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用心感受“游”到心里的鱼,收获意外的精彩

2017-09-14王芳

魅力中国 2017年27期
关键词:鱼游画技金鱼

王芳

一、案例说明

《鱼游到了纸上》是人教版四年级下册第七单元中的一篇课文,这是一篇精读课文,文章按事情的发展顺序主要叙述了“我”在玉泉看鱼时,认识了一位举止特别的青年,他看鱼看得非常专注,画鱼画得活灵活现。赞扬了聋哑青年的勤奋专注、画技高超。本文的重点是引导学生从语言文字中体会文章说明的道理,收到启发,教学的难点是理解“鱼游到了纸上”与“鱼游到了心里”的关系。

二、设计理念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自主合作学习为主线”是当前语文教学改革的主导思想,它体现了在语文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的观点。本设计重在引导学生围绕课题“鱼游到纸上”自主质疑,进而探究原因“鱼游到了心里”。由画鱼而探观鱼,由结果而究原因的过程中,学生自主发现“鱼游到了纸上”与“鱼游到了心里”二者的关系,突出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而在此“先闻其声”“再见其人”“终明其心”层层推进的过程中,所以,在教学中我主要采用设疑导入法、朗读感悟法、自主合作探究法等方式,即“读——品——议”的方法让学生在朗读、讨论、交流的基础上大胆发表见解,从而让学生的情感价值观在课堂教学中有效地生成和升华,努力构建开放而有活力的新型课堂,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通过个别读、对读、演读、接读、等多种朗读法及抓重点句子、关键词语谈体会及小组合作等形式,在朗读中理解,在体会中感悟,在扮演中发现,聋哑青年的形象在学生心中逐渐丰满起来,学生不知不觉间已走进青年的内心世界。课堂教学成为了多元对话的过程,成为了学生与课文对话、与青年对话、与自己对话的过程,成为学生生命价值的自然生成的过程,最终生成个性化的阅读体验、情感体验。

三、教学思路

1.“踏花归去马蹄香”引入课题。

夸美纽斯说:“兴趣是创造欢乐和光明的教学途径之一。”符合兴趣的学习能使学生达到最优化的效果。情境化教学结合教材内容,巧妙地把学生引进艺术境界中去,化枯燥为情趣,在导入环节,我利用多媒体出示了“踏花归去马蹄香”的典故和图片,让学生先穿越北宋,认识当时匠心独具的画家,以此激发学生兴趣。再穿越回课堂来认识文本中这位“特别”的青年。同时,“学起于思,思源于疑”。让学生立足课题提问,引起学生阅读期待和探究文本的兴趣。

2.画鱼中引出的惊叹。

在学习“画鱼”部分是,我设置的问题是:既然在概括主题时,我们都说青年画鱼画得栩栩如生,那他是如何画鱼的?找出青年画鱼的句子。在这部分的学习中,我采用的方法是同桌一起合作学习,一起交流汇报。找句子,读句子,谈感受。

师:哪位同学想来汇报一下?

生:令我深有感触的地方是:他有时工笔细描,把金鱼的每个部位一丝不苟地画下来,像姑娘绣花那样细致;有时又挥笔速写,很快地画出金鱼的动态,仿佛金鱼在纸上游动。从中我体会到这个青年画技高超。

师:还有谁画了这一处?你还有哪些不同的感触?

生:我也画了这一处,我从一丝不苟这个词我体会到青年画鱼很专注。

师:你能抓住关键词来谈体会很不错。还有谁想来谈谈你的体会。

生:我画的地方是:围观的人越来越多,大家赞叹着,议论着,唯一没有任何反应的是他自己。他好像和游鱼已经融为一体了。我体会到青年很入迷,很投入,忘记了周围的一切。

师:忘我的境界是吗?看来你读书很专心 。

生:我也画了这里,我体会到青年此刻心里裝的都是鱼,很专心。

师:很好。青年如此高超的画技,如此专注地神情很定感动了你,请同学们带着你的体会齐读这部分内容。

师:正因为青年如此高超的画技,才让小女孩发出了这样的惊叹

生:哟,金鱼游到他的纸上来啦

师:这句话是什么意思?

