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时期小学信息技术教学方式探讨

2017-09-14肉先古丽·依米提

魅力中国 2017年27期
关键词:评价信息技术课程

肉先古丽·依米提

摘要:小学阶段主要是培养兴趣,夯实基础的阶段。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主要任务是要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和意识,使学生了解并掌握信息技术基本知识、技能,充分理解信息技术的发展及其运用对科技发展以及人们日常生活带来的深刻的影响。通过信息技术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够具有信息的获取能力,传输能力、处理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素养,灵活使用信息技术,把信息技术作为一种终身学习和合作学习的手段。为将来更好的适应信息社会的工作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关键词:小学信息技术;教学方式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迅速发展和应用领域的日益扩大,计算机的使用已经成为当今社会每个人的一种必备技能,进行信息技术强化学习与发展迫在眉捷。这就对我们教师的计算机知识水平和信息技术教学水平,以及多媒体计算机的操作与应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不仅要具备专业的信息技术知识水平,更应具备高效的信息技术课程教学能力。信息技术课程作为一门新兴课程也得到教育部门的重视。作为一门必修课程,如何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也成为教育工作者研究的课题。笔者认为,在小学信息技术课教学中,首先要转变教育观念,主要通过教师讲解、示范,然后通过学生的操作、练习来掌握技能。

一、转变教育观念

首先,作为教育管理者,应打破传统教育理念的束缚,树立现代化教育管理观。一是通过考察学习的形式提高教育管理者的现代教育管理理念和“系统课程意识”,充分认识到信息技术教育的重要性;二是通过培训进修的形式提高教育管理者尤其是学校领导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以便对信息技术教师有所指导;三是在学校管理中应彰显人文关怀,提高信息技术教师的职业幸福感,从而促进小学信息技术学科的发展。其次,作为信息技术课的任教老师,首先要转变“教师讲,学生听”的这种“填鸭放羊式”的教學方式,真正落实 “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这一教学理念来指导信息技术课堂教学;要严格参照信息技术新课标进行课堂教学;要有培养学生信息素养的意识,可以尝试通过建立自主、合作的教学氛围来培养学生利用信息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更好地为学生的终身学习打下坚实基础。

二、客观准确地确定并突破重难点

客观准确地确定重难点的前提是提高教师对教材的解读和合理利用的能力,提高教师对学生研究的能力。教师要读懂大纲,深度理解教材,列出教材中各个知识点,准确分析出其中的重点知识,并详实地分析学情,充分地了解学生在上课之前原有的知识水平、学习状态、操作习惯等,结合具体实际,精准确定难点。例如“文件和文件夹的基础操作”一课中,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的认知水平,可以确定“学会利用文件夹科学管理文件”是这节课的难点。确立了重、 难点后,重要的工作是如何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具体的教学过程中一定要有相关的设计和实施过程,要注意避免前面分析的各种没有突破重点难点的常见原因。笔者在教学中结合信息技术课程的特点和小学生的特点,经常采取讲解演示、模仿、练习巩固、自主探究、解决实际问题等过程突破重点和难点。比如“美化演示页”一课中涉及四种背景设置方法,教师不要一一讲解,而是要引导学生尝试为已有的演示页添加不同的背景,记下实践中的操作步骤和遇到的问题,然后汇报交流。 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尝试了不同的背景设置方法,教师也总结了不同方法的特色和适用范围,既达成了基本的知识技能目标,又有效地突破了“学会根据主题和内容设置合适的背景”这一难点。

三、创建新型课堂教学模式,提高小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随着微课、翻转课堂等概念在全球范围内日益成为热点,使得传统教学受到了史无前例的冲击。传统教学一直提倡先学后教,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时往往是讲得多而练得少。基本就是“教师讲什么,学生就学什么”的状态,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比较薄弱。而随着微课和翻转课堂的出现,原本在课堂中的知识与技能的学习转移到课外,由学生通过观看微课自学完成,而原先回家后的练习搬进了课内,这样课堂就变成了师生之间互动的场所。除了巩固练习外,教师还可以进行答疑解惑,从而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翻转课堂是让学生对自己学习负责的一种环境,这种新的教学方式对于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要求很高,今后我们首先应在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把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培养起来,而后继续探究如何将本溪市的小学信息技术课堂“翻转起来”。

笔者结合本校小学信息技术学科现状,大胆创新,设计了以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为主的课堂教学新模式:课堂前测→任务驱动→复习旧知→探究新知→巩固练习→解决任务→作品展示与评价→技能拓展。课前学生通过“导学案”或“教材”进行新知预习,课上教师首先进行“课堂前测”,这一环节非常重要,教师可以了解学生课前对于新知的掌握程度,及时对巩固练习进行合理编排。但是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关于新知的讲授不能完全没有,而是逐渐减少,主要是让学生能够对新知有更加深入的理解,这样就可以留出更多的时间给学生进行巩固练习和答疑解惑。

四、客观评价,讲求实效,优化课堂教学

课堂是否高效,评价必不可少。没有严格、科学的评价体系,高效课堂最终没有办法落到实处。评价包括两个方面的评价,即对旁观者对整节课的总体评价和课堂申的师生评价(也叫即时评价)。总体评价课堂是否高效应看两点。一看过程,二看效果。三看教学对学生学习热情、学习兴趣的激发情况;四看教学对学生的团队意识、合作精神的培养情况。具体的评价方式可以多种多样,既可笔检,也可口语交流,还可以进行跟踪性检测。同时可以采用学生评、同科教师评、学校领导评等手段,共同促进课堂教学的优化。

随着科技飞速发展,人类己步入信息社会,各国对于信息技术教育的重视程度也相应提高,培养小学生的信息素养已成为信息时代公民的基本素养。作为小学信息技术课教师,要通过对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有效教学的研究,形成有效的教学策略体系,指导学生有效地学,最终达到教学效果的最优化。

参考文献:

[1]杨建伟.提高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的有效性[J].北京教育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03).

[2]代江南.本溪市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现状与对策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5年.endprint

猜你喜欢

评价信息技术课程
幼儿园教学活动中信息技术的应用思考
巧学信息技术课程
浅谈初中信息技术项目式学习教改实践
《ERP原理与应用》课程混合式教学改革探索
巧用“信息技术”,提高课堂效率
课程思政在组织行为学课程教学中的探索与实践
A—Level统计课程和AP统计课程的比较
2006—2016年度C—NCAP评价结果
2006—2015年度C—NCAP评价结果(3)
2006—2015年度C—NCAP评价结果(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