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我国科技企业孵化器发展现状及十三五新趋势
2017-09-13郭芳师刚张建民高天云孙晓辉郭雅婧
郭芳+师刚+张建民+高天云+孙晓辉+郭雅婧
摘 要:科技企业孵化器是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重要载体,是国家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基地及区域创新体系的重要内容。文章阐述了自“九五”期间至“十二五”期间我国科技企业孵化器在创造创新创业环境、集聚创新创业资源、造就科技型企业和创业人才、促进地区经济发展、推进高新技术产业形成等方面发挥的重要作用及取得的阶段性成果,简要介绍了“十三五”期间我国科技企业孵化器的发展趋势,并对新常态下加快科技企业孵化器建设提出几点思考及建议。
关键词:科技企业孵化器 发展现状 新趋势 建议
中图分类号:F276.4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7)07(a)-0249-04
1 我国科技企业孵化器发展阶段
1.1 科技企业孵化器发展阶段及其主要特征
20世纪80年代中期,我国正处于科技体制改革时期,为充分借鉴并吸收发达国家培育小企业发展、创造就业机会与区域经济发展方面的经验,我国开始着手研究企业孵化器这种国际通行的培育小企业和促进科技成果转化的形式。1987年6月,武汉东湖创业者服务中心的成立,拉开了我国科技企业孵化器建设的帷幕[1]。总体上看,截止目前我国科技企业孵化器事业已近30年,大体上以10年為一个阶段,经历了3个发展阶段。即:探索扶持发展阶段,多元融合发展阶段,深化辐射发展阶段[2]。
1.1.1 探索扶持发展阶段的主要特征
突出政府为主的榜样示范作用,以地方科委和高新区为主兴办的综合科技孵化器为主体,绝大部分是自收自制的事业单位,由各级政府、科委和高新区提供起步场地、资金和条件,并为创业企业提供尽可能的政策扶植、孵化场地、共享服务设施和资金筹集、市场开拓、人员培训、咨询培训、信息网络、公共关系等孵化服务,减少了企业的创业风险,提高了企业的成活率,形成创业企业发展“局部优化的环境”。同时,建立了以企业为主体的科技成果转化机制,把技术、人才和市场紧密联系在一起,鼓励企业以市场为导向,开发有良好市场前景的技术和产品,并尽快完成中试、批量生产,积极开拓市场,以市场的发展加速商品化、产业化,提高了科技成果的转化率,培育了一批体制良好、机制灵活、技术先进、人员素质高的高新技术企业。1997年,国家科委批准了首批10家国家创业中心。国家科委召开了三次全国创业中心工作会议,总结出政府支持是孵化器发展的首要因素。
1.1.2 多元融合发展阶段的主要特征
科技企业孵化器的定位进一步提升,是创新成果的重要孵化载体,是国家科技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投资金额进一步增大,投资主体多元化局面初步形成。教育部门、人事部门和劳动部门加入到孵化器支持行列。高新区和经济技术开发区内的孵化器显著增多。孵化器的投资主体扩展到企业界和事业部门,大学与研究院所兴办的孵化器、民营和国有企业主办的孵化器和多元主体汇和投资孵化器开始涌现,盈利型孵化器开始出现。出现了全额拨款、差额拨款、自收自支事业单位、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等多种性质的孵化器,呈现出事业单位企业化运作、民营化运作、委托授权管理等多种运行机制并存发展的局面。
1.1.3 深化辐射发展阶段的主要特征
进入“十一五”时期,我国科技企业孵化器在国家发展战略中的位置进一步提升,并开始全面融入我国科技经济与社会事业发展。在此发展阶段,大量国有与民营企业、创投机构、专业科研机构和大专院校等各类创业孵化市场主体进入创业孵化大市场,我国孵化器发展从中心城市向有条件的县市区等基层辐射,体现了创新创业与当地资源、产业方向和创业者需求的有机对接。在孵化器中形成了“创业导师+辅导员+联络员”的创业企业成长三级辅导体系,同时,“孵化器+天使投资”模式更进一步突出了技术与资本相结合,形成投资人、孵化器和创业企业的利益共同体。依托孵化器设立了一大批大学生科技创业见习基地,强化了孵化器与大学的战略合作,形成了大批大学生创业企业,带动了数万大学生以科技创业促进就业的创新模式。
