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电信4G驻留比提升案例分析
2017-09-15肖智陈开仁孙朝晖
肖智,陈开仁,孙朝晖
中国电信4G驻留比提升案例分析
肖智1,陈开仁2,孙朝晖1
(1.湖南省邮电规划设计院有限公司,湖南 长沙 410126;2.中国电信股份有限公司湖南分公司,湖南 长沙 410000)
4G驻留比是反映用户在4G网络上使用感知的重要指标,针对4G网络驻留比偏低和4G用户感知较差的问题,结合实际案例分析,从网络、终端、用户三个维度进行大数据协同分析,精确定位识别4G高倒流区域,找出提升4G驻留比的优化抓手,并摸索出了一套提升4G驻留比的策略和方法,从而改善4G用户体验,提高网络投资效益。
4G驻留比 高倒流区域 用户定位
1 引言
目前中国电信4G网络已经初具规模,4G用户快速增长,4G流量占比不断提升,但4G用户倒流现象仍然比较严重,总体4G网络驻留比偏低,使得4G用户的感知较差,从而影响了中国电信4G的品牌提升。如何做好4G流量牵引、提升4G驻留比例,已经成为当前网络优化的重要任务。本文从4G驻留比影响因素分析入手,通过实际案例优化提升探讨,并结合数据协同辅助分析手段,找出4G低驻留比的原因,进行网络覆盖目标的精确锁定,并制定相应的优化提升措施,支撑运营商高效营销、精准规划和精确优化。
2 4G驻留比定义及影响因素
2.1 4G驻留比定义
4G驻留比是4G终端相同时期内在4G网内驻留时长(或流量)与在2G/3G/4G网内驻留总时长(或总流量)的比例,现阶段一般以数据流量比表征,计算公式如下:
4G驻留比的高低主要反映了4G网络与2G/3G网络的信号覆盖率的大致情况,在一定程度上也是4G终端业务驻留策略的结果反映。通过对4G驻留比进行分析,可以在4G网络规划建设阶段在完善基础覆盖的同时,针对业务量TOP清单内低驻留比区域进行针对性布网建设和精确营销,快速提升网络有效覆盖率、用户感受、网络投资效率及投入产出比。
2.2 4G驻留比影响因素分析
对于4G用户来说,目前影响4G驻留比的因素主要如下:
(1)4G网络弱覆盖造成4G驻留比低。4G终端用户由于4G网络弱覆盖、存在覆盖空洞的原因,导致4G用户终端重选、重定向或者脱网至2G/3G网络。
(2)网络参数设置原因。异系统互操作参数取值不合理,导致用户在LTE网络可以满足终端驻留时较易重定向至2G/3G网络;4G终端在2G/3G网络由于邻区、参数设置,导致较难返回LTE网络。
(3)用户锁网行为。在现网中,有些4G用户由于终端不支持或套餐流量不多,长时间锁网至2G/3G网络,导致这批用户的4G在网时长很短。但地市级4G时长驻留比指标中仍需统计这批用户,如果这批用户的2G/3G在网时长占比很高,对4G时长驻留比的影响将十分严重。
(4)4G用户终端支持度。有些用户虽然是4G套餐,但是使用的终端不支持4G网络;有些行业用户的终端不支持4G网络,导致这些用户无法使用4G网络;还有一些双卡双待终端,由于副卡不支持4G网络,也无法使用4G网络。
上述这些场景下都会对4G驻留比指标产生一些影响,需要针对以上场景进行有针对性的优化和处理。4G驻留比整体约为90%左右,4G单小区日均流量约为1.9 GB。为有效提升省内的4G时长驻留比,提取4G用户在2G/3G网络产生流量较高的小区并对其进行梳理,同时针对低驻留比的TOP小区进行地理化分析,识别高倒流区域,输出解决方案。
下面选取4G低驻留比TOP为1的小区为例,从用户和流量趋势、终端接入距离、高流量用户定位等方面进行分析。
路口政府基站位于路口镇西侧,站点位置详见图1。该基站属于LTE 1800M、LTE 800M和CDMA 2G/3G网络共站,基站分为3个扇区,其中覆盖西北向的第3小区属于4G网络(含LTE 1800M和LTE 800M)低驻留比TOP小区,3G网络流量明显高于4G网络流量。
图1 路口政府基站位置图
3 案例分析
3.1 案例概述
以电信运营商南部某省为例,近期某月4G用户的
3.2 用户趋势和流量分析
提取该基站第3小区近期一个月4G和3G网络的最大连接用户数、数据流量进行分析,具体如图2所示。
根据图2分析得出:
(1)该小区LTE 1800M网络无论是在最大连接用户数上还是流量上,均未发挥多大作用,说明在农村广覆盖上,LTE 1800M网络的作用有限,只适合用于精确的热点覆盖(该基站LTE 1800M频段最忙的是第1小区,即正对路口镇区方向的小区)。
(2)LTE 800M网络与3G网络的用户数和流量趋势基本一致,每周六连接用户数和流量都会明显下降,清明小长假也出现明显的降幅,因此从规律上判断,用户和流量可能是由周休一天的民营企业产生的。
