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撒马尔罕钱币的演变与多元文化的融合
2017-09-15齐小艳南开大学历史学院
齐小艳 (南开大学历史学院)
古代撒马尔罕钱币的演变与多元文化的融合
齐小艳 (南开大学历史学院)
索格底亚那(Sogdiana,汉文史籍称之为“粟特”)位于中亚阿姆河和锡尔河之间的泽拉夫善河流域。前波斯时期的索格底亚那被称为“加乌—苏格达”(Gava-Sughdha)[1]。公元前550年,居鲁士二世(Cyrus II,公元前590-前529年)征服了索格底亚那(Sug(u)da),并在锡尔河流域建立了居洛波利斯(Cyropolis),从此,将索格底亚那置于阿黑门尼德王朝的统治之下。之后,索格底亚那相继经历了亚历山大及其继承者、塞琉古王朝、希腊-巴克特里亚王国的统治。公元前2世纪中叶,希腊-巴克特里亚王朝的灭亡标志着希腊人在中亚政治统治的结束。在阿拉伯征服之前,索格底亚那又处于大月氏、贵霜帝国、萨珊波斯、嚈哒、突厥、中国控制和影响下。
纵观前伊斯兰时期索格底亚那的历史,政治上,索格底亚那没有建立一个统一的政权,而是出现了诸多绿洲文明小国。随着丝绸之路的全线拓通,索格底亚那因处于丝路中段的核心地区,成为中国同萨珊波斯、拜占庭和印度之间贸易往来的中转站。索格底亚那与不同地区和国家之间长期的互动和融合推动了索格底亚那多元文化的产生。其中,东索格底亚那的撒马尔罕见证了索格底亚那兴起、发展、繁荣及其衰落的历史。因此,研究撒马尔罕钱币更能立足于长时段视角,既有助于梳理其历史的演变,又可以更好地理解东西方文明在这一地区的长期互动和融合[2]。
长期以来,有关阿黑门尼德王朝统治时期撒马尔罕是否铸造钱币以及古波斯铸币体系是否对撒马尔罕产生影响的问题争议不断。相关文献记载的匮乏和考古发现的空白很难对这些问题做出明确的回答。没有直接的证据说明这一时期撒马尔罕的铸币情况,但是撒马尔罕曾经受古波斯帝国的统治,因此,不能排除阿黑门尼德王朝铸币体系对撒马尔罕钱币产生影响的可能性。从亚历山大征服(公元前329-前327年)到公元前2世纪中期的近200年间,以政治军事征服为先导的亚历山大东征及其后继者的统治将索格底亚那直接或间接地卷入了希腊化世界。
一 塞琉古安条克一世仿造币
塞琉古王朝(Seleucid Dynasty,公元前 312—前64年)建立后,继承了亚历山大帝国在亚洲的大部分领土,但远东的巴克特里亚和索格底亚那直到塞琉古一世东征之后(公元前305-前302年)才正式纳入其统治之下。古罗马史家阿庇安在他的《罗马史》中介绍了塞琉古王朝的建立及其领土,“他(塞琉古一世)所统治的亚细亚帝国,除了亚历山大帝国以外,比以前任何人的帝国都广阔,从弗里吉亚到印度河,包括巴克特里亚和索格底亚那,全部归塞琉古统治”[3]。塞琉古一世实行父子共治,将统治区域分为东西两部分,东部由其子安条克一世管理(自公元前291年开始共治)。公元前281年,塞琉古一世遇刺,安条克一世继位。罗马帝国时期查士丁的《〈腓利史〉概要》记载,“亚历山大去世后,继承者对东方行省进行了分割。安提柯之后,这些地方先后受到塞琉古一世、安条克及其继承者的统治”,“塞琉古在东方发动了几次战争,首先占领了巴比伦,随着实力的增强,征服了巴克特里亚地区”[4]。然而,古典史料中关于安条克一世对索格底亚那统治的记载甚少。因此,在撒马尔罕地区发现的塞琉古安条克一世银币及其仿造币证明,索格底亚那曾受到安条克一世的统治,即使在塞琉古王朝势力退出撒马尔罕之后,其钱币依然采用了希腊式钱币的打造方式、材质和币值。这不仅可以弥补史料记载的不足,有助于构建塞琉古王朝统治时期的撒马尔罕历史,而且反映出希腊货币体系对撒马尔罕的早期货币体系产生了影响。
