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看马恩塑像悟马恩的人格力量

2017-09-14杨帆

魅力中国 2017年27期
关键词:乐观主义塑像恩格斯

杨帆

摘要:全世界各地为马克思恩格斯都建立了塑像,从马恩塑像联系到他们的人生经历,从而感悟他们的人格力量,有利于了解“马克思主义”产生的内在动力。

关键字: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主义;人格

全世界文化有一个约定俗成,那就是为关键的历史事件或者伟大的人物立碑塑像。眼前的塑像,是我们中国人为马克思恩格斯而立的。

他们非常伟大,他们开创了一种全新的世界观,并且把它形成了一种体系,叫“马克思主义”。我们中国人用它成功指导了我们的革命,并且继续有效率地指导着我们的社会建设。那为什么不直接在石碑上刻上“马克思主义“几个大字,去彰显他们的功绩,而是要按照他们生前的样子树立人形塑像呢?

我认为,那是因为“马克思主义”是一项具有强烈价值倾向性的理论,真正的把握和学习马克思主义是绝对不能离开创造者自身崇高的信仰和伟大的人格力量的。唯有我们真正了解了马克思恩格斯的人格魅力,才能进一步理解与信仰他们所创立的理论。

还记得《共产党宣言》里的这句话吗?“代替那存在着阶级和阶级对立的资产阶级旧社会的,将是这样一个联合体,在那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这就是马克思和恩格斯的幸福观。他们对幸福的态度,从来都是和全人类的幸福连在一起的。

眼前的马恩塑像是高大而需要仰望的,我们首先需要仰望的是马克思恩格斯伟大的人格力量。“具有高远的精神追求”“对无产阶级在情感上的认同”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这三点,是马克思恩格斯的人格力量中最为重要的一部分。

在马克思恩格斯求学时期,二人就展现出具有高远的精神追求这样的伟大人格。中学毕业17岁的马克思就写下“为人类幸福而工作”的万丈豪情。有人质疑这不过是高调,他却用尽一生将高调诠释成高尚。

先是成为康德和费希特的铁杆粉丝,甚至曾经想自创一个抽象的哲学体系。后来马克思发现这两个偶像太务虚了,不能靠他们解决现实社会的问题,当马克思发现黑格尔的辩证法恰恰可以解释抽象的原理和具体的对立的时候,他成为了一名青年黑格尔派。

同样在年纪轻轻就具有高远的精神追求的,就是这位,一辈子都站在马克思身边的人,恩格斯。作为出生于富有的工业者大家庭的长子,他的一生都是他自己阶级的背叛者。他背叛的是锦衣玉食的生活,背叛的是资本家家族传承的宿命,背叛的是资产阶级剥削压榨无产阶级的高高在上的政治优越感,这里说的“背叛”全部都立足于恩格斯具有高于阶级的伟大的精神追求。因为马克思恩格斯从年轻时代的理想是“为人类幸福而工作”。

俄国大文豪列夫托尔斯泰曾经说过:“理想是指路明灯。没有理想,就没有坚定的方向;没有方向,就没有生活。“伟大事业的起航,源于高远的精神追求,源于伟大的理想。习近平同志也说“理想指引人生方向,信念决定事业成败。”他在各个场合,三番五次提到的党员干部的“理想信念”,就是高远的精神追求。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新时期,把握马恩高远的精神追求,首先就要把我们个人的理想与国家、民族三个层面的共同利益结合在一起,形成高远的共同理想,把国家富强、民族振兴和人民幸福做为主要目标。“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创造者,就是具有这样高远精神追求人格力量的两位伟大人物。

马克思有一个结论——“哲学家们只是以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

在马恩“改变世界”的过程中,正是因为他们具有对无产阶级的情感认同,在改变世界的过程中,世界也促使他们的思想产生了巨大的转变。

踏入社会工作的《莱茵报》期间,马克思写了大量的文章,触及了社会中的很多现象。但在与一些具体的社会问题过招的时候,马克思发现,自己在大学里跟黑格尔一直研习的套路和招数,并不能做到应对自如,甚至有些招架不住。

马克思发现现实世界中,无论是法律还是政府,都不是“理性”的化身,在法律和政府身上,都找不到公平和正义,他们根本不能代表绝大多数人的利益,相反法律和政府都是私有者维护自己利益的工具。对无产阶级的情感认同,促使马克思去研究经济问题,进一步让他发现了无产阶级被剥削的事实,正是马克思对无产阶级情感上的认同,才能让马克思发现黑格尔从抽象概念出发解释世界的绝对精神,无法解决受苦的无产阶级现实中的问题,从而发现要解决世界的问题,只能从物质、从现实、从实践出发,由此马克思创造性地给辩证法铸就了唯物论的底座,实现了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创新。可以说,这正是同情无产阶级这一人格产生的巨大力量创造出的震撼人类历史的新文明。