“十二五”期间,我国科技企业孵化器的创业孵化活动进入了开放时代,我国孵化服务模式在结构、功能等方面不断发展,不断提升,形成了我国创业孵化服务繁荣发展新局面,孵化链条建设取得突破、创业社区获得新发展、海内外互动孵化局面初现、中国创新创业大赛成为孵化器服务大众创新创业新标志、创业导师数量增长,培训促创业与孵化人员素质双提升。
1.2 我国科技企业孵化器发展势态
1.2.1 社会影响力不断扩大
我国科技企业孵化器自20世纪80年代诞生以来,受到国家科委及地方科技部门的高度重视,部分地方政府把科技企业孵化器作为发展地区高校技术产业的重要措施加以推进,一些大学、科研机构和企业不断加入到科技企业孵化器的发展事业中。孵化器建设得到国家科技、教育、人社、财政、税务等部门以及社会组织的广泛认可和积极参与,孵化器发展的社会基础不断提升。至“十二五”时期,包括中央和地方政府、科研机构和大专院校以及产业界、创业者在内的我国全社会对科技企业孵化器的发展认识已达到前所未有的高度统一,在前期政府强力主导、成功示范的基础上,我国科技企业孵化器进一步遵循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规律,转入政府合理引导、市场配置资源的高级阶段。一大批成功的科技企业家、商业天使人、专业科研机构和创新型企业、以及创业媒体等各类市场主体自觉进入创业孵化大市场,我国创业孵化社会影响力不断扩大。
1.2.2 科技政策环境持续优化
孵化器事业发展初期,我国对科技企业孵化器的政策支持主要体现在科技政策导向上,以及部分具有超前意识的地方政府在土地、税收等政策的支持上。
“十一五”期间,国家制定了《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等一系列扶持科技创新创业和发展孵化器事业的政策措施,明确提出加大对创业孵化器基础设施投入和创建创业服务网络,并开始试行孵化器税收减免政策,使得对科技企业孵化器发展的支持在国家公共政策层面得以具体实现,也充分体现了我国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战略导向。endprint
“十二五”期间,党中央、国务院对科技创新创业发展提出新要求,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制定出台关于促进科技企业孵化器发展相关政策文件20多条,全面营造有利于创新创业的政策环境。“十二五”末,为激发全社会创新活力和创造潜能,提升劳动、信息、知识、技术、管理、资本的效率和效益,强化科技同经济对接、创新成果同产业对接、创新项目同现实生产力对接、研发人员创新劳动同其利益收入对接,增强科技进步对经济发展的贡献度,营造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政策环境和制度环境,2015年3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发展众创空间推进大众创新创业的指导意见》,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若干意见》。
为有效促进孵化器的不断发展壮大,2016年8月,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出台的《关于科技企业孵化器税收政策的通知》中明确指出对符合条件的新型孵化机构(众创空间、国家大学科技园)适用科技企业孵化器税收优惠政策,降低创新创业成本,惠及更多的创新创业者,为创新创业主体健康发展提供有效支撑,进一步表明国家发展科技企业孵化器的坚决态度和决心。全国多个省市(区)也积极贯彻落实国家政策,制订多项政策支持创新创业群体。例如,甘肃推出《甘肃省支持科技创新若干措施》,武汉也推出“企业创新十條”新政。
1.2.3 阶段性成果凸显
国家对孵化器的大力推动和成功示范与引导,使孵化器发展规模不断壮大。根据科技部火炬中心孵化器统计数据显示,截止“九五”期间,我国科技企业孵化器的规模为250余家,至“十一五”期间,孵化器的规模数量已发展至896家,发展规模接近前20年的总和,截止2010年末,我国孵化器的数量和规模均跃居世界前列,初步完成全国区域布局[2]。
“十二五”期间,我国孵化器呈现爆发式增长,总数达到2 500多家(国家级608家,众创空间2 300多家),孵化面积接近1亿m2,在孵企业超过12万家,分别比“十一五”期间增加了64%、70%、53%。创造超过200万个就业岗位,累计毕业企业超过6万家,科技企业孵化器到了深化发展阶段,已形成了我国创业孵化服务繁荣发展新局面。
