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材的性别分析
——对比分析人教版和教科版五年级上册
2017-09-15卢佳
卢 佳
哈尔滨师范大学,黑龙江 哈尔滨 150000
小学语文教材的性别分析
——对比分析人教版和教科版五年级上册
卢 佳*
哈尔滨师范大学,黑龙江 哈尔滨 150000
一、教材人物性别形象及作者性别分析
主角是一个篇语文课文的灵魂和主体,是传播优秀世界观的载体,更是影响学生的重要因素。所以语文课文所塑造出来的主角形态,是国家主流文化的代表。以下为对人教版小学五年级上册和教科版小学五年级上册课文主角性别做出的统计:
表1 人教版小学五年级上册人物性别统计
表2 教科版小学五年级上册人物性别统计
统计发现,小学语文课文对任务性别的描写可以分为两种:一种为直接描述,即从文章中就能读出来主角性别。如:身份的表述,姐姐、妹妹、爸爸、妈妈,“他,她”的表述;二为隐含意义描述,许多文章没有直接描述出来主角性别,但可以通过插画、作者身份来进行分析性别。如许多文章以第一人称“我”来进行全文描述,为了更好的理解课文中传递的内容和思想,可以直接把“我”当做作者本身来进行分析。
根据上表统计表明,在人教版中以女性为主要角色的有2篇。以及看不出性别主角为“我”的文章有4篇。在教科版中,以女性为主角的文章有《花边饺子》一篇专门描写母爱的文章。其余的均为父爱和男性伟人的纪实故事。
由此可见,教科版和人教版相比较下,对女性描写的篇幅较少,和上一章作者性别分布状况比较来看,同样教科版仅仅只有一个篇幅来描述女性角色。
二、人物形象性别角色定位情况分析及对儿童的影响
(一)男性定位形象分析及影响
根据上一章对语文课文人物分析中可以发现,男性人物作为主角占大部分比例。甚至在教科版五年级上册之中,男性角色占比例在百分中80左右。在教科版中,男性定位形象以淳朴的父爱亲情以及成功人士为主。如在第一课《爷爷的压岁钱》中,为我们描述出一个淳朴、善良、不娇惯孩子的一个老人形象。爷爷在每次给“我”压岁钱时,都教会“我”一个人生道理。让“我”在一晃十几年之后还终身受用。在《我的伯父鲁迅先生》之中,通过讨论水浒、救助车夫和关心女佣三件小事向我们介绍了文学巨匠鲁迅先生。并且《我的伯父鲁迅先生》是教科版唯一一篇选取的女作家的文章。在《杨子荣打虎》之中,通过大篇幅的动作描写,为我们展示出剿匪小分队侦查员杨子荣的睿智和灵敏。
在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之中,所有以男性为主角的文章之中,全都是描述着成功人士、父爱亲情的伟大。在《狼牙山五壮士》之中,用语言描述出当时抗日战争时期环境的恶劣、敌人的凶狠以及我国士兵的英勇善战和不顾自身为国献身的光荣。
对比两本教材而言,对于男性形象的描述过于单一。会给小学儿童带来思维定式,比如:当一提到父亲的时候,就是“父爱如山”、“父亲的隐忍”。而一提到成功人士的时候,就会想到童年时期遭受过一些困难,最终才得到成功等等。小学语文教材是小学生接触的最多的教材之一,而教材传递出的价值观和人生观影响着小学儿童对不同性别的看法。小学语文教材的编写,不仅要做到男女角色的平等,而且还要传递更为丰富的人性角色。
(二)女性定位形象分析及影响
在教科版的小学五年级上册之中,以女性为主角的文章仅仅只有一篇《花边饺子》。文章描述了母亲为了让我多吃到肉馅的饺子,自己在素馅的饺子上包上了花边,做了记号的故事。从一件生活之中的小事来描述母爱的伟大。除了该篇文章是以女性角色为主角之外,在教科版中,女性角色的描述甚少。在人教版的小学五年级上册之中,女性作家所占比例远远高于教科版。而且在女性作家的文章之中,以“我”为第一人称所进行描述的文章有7篇。所以,我们可以把这些文章中的“我”都当做女性角色进行分析。
为了克服因性别不公造成的消极影响,在教材的编写中,应当努力克服因社会历史渊源而传承下来的男权思想。传统的对女性的认识会给学生带来一定的刻板印象。其次教材中以“我”为第一人称进行描述的文章,不应将角色分配过多的倾向于男性。教材还应加大女性角色的比例,克服无意识的性别男性化的趋势,加大女性比例,多塑造女性正面、积极、上进的任务形象,从而削弱男性社会角色的统治者地位;在不确定的人物形象中,多使用女性形象的插图,这样才能够帮助儿童形成性别公平和性别平等的观念。
[1]张新强.小学语文的成人化偏差[J].河南教育,2000(3).
[2]佐斌.小学语文课文内容的社会心理思考[J].教育研究与实验,1998(1).
卢佳(1993-),女,汉族,黑龙江人,哈尔滨师范大学,硕士在读,研究方向:小学教育。
G
A
1006-0049-(2017)19-0099-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