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书法艺术中欣赏抽象美和形式美
2017-09-14郭文可
郭文可
摘要:书法是我国的传统艺术,无论是它的造型基础、书写工具还是创作法则,都为书法艺术具有抽象美提供了条件。它以纯线条美来表现优美的形式,通过线条的变化组合,来展示虚灵的空间,谋求深远的意境,表达微妙的情感。中国书法以意义与形象遥相呼应,达到一种抽象协调;以抽象线条的艺术组合让我们在视觉感官上感受到书法艺术独到的抽象美。
关键词 书法艺术;抽象美;线条;运动感;生命精神
书法以汉字为造型基础。中国汉字是表意文字,许慎《说文》中对文字的定义是“仓颉之初作书,盖依类象形,故谓之文,其后形声相益,即谓之字,字者,言孳乳而浸多也”。“文者物象之本”,造字的过程实际就是“观物以取象,立象以尽意”的过程。中国字的象形基础使它获得了艺术性,而以抽象的点画来表现意中之象,则为书法艺术提供了很好的造型基础和心灵空间的开拓
世界上所有的尚在使用的文字、字体都是由或直或曲或粗或细的线条组成的,为何唯独书法成为一门艺术,独领风骚?这与书法独特的书写工具——文房四宝,是密切相关的。
书法作品大都是白纸黑字,黑白二色似乎能囊括天地万物,包涵着一种哲学意味,再加上一个鲜红色的印章,不算丰富的色彩却在对比极差中给人强烈的视觉冲击。使用刚柔兼备的毛笔,不仅可以通过运笔的轻重缓急掌控笔画的方圆粗细、曲直枯润,诱发欣赏者对四维空间的知觉,更能传达书写者的性格、情感、趣味、气质、审美理想等。而这些都是其它书写工具所不能达到的。我认为这是因为使用充分柔韧性的毛笔写就的每一个中国字,它的每一划、每一点都带着生机和动势,都体现着全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生命精神。感性而富有浪漫气息的中国人,把这些由线条的奇妙组合成的文学的迹线变成了审美对象,变成了展示丰富情韵的线,变成了一条条贯穿宇宙心灵的线,变成了体现个体生命的个性符号。
我们中国人做事历来都讲求天人合一,和中国所有的艺术一样,书法也不例外,并且它的美大多也来源于自然。优美的形式应该被优美的表现出来,这是大书法家们所共同追求的准则,他们把世界抽象成为线条,以美妙的性质组合的线条。在书法中,似乎每一笔、每一点都暗示着某一种自然物的形状。大书法家们不遗余力的把大自然中的美融入字的笔画与结构之中,几乎所有的有机形状和运动都被吸收进了书法中——沉重的象步、奇倔的枯藤、流动的溪水、盘纡的松枝 就是从笔画的命名也能看出这点,竖有垂露和悬针之别,字有肉、筋、骨等等。
书家写字强调筋骨,中锋用笔,反对侧锋,要像人应该是站得挺拔才美一样。书法的每个字都是伸展的,不论是楷、行、草还是哪种书体,都给人一种隐约向上的张力,即使是单个字,也以线条的左上方扬出来传达一种生机,让看到这种字的人也不由的端正身姿。闵斯特堡在《艺术教育原理》中说:“凡是线形都应该配得恰合身体的天然的力量,应该能表现我们的筋肉机能的和谐。”他的形象吻合身体组织说也适用于书法。书法中不论是单个字还是一幅完整的作品,我们都要求左右对称,上活下稳,我国古代的大师们虽然对控力学原理一窍不通,但是他们的大部分字也都遵循着力学的法则,把重心落在底部,姿态平稳,这不仅使每个都带有动势,同时也是和人身体的平衡是相对的,是人的本质力量对象化的体现。闵斯特堡认为,“在我们意识中引起的运动的冲动愈丰富繁复,线形的美感的价值也愈高。不过最简单的对称的图形也就很美,因为它的线纹所表现的力量完全和身体中天然的力量相吻合。”这让我想到了“一”与“道”的关联。很多人喜欢草书、行书,认为它们很美,体现一种自由的精神,看似随意的大手一挥就挥就成了一首律动的乐章、一支动感的舞蹈。那些线条艺术性的夸张的交织相连在一起,简约却不简单,让人品味无穷。如果我们把这样的一幅字拿远了看,会发现我们看到的是一条一条的线,像极了一个个的“一”字。