截止2015年底,全国共有133家单位为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我国已经形成具有较大规模的孵化器队伍,数量位居世界前列,发展中国家之首。
1.2.4 孵化服务体系不断健全
我国科技企业孵化器经过3个10年的发展,其孵化服务模式在结构、功能等方面不断提升,服务体系不断健全。
起初,我国科技企业孵化器主要为创业者提供最基本的场地、办公条件、通讯、融资渠道、信息、代表服务、生活服务等硬环境与指导性管理、协助企业制定发展计划及市场营销策略及财务咨询、人才培训、项目对接、项目申报服务、优惠政策落实等软服务,形成了向科技创业者提供降低创业成本为核心的共享模式:即共享“空间+设施+服务”模式。随后,为了不断促进企业成长,将专业性的企业战略与计划、市场营销、人力资源开发以及财务、法律等咨询服务引入创业孵化整体方案中,形成包括创业导师、辅导员和联络员在内的创业导师工作体系,独辟蹊径的深化了服务功能,在引入风险投资的同时,承担起天使投资人角色,为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找到了出路。通过多年的发展,我国已将科技企业孵化器搭建成一个促进大学、科研院所、科技园等机构的技术、人才、资本和信息等资源聚集的互动平台,形成了政府、孵化器、创业者以及相关要素互动支持的最好的创业平台。
1.2.5 社会价值充分彰显
我国孵化器服务创新成效显著,孵化器使一大批科技型中小企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已成为区域科技创新的重要力量、科技成果产业化的重要基地、吸引和聚集科技人才的重要载体和培育中小科技企业的主要力量。
据科技部火炬中心2015年数据统计分析显示,“十二五”期间,我国孵化器创业导师从2011年的6 075人增长到2014年度12 936人,经培训的创业者人数从2011年的47万人次增长到2014年的95万人次。全国孵化器从业人员“十二五”期间平均每年以16%增长速率上升,总量达3万多人,且包括千余名留学回国人员在内的高学历、高素质人才正逐步进入孵化服务人员行列,以孵化服务专业知识与能力为核心的孵化器从业人员培训在“十二五”期间顺利开展,有万余人、4 000多家机构参训,此类持续性的培训使孵化器服务与企业发展的能力不断得到显著提升。
截止“十二五”末,全国孵化器在孵企业带动就业人数由“十一五”末的117.8万人增加至近200万人,毕业企业数由4万家累计增加至7万多家,2015年,累计上市毕业企业由2011年 187家则跃升至812家;企业毕业当年被收购兼并的案例由2011年的93家增加到2015年的563家。服务和管理人员队伍由1.5万人增加至4万人[2]。
2 我国科技企业孵化器发展新趋势
目前,我国的科技企业孵化器发展还存在地区分布差异较大、过于集中在东部地区及少数中心城市,孵化器功能中资源受到限制等方面的问题。但总体来看,我国科技企业孵化器发展整体健康,势头良好。
2.1 市场与政府共同主导
“十三五”时期,我国孵化器发展将根据各地区域经济发展水平条件,分为不同的发展趋势。在经济较发达的省份将步入公益性与营利型并存,后者逐渐主导的发展趋势。但在经济条件相对落后的地区,还要建立非营利型孵化器,以保持市场平衡稳定。随之,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及国营孵化器的民营化之势也将出现[3]。
2.2 产业孵化器批量涌现
下一步,孵化器的孵化重心不再是若干初创企业,而是专注于某个新的细分产业或提升既有产业,沿着细长的产业链条提供精细的产业化服务。服务模式也将多样化,包括以“互联网+”为方向的,以内生创业、衍生创业以及公司活动为主并结合外源企业为主导的,将在互联网、智能制造等新兴产业、服务业绩传统产业与新兴产业跨界融合等领域催生新的产业形态,带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2]。endprint
2.3 孵化模式不断转变
孵化业绩主要依靠有效的孵化模式。孵化模式指孵化器促进科技创业企业成长的方略,包括提供给创业者何种资源、何种服务以及如何提供等方面。下一步,以聚集数百企业、数万平米,仅靠企業自身创新发展的地产型孵化器将逐渐淡出。而实现小批量、高强度、集约化孵化的“加速器”将不断涌现。他们能够建立以市场为导向的创业生态,帮助创业者制造出满足个性化需求的高质量产品,从而满足逐渐多样化的消费需求,并引导社会资本投向新技术、新产品、新业态和新商业模式,不断创造新的投资空间并创新投融资方式。
2.4 孵化器事业系统推进