公元前2世纪中期大月氏人或来自北方其他游牧民族的入侵结束了希腊人在巴克特里亚的统治。政治上,索格底亚那的希腊化是短暂的,但是一些希腊化因素依然存在于索格底亚那钱币上。从公元前2世纪中期大月氏人开始,经贵霜王朝时期,到公元4世纪,塞琉古安条克一世仿造币一直在撒马尔罕流通。这类钱币大致经历了四个阶段:即国王头像/马前半身像钱币(图1),国王头像/弓箭手钱币(图2),字母/弓箭手钱币(图3)以及字母组合KI/弓箭手钱币(图4)。钱币采用的是打压的生产工艺,使用希腊阿提卡标准,主要有德拉克马银币、半德拉克马银币和奥波尔。起初,钱币的正面是面左或者面右的国王头像;背面是马前半身像,后来,国王头像越来越模糊,马前半身像被弓箭手像替代。钱币上的希腊字母不断变形,最终被粟特文所取代。另外,钱币逐渐变小,重量逐渐减少。
图1 Zeno.ru 110195
图2 Zeno.ru 110045
图3 Zeno.ru 141980
图4 Zeno.ru 140950
二 萨珊波斯仿造币
图5 Zeno.ru 15166
图6 Zeno.ru 5787
图7 Zeno.ru 17111
图8 Zeno.ru 67845
从公元4世纪60、70年代到630年间,撒马尔罕又先后受嚈哒人和突厥人的统治。在此期间,撒马尔罕钱币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国王头像/Y形徽记的嚈哒钱币(图5),国王头像/Y形徽记(无文字)(图6)和撒马尔罕Hwab头像/Y形徽记(粟特文)(图7、图8)。国王头像/Y型徽记的匈奴或嚈哒钱币是指嚈哒人统治时期流通的钱币。
在嚈哒人统治撒马尔罕时期,最先流通的钱币就属于仿萨珊波斯银币,这类钱币又被称作“嚈哒-中亚德拉克马”(Hephtalite Central Asian Drachms)或“嚈哒-粟特德拉克马”(Hephtalite-Sogdian Drachms)。当嚈哒的统治结束后,仿萨珊波斯银币也随之停止铸造,但这并不代表这些银币退出了撒马尔罕的流通领域。仿萨珊波斯银币和萨珊德拉克马银币继续在撒马尔罕流通,直到公元7世纪中期撒马尔罕中国式仿造币的出现。
在6世纪末7世纪初,突厥可汗通过联姻等手段与撒马尔罕建立了较为稳定的关系,他们满足于接纳来自撒马尔罕的贡品,而没有过多干涉撒马尔罕的铸币体系。因此,撒马尔罕逐渐形成了独立的货币体系,到7世纪时,这一货币体系发展的较为完善。头像/Y型徽记(无文字)和撒马尔罕Hwab头像/Y形徽记(粟特文)就是在这一时期铸造的。第一种钱币,被前苏联钱币学家O. I. 斯米尔诺娃(O. I. Smirnova)称作“粟特城市铜币”(town Sogdian bronze)或者“粟特城市铸造铜币”(town mintage Sogdian bronze)。这类钱币是使用模子浇铸而成,重量大约是1.15-4.35g。钱币正面是撒马尔罕Hwab头像(指某一个神、城市守护者或者某个统治者),背面是一个中间带有圆形的Y形徽记。除一枚钱币的背面有粟特文之外,其他钱币的背面均无文字。第二种钱币正面是撒马尔罕统治者或者某一个神(Hwab)的四分之三侧面像,背面既有Y形徽记,又有在Y形徽记两边垂直或者环绕Y形徽记的粟特文。垂直书写的粟特文是twr’k/γwβ或者是twy’k/γwβ和γwβty’(?)/γwβ,环绕书写的粟特文是 βγy/γwβ/prn? 和γwβ/mwknyn(?),他们是对撒马尔罕国王或者某一个神的赞誉和美化[5]。相对第一种钱币而言,第二种钱币更能体现撒马尔罕在铸币上享有很大的独立性。然而,这并不意味着来自西方因素影响的结束。钱币上侧面像的四分之三比例是源自希腊化艺术的一种表现手法[6],这是希腊化文化遗产的一种延续。
图9 Zeno.ru 50084
图10 Zeno.ru 6875
三 中国式仿造币
大约公元631年开始,撒马尔罕逐渐摆脱了突厥控制。撒马尔罕国王试图通过上表等方式与唐朝建立藩属关系。显庆三年(658),撒马尔罕与唐朝正式建立了往来,当时撒马尔罕国王是拂呼缦。撒马尔罕效仿中国的“开元通宝”钱,铸造撒马尔罕圆形方孔铜钱,这类钱币也被称作“康国钱”。撒马尔罕圆形方孔钱的面文是“开元通宝”;背面方孔左边是一个中间没有圆形的Y形徽记,方孔右边是βγy(图9)。但这一类型的铸币存在的时间很短暂。撒马尔罕圆形方孔钱的面文不再是“开元通宝”,而是粟特语书写的国王名字和阿拉米亚文书写的国王头衔MLK’;背面是不同的徽记(图10)。