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主动脉内球囊反搏联合PCI对心肌梗死合并心源性休克患者预后的影响

2017-09-15吴敬敬帕提曼阿不都克力木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7年17期
关键词:心源性休克球囊

吴敬敬 帕提曼·阿不都克力木

主动脉内球囊反搏联合PCI对心肌梗死合并心源性休克患者预后的影响

吴敬敬 帕提曼·阿不都克力木

目的 了解心肌梗死并发心源性休克患者中联合施予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主动脉内球囊反搏疗法的可靠性。方法 10例心肌梗死并发心源性休克患者, 施予PCI疗法+主动脉内球囊反搏疗法展开治疗, 观察治疗前后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心肌肌钙蛋白T(cTnT)、N-甲基-D-天冬氨酸受体(NMDA-R)、心肌肌钙蛋白I(cTnI)、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左室射血分数(LVEF)、视锥蛋白样蛋白-1(VILIP-1)、左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变化。结果 治疗后, 10例患者CK-MB、cTnT、NMDA-R、cTnI、NSE、LVEF、VILIP-1、LVESD、LVEDD水平分别为(21.39±4.36)U/ml、(0.210±0.025)ng/ml、(1.90±0.18)μg/L、(0.790±0.083)ng/ml、(59.00±5.71)μg/L、(50.68±5.73)%、(3.80± 0.49)μg/L、(49.00±5.23)mm、(57.92±6.37)mm, 均优于治疗前的(35.00±5.23)U/ml、(0.121±0.069)ng/ml、(0.70±0.06)μg/L、(0.316±0.047)ng/ml、(30.68±3.55)μg/L、(60.67±6.61)%、(2.06±0.18)μg/L、(40.69±4.99)mm、(49.78±6.22)mm, 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过程中均无并发症出现。结论 对于并发心源性休克的心肌梗死病例, 联合施予PCI疗法+主动脉内球囊反搏疗法表现出可靠性强的特征, 推荐选用。

心肌梗死;心源性休克;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主动脉内球囊反搏疗法;预后质量

对于同时并发心源性休克现象的心肌梗死病例, 专业治疗工作中, 在施予PCI疗法的同时, 联合展开主动脉内球囊反搏疗法可实现对机体病情的充分控制, 在促进并发性疾病症状转归的基础上, 实现对机体预后质量的不断提高[1]。为深入了解PCI疗法+主动脉内球囊反搏疗法在本院临床日常开展水平, 作者抽取10例患有心肌梗死于2016年1~12月入院的患者, 旨在对其救治技术充分改进与完善, 进而控制疾病恶性发展。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随机抽取10例患有心肌梗死于2016年1~12月入院的患者, 均并发心源性休克, 年龄53~86岁, 平均年龄(73.12±10.10)岁;男6例(60.00%), 女4例(40.00%)。

1.2治疗方法 所有患者均以PCI疗法+主动脉内球囊反搏疗法展开治疗:①准确评估机体病情程度, 施予镇痛疗法、补液疗法、镇静疗法以及升压疗法等基础措施, 再予以用药氯吡格雷(剂量标准:300.0~600.0 mg)+阿司匹林(剂量标准:300.0 mg), 口服用药。②选择Seldinger方案, 定位机体左侧的股动脉系统或者右侧的股动脉系统后, 予以穿刺,并将导引钢丝妥善置入, 再以机体身高为标准, 选用适合的反搏泵管设备, 展开预扩操作后, 即可对主动脉内球囊反搏导管设备妥善置入, 并且连接设备。③选择自动模式, 将肝素钠(共12500.0 U)充分溶于生理盐水(共500.0 ml)中后,给予压力传感器导管设备充分冲洗, 并且予以用药低分子肝素(剂量标准:40.0 mg;频次:2次/d;用药途径:皮下注射)。④定位机体右侧的股动脉系统后, 予以专业穿刺, 并选择Judkins技术展开冠状动脉造影工作, 对机体梗死性动脉系统施予支架疗法。

1.3观察指标 统计所选病例预后水平, 对象集中于机体心脏系统功能以及神经系统功能等方面, 具体指标涉及:CK-MB、cTnT、NMDA-R、cTnI、NSE、LVEF、VILIP-1、LVESD以及LVEDD。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2.0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 采用t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治疗后, 10例患者CK-MB、cTnT、NMDA-R、cTnI、NSE、LVEF、VILIP-1、LVESD、LVEDD水平分别为(21.39±4.36)U/ml、(0.210±0.025)ng/ml、(1.90±0.18)μg/L、(0.790±0.083)ng/ml、(59.00±5.71)μg/L、(50.68±5.73)%、(3.80±0.49)μg/L、(49.00±5.23)mm、(57.92±6.37)mm, 均优于治疗前的(35.00±5.23)U/ml、(0.121±0.069)ng/ml、(0.70±0.06)μg/L、(0.316±0.047)ng/ml、(30.68±3.55)μg/L、(60.67±6.61)%、(2.06±0.18)μg/L、(40.69±4.99)mm、(49.78±6.22)mm, 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治疗过程中均无并发症出现。

