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文言文教学策略之我见

2017-09-14赵祥

魅力中国 2017年27期
关键词:文言文教学策略语文

赵祥

摘要:本文作者就文言文教学策略提出了一些自己的看法。

关键词:语文;文言文;教学策略

文言文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在教学中存在的意义就是通过讲解我国丰富的古代文化,激发学生对于文言文的学习热情,提高学生的爱国热情以及社会责任感,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操及文化品位[1]。但又因文言文跟现代语言存在一定的出入,学生学习起来比较困难,文言文又成为教学的难点课程。因此,如何有效利用语文文言文教材,做好文言文教学是每位语文教师面临的难点。本文将对人教版语文文言文教学策略进行研究,望为教育同仁提供教学参考。

一、激发兴趣

兴趣是推动学生探索和尝试的最有效动力。学生只有对文言文学习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才会全心全意的投入到文言文的探索、学习中,才能深入的体会到文言文的美感,积极主动的学习文言文。然而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大部分教师通常会根据自己的理解进行讲解和翻译,让学生被动的接受知识。如此一来,学生根本体会不到文言文的趣味性,从而会对学习文言文产生排斥的情绪,导致教学效果不理想。因此,在实际教学中,把学生放到主体地位,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体会作者的思想情感,体验到文言文的美,从而真正使学生去主动探究文言文的学习。

例如,在教学《出师表》时,在课前,我会让学生先查找一下诸葛亮的信息,上课时让学生先说一说对于诸葛亮的认识。然后导入文章写作的历史背景。在了解文章历史背景下进行讲解,学生对于本文不会感到陌生,而且在学习中逐步体会到诸葛亮出师北伐前的顾虑、“兴复汉室”希望、对先主知遇之恩的真挚感情和对后主的一片忠心及“北定中原”的决心。这样递进式的讲解,不仅能提高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而且能更完整的学习本文,提高学习的有效性。

二、积累知识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同样在文言文学习过程中,也需要不断的积累[2]。在文言文中存在很多的通假字、古今异义字以及一词多义等,这些知识都是需要学生熟练掌握的。而这些相对零碎的知识点不是短时间内能掌握的,都是需要慢慢进行积累学习的。所以,在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有计划地进行学习。

三、多读

1.朗读。

学习文言文时,先听一下音频范读。听朗读时的抑扬顿挫、情感以及文章表达的意义等。通过朗读,这些都可以表达出来。听范读是让学生先对文章有一个大概的印象和认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为全面理解文章做好铺垫。教学时,教师可以多次播放音频范读,让学生跟着读、不断练习朗读,在这个过程中进一步的感知文章更深一层的含义[3]。在朗读时尤其要注意一些生僻词、通假字等,以及要注意文章的停顿。读生僻词、通假字的时候要读音正确,不能含混过关,一般文章对于难解词都会有相应的注释,读前可以先认真的了解一遍。读文章的时候停顿也是极其重要的,正确的停顿更有利于帮助学生理解全文。

2.诵读。

由于文言文跟我们现代的文章有一定的差异性,诵读则成为学习文言文的重要方法之一。诵读的过程就是在了解文章的基础上,反复读直到可以熟练背诵。在这个过程中领悟文章的情感,理解词句的含义,感知文言文的美感。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诵读引导学生更为全面、准确的理解文言文。如在诵读时,可以先进行预读。联合文章内的注释以及关于辅助素材,对生僻字注解,确保准确的预读;然后,采用抄读的方法再次记忆。抄读的作用在于:把难读、难懂的语句摘录,结合辅助材料进行思考、理解等。可以更为准确的把握文章的重点、难点。其次进行解读;结合文章的语境,上下文结构以及各种实词、虚词、通假字等,翻译文章,进一步理解、分析。最后在理解文章后背诵文章,对文章进行通彻的理解并进行扩展阅读,拓宽文言文知识面。

四、翻译

文言文成为学生认为初中语文的难点课程的一个主要原因就是文中词语、句式难以理解,不易翻译。难以掌握其使用规律。因此,教师在文言文教学时,要避免一言堂的局面,不能只有教师在讲解,学生死记硬背现成的翻译。教师要引导学生学会自主翻译,结合教材上的注解以及辅助教材,逐步尝试翻译。学生逐渐积累常用的词语、句式[4],通过长时间的学习,对于学习文言文就不会再产生恐惧感,也能极大的提高翻译能力。

例如,在讲解《岳阳楼记》这一课时,我会让学生先自主尝试翻译,对于一些固定的翻译,列举事例,让学生进行记忆,为以后相似的句式进行学习积累。如文中“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类似于这样的句式,翻译时可以保留原文中的专有名词、国号、年号、人名、地名、职称等,可照录不翻译;即可翻译为:庆历四年春天,滕子京降职到巴陵郡做郡守。让学生记下这一规律,遇到类似的翻译就可以参照。对于学生翻译的错误及时指出并进行详细的讲解。这样一来,学生对于文中的难点、重点记忆会更加深刻,学习文言文也能更进一步。

五、品味文章

文言文的写作也是别具一格的,文章中会包含作者的情感以及经历等,会运用大量的修辞和引用等技巧描述,从而使文章具有另一番美感。目前初中生接触文言文的时间并不是很长,对于文言文写作手法的了解和分析并不是很透彻,导致学生在做题的时候,经常掌握不到重点,答非所问。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认识到写作手法的重要性,教学时,加强写作手法的讲解,让学生可以通过作者的描述,体会到作者的情感。提高学生审美以及鉴赏能力。

例如,在讲解《醉翁亭记》时,我会先让学生诵读一遍文章,让学生先感知一下作者表达的情感。然后引导学生走进文章,品析文章的独特魅力。本文先是通过描写亭子的远景用“蔚然深秀”表现它的外观,又用“水声潺潺”“峰回路转”表现它的姿态,使人产生赏心悦目之感。接着写亭的近景,用鸟翼做比,有凌空欲飞之意。然而借释停名来直抒作者胸臆,道出名句“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奠定了全文抒情基调[5]。文章借景抒情,从侧面描述当时的政治景象以及作者“与民同乐”的政治理想。通过详细的讲解,品析文章,让学生领悟文言文之美。

文言文教学是语文教学阶段的重点及难点,也是提高语文素养的关键。因此,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提高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把学生放在主体地位,引導学生探讨、赏析文言文,领悟我国丰富的传统文化,提高学生的文化品位。endprint

猜你喜欢

文言文教学策略语文
高中化学反应原理学习难点及教学策略研究
文言文阅读专练
统编本初中文言文选文变化及教学策略
初中数学绝对值概念教学策略
会背与会默写
文言文阅读练习
关于提高小学生识字实效的教学策略
我的语文书
语文知识连连看
语文妙脆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