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鲁中地区请家堂习俗的文化内涵

2017-09-14陈茹雪

魅力中国 2017年27期

陈茹雪

摘要:请家堂是流行在鲁中农村地区的一种祭祀礼俗,时间一般在大年初一前后,持续时间按地区不等。作为一种家族纪念活动,请家堂不仅是对过世老人的一种尊敬,也是我们活着人的一种寄托。对待传统的祭祀活动,我们要用批判发展的眼光去看待,既要传承其中积极合理的部分,而对待其中古老守旧的封建习俗要加以摈弃。本文根据请家堂的准备过程和内容,从教化子孙、社会整合、禁忌中的男尊女卑三个方面来论述其中蕴藏的文化内涵。

关键词:请家堂;教化子孙;社会整合;男尊女卑

请家堂习俗是鲁中农村地区一种独特的祭祀礼俗,是一种独特的文化符号。请家堂,就是在过春节的时候,将祖宗和已去逝亲人的亡灵请回家来,与家人一起过年,各地习俗也不尽相同。请家堂共分四个步骤,一是请(迎)家堂,二是守家堂(熬五更),三是拜家堂,四是送家堂。一般是在除夕开始,到正月初七结束,莱芜地区大多在初二结束。请(迎)家堂发生在除夕下午,但其实准备工作从上午就开始了,妇女们从一大早就准备着供品,整理供桌,男主人们就忙着贴对联,摆放家堂轴子,等放过鞭炮就送请过家堂了。守家堂是指除夕晚上大人小孩都不能睡觉,也叫熬五更。拜家堂是指大年初一先去长辈那儿拜祭自家家堂,然后同服同姓之间再互相结伴互相拜祭祖先。送家堂一般在初二下午,一般在自家的东边全家人站在一起放过鞭炮就算送走了。请家堂的过程和内容比较繁琐,本文就以此为依据,从教化子孙、社会整合、禁忌中的男尊女卑三个方面来论述其中蕴藏的文化内涵。

一、教化子孙,传承孝道

百善孝为先,孝自古以来就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作为孔子故里的山东地区,深受儒家思想的影响,一直十分重视孝道和仁义礼智信等美好品德的传承。《礼记·孝经》开明宗义篇中记载:“夫孝,德之本也,教之所由生也。①p221”《诗经》中则有“哀哀父母,生我劬劳”、“哀哀父母,生我劳瘁”的咏叹。由此可见,孝文化的传承对当代社会来说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但在当代社会,物质基础的丰厚与孝道文化的缺失,形成了极大的反差。崔慧指出:“学界认为,“孝”观念起源于生殖崇拜和祖先崇拜,“孝”的观念在西周以前主要体现对祖宗的祭祀上,即“孝死”,而这也是孝道观念的最初含义。殷商时期的孝道观念就体现在对祖先的祭祀上。”②p34所以,请家堂这一礼俗的传承则是十分必要的,因为它在潜移默化中培养了子孙孝道的观念。

首先,请家堂中的请字是第一种表现,请字表达了尊敬、敬爱之意,体现了后代对先人的尊敬之意。其次,在请家堂中的磕头跪拜礼仪也是孝道的表现形式,大年初一各族之间互相祭拜,都要在家堂前行跪拜礼,小孩会跟在大人后边,学着大人的样子跪拜,这种礼仪则在潜移默化中完成了孝道的传承。最后,在祭祀活动中的禁忌——请家堂过程中所用的椅子都不许坐,以免冲撞祖先。不听话的小孩想上椅子上坐会,家里的大人会马上制止,并劝导他们说这是给老爷爷做的,你不能坐,孩子也会马上下来,恭敬的立在一旁。此外,孝的传承不仅体现在对先人的尊敬上,也体现在对长辈父母的孝,这也是最重要的。请家堂期间,小辈要听从长辈的指导,按照长辈的意愿行事。请家堂这一习俗将抽象的孝文化给物化,让其有了一个可以寄托的载体,在一系列过程中,默默地完成对子孙后代的教化,且落实到具体的行动中,让孝文化传承更有实际性意义。

