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贵族气质与奥运精神并存:美国大片《火的战车》人物塑造解析

2017-09-14张文婧袁瑞袁玉玲张振东

魅力中国 2017年25期
关键词:文化

张文婧++袁瑞+袁玉玲+张振东

摘要:本文依据中央电视台著名主持人张斌佳片有约中关于《火的战车》的推介,发现体育电影的独特性与其散发的巨大魅力。论证这种从语言到影像的跨越,极大地拓展了体育电影的艺术性。体育爱好者在表演他们的人生,同时体育也在融入他们的生命中。从剧情人物的宗教信仰、贵族气质和奥运精神进行研究。

关键词:体育电影;文化;奥运

一、前言

《火的战车》是一部体育题材的电影, 该片拍摄于1981年,获得了第54届奥斯卡最佳影片、最佳剧本、最佳服装设计、最佳音乐四项大奖,同时还获得戛纳电影节评审团特别奖。影片根据真人事迹改编,片中人物充满奋斗信念和献身精神,在竞争和公平之间表现出良好的体育信念和精神成为影响体育和电影的典范之作。

影片《火的战车》讲述的故事可以分为两个部分:一是影片的前半部分,重点刻画并塑造了林德尔和亚伯拉罕的两个中心形象;二是影片的后半部分,围绕着巴黎奥运会,艺术地再现林德尔和亚伯拉罕夺得奥运冠军的真实历史。这使影片形成了两条密切相关的叙事线索:一条以形象塑造为线索,林德尔、亚伯拉罕为中心;另一条则以林德尔、亚伯拉罕获得奥运冠军为线索。依托这两条叙事线索,宗教信仰、貴族气质和奥运精神,在林德尔和亚伯拉罕的形象塑造中先后建立。

对于电影而言,体育一直是一个重要的表现题材,它提供大荧幕去探索和呈现体育世界中动作、戏剧与角色的机会。美国好莱坞作为全球影视基地,自 1908年产出第一部以体育为主题的电影以来,到目前为止已经拍摄的体育题材电影上百部。2012年夏季奥运会开幕式上,憨豆先生表演《火的战车》主题音乐,当时的开幕式是一个英国文化自由穿越的碎片的大集合,看的让人惊心动魄。在这样一个盛会中,体育电影被高度提亮了,文章所介绍了体育电影正是获得了第54届奥斯卡最佳影片、最佳剧本、最佳服装设计、最佳音乐四项大奖的《火的战车》。

二、人物塑造

(一)宗教信仰

宗教信仰是在林德尔与亚伯拉罕的文化差异性之中见出的。林德尔信仰基督教,亚伯拉罕信仰犹太教徒,作为一个虔诚的基督徒,林德尔信仰上帝,视自己为上帝的奴仆,将比赛视为上帝的召唤,获胜是其荣耀上帝的仪式。因此林德尔为信仰而战,带有强烈的精神意味。亚伯拉罕则出生在犹太家庭,他参加比赛不是取悦上帝,而是证明自己的能力,胜利与信仰无关,只是对世俗的、功利的追求而已。不同的宗教信仰产生了大相径庭的目的,体现了林德尔和亚伯拉罕不同的价值取向——林德尔代表信仰和精神的力量,亚伯拉罕则代表功利和世俗的维度,在二者的对比和碰撞中,他们的形象逐渐走向完满。

在对宗教信仰主题的表现中,《火的战车》还是有所侧重的,其焦点主要集中在林德尔的身上:通过刻画林德尔的言行举止,如对上帝的赞美、赛前祷告、赛后感恩、因信仰而拒绝在礼拜日参加奥运的百米田径比赛等等,营造出一个信仰的空间,使影片始终洋溢着浓厚的宗教气氛。

(二)贵族气质

贵族气质以亚伯拉罕为代表,集中表现在青年群体形象的塑造之中。在贵族文化的影响下,“社会精英分子通过努力不断提高自身道德素质和人文修养,跻身更高的社会阶层,有效地激发了英国人民的进步要求,这让英国社会充满了进步、活力和正能量”。具体而言,《火的战车》塑造的人物,无论林德尔、亚伯拉罕,还是林西、史塔蒙,自幼便生活在上流社会,非富即贵,这些衣食无忧的社会精英在帝国的余晖之中,尽情地享受着俗世的快乐:他们或虔诚谦逊,或野心勃勃,其言谈举止流露出精英特有的贵族气质。

