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绷带型角膜接触镜在复发性翼状胬肉术后应用的临床观察

2017-09-15孙良南李柏军于莉朱远飞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7年17期
关键词:戴镜翼状胬肉

孙良南 李柏军 于莉 朱远飞

绷带型角膜接触镜在复发性翼状胬肉术后应用的临床观察

孙良南 李柏军 于莉 朱远飞

目的 观察绷带型角膜接触镜在复发性翼状胬肉术后应用的临床疗效。方法 48例(48眼) 单侧复发性翼状胬肉患者, 随机分成戴镜组和对照组, 各24例(24眼)。两组均实施翼状胬肉切除联合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术, 戴镜组术毕当即配戴绷带型角膜接触镜, 对照组术后眼垫包扎。比较两组患者术后1、3、7 d的眼部疼痛程度、术后角膜创面愈合情况及复发情况。结果 戴镜组术后 1、3、7 d 眼部疼痛程度评分分别为(0.88±0.54)、(0.50±0.51)、(0.25±0.44 )分, 均低于对照组的(1.75±0.61)、(1.33±0.57)、(0.79±0.59)分,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5.231、-5.316、-3.594,P<0.05)。术后7 d戴镜组角膜创面完全修复19眼, 占79.17%;对照组角膜创面完全修复9眼, 占37.50%。戴镜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571,P<0.05)。术后6个月, 对照组及戴镜组各有1眼胬肉复发, 两组均未发生角膜、巩膜溶解。结论 配戴绷带型角膜接触镜可有效缓解复发性翼状胬肉患者术后的眼部刺激症状,能加速术后角膜创面的修复, 值得推广。

复发性翼状胬肉;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术;绷带型角膜接触镜

复发性翼状胬肉在临床上并不少见, 目前主要的治疗手段为手术切除, 与初次手术相比, 复发性翼状胬肉手术往往胬肉与角巩膜粘连较紧密, 较单纯的翼状胬肉手术损伤大,术后恢复时间长, 患者术后眼痛、异物感等不适更明显。目前已有很多研究证实绷带型角膜接触镜应用于初发型翼状胬肉患者术后, 在促进角膜上皮修复、减少眼部不适方面取得良好效果[1-3], 但对复发性翼状胬肉术后应用绷带型角膜接触镜的临床观察尚不多见。作者对复发性翼状胬肉患者行翼状胬肉切除联合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术, 术后配戴绷带型角膜接触镜, 并与术后未戴镜的患者进行对比, 以观察绷带型角膜接触镜对术后角膜刺激症状、角膜创面愈合、术后不良反应的影响,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 2013年1月~2014年12月进行手术治疗的复发性翼状胬肉患者48例(48眼), 其中男 22例,女26例, 右眼26只, 左眼22只, 年龄30 ~ 68岁, 平均年龄(55.9±8.2)岁。既往翼状胬肉切除手术史1次者44眼, 2次者4眼。最近1次手术与此次手术间隔时间 8个月~37年。眼部情况:鼻侧胬肉头部长入角膜缘内, 遮挡瞳孔区者5眼,未遮挡瞳孔区者43眼, 伴有瘢痕增殖、睑球粘连, 眼球运动不同程度受限者 23眼。所有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戴镜组和对照组, 各24例(24眼)。戴镜组: 男11例 (11眼), 女13例(13眼), 右眼12例(12眼), 左眼12例(12眼), 平均年龄(55.6±7.6) 岁。对照组: 男11例(11眼), 女13例(13眼),右眼14例(14眼), 左眼10例(10眼), 平均年龄( 56.2±6.9)岁。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2手术方法 术前所有患者均行视力、屈光、裂隙灯、眼压、眼部B超等眼科常规检查, 所有手术由同一医生完成。两组均实施翼状胬肉切除联合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术。常规爱尔凯因表面麻醉+2%利多卡因球结膜下浸润麻醉, 沿角膜缘后2 mm剪开胬肉颈部球结膜, 钝性分离结膜下组织至半月皱襞处, 分离胬肉组织与巩膜粘连, 剪除瘢痕组织, 避免损伤内直肌, 止血钳钳夹后将胬肉体部剪除, 以 0.2 g/L丝裂霉素浸湿棉片贴敷巩膜床3 min, 生理盐水100 ml冲洗干净。由胬肉头部侧面或逆向钝性分离胬肉与角膜粘连, 有齿镊撕除残留胬肉组织, 同时避免角膜损伤过深。修剪结膜创缘, 剪除变性结膜组织, 术眼上方取相应大小带角膜缘组织自体结膜瓣, 植片角膜缘端与植床角膜缘对合, 10-0 非吸收缝线与植床球结膜及浅层巩膜缝合固定。