(3)3G网络的连接用户约是LTE 800M网络的2倍,但流量只高出LTE 800M网络25%,说明4G用户ARPU(Average Revenue Per User,每用户平均收入)值明显高于3G用户。
3.3 接入距离分析
如图3所示,根据4G性能指标(时间提前量折算距离)和3G话单(RTD折算距离)接入距离区间占比统计,可以得出如下结论:
(1)大量的用户和业务集中在1 500 m至2 600 m,其中2 100 m之内主要占用4G,之外则由3G提供服务。
(2)单纯从接入距离分析来看,路口政府基站第3小区方向3G网络的有效覆盖范围要稍强于LTE 800M网络。
(3)考虑到定位精度、DO话单碎片化、采样粒度的影响,同时基于每用户接入距离分析来看,由于LTE 1800M网络有效覆盖范围有限,1 500 m至2 600 m存在3G用户是非LTE 800M终端的因素。
3.4 高流量用户分析
通过提取话单系统统计的3G流量,显示有107个用户日均流量超过了50 MB,且绝大多数接入距离处于2 200 m左右的位置。3G高流量TOP 20用户具体如表1所示。
针对3G高流量TOP 20用户分析如下:
(1)3G高流量TOP用户在3G网络的接入距离基本一致,可以判断用户的位置较为集中。
(2)上海贝尔设备区域的2G/3G网络可以通过先查小区所有2G无线话单,将用户3G_IMSI(International Mobile Station Identity,国际移动台识别码)换算成MIN(Mobile Identification Number,移动台标识码)后与2G小区MIN值匹配,从而获取用户号码,再到4G网优平台查询4G话单,经查询TOP 20用户中可匹配到号码的为15个(其他用户可能没开通或未使用语音业务),通过2G话单定位得出用户基本集中在图4区域。
图2 路口政府基站最大连接用户数和数据流量趋势对比
图3 用户接入距离区间占比统计
表1 3G高流量TOP 20用户
图4 3G高流量用户集中区域定位识别
以上用户中有4个用户可以上4G,1个用户没有4G话单(可能没进入4G覆盖范围、不支持4G等),但均有如下共同点:
(1)都不支持Band 5(LTE 800M网络),所有接入小区均为LTE 1800M网络。
(2)接收强度大多在-120 dBm左右,最大-95 dBm,最小接近-128 dBm,从接入距离和时间点来看,非3G流量高的固定位置可能在途中。
(3)根据网优平台4G话单提供的定位信息来看,用户基本是在镇区附近接入的4G网络。
3.5 问题分析及优化策略
(1)问题分析
综上所述,路口政府第3小区4G用户3G流量高问题分析总结如下:
◆该基站为LTE 1800M、LTE 800M和CDMA 2G/3G三网共站,LTE 1800M网络覆盖范围和吸纳用户能力非常有限(与高流量用户和使用用户多集中在有效覆盖范围外有关),LTE 800M网络和CDMA 3G网络的接入用户基本集中在1 500 m至2 600 m;
◆高流量3G用户的接入距离大多一致,查询多个高流量用户4G话单,均不支持Band 5频段(LTE 800M网络),从流量趋势上来看,每周六和重大假日流量明显下降,判断用户可能集中在路口政府基站西北侧2 000 m左右周末休息一天的民营企业内;
◆结合性能统计和话单分析,无证据表明LTE 800M网络覆盖范围较3G网络有较大差距,主要还是用户终端不支持LTE 800M网络导致的3G流量高。
(2)优化策略
◆用户和终端迁转优化,精准营销
定期提取4G用户3G终端高流量TOP用户,提交市场部对该部分用户进行4G业务推广和终端更换(如更换支持LTE 800M的用户终端),引导用户使用4G网络。
◆高倒流区域识别,精确优化,提升4G网络覆盖
针对精确定位识别高倒流区域,通过功率提升、RF优化调整或新增LTE 1800M基站等举措改善弱覆盖,从而提升4G驻留比。
(3)经验总结
通过实际案例分析表明,4G驻留比的提升是网络、用户和终端互相配合协同的优化过程。通过4G低驻留比TOP小区的数据分析以及高倒流区域的定位识别,发现网络存在的问题和高值用户的分布区域,制定用户(终端)迁转优化和网络侧覆盖短板提升的举措,为运营商市场部门高效营销、工程部门精准建站、网络部门精确优化提供了方向,助力运营商流量经营。
4 结束语
本文通过借鉴大数据分析的有关方法,对流量数据、用户话单数据、终端类型数据、扇区地理分布数据进行综合分析和挖掘,借助实际案例分析,找出当前网络中4G用户3G流量的产生原因以及提升4G驻留比的优化抓手,制定相应的优化措施,并提出了一套提升4G驻留比的思路和方法。此外,通过建立大数据分析模型,使得此类分析方法能够有更多的可拓展性,可以从数据中挖掘更多有价值的东西。后续将继续开展4G网络驻留能力提升的研究,从区域分析、小区分析、栅格分析、用户终端分析等多维度入手,建立高倒流区域分析平台,对LTE分流进行深度分析,从而有效指导LTE规划、建设及优化工作。
