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河船员素质下降原因分析与对策建议
2017-09-14
(长江海事局,武汉 430014)
内河船员素质下降原因分析与对策建议
桓兆平
(长江海事局,武汉 430014)
针对内河船员队伍素质整体下降的现状,从船员教育培训、管理体制、考试发证、社会环境、航运市场发展等角度分析导致内河船员队伍素质下降的原因;提出提高内河船员队伍整体素质需要统一认识,做好顶层设计,从国家、行业、专业等多个层面共同努力,多措并举;最后提出设立学历门槛、改革培训和考试模式、落实企业主体责任、加大宣传力度、加强船员和船舶管理等具体措施。
内河船员;船员素质;船员教育培训;管理体制;考试发证
在我国内河航运发展中,人、船、货物、环境、管理是航运安全的基本要素,而其中人是安全的第一要素,船员又是最直接、关联度最高的船舶安全因素。从对船舶事故原因的统计分析可见,船员因素是船舶事故的首要原因。近年来,在探讨内河航运管理难题时,反映最多的也是内河船员素质整体下降且流动无序的问题。对此,航运企业不满意,航运院校、培训机构无动力,船员自身有怨言,管理部门很焦虑。船员素质包含哪些因素?饱受诟病的内河船员素质问题到底出在哪里?内河船员素质下降的原因是什么?提高内河船员素质的途径有哪些?本文结合管理实践进行深入探讨。
一、船员素质包含因素
人的素质应包含身体素质、心理素质、科学文化素质、技能素质、道德品格素质等,即素质反映一个人的科学文化水平、身体健康程度、思维能力、洞察能力、管理能力、职业技能、应急应变能力、思想品格等。船员作为一个比较特殊的职业,其素质至少应该包括船员的文化水平、专业知识、操作技能、安全意识、规则意识、职业归属感、职业道德、忠诚度等。
船员素质外在表现首先是操作技能,这主要依靠培训和实践;其次是职业道德和归属感,主要靠社会和市场因素的影响与引导;而规则意识、安全意识等,则是靠外在教育和自我养成。
二、内河船员素质下降的原因
从影响航运安全的要素来讲,目前内河船员群体中文盲减少了,文化水平比过去提高了,但由于各方面不利因素叠加又使得内河船员素质达不到职业要求,甚至呈现不断下降的趋势。这些因素包括:
一是航运安全管理方面法规更多了,公司和船舶安全的规定比以往更多、更细、更严,加之船舶本身的大型化、专业化、复杂化,都对船员素质提出更高要求,也就是说船员素质需要同步提高以适应新形势;
二是近年来内河船舶数量发展较快,对内河船员需求数量增大,而内河船员的培养速度、培养方式跟不上船舶发展速度,导致一些素质达不到要求者进入行业;
三是由于航运市场竞争更激烈,航企效益大不如以前,而船员供求关系失衡,收入相对下降,船员的职业吸引力降低;
四是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船员管理方式变革,船员由企业人变成社会人,无序流动,船员主人翁意识减弱;
五是船员训练和考试由在船为主变成以岸上培训和考试为主。
船员素质下降具体表现及原因分析如下。
1.专业基础薄弱,系统教育缺乏
以往长江上的高级船员主要来自武汉河运专科学校和重庆河运学校等学历教育机构,这些学校后来并入本科院校,不再培养内河船员;而航运院校培养内河船员动力不足。内河船员主要是由培训机构对学员从零基础培训或让其跟船学习后参加晋升考试。内河船员由于没有接受正规的学历教育,培训机构的培训其规范性和培训标准总体上又不能与正规航运院校相比,造成内河船员的船舶专业知识系统性不够,深度和广度均不足。随着国家义务教育的普及和学习方式的多元化,文盲减少,内河船员的基础文化水平总体并没有下降,但目前的内河高级船员的培养方式导致其专业基础薄弱,综合素质下降。
2.实操能力差,成长经历不足
船员实际操作技能以模拟器考试评估为主,成长过程中在船实际操作时间比过去大大缩短,加之专业培养不足,导致理论水平和实操能力与以往相比均有明显降低。而与此同时,船舶驾驶台通信导航等设备更加先进,外在航行条件越来越复杂,机舱设备自动化程度提高,对船员素质要求也日益提高。以往内河船员大多经过在校系统学习和在船的实际训练,而现在更多只是经过速成培训,练的机会少了,实践期短了,直接上岗的多了。船舶数量增加快,船员晋升也相应加快,内河船员训练不足就直接上岗,所反映出来的就是整体实操技能差。
3.培训评估制度不规范,入门门槛低,考试标准不高
内河船员大多是经过几天的基本安全培训就换取船员服务簿,然后上船做水手和加油(缺少船舶专业知识),一定时间后(时间短,实操训练不足),经过短期适任培训就考三副/三管(内河船员考试发证没有基本学历要求)。考试题库公开化,理论考试单一化、模块化,实操考试岸上模拟,实船考试减少,考试标准不高又不能严格统一,因此船员较容易通过考试获得证书,会考试不会开船现象增多。上述情况导致那些先天基础薄弱而后天又缺乏系统学习和训练的人员不断晋升为高级船员,成为内河船员的主力军。同时,由于考证相对容易,内河船员对职业资格证书珍惜度不够,从业意愿不足,随时可能离船而去。