1.3术后处理方法 戴镜组术毕当即配戴绷带型角膜接触镜( 博士伦Pure Vision绷带型角膜接触镜 ), 眼垫包扎, 术后1 d开放点药, 典必殊眼液4次/d, 玻璃酸钠滴眼液4次/d, 1周后逐渐减量, 用药至术后30 d。对照组术后眼垫包扎1 d后开放点药, 用药同戴镜组。术后 7 d两组均行结膜缝线拆除,行角膜荧光素染色(戴镜组需取下角膜接触镜), 戴镜组角膜上皮未修复者继续配戴绷带型角膜接触镜至术后2周。

1.4观察指标及评定标准

1.4.1眼部疼痛情况 参照赵家良等[4]制定的眼部疼痛、异物感程度评分量表(见表1), 术后 1、3、7 d分别比较两组患者疼痛、异物感评分的差异。

表1 眼部疼痛、异物感程度评分量表

1.4.2角膜创面愈合情况 术后7 d行角膜荧光素染色, 记录两组角膜创面完全修复情况;术后2周复诊行角膜荧光素染色, 记录两组角膜创面愈合情况。完全修复: 手术区结膜无明显充血, 角膜上皮光滑整洁, 无增生翼状胬肉和新生血管。

1.4.3术后复发情况 复发: 手术区结膜有明显充血, 局部增生, 角膜出现胬肉组织增生和新生血管[2]。

1.5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两组患者术后 1、3、7 d 眼部疼痛程度评分比较 戴镜组术后 1、3、7 d 眼部疼痛程度评分分别为(0.88±0.54)、(0.50±0.51)、(0.25±0.44 )分, 均低于对照组的(1.75±0.61)、(1.33±0.57)、(0.79±0.59)分,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5.231、-5.316、-3.594,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术后 1、3、7 d 眼部疼痛程度评分比较

表2 两组患者术后 1、3、7 d 眼部疼痛程度评分比较

注:与对照组比较,aP<0.05

2.2两组患者角膜创面愈合情况比较 术后7 d戴镜组角膜创面完全修复19眼, 占79.17%;对照组角膜创面完全修复9眼, 占37.50%。戴镜组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571,P<0.05)。术后2周对照组2眼角膜创面仍有缺损,创面局部加深, 经治疗后逐渐愈合;戴镜组角膜创面愈合良好。两组均无发生感染病例。