生:是说青年画画像真的一样。

师:哪个字能看出青年画画很逼真?

生:从“游”字可以看出来。

师:让我们带着赞叹来读一下

生:高声地----哟,金鱼游到他的纸上来啦

生:惊奇地----哟,金鱼游到他的纸上来啦

生:激动地-----哟,金鱼游到他的纸上来啦

生:抑扬顿挫地-----哟,金鱼游到他的纸上来啦

(阅读中的发现,有时候是不经意的获得。我非常认同维果斯基的观点,“词语只有在获得了感性的个人涵义而不是单纯作为概念存在的时候,它才能成为个性生命中一个生气勃勃的细胞”在“游”字上下功夫多种形式的读,在朗读中孩子们不知不觉就走进了文本,开始和文本对话。)

师:仅仅是小女孩一人在夸赞吗?还有哪些人在夸赞?他们都是谁?都会说些什么?生1:来锻炼身体的老爷爷竖起大拇指称赞道:“小伙子,你画的真投入呀!把鱼画活了!”生2:年轻的阿姨点着头赞叹道:“小伙子,你真了不起!”

生3:小朋友羡慕的说:“叔叔,你画的真好,能教教我吗?

(在这个环节我让学生来扮演不同身份的人对青年的赞叹,目的是在这种扮演中,聋哑青年的形象在学生心中,逐渐丰满起来,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已经走进青年。)

3.挖掘细节见真情。

孙绍振先生在《名作细读》中说:“一个称职的语文教师,要在学生忽略掉的,以为是不言而喻甚至是平淡无奇的地方,发现精彩,而且揪住不放,把问题提出来,把逻辑空白揭示出来。”在本文中有一处细节也值得我们细致、深入地开掘。

教学中,“围观的人越来越多,大家赞叹着,议论着,唯一没有任何反应的是他自己。”见此情景,你会认为青年时个怎样的人?学生理解他很骄傲。可是,当作者的目光落到他胸前的厂徽上时,看到了什么?原来他是个聋哑人。那么这个画技高超的青年人的形象在孩子们的心中就一下子高大了起来。

4.看鱼忘我,鱼入心。

小组合作学习

我们找到了青年看鱼的句子:

例如:他老是一个人呆呆地站在金鱼缸边,静静地看着金鱼在水里游动,而且从来不说一句话。例如:们想抓住( )这个关键词来理解。从这个关键词中,我们体会到青年看鱼看得( )

他告诉我,他学画才一年多,为了画好金鱼,每个星期天都到玉泉来,一看就是一整天,常常忘了吃饭,忘了回家。我们想抓住( )这个关键词来理解。从这个关键词中,我们体会到青年看鱼看得( )我们用一句话来赞美青年看鱼的态度。青年看鱼看得专心致志,看得废寝忘食……

师:青年画鱼画得好,是因为他看鱼看得仔细……

师:鱼游到了心里和鱼游到了纸上有什么关系呢?

生:因为鱼游到了心里,所以鱼才游到了纸上……

(课堂教学成为了多元对话的过程,成为了学生与课文对话、与青年对话、与自己对话的过程,成为学生生命价值的自然生成的过程,最终生成个性化的阅读体验、情感体验。)

总之,教学《鱼游到了纸上》这样的文本,必须防止粗糙的给予或简单的贴标签,应该引导学生首先关注文本故事本身,从故事描述的言语入手,仔细品读、合理想象,从而实现入情入境,是课堂的语文味和情感场水乳交融。endprint

猜你喜欢

鱼游画技金鱼
春天的安排
鱼的背后
27《鱼游到纸上》
渔歌子·忆小河夏趣
小编一起画“金猪”
小编一起画“金猪”
油画行思录之三:狭缝之间天地宽
小金鱼
小金鱼
画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