4.培训机构动力不足,培训质量难以保证
很多培训机构以应对海事局考试为目的,而非旨在提高船员技能,对通过培训真正提升船员素质的责任感不强、动力不足;师资水平参差不齐;理论培训简单化,实操培训条件缺乏;为节省成本,模拟器训练严重不足,难以达到培训目的。因此,虽然完成培训,但培训质量却难以保证,适任能力并未真正提高。
5.船员忠诚度差,企业缺乏培养意愿
船员社会化、个体化及流动加剧,导致航运企业特别是小企业、个体船东不愿意从长远考虑培养船员;目前企业培养船员的相关规定和要求正在加强,但缺乏具体可操作的方案,难以督促企业落实船员培训和教育的主体责任。企业对船舶的安全检查、隐患排查不足,对船员的管理不到位,也影响着船员素质在外在推动下的提高。
6.船员收入和社会地位低,缺少自我提高动力
航运市场竞争激烈,内河船员工作待遇及社会地位普遍较低,且岗位艰苦,离家时间长。年轻船员的船员职业生涯在不断缩短,把船员作为终身职业的人越来越少,低级船员有的甚至干一个航次就离船而去;船员不愿学习,不想提高。
7.船员违规处罚无力,规范促进作用不强
研究表明,70%以上的船舶事故是由人为因素造成的,反映了船员的规则意识和安全意识不足。但内河船员处罚只占船舶行政处罚总数的13%,船员违规行政处罚手段没能很好地促使违规行为得到纠正。由于船员管理信息化水平不高,处罚威慑作用不强(违法记分系统尚未联网,还没有起到应有的震慑作用),船员的安全意识、规则意识难以通过行政监管和处罚得到加强。
8.社会宣传扶持不够,船员成弱势群体
作为航运安全要素中最重要的因素,船员得到的社会扶持明显不足,企业欠薪现象比较普遍,社会及媒体对于船员的社会贡献、特殊社会地位的正面宣传引导不够,船员难有事业自豪感。船舶事故、海上灾难、海盗袭击等负面事件却被较多关注和报道,而这更加不利于船员队伍的健康发展和船员职业社会地位的提高。
9.被动适应市场变化,主动引导手段欠缺
“船员队伍数量不足、结构不合理、素质不适应”,是对内河船员市场的一个基本判断。当前,为适应船舶大型化、船舶数量需求增多以及高素质人员不愿意从事船员职业的现状,内河船员入门门槛在不断降低,而引导船员发展、引导企业培养船员、引导培训机构培养高质量船员的手段却显得明显欠缺。我们在对长江上游的客船进行检查调研时发现,目前几乎找不到大专甚至航运院校中专毕业的客船船长。
10.管理没有形成合力,体制机制模式不合理
目前,船员培训管理、船员考试、船员在船违规行为处罚、船员再有效培训等,几乎全过程都是由海事机构进行管理和实施,而船员的雇主——航运企业的主体责任没有得到很好体现。如果将船员比作学生,海事机构更像船员的老师,企业更像船员的家长,但作为家长的企业对船员的成长过程、违规违法行为并不详细了解,管理和培养力度不够。由于参与船员成长过程不够,企业在聘用船员、晋升船员时难有参照,重资历、证书,轻水平、能力,这就使得高水平船员和低水平船员在聘用上难有区别,造成不公平竞争,影响船员成长,不利于船员队伍吸引和留住优秀人才。建立科学的管理体制,让企业管好自己船的同时管好自己的船员,才是内河船员队伍管理、建设和发展的应有之义。
三、提升内河船员素质的对策
交通运输部和部海事局高度重视内河船员发展,明确提出要培养一支数量合适、结构合理、素质适应的船员队伍,并把2017年定位为内河船员管理改革年,出台诸多规定,采取多种措施,开展船员管理改革,改进和提高船员管理水平。这对于提升内河船员素质是一个很好的契机。
船员素质提升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多管齐下,打好组合拳;需要从国家层面、行业层面、专业层面,从管理层面和技术层面共同努力,多措并举;需要政策支持,管理水平提升;需要上下达成共识,统一思想和认识;需要船员管理者、使用者、船员自身等各方面共同努力。
1.开展船员素质提升方法的系统研究
开展船员素质提升方法的系统研究,明确宏观思路,清晰发展路径,从政策、法规、制度、手段、方式等方面改进和完善,关键是要抓住主要矛盾,清除影响船员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
2.逐步实现内河高等级船的高级船员学历化,提高内河高级船员素质
当前国家鼓励学历教育和职业教育融合,可以分层、分类、分水域有步骤地提高船员学历要求,如首先对客船、危险品船船员以及5000总吨以上的干散货船高级船员提出学历要求,采取新人新办法、老人老办法,新进的高级船员要有职业教育学历(中职或高职均可),现有的客船危险品船高级船员在一定时间内完成成人学历教育,先行提高客危船高级船员的素质。