二、社会整合,宗族联系,增进感情

水有源,树有根。中华民族是个极其重视宗族观念、世系传承的族群,一脉相承的血缘如同一条鲜明的烙印,深深地联系着每个家族中的人。家族,是以婚姻和血缘关系结成的社会单位,是社会历史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宗族之间的感情交流,能够增强个体的团体归属感,在一定程度上也会增强人们的社会幸福感。涂尔干在《宗教生活的基本形式》中指出:“宗教仪典的首要作用就是使群体集合起来,举行仪式。所以说宗教仪典的首要作用就是使个体聚集起来,加深个体之间的关系,使彼此更加亲密。”③p36而宗族和宗教在某种方面有同样的意义。但是现在,随着经济的发展,交通工具的日益完备,越来越多的人选择背井离乡,外出拼搏,宗族观念日益淡化。

请家堂这一礼俗则变成了沟通情感的桥梁,把天南海北的同族人聚集在一起,无疑增强了个体的归属感。在请家堂的过程中,必须是外出打工的人都回来后,才能贴对联、请家堂,这是一种团圆的氛围,更是一种情感的交流。许久不见人,只有过年这几天才能回家,也只有在互相拜祭家堂中才能有感情的交流。这种感情的交流还在供品上有所体现。一个供桌上的供品,往往不是一个家庭做的,而是由同族的家庭共同拼揍的。你家如果提供鱼,我就提供鸡;你如果提供青菜,我就提供水果。在这一来二往中,感情也渐渐地增进了起来。此外,如果两家之间彼此有矛盾,请家堂的传统习俗也能很好的成为感情的润滑剂。因为这一习俗要求所有的人必须聚在一起,这样就给彼此交流创造了一个机会,就容易消除隔阂,化解矛盾。由此可见,请家堂在联系宗族之间的感情,加强同血缘之间的人们交流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三、礼俗禁忌中体现的男尊女卑思想

请家堂作为一种传统的礼俗,除了具有弘扬传统文化,传承孝道的先进意义之外,无可避免的也具有一些陈旧腐朽的文化在里面。我们不能只看到请家堂礼俗中好的一方面,还应该看到其中蕴含的腐朽文化。在请家堂的过程中,烧纸、烧香、磕头等习俗无疑是与追求自由平等的当代社会脱节的礼俗。但其中最为严重的还是其中体现的男尊女卑思想。女性的地位一直处于男性之下,时常遭受不平等的对待,即便是在充滿阳光的社会主义的今天,这种男女不平等现象依然存在。

在请家堂的过程中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出嫁的女儿在娘家请家堂期间是不允许回娘家的,因为这会给娘家带去厄运,使娘家遭受贫穷。女儿回娘家需要在送走家堂之后,大年初三之后才能开始回娘家,而对于儿子来说确是这一仪式的重要力量,由此可见,男尊女卑的思想多么根深蒂固。其次,家堂轴子排位上的排位,也是以逝去的男子为尊,女子为次。而且男的可以用全名,女的不能用全名,只能寄托在夫家的姓下边,例如该女子姓王,夫家姓陈,那她的牌位就是陈王氏,这无疑是对女性尊严的一种践踏,是对男尊女卑思想的具体表现。最后,在大年初一的互相祭拜中,必须要男女分开祭拜,男的一批,女的一批,而且必须是男的先去,女的必须在男的后边才可以,这又是男尊女卑思想的一种体现。男尊女卑的思想,在农村地区尤为常见,它已成为一种根深蒂固的思想深深地扎根在人们的脑海中,尽管嘴上提倡男女平等,但是真正展现于细枝末节方面的时候还是处处体现着男尊女卑的思想观念。

请家堂的习俗,穿越了时空的界限,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中国人民祈求团圆幸福的美好愿望,虽然在一定程度上拥有封建迷信的色彩,但我们也不能否定其在教化子孙、社会整合方面的积极作用。总之,理清其中存在的文化内涵之后,我们应该用发展的眼光去看待,把他跟新时代结合起来,让其与时俱进,焕发出新的生机活力。

注释:

①胡平生陈美兰译注《中华经典藏书 礼记孝经》,中华书局出版,2007年12月版,第21页。

②崔娟,祖先崇拜的当代意义研究[D].辽宁大学,2014,第34页。

③[法]爱弥儿 涂尔干,宗教生活的基本形式[M],北京:商务印书馆,2011出版,第476页。

参考文献:

[1]王庆安. 请家堂纵横谈[J]. 民俗研究,1992,(01).

[2]杨冰. 神灵、庙宇与村落生活:对一个鲁中山村民间信仰的考察[D].山东大学,2007.

[3]刁统菊,孙金奉,李久安. 节日里的宗族——山东莱芜七月十五请家堂仪式考察[J]. 民俗研究,2010,(04)

[4]崔娟. 祖先崇拜的当代意义研究[D].辽宁大学,2014,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