2.3两组患者术后复发情况比较 术后6个月, 对照组及戴镜组各有1眼胬肉复发, 两组均未发生角膜、巩膜溶解。

3 讨论

翼状胬肉是常见的眼表疾病, 我国患病率达2%~5%[3]。翼状胬肉早期可引起眼红不适, 胬肉侵入角膜较多时可导致散光、视力下降等。目前翼状胬肉的主要治疗手段为手术切除, 包括翼状胬肉单纯切除术、胬肉转位术、胬肉切除联合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术、自体结膜移植或羊膜移植等[4]。据国内外报道不同手术方式翼状胬肉术后复发率为6.8%~89%[5]。翼状胬肉手术中损伤角膜上皮层甚至浅基质层, 使角膜中感觉神经末梢暴露, 患者术后多有较为明显的眼部不适如眼痛、异物感、流泪等, 同时术后缝线亦会加剧这些症状。复发性翼状胬肉瘢痕组织增生明显, 胬肉组织与角膜、巩膜粘连紧密, 分离困难, 角膜创面不平整, 术后角膜上皮修复慢, 患者术后眼痛、流泪、异物感等不适症状较单纯翼状胬肉手术更加严重[6], 而且因前次手术损伤, 部分患者局部角膜组织缺损, 术后角膜创面不易愈合甚至有角膜溶解趋势。因此术后维持患者眼部舒适的感觉、促进角膜创面的愈合在复发性翼状胬肉的手术治疗中更加需要重视。

目前配戴绷带型角膜接触镜在眼科临床已得到广泛应用, 可用于翼状胬肉术后、角膜外伤缝合术后、角膜异物取出术后、丝状角膜炎、复发性角膜上皮糜烂、准分子手术后等,在促进角膜上皮修复、减轻眼部不适方面作用明显。研究表明Pure Vision 纯视角膜接触镜具有保护角膜、促进角膜上皮修复、减轻疼痛症状等作用, 可连续过夜配戴长达1个月无明显不良反应[6]。绷带型角膜接触镜覆盖于角膜, 可避免角膜感觉神经末梢的暴露, 保护角膜创面不受眼睑摩擦, 因此大大减轻了患者的疼痛不适症状, 同时患者不需包扎眼部,行动方便, 生活可自理。本研究结果中可以看出, 戴镜组术后 1、3、7 d 眼部疼痛程度评分均低于对照组,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5.231、-5.316、-3.594,P<0.05)。说明通过配戴绷带型角膜接触镜明显降低患者的眼痛症状, 提高患者的舒适度。

绷带型角膜接触镜还可促进并引导角膜上皮细胞向创面移行, 防止眼睑摩擦导致新生角膜上皮脱落, 相比纱布眼部包扎透氧性强, 有利于伤口修复[7,8], 此外角膜接触镜还有贮存与缓释药物的功能, 有利于发挥药物的治疗作用。本研究中, 术后7 d戴镜组角膜创面完全修复19眼, 占79.17%;对照组角膜创面完全修复9眼, 占37.50%。戴镜组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571,P<0.05)。术后2周对照组2眼角膜创面仍有缺损, 创面局部加深, 经治疗后逐渐愈合;戴镜组角膜创面愈合良好。两组均无发生感染病例。与以往研究相比[9,10], 本研究中患者角膜上皮修复时间明显延长,分析原因为作者的研究对象为复发性翼状胬肉患者, 术后角膜创面损伤大, 上皮不易愈合, 这也提示对于复发性翼状胬肉患者, 术后配戴绷带型角膜接触镜对于促进角膜恢复更有意义。术后6个月, 对照组及戴镜组各有1眼胬肉复发, 两组均未发生角膜、巩膜溶解。提示配戴绷带型角膜接触镜不会增加感染、巩膜溶解等几率。本研究样本量有限, 以上结果还有待于需要更大的样本量及更长的随访观察时间来证实。

综上所述, 复发性翼状胬肉术后配戴绷带型角膜接触镜保护角膜创面, 有利于角膜上皮的愈合, 能明显减轻术后患者的眼部疼痛、异物感流泪等不适, 患眼不需包扎, 生活方便,其安全有效, 可以作为复发性胬肉切除术后的一种补充治疗。

[1] 李新宇, 王娟, 徐玲娟, 等.绷带型角膜接触镜在翼状胬肉手术中的应用.眼科新进展, 2013, 33(8):743-745.

[2] 张姗姗.绷带型角膜接触镜在翼状胬肉术后的应用与评价.临床眼科杂志, 2015, 23(6):553-555.

[3] 高阳, 陈可君, 王班伟, 等.翼状胬肉切除术后应用绷带式角膜接触镜的临床观察.中国实用眼科杂志, 2015, 33(12):1364-1367.

