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多媒体技术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2017-09-13秦万兵
秦万兵
有人曾说:由于多媒体技术的出现,“人类将要迎接一次比印刷术、电话和电视更大的技术革命”。教育的发展证明了这一点,多媒体技术一进入课堂,便以其集成性、控制性、多元化、多样化,为学生提供了生动活泼,丰富多彩的学习环境。它具有突破时空,增加范围,扩大容量的特点,增加了教材的直观性、形象性、生动性,并借助形、色、声、情的神奇配合,不仅为教师提供直观、形象、高效率的教学手段,也同样为学生的语文学习、智力培养、素质提高提供了有效途径。。
1 多媒体课堂教学的优点
1.1 信息量大,提供了大量的阅读材料
运用多媒体进行教学,不仅给学生提供了丰富的感性认识,也使课堂教学 目标的完成,教学难点的突破更省时、更省力,更有效。多媒体提供了文本、图形、动画、声音、视频教学等教学信息功能。在教学设计的指导下教学内容可以按照知识点进行划分并实现超媒体链接,形成类似语文网络的非线性结构,非常适应学生学习。
1.2 多媒体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我们都知道,一节课不可能让学生始终保持着高度的注意力。根据调查研究表明,一节课当中,常人注意力高度集中的状态只能维持在25~30分钟,这和学生的生理、心理、年龄等都有直接的关系。而多媒体能有效地把声音、图像和动画等信息结合起来进行综合处理,调动起学生的各种感官,让他们在更多的时间内保持精神处于亢奋状态,学生对课堂的兴趣自然也就出来了。
1.3 多媒体可以增效
语文的一节课要处理的文字量、知识量往往是其他科目的几倍,而且需要调动起学生感觉、知觉等感性思维,又要调动起推理、分析等理性思维,但是,在短短的40分钟内很难达到上述要求,可它们又是必须的。
在学习过程中,多种感官并用,学习效率会达到尽可能的最高。随着多媒体教学的出现,填补了语文教学的这一空白。多媒体可以把图文声等因素,多角度地丰富学生的感官,使学生视听并举,感性理性思维兼得,从而提高了学习的效率。
1.4 多媒体可以拓展
一节课的时间很有限,黑板容量也是有限的,老师的写字速度更是有限。可是语文的知识牵涉太广,只讲课本的知识达不到拓宽学生知识面的目的,抄出黑板又没有那么多时间与空间,口头讲述又只能让学生停留在听觉的初级阶段。有了多媒体这一帮手,时间和空间都可压缩在课堂上。
2 多媒体课堂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
无可置疑,由于多媒体这股活水的注入,确实使语文课堂恢复了一定的春色,但正当大家展望着通过这一片绿收获整个春天的时候,上到教育部门下到第一线的语文老师,仍然有部分人意识到语文课堂多媒体光彩的背后的隐忧。
2.1 要正确认识多媒体
多媒体不是万能的,有的教师为了追赶时代潮流,把多媒体奉若神明,甚至在同行评课、上级视察时,也常常将有无多媒体应用作为评定一堂課成功与否的重要依据。于是一些课自始至终都用多媒体,纯粹成了媒体的展示,令人眼花缭乱。这种不管材料是否适合,不管是否需要,使得多媒体满堂灌的现象应当引起教师的注意。
2.2 课件制作应本着科学、实用、有效的原则
首先,课件的设计要注意整体性,即整个课件要保留“重要的板书”。无论课件进程如何,都应能较好地体现教师的教学思路,同时让学生时刻能看到重要的教学内容。切忌一堂课之后没有任何板书内容。
第二,课件设计中要尽量少用“音效”,“动作”设计。在多媒体中添加音效和动作,是制作课件是常用到的。一定要注意使用的频度,适时恰当无可厚非,过量则分散学生注意力。当然,必要的动画可以化抽象为具体,但太多的动画只能使学生产生过多的与教学内容无关的遐想,从而忽略了与课堂相关的一些问题的深度思考。
第三,重点内容的“强调”与“闪烁”。使用多媒体课件后,课堂教学的容量会大大增加,概念的呈现,过程的演示,例题的讲解将会变得得心应手。但千万别忘记对于重要知识点,关键的词语要用特殊的字体,特别的颜色制作成特效加以强化。
第四,课件中的内容宜“精”不宜“滥”。如选图片,能一两张图片说明的问题,就不要用更多的图片,否则令人眼花缭乱,给人花里胡哨的感觉,也容易分散学生的注意力,从而淡化对教学重点的掌握。不用配乐的地方就不要用,可以让学生静心理解内容,否则容易使学生过分沉醉于课件中优美的画面、特殊的过渡效果,而冲淡了对老师提出的问题的思考,就会出现“课堂上是热闹的,课后却什么也没留下”的情况,应警惕那种不顾教学效果的“空洞的热闹”的课堂。
2.3 应熟悉课件的内容
有的教师的课件是与人合作或是网上下载后修改的,教师对课件的内容及环节不是很清楚,这样在上课之前应先反复熟悉(这也是备课,是内化的过程),直到烂熟于心为止。否则,就会在课堂上出现顺序混乱、重点不突出,环节错漏,甚至操作不当而影响教学效果,最后只有生吞活剥地把课件在课堂上展示一番便了事。这是初次使用多媒体教学的教师经常出现的问题,应引起大家注意。
(作者单位:陕西省安康市岚皋县佐龙镇初级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