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果蔗新品种桂果蔗1号引种品比试验

2017-09-15马锦峥梁灿衡何毅波刘欣李松余坤兴刘红坚刘俊仙刘丽敏淡明卢曼曼张伟珍

中国糖料 2017年5期
关键词:横县性状广西

马锦峥,梁灿衡,何毅波,刘欣,李松*,余坤兴,刘红坚,刘俊仙,刘丽敏,淡明,卢曼曼,张伟珍

(1.广西横县蔗糖生产领导小组办公室,南宁横县530303;2.广西壮族自治区农业科学院甘蔗研究所/广西蔗糖产业协同创新中心,南宁530007)

果蔗新品种桂果蔗1号引种品比试验

马锦峥1,梁灿衡1,何毅波2,刘欣2,李松2*,余坤兴2,刘红坚2,刘俊仙2,刘丽敏2,淡明2,卢曼曼2,张伟珍2

(1.广西横县蔗糖生产领导小组办公室,南宁横县530303;2.广西壮族自治区农业科学院甘蔗研究所/广西蔗糖产业协同创新中心,南宁530007)

以横县果蔗当家品种拔地拉(俗称黑皮果蔗)为对照种,对桂果蔗1号进行2年多点比较试验。试验结果:桂果蔗1号株高332.0cm,比对照种312.0cm高20.0cm;茎径为3.89cm,比对照种的3.87cm大0.02cm;667.7m2产蔗13223kg,比对照种的11589kg增产14.10%;商品蔗产量12949.6kg,比对照种的10438.4kg增产24.06%,商品蔗率高达97.93%;其节间长度较长,商品性较佳,长度8.0~13.9cm的节间占总数的82.29%,拔地拉只有70.47%,对商品性影响较大的极短节≤5.9cm中只有0.87%,拔地拉高达4.19%;植株上中下大小均匀,茎粗下、中部相差0.24cm,上、中部相差0.06cm,拔地拉上部较小,表现出早衰现象;蔗糖分略高于拔地拉;产值较高,达19305.0元/hm2,比拔地拉的14945.9元/hm2增收29.17%,差异达极显著水平。结论:桂果蔗1号农艺性状、商品性状、产值等均优于拔地拉,可在横县进行大面积推广应用。

果蔗新品种;桂果蔗1号;引种;品比试验

横县位于广西东南部,属南亚热带季风气候,太阳辐射强,日照充足,气候温暖,雨量充沛,夏长冬短,无霜期长,最适宜于喜温作物的生长。横县是广西果蔗生产大县,从20世纪70年代以来主要的栽培品种畅销全国各地,是近几年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的重要项目之一。黑皮甘蔗为广西横县特产之一,对提高蔗区农民经济收入具有重要作用[1-2]。黑皮甘蔗在我县长期种植,品种退化现象严重,产量、品质下降,抗病和抗逆性不强,为提高果蔗产量蔗农施用过量的肥料及生长调节剂,导致果蔗生产效益降低[3],制约了果蔗产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针对此情况,我县引入广西农业科学院甘蔗研究所最新育成果蔗新品种桂果蔗1号[4-5]进行品种比较试验,观察该品种在我县产区的表现情况,为该品种在我县的推广应用提供实践支持。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地点与土壤选择

试验在广西横县云表镇站圩村、百合镇大炉村、莲塘镇杨彭村3个试验点进行。各试验点蔗地选择标准为,土壤为壤土,中等肥力水平,前茬为水稻。

1.2 试验材料

供试果蔗品种为桂果蔗1号,由广西农业科学院甘蔗研究所提供,当地拔地拉(俗称黑皮果蔗)为对照。

1.3 试验方法

晚稻收获后进行犁田晒土,然后进行耙地整地,按畦宽(包沟)3.2 m挖深0.3~0.4m的排水沟,沟泥放在畦的中间,然后在距离沟边10~15cm处,向内挖深20cm、长宽约40cm的种植坑,坑与坑距离1.2m,每667.7m2约347个。试验采用小区简单比较设计,3次重复,每小区3畦,每畦20坑,即每小区60个种植坑,面积115.2 m2,每种植坑定苗9株。种植收获时间,2015年2月下旬种植、2016年1月上旬收获;2016年1月下旬种植、12月下旬收获。试验地四周设有保护行,其他栽培管理按当地常规大田生产进行。