多形式的孵化机构将产生,并由传统领域向其他领域延伸,比如挖掘农副特色产品的农业白领孵化器、院所与企业内设孵化机构、虚拟孵化器、创业导师工作站等将陆续出现。一系列孵化行业协会、孵化器联盟、创业交流工作平台将登台亮相。随之,促进孵化器之间资源共享和交流协作的各类活动也将丰富起来,加大高校、科研院所及大企业的对接合作,推动更多研发成果转化为产业化项目。以基于国内资源的创业孵化转向全球配置资源。在国家“一带一路”战略的引导下,在新兴国家中开展孵化器援建工作和先进国家、新兴国家的孵化器合作网络都将得以推进。例如,在武汉,创业者或许很快也能在家门口享受硅谷级的创业指导。全行业以及全链条的协调融合将显得不可或缺,创业社区型孵化器将得到发展,沿着企业成长生命周期运作的“创业苗圃+孵化器+加速器”孵化链条将更为普及,围绕产业链、创新链、资金链的全球范围的资源整合,与其他层次和类型的服务行业合作共进,朝着全链条、多层次、立体化方向发展。
3 我国科技企业孵化器发展的几点思考及建议
3.1 政府的正确引导和支持是孵化器建立和发展的必要条件
从我国科技企业孵化器不同阶段发展特征分析得知,单一的政府主导、政府管理或企业投资、企业管理模式发展科技孵化器有一定的局限性;政府在企业投入的孵化器建立和发展中起到了非常积极的作用。政府的发展战略视角、公信力、社会联系和资源调配能力等因素对孵化器的成长至关重要,科技孵化器的发展不能缺少政府的引导和支持。此外,为促进孵化器快速、健康发展,政府应扮演的是运作规则制定者、孵化器发展的指导者角色,不宜参与孵化器的微观管理。同时,应加大力度推动孵化器向企业化方向发展,培植孵化器自我成长、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创新的能力。
3.2 提高盈利水平是孵化器企业化、市场化发展的关键
提高盈利水平是促进投资主体多元化的关键。企业投资创办孵化器的目的非常明确,就是利用孵化器这个平台凝聚一大批具有发展潜力的企业,并相应地在其发展的种子期或成长期注人资本,实现投资的回报。因此,在社会公益和提高盈利水平间实现协调发展,有利于提高其他投资主体的积极性,有利于盘活企业的闲置土地、厂房等,激励企业踊跃参与孵化器的建设。此外,盈利的增加还可以使孵化器增强自我发展和参与投资的能力,为入驻企业提供更高层次的服务。
3.3 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建立合理科学的激励机制
加强孵化器人才队伍和专业团队建设,在信息、管理、咨询服务、融资咨询、物业管理等方面配备优秀的人才和管理团队,通过优秀的项目经理人做好资源的整合,实现花最小的成本,办最多的事情。同时,建立合理科学的激励机制,使孵化器在实际运作过程中,形成项目小组对应入孵企业和项目,提高服务的层次和企业的成活率。
3.4 在“双创”背景下,建立切实可行的孵化效果评价制度
科技企业孵化器要适应市场发展需求,加快转型发展的脚步,必须建立切实可行的孵化效果评价制度,建议每半年对孵化企业进行测评,评价创业企业的成长潜力、成长速度和成长水平,监测企业发展动态,建立创业企业积极进取和公平竞争机制,及时清退不适合的创业孵化企业,优化孵化器内部资料配置。同时,在条件成熟的情况下,建立在孵企业评估体系,根据企业成长及发展情况,按照成长性、经营业绩、持续创新能力、竞争力、治理结构和行业环境6个方面进行评估,实现重点扶植、分层管理、分类孵化,保证在孵企业逐步提升,健康发展[3]。
4 结语
在新常态下加速科技企业孵化器建设,破解制约科技创新发展的障碍和约束,激发创新主体活力和潜力,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营造全社会创业的良好氛围,建议着力在制度建设动态化、投资主体多元化、运营模式企业化、团队打造专业化、服务体系综合化[4]、服务平台网络化、服务链条系统化等方面大力开展工作。
参考文献
[1] 罗世华,金雨延.科技企业孵化器建设模式的实践探索——以北海高新区创业服务中心为例[J].企业科技与发展,2015(1):1-3.
[2] 孙启新.科技企业孵化器从业人员培训指定教材[Z].科技部火炬高技术产业开发中心,2016:4-29.
[3] 崔彩凤.我国科技企业孵化器的进阶之路[N].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2016-08-15.
[4] 揭建群.双创背景下科技企业孵化器建设初探[J].创业与经济发展,2016(14):160-161.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