区水产科学研究所和西藏林芝市水产良种繁育基地等相关单位一直在积极开展西藏土著鱼类的人工驯化、繁殖等工作,虽然取得了一些成绩,但是仍存在繁殖规模小、技术不成熟等问题,无法满足放生需求。

尖裸鲤

黑斑原鮡

四、引导科学放生的对策建议

(一)加强宣传和引导,树立科学放生理念

国家农业部《水生生物增殖放流管理规定》要求,要科学放生,要选择适合的时间和地点放生本地品种。就是要选择本地原有的品种放生,禁止外来物种放生,要注意生态环境的保护。为此应进一步加强政府相关部门以及各界人士的沟通协调,在多方配合和努力下,结合放生日和“12·4”法制宣传日等活动,通过纸媒、网络等宣传媒介,普及科学知识,大力宣传科学放生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让放生者全面了解和掌握科学放生的基本原则和技术规范,提高广大放生者的科学放生的意识,杜绝盲目放生现象的发生。同时提高当地群众对本地土著鱼类和外来鱼类区分能力以及提高当地群众对科学放生重要性的普遍认识,引导放生土著品种,共同努力使西藏的放生及早回归其本意,使西藏的放生在渔业资源保护方面起到应有的作用。

(二)健全体制机制,加强放生管理

政府和渔业相关部门应正视西藏渔业保护建设滞后的事实,组织专家和学者及管理人员认真做好相关调研和基础科学研究工作。以科学的态度,从保护西藏渔业资源的角度出发,为保障鱼类放生的科学性,加强组织领导、建立健全科学放生管理机制和投入机制,健全规章制度、提高鱼类放生监管能力,加大宣传力度、结合近年提倡的水生生物增殖放流活动,把西藏的鱼类放生纳入水生生物增殖放流事业中来,为西藏鱼类科学放生提供良好保障。采取建设渔业资源自然保护区、湿地生态自然保护区、水域旅游景区等保护生态系统多样性措施,并在西藏各大河流流域明确设立禁渔区、禁渔期和禁用渔具,对部分珍稀濒危鱼种进行重点监测。建立珍稀特有鱼类资源的环境监测体系和专项保护区。完善渔政执法体系,提高渔政执法队的执法次数和扩大巡逻执法的覆盖面,特别是加强对禁渔区或鱼类自然保护区水域的执法力度,设立保护渔业资源联席会议,组织民宗局、渔政大队、各乡镇等有关部门,加强各部门之间横向联系,集思广益探索出适合西藏现状的渔业资源保护模式,实行联合执法和常规执法相结合。一方面加大对违法偷鱼行为的惩处力度,尤其对“电、炸、毒”鱼及不合格捕捞网具的恶劣行为的严厉打击,另一方面监督放生者的不科学放生行为,积极引导广大群众科学放生,为西藏渔业资源修复创造良好的生态环境。

(三)加强技术研究,提升科技支撑能力

加强建设西藏土著鱼类繁育基地,大力开展基础研究、发展当地水产养殖业;加大西藏水产科技专业人才队伍建设工作,推进西藏土著鱼类的人工驯养及繁育工作,建立比较完备的技术支撑,为鱼类放生提供坚实有力的技术后盾。积极开展本地主要经济鱼类(如巨须裂腹鱼、尖裸鲤、拉萨裂腹鱼、拉萨裸裂尻鱼、双须叶须鱼、黑斑原鮡、高原鳅等)人工繁育工作,努力解决放生苗种供应问题,确保能够提供符合放生要求的土著鱼类人工苗种供放生者放生。以充足的苗种供应、完备的技术支撑和规范的检验检疫,保证鱼类放生活动科学、规范开展。这不仅可以提高西藏的鱼类科学放生生态效益,还可以大大减轻对自然资源的需求压力和修复濒危种群的生态系统,促进渔业生产与生态环境和谐可持续发展。

(四)鱼类放生科学统筹和规划

随着放生规模的扩大,以及各界开展鱼类放生活动的增多,潜在的生物多样性和水域生态安全问题更加突出,如重要水域面临的渔业资源衰退、本地水生生物濒危程度加剧、生态灾害频发等一系列生态问题,有必要进一步统筹规划。分类不同区域的适宜放生物种,确保水域生态安全。严格禁止市场上出售土著野生小鱼苗以及外来鱼类苗种,严格限定商品鱼类规格及品种。积极研讨西藏水域适合放生鱼类品种及规格、以及适合放生的水域及河流等,从规定鱼类放生品种、放生地点、放生规格和放生时间等四方面入手,制定统一时间定点集中放生,有效杜绝外来物种的入侵,提高放生品种的成活率。根据调查,目前西藏市场上出现的土著鱼类有巨须裂腹鱼、拉萨拉萨裂腹鱼、拉萨裸裂尻鱼、双须叶须鱼、高原鳅等,除了以上鱼类的野生苗种以外,还有黑斑原鮡和尖裸鲤等鱼都可在雅鲁藏布江流域放生。但是有些湖泊有特有鱼类品种,放生时一定要选择该湖泊特有品种放生方可。放生地应该根据放生鱼的个体大小选择有石头或鹅卵石的水域,流速缓慢而深浅适中的河流里放生。根据西藏的气候特点,放生时间应该在春末至初秋季节。此时水温最适合鱼类生长,饵料相对比较丰富,各大河流水位也适中。与冬季相比更适合放生,再结合当地风俗习惯,适合选择3月~10月份放生鱼类。这样不仅能够提高鱼类成活率,也降低了不法分子再次捕捞放生的鱼类现象的放生。

拉萨裂腹鱼

双须叶须鱼

五、结语

缺乏科学指导的鱼类放生行为会造成外来鱼种的入侵和西藏本地水生生态环境的破坏。在这种情况下,政府有关部门和相关科研工作者有义务和责任引导群众科学放生,让广大群众了解适宜放生的种类,提高动物放生的生态效益。放生与护生都应遵循自然规律,只有将科学放生与动物保护相结合才算是真正意义上的“放生”。

作者单位:1西藏自治区农牧科学院水产科学研究所 2西南大学动物科技学院/西南大学渔业资源环境研究中心水产科学重庆市重点实验室

猜你喜欢

渔业资源土著鱼种
沅江怀化段渔业资源增殖保护措施
池塘鱼种如何正确投放
东海渔业资源重建的智慧技术思考
四种常用渔药对异育银鲫“中科5号”鱼种急性毒性研究
中韩渔业资源联合增殖放流活动在青岛举行
简述鱇浪白鱼渔业资源相关研究成果、问题与建议
土著节
冬放鱼种技术
鱼种深秋管理四要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