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情系关工枫叶红
——记余姚市四明山镇棠溪村关工委常务副主任、老教师唐训顺

2017-09-15刘正学

中国火炬 2017年9期
关键词:关工余姚市常务副

刘正学

情系关工枫叶红
——记余姚市四明山镇棠溪村关工委常务副主任、老教师唐训顺

刘正学

浙江省余姚市四明山镇地处浙东革命抗日根据地腹地,曾是全国十九个革命根据地之一,也是南方七大游击区之一。1940年8月,唐训顺就出生在这块红色的土地上。他爱这片红色的热土,爱这片红色热土养育的孩子们。2000年10月,他从教师岗位退休任棠溪村关工委常务副主任,在这个岗位上为下一代奉献了17年。

唐训顺自担任村关工委常务副主任以来,发掘四明山革命传统教育的资源优势,对青少年进行革命传统和思想道德教育成了他的首要任务。他不辞辛劳,查档案、找资料,虚心请教老游击队员,搜集、整理、编写了《红色四明抗战史》《党是阳光我是花》等80余万字的文字资料,为对青少年进行革命传统教育积累了丰富的教材。他不仅给村里的孩子们讲革命传统,还应邀到镇机关、学校、企事业单位搞宣讲。每次宣讲,他都精心准备讲稿,把个人对党史的理解,对四明山红色抗战史的理解,用通俗、形象的乡土语言表达出来,给人以教育和启迪。棠溪村还吸引了众多外地学子,来这里缅怀先烈,聆听历史的回音,成为远近闻名的大专院校德育教育实践基地。对远道而来的师生们,他像迎接亲人一样,安排食宿,落实教学计划,有时还亲自登台讲解。自2003年浙江师范大学第一批师生进村以来,已有浙江工业大学、宁波大学、温州大学、武汉大学、东北大学、宁波职业技术学院等23所大专院校的1700多名师生,来村里学习实践。

棠溪村因远离集镇、交通信息闭塞等诸多原因,曾一度成为“上访闹事多、赌博迷信多、邻里纠纷多”的“三多村”。为改变这种落后面貌,村里成立了公民道德庭。2001年8月,唐训顺接任公民道德庭庭长。上任后,他带领五老走访上访户、赌博户,结对帮教收到了实效,并成功化解邻里纠纷百余起,使这里由原来的“三多村”变为“三少村”。余姚市的姚剧剧团还把公民道德庭的真人真事搬上舞台,公演170余场,产生了广泛的社会影响。《人民日报》《中国法制日报》和中央电视台等10多家媒体对公民道德庭作了报道。

唐训顺(后排右四)和学生一起参加暑期社会实践活动

唐训顺把解决贫困学子读书难挂在心上。除了发动五老捐资助学,还拓宽帮扶渠道,联系上海大众、余姚QQ群、国学讲堂等一批爱心人士与村里20余名留守孩子结对帮扶,每年为他们中的大学生资助1万元、中小学生资助2600元,圆了这些孩子的读书梦。

四明山镇是“中国红枫之乡”,棠溪村有棵千年不倒的老枫树,人们说唐老就像这千年不倒的老枫树,情系关工枫叶红。因贡献突出,他被宁波市关工委授予关心下一代工作先进工作者荣誉称号。

猜你喜欢

关工余姚市常务副
关工群聊
关工经验
关工到白头
关工文化掠影
余姚市泗门镇中心小学
余姚市美术教师新作选
得意 忘言——记陕西省书协常务副主席、青年书协主席张红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