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一辈子只为杭州做一件事

2017-09-15吕洪年

杭州 2017年7期
关键词:杭州研究

一辈子只为杭州做一件事

杭州师范大学教授、杭州古都文化研究会会长林正秋,已逾耄耋之年。

在近五十多年的史学教学与研究生涯中,他先后出版了三十余部关于杭州地方史的著作,譬如《杭州地名史》《杭州饮食史》《杭州道教史》《杭州城市建设史研究》《西湖文化景观史研究》《浙江经济文化史研究》等都是前所未有的,填补了杭州城市研究领域的空白。

他在病后仍然精神抖擞,欣慰地对我说:“我一辈子只为杭州做了一件事。”的确,林正秋在教学之余,从事杭州地方史研究起步早、方面多、成果卓越而精湛。

杭州地方史研究与杭州地方志编纂是不一样的,编纂地方志有专门的机构与经费,还有专门的编制和人才,而地方史研究全都没有。写著作要花费时间和精力,写成后要出版还需自己出钱和寻求赞助,连书籍的发行也要自己找门路,其中的甘苦只有自己知道。而他却甘于艰苦、清苦、辛苦这“三苦”,以无私奉献的精神独力拼搏,数十年如一日,硕果累累,名闻遐迩。

林正秋的杭州地方史研究还特别注重研究成果的社会应用,具有很强的时代性、应用型与专业性,所以他的书一出版就往往不胫而走,十分抢手。譬如他的《杭州饮食史》《宋代的衣食住行》一出版,很多企业与相关部门都来搜寻,如获至宝。当年杭州的名菜馆“八卦楼” “梦粱楼”等经营宋菜,名噪一时,广受好评。又如《杭州消防史》一出版,就在城防的相关部门热议热销,古代的经典传统在现代发扬光大。

林正秋的杭州地方史研究主要有三个特点:

一是专一。“杭州地方史”虽然涉及的内容很多、时间跨度很大,但相对来说,它的研究目标还是比较单一的、集中的、补缺的。过去只有一本钟毓龙先生的《说杭州》,几乎没有什么书籍可以借鉴。而林正秋却认定这一目标,沉潜于此,孜孜矻矻,“咬定青山不放松”,日以继夜、默默无闻地埋头苦干。从资料搜集、调查考订到拟定提纲、写成初稿、乃至于不断加工修改,要花多大的时间和精力啊!他的作风往往是不赶时髦、不受干扰、不怕吃苦,而始终保持初心,一步一个脚印地前行。譬如他研究南宋皇城,其范围到底有多大,没有丈量的仪器,他就老老实实地用脚一步一步地走出来加以计算,与后来正式仪器丈量的结果相差无几。

二是定力。林正秋的治学生涯,长达五十多年,期间社会上可谓风云变幻,万象纷呈。很多人在动荡中变化无常、心志不一。俗云:“冬种萝卜夏种姜,哪样赚钱种哪样。”有的研究者见风使舵,常常是东一榔头西一棒子,缺乏定力。而林正秋不是这样,他有决心、恒心和铁心,即使中心任务有所变化,工作目标有所转移,他仍能以史为鉴、古为今用。“旅游”来了,他就研究杭州的旅游风景线、园林风景史;“非遗”来了,他就研究杭州的古代史迹、杭州的古建筑和地方的风物等,都能围绕中心而用新的材料、新的角度来加以配合。又如杭州城市要进一步国际化,他就研究“马可波罗与杭州”“南宋的对外交流”等。他对杭州的园林史研究和餐饮史研究,连园艺大师陈从周、餐饮大亨徐海云等也佩服得五体投地。

三是耐苦。一辈子从事一件事,一直走下去,走到底,做成功,不受外界的干扰,不以兴趣爱好的转移,不受“糖衣炮弹”的诱惑而以“一张稿子一支笔”为苦乐,谈何容易?林正秋却做到了。他以不怕艰苦、甘于清苦、耐得辛苦并以此为乐、以此为荣,三百六十五天,风霜雨雪,阴晴圆缺,始终有一颗耐苦的心、平常的心。爬格子写稿,咬笔头出书,绝对没有跳舞唱歌那么轻松快乐。林正秋做的是“赔本生意”,他也万苦不辞、毫无怨言。举个例来说,他至今还住在几十平方米的老房子里,满屋子都是书,连走路也要侧身而行。老婆有怨言,他也只笑笑。粗茶淡饭别有味,一身布衣只清风。人说他是“书呆子”,他却认为“落笔能长灵芝草,成文便是雪莲花”“黄连树下弹琴,苦中自有乐”。

一辈子只为杭州做一件事,到底为什么?林正秋有林正秋的理解和说法,他说:“俗语说‘上有天堂,下有苏杭’,全世界的人都会这样说,到底道理在哪里,许多人却不知道。作为一个杭州地方史的学者,我就是要把这个道理说说明白。”

猜你喜欢

杭州研究
FMS与YBT相关性的实证研究
辽代千人邑研究述论
杭州复工复产进行时
谁说小孩不能做研究?
杭州院子
对周期函数最小正周期判定法的研究与应用
杭州旧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