1.4 指标测定及数据分析

1.4.1 出苗率种植后30d调查田间出苗情况,每隔15 d调查1次出苗数,统计出苗率。

1.4.2 产量经济性状调查果蔗收获时,每小区连续选择20株商品蔗调查株高、茎径、商品蔗数、品质分析等,实称小区蔗产量及商品蔗产量。实测每小区蔗茎产量、商品蔗产量,折算成单位面积蔗茎产量、商品蔗产量。商品蔗即达到客商质量要求并成批收获销往外地的蔗茎。次品蔗即达不到客商质量要求,外销客商收购后剩下的质量较次的蔗茎。

1.4.3 商品蔗节间均匀度(1)节间长度:果蔗收获时,每小区连续选择20株商品蔗,测从地面节开始至蔗尾达商品蔗收获节止的长度与节数,平均后取得节间长度。

(2)茎径均匀度:果蔗收获时,每小区连续选择20株商品蔗,分别测上、中、下茎径。其中上部茎径从蔗茎倒序第三节中间,中部茎径从基部往上第十三节中间,下部茎径从基部往上第三节中间。

1.4.4 品质性状2015年12月中旬、2016年12月中旬进行品质测验,每小区随机选取无病虫害蔗茎5条,进行蔗糖、纤维和水分含量测定。蔗糖测定采用GB/T5009.8—2008酸水解法,以上数据均在广西农业科学院检测所中心实验室进行测定。

1.4.5 经济效益商品蔗(次品蔗)收入=商品蔗(次品蔗)产量×销售价。销售价依果蔗收获时实际平均价。

1.4.6 试验数据分析试验数据主要采用Excel 2003进行处理,方差分析采用DPS3.01分析软件。

2 结果与分析

2.1 主要农艺、经济性状

2.1.1 出苗率桂果蔗1号、拔地拉均采用梢部种,其发芽率较高,从表1可见,两者出苗率相近,经方差分析,差异不显著。

2.1.2 株高桂果蔗1号株高332.0cm,比对照种拔地拉312.0cm高20.0cm。品种间株高差异达显著水平。

2.1.3 茎径桂果蔗1号茎径为3.89cm,比对照种拔地拉3.87cm大0.02cm。品种间茎径差异不显著。

2.1.4 有效茎桂果蔗1号667.7m2有效茎3076条,比对照种拔地拉2934条多142条,差异不显著。

2.1.5 产量桂果蔗1号667.7m2产蔗13223.3kg,比对照种拔地拉11589.2kg增产14.10%;但由于桂果蔗1号卖相好,其商品蔗产量较高,商品蔗率达97.93%,比对照种拔地拉90.07%高,商品蔗增产24.06%。经方差分析,蔗产量、商品蔗产量、商品蔗率等差异均达极显著水平。

2.2 品质性状

从表2可见,桂果蔗1号蔗糖分含量、纤维分、水分含量等与对照种拔地拉相若,其中蔗糖分含量略高于对照,纤维分、水分含量略低于对照。经方差分析,各性状指标差异不显著。

2.3 蔗茎上中下部大小情况

从表3可见,桂果蔗1号下部蔗茎为3.75cm,较中部的3.99cm小0.24cm,上、中部茎径的大小相差0.06cm,而拔地拉上部茎径小于中、下部。经方差分析,桂果蔗1号下部茎径与中、上部差异达极显著水平;拔地拉上部茎径与中部茎径差异达极显著水平,与下部茎径差异达显著水平。说明桂果蔗1号后期还表现较旺的生长。

2.4 商品蔗节间长度

从表4可见,桂果蔗1号节间长度较长,商品性较佳长度8.0~13.9cm的节间占总数的82.29%,拔地拉只有70.47%,对商品性影响较大的极短节≤5.9cm中,桂果蔗1号所占的比例很少,只有0.87%,而拔地拉高达4.19%。经方差分析,各级别节间长度比例差异均达显著或极显著水平。因此,桂果蔗1号节间长度均匀度显著优于拔地拉。

2.5 经济效益

由于桂果蔗1号其商品蔗产量、销售价格均高于拔地拉,其产值也较高。从表5可见,桂果蔗1号每公顷产值达19305.0元,比拔地拉的14945.9元/hm2增收29.17%,经方差分析,差异达极显著水平。

表1 桂果蔗1号主要农艺经济性状结果

表2 桂果蔗1号品质性状

表3 桂果蔗1号上、中、下各部位茎径情况

表4 桂果蔗1号节间长度占总数的比例分级情况(%)