在撒马尔罕中国仿造币上,钱币正面用阿拉米亚文书写的国王头衔MLK’,意思是“国王”,粟特人读作“伊赫希德”(Ikhshid),铸造这类货币的国王统治时期因此也被称为“伊赫希德王朝”。首先,这类钱币采用了中国钱币的形制、铸造方式、材质。一改以往打压的铸造方式,而采用浇铸的铸币方式。样式上也效仿中国的圆形方孔币。其次,钱币背面的中间带有圆形的Y形徽记出现在伊赫希德王朝所有国王的钱币上,因此,这一徽记往往被看做是撒马尔罕的标记。然而,这一徽记源自嚈哒,反映了来自游牧民族的影响。再次,钱币面文中的国王头衔是用阿拉米亚文书写的,阿拉米亚文的表意词经常出现在粟特文书写的文献中。最后,钱币背面的徽记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索格底亚那地方因素的影响。该王朝早期钱币上出现了源自史国(Kesh)的三尾纹饰,后期钱币上出现的徽记(中间部分是菱形或者类似椭圆形,上下部分则有不同的变体),这些徽记是撒马尔罕统治者的一种标记。粟特语书写的国王名字代替了钱币正面的国王头像。这些都可以看做是索格底亚那地方因素的一种反映。
通过梳理前伊斯兰撒马尔罕钱币的演变,我们可以发现,从塞琉古安条克一世仿造币、萨珊波斯仿造币到中国式圆形方孔仿造币,其经历了一个不断模仿、创新、本土化的过程。当嚈哒人在撒马尔罕的统治结束之后,该地区的铸币体系表现出较为明显的独立性。公元6世纪末到7世纪初,这一货币体系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我们也可以明显看到撒马尔罕钱币受到了来自伊朗、希腊、游牧民族、中国和地方等诸多因素的影响,这是东西方文明长期互动的结果,反映了多元文化的交流和融合。
注释:
[1] 根据考古发现,索格底亚那钱币按照地域被划分为四个部分:东索格底亚那钱币、西索格底亚那钱币、南索格底亚那钱币和布哈拉钱币。东索格底亚那以撒马尔罕为中心,最早仿造塞琉古安条克一世货币,西索格底亚那以布拉哈为中心,最早仿造希腊-巴克特里亚王朝欧泰德姆斯货币,南索格底亚那以喀布尔河谷为中心,最早仿制亚历山大头像货币,布哈拉钱币又被称为“布哈拉·胡达特币”,主要是仿造萨珊波斯币。
[2] Badresaman Gharib. Analysis of the Verbal System in the Sogdian Language. University of Pennsylvania, 1965, p.9.
[3] Appian, Roman History, with an English translation by Horace White, The Loeb Classical Library, Cambridge,Mass.: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1999, 9.55.
[4] Justin, Epitome of the Philippic History of Pompeius Trogus, translated by J. C. Yardley; with introduction and explanatory notes by R. Develin, Scholars Press, 1994, 41.4.3; 15.4.11.
[5] Michael Fedorov, Money Circulation in Early-Medieval Sogd (6th-first half of 8th Century AD), ONS Newsletter, 2003 (175),pp.1-25.
[6] Stephen B. Luce, L. E. A. E., D. R. C. and G. R. C., Archaeological News and Discussions, American Journal of Archaeology, 1942 (46), pp. 261-281.
(责任编辑 刘 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