[1] 李菲. 基于大数据分析提升4G网络驻留比研究[J]. 邮电设计技术, 2017(2): 5-9.
[2] 杨福理,谷俊江,于洋,等. 提升4G驻留比方法探讨[J]. 邮电设计技术, 2017(1): 6-11.
[3] 陈威. FDD-LTE网络4G驻留比优化提升技术方案探讨研究[J]. 信息通信, 2017(2): 245-246.
[4] 封志敏,范凌,王蕾. 基于4G驻留比的网络覆盖重点目标探讨[J]. 电信快报, 2015(11): 11-14.
[5] 王华. 某省会城市移动4G驻留比分析报告[J]. 电信网技术, 2016(4): 72-77.
[6] 范永升,彭陈发,吴剑平,等. 4G网络驻留能力提升研究[J]. 电信工程技术与标准化, 2016(8): 7-10.
[7] 顾建明. 4G网络驻留比提升策略研究[J]. 江苏通信, 2016(3): 64-66.
[8] 邹洁. 提升4G驻留比的探讨[J]. 黑龙江科技信息, 2016(36): 266.
[9] 郑势,钱钊,高子健,等. 提升4G终端驻留比方法研究[J].电信技术, 2015(2): 43-45.
[10] 林雨浓,陈云平,彭明安,等. LTE网络驻留比提升方法浅析[J]. 邮电设计技术, 2016(10): 23-27.★
肖智:工程师,学士,现任职于湖南省邮电规划设计院有限公司,主要从事无线网络的规划、设计与优化工作。
陈开仁:工程师,硕士,现任职于中国电信股份有限公司湖南分公司,主要从事无线网络的规划和工程建设管理工作。
孙朝晖:高级工程师,学士,现任湖南省邮电规划设计院有限公司无线专业副总工程师,长期从事移动通信领域的网络规划、优化、设计以及专题研究等工作。
Case Analysis on Enhancement of 4G Residential Ratio for China Telecom
XIAO Zhi1, CHEN Kairen2, SUN Zhaohui1
(1. Hunan Planning & Designing Institute of Post & Telecommunication Co., Ltd., Changsha 410126, China; 2. China Telecom Co., Ltd., Hunan Branch, Changsha 410000, China)
4G residential ratio is the important index to reflect the user perception in 4G networks. In view of the low 4G residential ratio and the bad 4G user perception, the collaborative big data analysis was conducted from three dimensions of network, terminal and user based on the specific cases to accurately localize and recognize the high backflow area. Thus, the optimization character to enhance 4G residential ratio was found, a set of strategies and methods to enhance 4G residential ratio were explored to improve 4G user experiences and increase the network investment benefit.
4G residential ratio high reverse flow region subscriber positioning
10.3969/j.issn.1006-1010.2017.16.003
TN929.5
A
1006-1010(2017)16-0012-05
肖智,陈开仁,孙朝晖. 中国电信4G驻留比提升案例分析[J]. 移动通信, 2017,41(16): 12-16.
2017-06-26
责任编辑:袁婷 yuanting@mb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