表5 桂果蔗1号经济效益

3 小结

黑皮果蔗作为我县特色农产品之一,是蔗区农户脱贫致富的主要经济收入来源。桂果蔗1号经过2年品种比较试验观察,与当家品种拔地拉相比,其优势比较突出,一是高产稳产,在3个试验点2年试验每年均比对照增产;二是商品蔗率比较高,在相同管理水平条件下,桂果蔗1号大田植株整体表现较好,其蔗茎粗、大小均匀,节间较长,深受北方客商的喜爱,其销售价均比拔地拉高。根据本试验2年试验点收获时客商给出的销售价格综合平均,桂果蔗1号商品蔗销售价1.48元/kg,比拔地拉商品蔗销售价1.38元/kg高0.10元/kg。在2017年春节前,由于果蔗市场低迷,田间积累大量果蔗未销售,但本试验点及周边桂果蔗1号基本卖完,而且其地头价比拔地拉每公斤高出0.2~0.3元。桂果蔗1号不足之处,一是基部偏小,前期应加强管理,适当控制其生长速度来增加基部粗度,中期进行高培土,提高抗倒能力;二是节间较脆,中后期适当增加钾肥的施用,收获时砍运装车等工作环节注意用力,防止蔗茎断裂影响商品蔗产量。总之,桂果蔗1号其农艺性状、商品性等优于拔地拉,适应性广,可在我县进行大面积推广应用。

[1]潘国长.横县百合镇黑皮果蔗产业发展中的若干问题与对策研究[D].武汉:华中农业大学,2008.

[2]宁国用,黄法就.“果蔗产业前景广阔,努力做大做强!”——访广西横县果蔗研究所所长黄法就[J].农家之友,2006(6):9-10.

[3]孟振兴.果蔗价格低蔗农很无奈[N].南宁日报,2012-03-02(005).

[4]李松,刘红坚,刘俊仙,等.桂果蔗1号选育及其栽培技术要点[J].南方农业学报,2015,46(9):1561-1566.

[5]刘欣,刘丽敏,刘红坚,等.桂果蔗1号商品性质量分析[J].湖南农业科学,2015(1):14-16.

Introduction and Comparison Experiment of a New Chewing Cane Variety Guiguozhe1

MA Jin-zheng1,LIANG Can-heng1,HE Yi-bo2,LIU Xin2,LI Song2*,YU Kun-xing2,et al
(1.The Leading Group Office of Heng County,Nanning 530303,Guangx;2.Sugarcane Research Institute,Guangxi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Guangxi Collaborative Innovation Center of Sugarcane Industry,Nanning 530007,Guangx)

Two-year multi-l ocation experiments were carried out for evaluating of chewing cane variety Guiguozhe1 compared with variety Badila as control in Heng County.The results showed that Guiguozhe1 had a height of 332.0 cm,diameter of 3.89 cm,cane yield of 13223 kg/667.7m2,and commercial cane yield of 12949.6 kg/667.7m2,increased by 20.0 cm,0.02 cm,14.10%,and 24.06%than that of Badila,respectively.The commercial cane rate of Guiguozhe1 was up to 97.93%.Guiguozhe1's internode length was longer,better commercial internode with the length between 8.0 cm and 13.9 cm,which accounted for 82.29%,but only 70.47%in Badila.Internode of Guiguozhe1 that was shorter than 5.9cm was only 0.87%,whereas Badila was 4.19%.Guiguozhe1 had a uniform stalk size from top to bottom,and there was 0.24 cm difference between bottom and middle,and 0.06 cm difference between top and middle.Badila had a smaller top with premature senility phenomenon.Guiguozhe1 had a higher output value of 19305 yuan(RMB)/ha,and increased by 29.17%, compared with 14945.9 yuan(RMB)/ha of Badila.Guiguozhe1 had better agronomic and commercial traits and output value than that of Badila,could be widely extended in Heng county.

new chewing cane variety;Guiguozhe1;introduction;variety comparison experiment

S566.103

A

1007-2624(2017)05-0012-03

10.13570/j.cnki.scc.2017.05.004

2017-04-16

广西农业科学院科技发展基金项目“桂果蔗1号健康种苗繁育技术研究与示范”(2015JZ07)。

马锦铮(1966-),男,广西横县人,农艺师,从事甘蔗良种繁育与栽培技术推广工作。E-mail:2339736709@QQ.com。

李松(1964-),男,广西博白人,研究员,硕士,研究方向:甘蔗生物技术、诱变育种与栽培。通信地址:530007广西南宁市大学东路172号广西农业科学院甘蔗研究所,E-mail:ls19009@163.com。

猜你喜欢

横县性状广西
“7532B”母种不同系统性状比较
广西贵港
宝铎草的性状及显微鉴定研究
不同保育单位“781”“7532”母种性状比较分析
毛主席来到我广西
广西横县垃圾分类,17年的样本如何复制
广西出土的商代铜卣
广西诗歌五人谈
横县加快发展循环低碳农业的路径研究
羽叶三七植物性状及生长动态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