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言文学专业教学的实用性与应用性研究
2017-09-14李翠兰
李翠兰
摘 要:汉语言文学作为一门传统的人文科学,它涉及范围广、波及面积大,在传统教学过程中教师习惯将理论知识作为重点,缺乏对学生的实践培训,院校忽视了教学与社会需要的對接。因此,要求专业教师改变传统教学观念,创新教学方法和手段,以应用性教学为出发点,运用现代化的教学理念和方式教育学生,让学生在掌握扎实理论知识的同时,具备较强的实际应用能力。教师应加重语言教学实用性与应用性的研究,培养学生多学科知识融会贯通的能力,进而满足社会对应用型人才的高需求。
关键词:汉语言文学;专业教学;实用性;应用型
一、提高汉语言学科实用性与应用性的实际意义
首先,满足社会对文学应用的需求。由于汉语言学科的综合性较强,如果学生不能将文学知识灵活运用在工作中,就难以有更好的发展。因此,增强汉语言学科的实用性与应用性是文学教育建设的必要条件,只有培养全面的汉语言学生人才,才能使这门学科发挥最大价值。其次,是满足素质教育的建设要求。素质教育的目的是打造高素质汉语言专业人才,使学生不仅能掌握文学知识,对所学文学知识进行整合,并在原有文学内容上进行创新,从而实现汉语言学科开办的目的,培养更多的综合型文学专业人才。再次,高素质人才培养需要。社会发展过程中需要高素质的人才作支撑,而汉语言文学应用专业对学生文学素养上的培养,正是促进整个社会高素质人才发展的基础。强化汉语言文学的重要性,也是对人才言、谈、举、止、价值观方面的塑造,提高汉语言专业的应用是符合社会对人才的发展需求。最后,教育体制的不断深化。社会对应用型人才的需求量是很大的,而汉语言文学专业在校期间注重的是文学素养、文字写作理论上的培养,这就会导致高校学生“满腹经纶”毕业后在社会上找到自己的位置,因此深化汉语言文学在应用体制上的改革是满足社会对素质教育人才的需求。
二、汉语言文学专业教学的指导理念
(一)以实用性理念为指导。汉语言文学类专业的就业方向规划是对外汉语、文秘、记者或编辑、广告策划、作家和老师等。由于汉语言文学的广泛相关性,使得就业范围大大扩展,该专业的毕业生多数就业于政府机关、新闻媒体、教育教学机构,甚至还有人在金融、律师等行业找到位置。同时,说为增加该专业毕业生的就业率,应当以实用性理论为指导进行多方面的改进。
(二)强化实用性,提高应用能力。以实用性理念为指导提高本专业就业率。为使学生能够在社会工作中占有一席之地,要结合就业方向提高学生“读、写、说”的能力。①提高文章阅读、语言理解、口语表达、信息综合处理、现代文体的写作能力;②教育方应当及时了解当前社会要求,根据要求设置课程体系、教学内容。使学生能够获得上述能力,成为实用型人才。
(三)开展学生实践活动,强化实践应用。为提高学生实践的操作能力和铸就扎实的业务基础,就要强化汉语言文学的实践能力。这就要求教师结合就业方向对学生的“读、写、说”能力进行强化,在教学中教师可以模拟一些情景对学生进行锻炼,不仅能考察学生的表达能力,还能够体现学生才学、机智、道德的综合水平,提高运用能力,发扬优点、改正缺点、拓展知识面、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不断完善自己。
三、增强汉语言学科实用性与应用性的有效措施
(一)加强文学实践课程的学科建设。在文学专业的教学中,要想增强汉语言学科的应用性,需加强汉语言理论课程与实践课程的联系,并开设具有实践意义的文学课程,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参与到汉语言实践课程当中。通过汉语言实践课程,学生能够将文学知识充分应用在实践当中,并锻炼自身的合作能力以及交际能力。例如,在学习《诗经》的过程中,汉语言专业教师可以依照学生的文学功底进行分组,为每组选定一个诗歌相关的课题,让学生灵活运用《诗经》的内容,并对《诗经》原有的内容进行改编,从而创作属于学生个人的原创作品。将《诗经》教学与实践教学相联系,不仅加深学生对《诗经》内容的了解,还能在《诗经》原有内容的基础上加以改编,并提高学生的原创能力。
(二)改革教育体制,改善教学方式。 改变汉语言文学专业的教学体制,必须从更新它专业所包含的科目上决定,扩大对教学实践的内容,鼓励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注重汉语言文学专业人才社会应用素质的培养,优化学生的知识结构。传统的教学方式上多以填鸭式为主,这种照本宣科的教学方式利于学生文化理论的积累,但不利于学生对专业应用能力的提高。如今我国已进入信息化、现代化的教学阶段,很多知识在互联网中即可检索到,相对于理论知识的积累,社会更加需要“真枪实战”型的人才,因此改善教学方式,增加学生实践内容满足社会对人才的需要。
(三)师生互动,活跃课堂。高校教师要广泛征求学生关于教学课程设置的建议,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明确学生的就业目标,将新的时代语言融入汉语言文学专业。建立良好的创新环境,鼓励学生发挥学科创造性,开展探讨课程,营建有活力的课堂。同时,教师要将社会的大环境融入到教学过程中,大胆尝试有创意的教学方式,善于发现问题,与学生充分交流,听取学生意见。可以借助网络建立师生交流平台,让学生有充分表达的空间,也方便教师了解学生思维模式,总结教学经验,教学相长。
(四)创设应用情境,强化学生实践技能。在汉语言文学的教学设计中建立各种实践模块,将实践带到课堂上,对学生进行“实训”,通过实训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教师可以模拟文秘情境,撰写广告标语,草拟新闻简讯,扮演新闻发言人等与汉语言学习息息相关的衍生性训练,不断锤炼学生在听、说、读、写各个方面对汉语言的实际驾驭能力。而汉语言文学的专业优势在于写作能力、口语表达能力以及信息分析能力。通过应情境教学,引导学生通过感知、判断、概括、抽象、推理来理解和掌握教材中的知识,从而使教材知识的获取超越了知识技能的范畴,并将其融入到生活领域中去,使学生在教学中积极参与,手、脑并用,真正活跃起来。教会学生在特定语文情境下,独立思考,广泛联系,提高他们应用综合性知识去观察事物、分析问题、解决疑难的能力,才能使学生更自信,更有思考的动力。
(五)注重培养学生的专业运用能力和实践创新能力。要注重培养学生的专业应用能力与实践创新能力,使学生能够真正理解知识,学会应用。例如,在专业实习阶段,不仅要合理安排实习的时间和地点,精心设计实习的具体活动,优化配置指导教师,也要加强与企事业单位的友好联系,根据互惠互利的原则,开创校企合作的新局面,一方面为学科专业的发展开辟了新的资源,另一方面也为学生的就业做好了充分准备,进一步提高专业的应用性。对于学生自身而言,也应该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活动,树立创新意识,增强实践能力,不仅要将所学知识运用于平时的阅读、写作之中,更要用专业服务社会、奉献社会,也为将来走上工作岗位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魏芳.探讨如何提高汉语言文学专业应用性[J].语文建设,2016.09
[2]黄践.论汉语言文学专业应用型人才的培养[J].课外语文,2017.03
[3]赵芃.浅淡提高汉语言文学专业应用性的问题及思考[J].青年作家,2014(22).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