[4] 赵家良, 黎晓新, 董冬生, 等.普拉洛芬滴眼液治疗白内障术后炎症和非感染性眼前段炎症的临床评价.眼科研究, 2000, 18(6):560-564.

[5] 马科, 徐亮, 张士元, 等.北京特定地区翼状胬肉患病率的流行病学调查.中华眼科杂志, 2005, 41(1):63-64.

[6] 刘汉生, 杨洁, 钟烈红, 等.海南省两县(市)翼状胬肉患病率的调查.中华眼科杂志, 2001, 37(1):21-23.

[7] 阎启昌, 刘忠鑫, 邸悦, 等.三亚地区翼状胬肉发病与紫外线暴露时间相关关系研究.中华医学杂志, 2006, 86(24):1686-1688.

[8] 刘祖国, 王华.努力提高我国翼状胬肉的手术水平.中华眼科杂志, 2007, 43(10):865-867.

[9] 王鹤平.绷带型角膜接触镜在翼状胬肉手术中应用的临床观察.中国医学创新, 2015, 12(4):8-11.

[10] 韩芳, 李轶玲.绷带型角膜接触镜在翼状胬肉术的应用.中国实用眼科杂志, 2016, 34(9):968-970.

Clinical observation of bandage type contact lens applied in postoperative recurrent pterygium

SUN Liang-nan, LI Bai-jun, YU Li, et al.Shenzhen City Eye Hospital, Shenzhen 518040, China

ObjectiveTo observe the clinical efficacy of bandage type contact lens applied in postoperative recurrent pterygium.MethodsA total of 48 unilateral recurrent pterygium patients (48 eyes)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lens group and control group, with 24 cases (24 eyes) in each group.Both groups

pterygium excision combined with autologous limbal stem cell transplantation.The lens group wear bandagetype contact lens immediately after operation, and the control group received eye pad dressing after operation.Comparison were made on degree of eye pain, postoperative corneal wound healing and recurrence condition in postoperative 1, 3 and 7 d in two groups.ResultsThe lens group had eye pain score in postoperative 1, 3 and 7 d respectively as (0.88±0.54), (0.50±0.51) and (0.25±0.44) points, which were all lower than (1.75±0.61), (1.33±0.57) and (0.79±0.59) points in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ir difference had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 (t=-5.231, -5.316, -3.594,P<0.05).In postoperative 7 d, the lens group had 19 eyes with complete repair of corneal wound, accounting for 79.17%, and the control group had 9 eyes with complete repair of corneal wound, accounting for 37.50%.The lens group was higher than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 difference had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 (χ2=8.571,P<0.05).In postoperative 6 months, the control group and lens group both had 1 recurrent pterygium case.Both groups had no cases with corneal and scleral dissolution.ConclusionBandage type contact lens can effectively relieve the ocular irritation symptoms of patients with recurrent pterygium, and can accelerate repair of corneal wound after operation.So it is worth promoting.

Recurrent pterygium; Limbal stem cell transplantation; Bandage type contact lens

10.14164/j.cnki.cn11-5581/r.2017.17.017

2017-07-13]

518040 深圳市眼科医院, 暨南大学附属眼科医院,深圳大学眼视光学院, 深圳眼科学重点实验室

猜你喜欢

戴镜翼状胬肉
视力下降的机动车驾驶员驾车时戴镜行为研究
青少年近视性屈光参差患者配戴角膜塑形镜后脉络膜厚度及眼轴的变化
配戴角膜塑形镜后调节幅度的改变及其控制近视进展的临床观察
刨根问底之翼状胬肉
绷带型角膜接触镜在翼状胬肉逆行撕除联合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术的应用
翼状胬肉的治疗及其并发症
光学离焦时长对小鸡屈光度及眼轴向参数的影响
眼睛长胬肉要不要治
翼状胬肉自体干细胞移植术后口服中药治疗60例临床观察
眼翼状胬肉治疗的临床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