3.推进校企合作,改进实操考试,解决实操水平低、会考不会开的问题
船员培训机构应与航运企业合作,培养的航海类学生必须在船实习一定时间方能参加船员考试,引导学校主动与企业合作培养船员,海事机构也可以牵线促进校企合作;推动一批管理规范且有一定规模的航运企业取得培训资质,鼓励他们开展自有船员和社会船员培训;政府补贴实船考试费用,投资建造考试船、实习训练船,鼓励实船考试,引导培训机构、船员主动提升实操水平;选拔优秀船长和轮机长担任船员考官,鼓励他们师傅带徒弟,并参与考试评估;尝试船员晋升职务时必须有船长轮机长或公司推荐,船员的成长有高级船员和企业参与,充分发挥企业主体责任,构建既看资历又重视实际能力和职业道德的晋升考核模式。
4.制定落实企业教育培训主体责任具体办法,确保企业主体责任落实
安全生产法已经明确企业有教育培训员工的主体责任,但对于航运企业如何教育培训船员,尚没有实施细则。建议制定具体规定,对企业所属船员每年开展教育培训的时间、内容等进行强制要求,且相关船员的教育和培训必须是有形的、可查的。可以把海事机构原来规定的一些定期培训调整为在船动态培训,并在有一定规模和管理较规范的企业先行先试。
5.改进培训考试方式,增强企业培养船员的责任感和积极性
一是客船、危险品船船员必须公司化管理,必须依属于某个船员服务公司或航运企业,减少客船、危险品船船员的无序流动,鼓励其他干散货船船员企业化管理;二是让规范的企业取得培训资质,认可规范企业的培训,提高企业的培训积极性,降低船员培训经济成本和时间成本,让船员愿意学习,能安心学习(船员离船培训,往往心思在家里,不安心培训);三是船员考试可以试行初考重理论、晋升重实操,科学筹划,合理安排,不能简单粗放;四是制定政策,让更多的船员可以在模拟器上训练,上船实操考试。
6.加强船员职业的正面宣传,提升船员从业自豪感
一是从国家行业层面有计划地专门开展船员社会贡献宣传。通过各类媒体、各种形式对我国航运事业的发展进行大力宣传,对船员职业的社会贡献给予充分肯定,从而提升船员的职业自豪感和社会认可度。
二是在国家降低微小企业税费负担的社会大背景下,努力减免船员的税收负担,这样做既有利于船员队伍建设,也有助于企业发展。
三是设立航运企业安全奖励基金,对安全情况好、一年或者几年没有安全事故的企业,开展奖励和安全诚信评级,增加运力等优惠,以正面激励推动企业重视声誉、注重安全,进而注重船员的管理和培养。
7.调整配员模式、标准和船舶公司化管理要求
一是在家庭船、个体船比重大的情况下,考虑当前家庭船舶配员习惯,引导家庭船舶配足船员的同时,考虑其以船为家的特点,适当降低现有干散货船最低配员标准(客船、危险品船配员不能降,甚至应增加配员)。
二是代管船舶除了强调管理公司的安全管理责任,也要强调实际经营人(真正的船东)的安全责任。安全责任一定要落实到实际经营人。
8.改进船员考试发证管理体制,加强考试的严肃性和规范性
长江船员考试发证机构多,但部分机构考试把关不严,存在只发证不管理的问题。理论考试存在抄袭或代考现象,实操考试轻易过关的情况也较普遍,从源头上造成内河船员质量把关不严,船员素质较低,甚至有的一类干散货船的轮机长只会备车、加油加水、换滤芯、开关阀件等基本操作,船舶发生小故障都需要岸基维修,难以保证航行中应急情况的有效处理。因此,亟须改进船员考试发证管理体制,提高考试的严肃性和规范性。
9.加强船员管理信息化建设,提升管理效率和水平
通过信息化建设,提升内河船员管理水平,减少管理漏洞和盲区,让船员的成长能够全过程地被主管机关和企业所掌控,以更好地培养、使用和管理内河船员。
10.调控船舶运力,增加航运效益,提高船员职业吸引力
淘汰老旧、排放污染严重的船舶,增加航运效益,提高船员待遇和市场对船员素质的需求,这是内河船员队伍建设的根本。目前船舶市场运力大于运量。客船、危险品船运力调控一直很好,效益相对不错,船舶配员标准得以较好地实施。因此,借生态长江建设之际,提高船舶排放标准,加强干散货船运力调控,淘汰高污染、船龄老旧的船舶,鼓励拆船,鼓励企业兼并重组,提高船舶入市门槛,减少运力,增加船舶效益,从而可以增加内河船员收入,增强船员职业吸引力,进而吸引高素质人员加入内河船员队伍。
四、结语
提升内河船员素质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做好顶层设计,有步骤有重点地付诸实施。首先应加强客船、危险品船船员管理,提升此类船舶船员队伍素质;然后在其他内河船舶中逐步推进深化,最终达到提高内河船舶船员队伍整体素质的目的。
2017-06-10
:1006-8724(2017)03-0001-04
U676.2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