恩格斯同样也展现出了同情无产阶级的人格。恩格斯有一本非常重要的关于无产阶级革命问题的著作——《英国工人阶级状况》。为了完成这本著作,恩格斯放下富家公子的架子,特地跑到英国曼彻斯特的工業区,花了两年的时间,和当地工人同吃同住同劳动,搜集了大量关于工人生存状况的一手材料,生动地描绘了英国工人遭受压迫和剥削的悲惨情形。正是恩格斯对无产阶级情感上的认同,才让恩格斯清楚地在这部著作里揭示出了英国工人受苦受难的根源正是当时英国人颇以为自豪的资本主义制度,也正是因为恩格斯抱着对无产阶级朴素真诚的同情,才能让他在这部著作里,预言了英国工人阶级早晚有一天会在沉默中爆发,到时候将成为改造资本主义制度的历史力量。正因为同情无产阶级具,恩格斯才能以无畏的决心深入无产的工人阶级当中找出质疑自己家族身处的资产阶级生存的罪恶。

马克思恩格斯对无产阶级情感上的认同,这个人格力量。决定了马克思主义就是以解放无产阶级为己任而产生的科学理论。同时也决定了我们中国共产党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根本立场,也是社会主义发展必须坚持的基本原则。

说到马恩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中国为马克思恩格斯建造的塑像,都有个特点——马克思是坐着的,恩格斯站在马克思的旁边。中央党校名为《战友》的马恩塑像,马克思也是坐着,恩格斯站着的。寓意在于表明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是这对伟大战友共同创立的。既然是共同创立的,那为什么马克思和恩格斯要一坐一站呢?endprint

梳理马恩的人生经历,我们会发现马恩的人生就是生命不息,战斗不止的一生。他们既要和西欧各国的资产阶级统治者作斗争,还要和钱作斗争。因为流亡,导致的贫穷和疾病,挨饿让马克思牺牲了身体的健康,七个子女夭折了四个,甚至一度没有像样的裤子可以出门。但他仍然坚持着学术研究,坚持着革命斗争。这是因为马克思具有伟大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恩格斯为了能援助马克思完成研究,潜伏在自己唾弃的资本家阵营里,为的就是多挣点钱援助马克思一家。正是因为恩格斯和马克思是志同道合的“达瓦希里”的同志,所以恩格斯才会以伟大的革命的乐观主义精神去委屈自己干自己不喜欢的“鬼商业”。

我们为马恩建造的塑像大都是马克思坐着,恩格斯站着。我认为也是为了彰显革命的乐观主义精神。马克思生前和恩格斯不仅在生活上互相关心,互相帮助,更重要的是他们在事业上也是黄金搭档。当1883年马克思先于恩格斯去世后,恩格斯为了完成克思生前用毕生精力写作的《资本论》,放下自己手头的《自然辩证法》花了11年的时间整理和出版《资本论》的最后两卷,大家都知道,《资本论》共四卷,没有恩格斯11年的无私奉献,《资本论》中针对 “资本家如何榨取工人所创造的剩余价值,以及剩余价值的实现和分配问题。”剩余价值理论不可能完整被世间得知。而他自己的《自然辩证法》却没有完成,留给后世的还只是一部草稿。11年是一个什么概念?从成就上讲,比如淘宝,2003年诞生的时候,年销售额是3400万。时隔11年,2014年淘宝的销售额达到了11700亿。从长度上讲,这11年可能就是一个小动物一生的时间。但是这11年对恩格斯而言,他大部分时间只做了一件事,只为自己的兄弟。但他却说:“这是我喜欢的劳动,因为这时我又和我的老朋友在一起了。”坚定信仰无产阶级的解放事业,从而保恩格斯革命的乐观主义精神,马克思虽然去世了,但恩格斯仍然再为他们二人共同的理想而劳动,而奋斗,以站着的形态更能表现出恩格斯这种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共產主义是我们的远大理想,它是一种运动,是一个过程,不是一个应当的目标。习近平总书记曾强调:“共产主义绝不是土豆烧牛肉那么简单,不可能唾手可得、一蹴而就。”我们要把革命乐观主义精神贯穿在实现共产主义理想这个漫长的过程当中,实现共产主义是我们共产党人的最高理想,而这个最高理想是需要一代又一代人接力奋斗的,这就是我们需要从马恩身上学习革命乐观主义精神的重要理由。我们现在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就是向着最高理想所进行的实实在在的努力。endprint

猜你喜欢

乐观主义塑像恩格斯
形态各异的石窟(上)
浮尘
德国多种活动纪念恩格斯诞辰200周年
乐观主义
塑像和井
单独中的洞见
母亲永远只有一个
母亲永远只有一个
毛主席塑像今安在
乐观与悲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