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如何培养小学生良好的课堂学习习惯

2017-09-14王薇

魅力中国 2017年27期
关键词:学习习惯小学生课堂

王薇

摘要:小学生习惯正处在形成阶段,许多坏习惯还未形成,所以我们必须重视对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本文首先介绍了小学生课堂中主要的不良习惯,然后提出了几点培养小学生良好的课堂学习习惯的有效方法。

关键词:小学生;课堂;学习习惯

培根说:“习惯真是一种顽强的巨大力量,它可以主宰人生。”当积极的学习态度、科学的学习方法形成习惯后,不仅能提高学习的质量,而且能为终身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使人受益终身。习惯是行为的自动化,不需要特别的意志努力,不需要别人的监控,在什么情况下就按什么规则去行动。习惯一旦养成,就会成为支配人生的一种力量。小学生正处于习惯的养成阶段,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小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不仅会提高他们的学习效率,帮助他们顺利完成学业,为将来的进一步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而且会使他们收益终生。因此,研究小学生良好的课堂学习习惯的培养策略非常必要。

一、小学生主要课堂不良习惯

1.不遵守纪律,随便,不会同别人合作。具体表现为课堂上自由散漫,不听从指挥,不能与别人进行合作学习,不能接受别人。

2.上课精力不集中,说话,做小动作。即课堂上注意力不能集中在课本上,总爱说话,玩弄一些与教学无关的东西。比如两手总是喜欢放在课桌下面。

3.课堂作业马虎、应付、拖拉。课堂作业总是马马虎虎。

4.上课不善于发言。即不回答问题,也不提出问题,不参与讨论学习,不愿意表明自己的观点,总是将自己置身与教学之外。

5.课堂上思想开小差,精力易转移。对教学内容没有兴趣,注意力很容易被课堂外发生的事情所吸引。

6.上课吃东西,玩玩具等。针对以上不良习惯我采取了一些有效的措施。

二、培养小学生良好的课堂学习习惯的策略

(一)营造良好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爱学习。

课堂教学是教学过程的重要环节,教学中应把课堂还给学生。教师要尊重善待每一位学生,让每一位学生在班集体中有属于自己的一席之地。 课堂上教师既向学生传递知识,又要培养学生敢说敢想的勇气和能言善辩的才能。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努力为学生营造一个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 让学生受到激励和感染,从而主动学习。 学生讨论问题时,教师要因势利导,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发挥其主动性。因此,让学生通过表演的方式来学习,一堂课下来,效果相当好,学生的表演完美地与文章内容结合起来,学生的积极性被调动起来,掌握了所学知识的同时,激发了学习兴趣,最主要的是发挥了他们的自主能动性,培养了积极学习、主动学习的良好习惯。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和学生平等交流,心灵互动,不要高高在上,板着面孔;也可以运用课本知识,风趣、幽默地进行发挥,这样也能渲染气氛,感染学生,将学生的注意力吸引过来,最终达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目的。

(二)教授方法,培养学生的倾听习惯。

学生的行为习惯可通过技巧和方法培养而形成。在课堂中,将方法直接交给学生,是最有效的方式。

1.集中注意。告诉学生,在听别人发言前,可以猜测这位同学的讲话内容,这样可以有效地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教师要及时提醒学生,引导学生运用意志的力量进行自我调控,有目的地倾听。归纳整理。

2.归纳整理。就是对具体的事物和形象加以概括、抽象,得出一些综合性的认识。在课堂中教师要求学生对说者口中的内容进行归纳整理,这时,学生的倾听不再是一种被动的接受,而是一种主动的思维加工。这样不仅可以训练倾听思维,而且可为沟通交流打下良好基础。

3.培养坐姿。在学生听课过程中,端正的坐姿很重要。学生在课堂中左顾右盼、手托下巴、趴在桌上等不良习惯会一点点地吞噬学生获取知识的能力,所以在听课过程中,坐姿一定要端正。有了正确的听姿,才更加有利于注意力的集中。

(三)培养学生良好课堂习惯教师应以身作则。

对待学生,老师要以宽容之心看待。对于小学生来说,让他们做他们力所能及的事是容易的,但如果要求他们做得十全十美那是不可能的,这就要求我们老师用宽容的眼光去看待,对于每个学生的内心深处,都渴望得到教师评价和欣赏。当学生课堂出现问题时教师不能使用语言暴力、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而应该做到对学生有爱心和耐心,多与学生谈话沟通对每一个学生都能一视同仁,不必过分强求。比如课堂纪律要求学生能够安静听讲,不左顾右盼,不交头接耳。能够积极回答问题,会与同学合作学习就可以,小学生的注意力时间很短,在这个好动好奇的年龄让他们做到鸦雀无声是不现实的,时刻端坐也是很困难的。凡此种种只要他们能达到某个要求就行,良好课堂习惯在宽容中逐步完善。比如我班的向鸿宇同学,上课精力不集中,说话,做小动作,针对这一不良课堂习惯我可以采用每节课至少回答两个问题,评价两个同学的发言,时刻将他注意了集中到课堂上来。而不是用很极端的方式来组织教学。

(四)培养学生专心倾听的习惯

专心倾听是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过程,积极思考的基础,所以我们应想方设法运用各种手段来激发学生认真倾听的好习惯。首先,要培养学生认真倾听老师讲课的习惯。上课的机械重复、缺少参与性是课堂最大的弊病。对于老师而言,需要做的是改变教学的传统方式,这在新课标里表述得很清楚,要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老师承担的仅仅是引导者的角色,这样学生用自己的方式在理解,他们的收获也才会更大。因此,要让学生听清听懂老师的要求,这就需要老师的语言要清晰洪亮、风趣幽默,吸引学生听课;要善于选取与学生生活密切联系的素材,激发学生积极参与的热情。另外,要培养学生专注倾听他人发言的习惯。一年级小朋友刚入学时最大的一个弱点就是当别人发表意见时,不懂得如何认真倾听,有的说话,有的东张西望,还有的学生一心想表现自己,便高高地站起来,边举手边不停地喊“老师我,老师我”,还有的随心所欲地看书,甚至吃零食、玩玩具。此时,我就示意发言的同学停一下,并让这些不认真听的学生站起来说自己听到了什么;或者采取比一比:他的说法跟你是不是一样:欢迎发表不同的意见。这样多次及时的提醒与交流评价,学生能逐渐养成认真倾听教师和同学发言的好习惯。

其实學生课堂学习习惯的养成只是养成教育的一个部分,部分做好了就能促进整体的进步,但是整体对部分的作用也是不言而喻的,学生课堂习惯的培养需要一个集体氛围,一曝十寒的方式只能让学生产生厌倦心理,需要社会、学校、家长联合起来形成统一的培养思路,个体的努力再大,终会淹没在集体的力量中,“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要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数学习惯,必须从点滴做起,良好的学习习惯养成,必然让学生终身受益。endprint

猜你喜欢

学习习惯小学生课堂
欢乐的课堂
最好的课堂在路上
他是一个了不起的小学生
论中职生怎样培养良好的学习英语的习惯
写字大课堂
我是小学生
一条鱼游进了课堂
非常小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