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钱江两岸是我家

2017-09-15陈天开

杭州 2017年6期
关键词:钱江茅草屋萧山

文 陈天开

钱江两岸是我家

文 陈天开

我是在钱塘江北岸的杭州城区出生,喝着钱塘江的水长大的。一个甲子的岁月里,我有幸见证了这座江南名城前所未有的巨变,目睹了钱塘江两岸改革开放的丰硕成果,也共享了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带来的美好生活。

1970年秋意渐浓的时节,我十五岁初中毕业,响应国家“知识青年上山下乡”的号召,来到位于萧山县新街的浙江生产建设兵团二师直属营(前身是国营萧山棉麻试验场)。从生活优越的城市来到条件艰苦的农村,看到并体验到钱塘江两岸的差距,使我们这些仅有书本知识的青年学生开始对马克思所说的城乡差别、工农差别有了切身的感受。那时,车过钱塘江大桥(这也是当年连接钱塘江两岸唯一的桥梁),映入眼帘的是公路两边大片农田,近旁远处散落着一间间茅草屋,却鲜有砖瓦房,不由想起杜甫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我知道,那是当地农民的住所,在学校学农劳动时就住过这样的茅草屋。

在农场,根本不像城市里有自来水,我们每天要到河边洗脸刷牙;干了一天又累又脏的农活,只能到河边去洗。到了冬天,河水冰冷刺骨,也只能咬咬牙了。河水也是我们的饮用水,稍稍沉淀一下,就烧水做饭。到了秋天络麻收割季节,络麻皮要浸到河里泡,整条河都被污染了。食堂烧水做饭只能到十多里外拉井水,而我们洗漱仍然只能用河水,别无他法。

那时,一到夏天“双抢”,我们总要赶到钱塘江边的兄弟农场去帮助割稻插秧;而到了冬天“农闲”,我们又要挑着农具走十多里路到钱塘江边,赤脚在海涂里担泥筑坝。每当中间歇息时,我们总是凝神眺望着钱塘江北岸的杭州市区,心中默默地期盼着:钱塘江北岸的今天何时也能成为钱塘江南岸的明天。当年,成千上万的知识青年就是怀揣“广阔天地,大有作为”的志向,来到钱塘江南岸,以“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气概和勇气,战天斗地,为缩小城乡差别、工农差别,而奉献着青春年华。

那时,从农场回家,先要迈开双腿走上二十多里泥土路,赶到萧山县城乘15路公交车(这也是当年萧山县城与杭州市区唯一的公交线路),才能回到钱塘江北岸的杭州市区。几年后情况有了好转,修好了农场到县城的公路,开通了20路公交,这让知青们欢呼雀跃了好一阵。后来一些杭州知青又开始骑自行车回家了,从南岸的西兴花五分钱乘轮渡到北岸的南星桥,不用再绕道钱塘江大桥,可以省下好多路。

↑ 钱江新城灯光秀

1978年,我参加了“文革”后第一次全国高等院校统一招生考试,有幸录取后去外地读了四年大学。就在这几年里,国家改革开放起步,经济发展突飞猛进,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每当我假期回杭州,看到的是钱塘江两岸日新月异的变化。车过钱塘江南岸,记忆中的那一间间茅草屋早已没了踪影,富裕起来的农民建起了自己的砖瓦楼房,这看似普通的住房却凝聚着几代人对幸福生活的向往。遇到农场的知青,总是兴奋地告诉我,赶快回去看看吧,要不然你会认不出来了。当我踏上魂牵梦萦的那方土地时,再也找不到熟悉的棉麻仓库、稻谷晒场、知青宿舍,呈现在眼前的是一座现代化的啤酒厂,一辆辆满载“钱江”牌啤酒的大卡车从厂区鱼贯而出,驶向省内外。我知道,农场的变化正是钱塘江两岸飞速发展的一个缩影。

上世纪九十年代,一座现代化的国际空港——杭州萧山国际机场拔地而起,就与当年农场比邻相依。每当我乘坐的飞机在萧山机场起飞或降落时,自己总是深情俯瞰这片烙满青春足迹的土地。漂亮别致的建筑林立,车水马龙的交通成网,绿意盎然的田野如画,呈现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让我常常噙满热泪。我深知,在这改革开放的新时代,当年知青们期盼的愿景早已变成美好的现实!

如今,来往于钱塘江两岸不只有那座历经沧桑的钱塘江大桥了,更不用像当年坐船摆渡了。宽阔的江面上已经有了十座大桥,犹如一道道彩虹飞驾南北两岸,“天堑变通途”。每当我乘车过大桥,思绪起伏犹如钱塘江潮水。我常在想,正是有了这十座大桥,再加上过江隧道,把这座江南名城真正带进了“钱塘江时代”,让北岸的钱江新城与南岸的钱江世纪城血脉相连,携手共进,成为杭州城市腾飞的两只矫健的翅膀;把钱塘江两岸紧紧融为了一体,连成了“一个家”,好大的“一个家”啊!今天,钱塘江南岸依托后发优势,生态良好,环境宜居,不仅吸引了海内外众多优秀人才来创业发展,而且也让钱塘江北岸的许多老杭州人跨江来置业居住,过起“钟摆式”生活。而我这位老知青,自然是故土难离啊,早已把“心中的家”安放在这片深情眷恋的土地上。这些年来,每当我踏上钱塘江南岸的土地,总会有一种回家的怦然心动;我总会无不自豪地对同行者说:“我在这里度过了人生最美好的岁月,这里是我的第二故乡,我的家啊!”

入夜,眺望钱塘江北岸的钱江新城灯光秀。那璀璨夺目的灯光,美轮美奂的画面,陶醉心灵的音乐,是G20杭州峰会期间奉献给中外嘉宾的一道视觉和听觉的盛宴,也为气象万千的钱塘江畔冠上一颗魅力四射的“夜明珠”。正是成功举办了G20杭州峰会,向全世界展示了杭州传统与现代完美结合的城市形象,极大提升了杭州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凝视着滚滚东去的钱江水,我仿佛听见了加快建设独特韵味别样精彩的世界名城的铿锵足音。衷心期盼自己有生之年,能看见钱塘江两岸更加辉煌的明天!

作者系杭州市科学技术协会原巡视员

猜你喜欢

钱江茅草屋萧山
钱江强势入局“电动”赛道
书画教师作品选登
告别茅草屋 搬进新楼舍
“卖女儿”撕开婚姻真相
萧山瓜沥:打造“沥家园”智慧城市构建“共建共治共享”新格局
诵经的藏族老人
茅草屋的救赎 (外一首)
把萧山花边打造成一张文化金名片
奶奶的茅草屋
父亲的打卤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