这是不是很有意思,很多繁杂的线条会变成简单的横竖,透过这些“一”字,我们似乎又感受到了整个宇宙的生命運动。简单的字不好写,可是写好了却可以比别的字更美。就像“一”
字,写不好就像一条小虫,一要火柴棒,可是写好了却可以变成天,变成地,变成千里阵云,绵延而来却又倏然终止,变成天地相交处的那一条线。中国人讲求挂画,要把书画作品挂起来、立直了欣赏,我想也是因为要直面自然,体验到一种情感上的愉悦,在似与不似之间最大限度的咀嚼作品中传达出的酣然饱满的生命精神吧!观书即观自然,背景最大程度蒸发,书法正是以意义与形象遥相呼应,达到一种抽象协调。
书法的运动美感还体现于它所具有的力感,即线条在人心中唤起的力量感。“日处君而盈其度,月执臣而亏其旁;云委蛇而上布,星离离以舒光。禾卉苯尊以垂颖,山岳嵯峨而连冈;虫跂跂其若动,鸟似飞而未扬。”(唐.房乔《晋书》)书法就是一种“飞飞而未扬”的抽象形式,运动是书法的生命之所在。不仅在线条的呼应、节奏中能体会到静止中的动,就是笔画的行走中也能见到这种动势。如写一笔横,笔先要藏锋向左轻微地移动,然后回转向右写出主干,最后再轻轻地向左提而收笔。一波三折,潜在的运动跃然纸上。“毫厘锋颖之间,顿挫之,郁屈之,周而折之;抑而扬之,藏而出之;垂而缩之,往而复之;逆而顺之,下而上之,袭而掩之 ”(解谱《春雨杂述》)这样的用笔方法,力度感和立体感兼备,达到力透纸背,入木三分之的效果。如果我们拿起一幅书法作品对光观看,每一笔都“中心有一缕浓墨当其中”,像是要从薄薄的宣纸中跳出来一般。
在形式美方面,我们可以感触到书法艺术的线条美、结构美和章法美; 在抽象美方面,我们能体会到书法艺术的意境。书法艺术暗含着人类的追求,古人通过字体的艺术化追求抒发情感,表达了其人生态度和内心追求。
书法的美是“造型的运动之美”,书法的美也是一种神秘的美。书法的美有许多种:超逸的美,如王羲之;雄强的美,如颜真卿;古雅的美,如宋徽宗;清新的美,如米芾;奇拙的美,如郑板桥 字如其人,从一个人的字能看出这个人写字时的心情,能看出书家创作时心中所见之景之情,能看出一个人的性格气质,甚至是他的健康寿命,从这点上说,书法的确是门古老而神秘的艺术。大书法家在写字的时候,由于心情的不同,体现于线条上的力度、速度等都会有所变化,注入在形体之中的情感自然也会不同。字如其人,书为心画。也正因为如此,大师的作品是无法仿制的,即使在技艺上达到以假乱真的程度,但也不免较原作显得矫揉造作,缺乏生气,那笔端中注入的自发的无意识的精神是任何人都无法仿制的。
总之,中国书法作为一种独立的、外在世界和内在世界的综合表现形式,以其抽象线条的艺术组合让我们在视觉感官上感受到书法艺术独到的抽象美。而这种纯线条美——书法线条本身的抽象与综合所给人的快感,是缺乏抽象视觉美的人所难以理解的。
参考文献:
[1] 周林. 书法艺术与中国生命哲学的渊源 [J]. 社会科学论坛. 2011 (01)
[2] 葛正喜. 品析《兰亭序》之书法艺术 [J]. 大众文艺. 2011 (03)
[3] 黎石城,何宫言. 真非真——中国书法艺术的独特境界 [J]. 艺海. 2011 (03)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