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船舶设备视情维修与检验制度的发展

2017-09-14冯天安

魅力中国 2017年27期

冯天安

摘要:当代设备的飞快的进步,先进的设备与落后的维修方式之间的矛盾将日益困扰着船舶运输企业,成为企业发展的障碍。故现在先进的机械设备需要先进的维修技术,更需要先进的管理模式。为此,在文中主要就针对视情维修与检验制度的发展进行探讨,以期可以为船舶设备管理提供更好的借鉴。

关键词:船舶设备;视情维修;检验制度

机务管理部门对设备的维修管理,目前做法大都采用事后维修和定期维修的方式。这种维修方式对现在的现代化设备来说是非常落后,而且对资源的节约和设备管理技术的提高都会产生不利的影响。本文就如何提高船舶设备维护质量的同时要降低人力、财力不必要的浪费,以视情维修的方式代替目前的定期维修的方式。同时改革相应的组织管理、技术管理制度,提高设备操作人员技能,逐步形成一个新的维修管理体制,以延长设备寿命周期,降低费用,增加效益的目的。现在根据社会的发展及技术监控设备的普及,下面主要就视情维修的优点及发展,如何加强视情维修进行讨论:

一、视情维修与检验制度

在国外某些国家,他们从60年代就开始进行船舶设备故障视情维修的研究,并在大量数据统计基础上确定了以设备可靠性运行为指导,提出船舶设备维修新构思,建立最佳维修时机的决策方法。在船舶检验制度方面自80年代起,国外有几个船级社就已经开展了滑油分析技术,滑油状态监测,探讨滑油与机械健康情况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研究,达到了一个可靠性的技术性水平,从而知道了船舶机械的最佳检验周期,并制定了相应的检验规范。而在我国越来越多的船东、验船师从实践中认识到船舶设备监测系统能延长机械检验间隔期,从而延长检验周期与降低维修费,并能及时发现潜在的故障。

1997年中国船级社颁布了船舶机械计划保养系统,对船舶技术管理内容、方法、手段等方面进行改革,建立一套以机务监督为中心的机务管理体制,重点解决维修运行监测管理和计算机管理相结合问题,并于1998年列为了交通部重点新技术推广项目。“船舶机械计划保养”是指船舶机械根据“检验规范”的有关规定和设备出厂说明书而制定的周期性保养维修计划,是一种由船东申请,经CCS批准的用来替代船舶机械,包括电气设备的年度检验、中间检验和特别检验的制度。但就如何保障状态监测推行,尤其是多种监测技术的应用,缺乏科学的适时的维修决策支持系统,不利于视情维修工作的推行。随着现代设备维修管理体制的不断渗透,国内许多船舶管理和应用部门及高等院校在不同程度上展开了振动监测、油料分析在船舶机械的应用研究,主要涉及船舶柴油机、齿轮箱及尾管轴承等。

随着科技的发展,监测设备的不断普及,CCS已授权成立了包括武汉油液分析中心在内的多个分析监测机构,许多实践研究成果表明,这些分析技术不仅能预报潜在的故障隐患,找出故障原因,确定机械健康状况,而且证明传统的船舶机械定期拆检确实存在着过剩维修,不仅浪费人力、物力、财力,还可能导致人为破坏,而视情维修将会杜绝这种现象的发生。

二、船舶设备视情维修的必要性及可行性

在过去的十几年里,随着很多相关科学技术成果的发展和渗透,特别是计算机技术的突飞猛进,使机械故障诊断的方法手段都有了很大的发展,诊断技术具有了前所未有的应用价值和可推广性。据了解用于状态监测、诊断分析技术的投资费用,经国外部分船级社及船舶使用单位统计仅占维修费用的1/5,船舶采用诊断技术使设备平均事故率下降75%,维修费用下降25%-50%。国内也有不少成功的例子,如上海港某装卸公司实行定项状态监测的试点后,2006年与2005年同期相比,设备利用率提高13%,设备完好率提高12%。中国船级社广州远东润滑油监测中心指出,正常情况下加入视情检验系统的船舶每年润滑油分析收费仅为2000-6000元左右,是船方进行常规的轴系拆解检验所节约开支的十分之一或更少。同时还使船方获得保障轮机设备安全,提高船舶安全性,增加船舶轮机设备使用率,延长润滑油使用寿命等多方面增加了经济效益。其推广总结报告提高了船舶设备的完好率,降低了事故的隐患,合理安排设备的检验时间,从而减少维修时间和费用等方面创造了良好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但在诸多的制约船舶机械维修制度改革的因素中,船舶检验制度是最重要的制约因素。

近年来,随着国外一些船级社先后引入了工况监测分析状态维修方式,中国船级社已接受了视情维修的思想,并对其船舶检验规范做了相应的修改,其中一些修改工作正在进行中。另一方面随着工况监测与故障诊断技术的发展,其成本和技术本身的成熟程度都使得实施这些技术成为可能,所以这些变化与发展无疑给处于困境的船舶机械维修制度改革问题带来了新的希望。

三、视情维修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近年来,船舶设备视情维修与检验工作的重要性已得到广大管理人员的重视,其对经济发展起了较大的促进作用。但就总体而言我国在该领域的应用水平依然很低,该技术的作用远未发挥作用,尚存在不少问题亟待解决。具体包括舶设备视情维修与检验意识淡薄,制度不够完善,相应政策不健全等。为克服以上不足,促进船舶设备视情维修與检验工作在我国航运业的运用与发展,特提出以下对策和建议:

1.建立健全的维修保养制度及检验制度;

2.加强技术人员的培训;

3.加强与运行监测分析机构的合作;

4.安装在线式仪器直接在机器设备的普及。

诊断技术是为机务维修和管理服务的,其效益主要体现在节省维修费用和提高社会效益方面。因此要求企业要有“科教兴业”船舶设备维修和管理服务的战略眼光才能把这项工作坚持下去。同时诊断技术又是一门实用性很强的专门技术,有一定的专业性要求,要求企业配备一定的专业人员,落实编制加强组织领导,加快监测中心的建设和技术配备,作好培训工作使项目尽快投入实用阶段。

参考文献:

[1]《设备管理要重视设备维修》;

[2]《设备管理新思维新模式》;

[3]《船舶维修基础理论》;

[4]《设备针对性维修策略及应用研究》;

[5]中华人民共和国船舶检验局《内河船舶入级与建造规范》;

[6]《船机检修工艺》;

[7]《船舶机械计划保养系统检验指南》。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