影片也使用了两套方式:一是细节描述,刻画出贵族文化“外显的行为模式”,主要由构成青年活动的各种物质构成,包括各种精美的古典建筑、丰富多彩的校园生活、豪华奢侈的社交场所、美轮美奂的服饰穿着等等,这些精美的画面描绘出青年的成长土壤——他们不仅具有高尚的精神追求,也有实现梦想追求的各种物质条件。二是礼仪展示,勾勒出贵族文化“内隐的行为模式”,在影片中,这种模式由各式各样的礼节构成,包括青年待人接物的方式、参加社交活动的各种举止等等,其中青年们参加比赛的场景最具表现力和感染力。

(三)奥运精神

奥运精神就其内涵而言,奥运精神博大精深,有学者曾对其进行过系统的总结,归纳出六种形态,即顽强拼搏的精神、重在参与的精神、公平公正的精神、团结协作的精神、和谐和平的精神、人文人本的精神。这六种精神形态在影片中大都有所体现,但也有其侧重点。具体而言,《火的战车》所揭示的奥运精神源于其对两种奥运观的艺术化处理:一是个体层面,影片塑造的形象,以林德尔、亚伯拉罕为代表,他们参加奥运会的动机大相径庭,构成“为个体”的奥运观;二是国家层面,各国派出代表团参加奥运会,奥运会被视为国家竞争的战场,构成“为国家”的奥运观。

围绕“为个体”还是“为国家”这两种奥运观,《火的战车》提出这样的问题,即奥运会到底是展示个性的舞台,还是国家竞争的战场呢?这是关乎奥运精神本质的终极追问。在对此问题的艺术表达中,影片诠释了其所理解的奥运精神:

首先,即使是“为个体”的奥运观,也因个体的不同,存在多种类型,影片总结出两种,一是功利性、个人主义的奥运观,亚伯拉罕是典型;二是强调超越自我、充满精神性追求的奥运观,林德尔是其代表。就前者来说,奥运会能够带来荣誉,是个体能力的证明,这就是亚伯拉罕参加奥运会的动机;获胜是其目的,在胜利中他才能享受快乐,获得内心平静;就后者而言,林德尔参加奥运会源于上帝的召唤,信仰使其不屈从任何外在的、有形或无形的压力,即使其以国家的名义出现,林德尔也不会屈服,这是充满精神性的奥运观。

其次,在国家层面,影片系统地揭示“为国家”的奥运观,这种观点认为奥运会作为国与国体育竞技的舞台,不仅是最优秀运动员之间的较量,同时还是国家实力、民族精神的较量;运动员的成败与国家的荣誉、民族的精神休戚相关,运动员在奥运赛场的一举一动都体现出国家意志,象征着国家荣誉;在奥运会上赢得的胜利能够巩固国家政权,提高国民的自信心,增强民族的凝聚力,具有十分积极的正面价值。

梦想是联结个人追求与国家荣誉的桥梁,但梦想又是纯个体的思想和意识,以梦想为中心,意味着影片所揭示的奥运精神,其实质是人文主义精神,是一种人文奥运精神。在此意义上,《火的战车》所揭示的奥运精神是调和的产物:以青春为基调,以冠军为目的,个体梦想与国家荣誉相互融合,从而演绎出一个真实的奥运传奇故事。

参考文献

[1]许晓峰. 电影《火战车》赏析[J]. 电影文学,2014,04:117-118.

[2]徐博. 电影《火的战车》主题解析[J]. 名作欣赏,2014,21:165-168.

[3]李庄藩. 英国影片《火的战车》[J]. 世界电影,1982,04:241-245.

[4]陈卫峰,丁丽. 体育电影与竞技体育关系的探析[J]. 广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01:104-106+117.

[5]刘彦顺. 论体育电影中叙事的性别之维[J]. 当代电影,2008,03:125-128.

[6]杜剑峰. 作为类型电影的体育电影——评介新世纪以来的几部中外体育故事片[J]. 当代电影,2008,08:45-49

作者简介:张文婧(1993.12—),女,汉族,河南平顶山人,郑州大学体育学院(校本部)2016级硕士研究生,体育人文社会学专业,体育社会学方向。联系方式:电话:18695839825;Email: 876384344@qq.comendprint

猜你喜欢

文化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谁远谁近?
文化镜头
文化生活更丰富了
传统文化
传承 民族 文化
什么是文化
文化摄影
融入文化教“犹豫”等
文化之间的摇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