表1 10例患者治疗前后各临床指标变化比较

表1 10例患者治疗前后各临床指标变化比较

注:与治疗前比较,aP<0.05

3 讨论

陈亭杰等[2]表明, 心肌梗死是发生于心肌系统中的危急症类型, 临床以PCI疗法作首选措施, 尽管可使机体心肌血液供应质量充分恢复, 同时还能实现冠状动脉系统再通目标, 但该病症同样表现出预后水平有限的情况, 且如果心肌梗死病例同时并发心源性休克现象, 单独施予PCI疗法往往无法对机体疾病充分改善, 所以还要酌情展开主动脉内球囊反搏疗法。

主动脉内球囊反搏疗法属辅助性的循环治疗技术, 通过定位机体主动脉系统, 并予以妥善置入气囊设备, 并以机体心动周期为参照, 予以同步充气、同步放气的基础上, 即可达到辅助循环目标[3-6]。一般而言, 临床治疗并发心源性休克的心肌梗死病例时, 主要措施是对机体心肌系统的缺血损害现象有效缓解, 同时促使其心脏泵血生理功能的不断改善, 而联合施予PCI疗法+主动脉内球囊反搏疗法即可实现该救治目标[4,7-10]。联合施予PCI疗法+主动脉内球囊反搏疗法, 除了可使机体冠状动脉系统内部血液灌注质量充分改善外, 还可使机体心肌系统中的缺氧程度、缺血程度有效缓解, 通过对其心肌系统耗氧量综合控制, 在提升其收缩能力的同时, 确保心脏系统输出量以及外周循环系统生理水平均可有效改善, 进而促使其疾病转归, 同时改善预后[5]。此研究显示, 治疗后10例患者CK-MB、cTnT、NMDA-R、cTnI、NSE、LVEF、VILIP-1、LVESD以及LVEDD均较治疗前改善(P<0.05), 表明机体预后质量佳。

综上所述, 临床治疗并发心源性休克的心肌梗死病例时,联合施予PCI疗法+主动脉内球囊反搏疗法表现出可靠性强的特征, 可对机体预后质量的不断提高, 以促进疾病加速转归, 值得推荐选用。

[1] 邹云丞, 吕云, 杨峰, 等.主动脉内球囊反搏对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源性休克老年患者介入术后炎性因子的影响.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2014(9):924-927.

[2] 陈亭杰, 杨锋, 王伟灿.心肌梗死合并心源性休克老年病人应用IABP对PCI后炎性因子可溶性CD40配体的影响.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2016, 14(18):2162-2164.

[3] 尚永志, 冯雁, 秦雷.IABP辅助直接PCI治疗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合并心源性休克的效果和危险因素分析.中国急救医学, 2016, 36(10):918-923.

[4] 黄卓山, 董睿敏, 吴震, 等.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术辅助的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成功治疗急性广泛前壁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合并心源性休克患者1例.中华老年多器官疾病杂志, 2014(8): 623-627.

[5] 裘毅钢, 李田昌, 陈宇, 等.急性心肌梗死并心源性休克患者早期主动脉内球囊反搏联合急诊介入的疗效观察.中国急救复苏与灾害医学杂志, 2014(7):594-597.

[6] 刘玉杰.主动脉内球囊反搏联合PCI改善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源性休克患者预后的研究.海南医学院学报, 2016, 22(1):37-40.

[7] 公净, 杨艳云, 刘春雪.影响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源性休克患者接受主动脉内球囊反搏联合介入治疗预后的因素分析和护理对策.中外医疗, 2011, 30(30):63.

[8] 李建伟, 王曼, 谢芳元, 等.急诊PCI联合主动脉内球囊反搏对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源性休克的疗效.心血管康复医学杂志, 2012, 21(4):396-398.

[9] 史苏娜, 纪征, 魏斌, 等.主动脉内球囊反搏联合经皮冠状动脉介入辅助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源性休克的效果观察.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15(29):108-109.

[10] 孙俊芳, 胡鑫, 王晓玲.经皮冠状动脉介入联合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源性休克老年患者术后并发症的调查研究.中国心血管杂志, 2010, 15(2):142-143.

10.14164/j.cnki.cn11-5581/r.2017.17.020

2017-06-01]

835000 新疆伊犁州新华医院心内科

猜你喜欢

心源性休克球囊
休克指数指导在外伤性肝脾破裂大出血患者救护中的应用
分析妇产科治疗失血性休克治疗的相关手段
心肌缺血预适应在紫杉醇释放冠脉球囊导管扩张术中的应用
切割球囊用于冠状动脉疾病治疗的现状及应用前景
车祸创伤致失血性休克的急救干预措施分析
主动脉球囊反搏应用于胃贲门癌手术1例
心源性猝死的10个“魔鬼时刻”
球囊压迫法建立兔双节段脊髓损伤模型
胃食管反流病相关急性非心源性胸痛治疗体会
血清Cys C、β2-MG在感染性休克早期集束化治疗中的临床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