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113”体系的电子实验课教学改革研究
2017-09-13任爽
任爽
摘 要:“113”体系是沈阳化工大学李志义校长提出的高校教育教学新理念,集合成果导向理念(OBE)启用工程教育模式(CDIO)实施“三化举措”全面教育改革。现如今,工程技术水平的进步直接推动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而工程技术人才的培养对工程技术水平和发展速度都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因此,世界各国都非常重视工程教育,并趋于一致地认为培养现代工程师是高等教育的轴心。该校信息学院学生根据老师的具体教学工程学习完成与工程相对应的电子实验。通过具体实验学生可以更加自如地进行实验操作、深入了解实验的工作原理并进一步提高动手能力,具体表现在:目标指向的多重性;培训周期短,见效快;可控性好;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关键词:电子实验教学 “113”体系 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7)07(a)-0241-03
Abstract: The "113" system is a new teaching idea of Li Zhiyi, the principal of Shenyang University of Chemical. It includes outcome-based education (OBE) , conceive, design, implement, operate (CDIO),and the "three methods" of comprehensive education reform.The progress of engineering technology directly promotes the development of social economy, and the training of engineering and technical personnel plays a decisive role in the level of engineering technology and development speed. Therefore, all countries in the world attach great importance to engineering education, and tend to agree that the training of modern engineers is the axis of higher education. According to the teacher's specific teaching project, the students of our school of information science complete the electronic experiment corresponding to the project. Through specific experiments students can more freely conduct experimental manipulation, in-depth understanding of the working principle of the experiment and further improve the practical ability. The characteristics of achievement oriented teaching method is the most significant to the project as the main line, in order to guide the teachers and students as the main body", embodied in: multiple targets; training cycle is short, quick; good controllability; pay attention to the combination of theory and practice.
Key Words: Electronic Experiment Teaching; “113”System; Reform in Education
沈陽化工大学拓展实施的供给侧改革暨113人才培养试点工作,系统构建从产业需求对接到专业培养目的和目标的凝练、再到学生预期学习成果定量化的协同设计,强化落实从专业知识结构引领到课程体系和课程大纲的规范、再到教师掌控课程教案标准化的执行流程,创新探索从学生学习成果达成评价到学生学习状态测量和个体成长性空间鉴别、再到学习成果持续性改进的个性指导,着力推动从教师“教”为中心向学生“学”为中心的教育教学新模式转变[1]。
李志义校长提出的“113”培养体系,具体内涵,即1个理念——OBE(成果导向的教育),通过成果导向的教学设计、实施和评价,解决培养体系中“做什么”的问题;1种模式——CDIO(构思-设计-实施-运行),12条标准解决培养体系中的“如何做”的问题;“3化举措”——协同化育人、家庭化培养、个性化指导解决培养体系中的“谁来做”的问题。其次,李校长论述了“113”培养体系的构建:在成果导向的教学设计中,阐述了如何确定学习成果、制定培养方案和编写教学大纲,其中强调了重构培养方案—优化知识结构,明确三个关系;在成果导向的教学实施中,阐述了如何改革培养模式和改革课堂教学,其中强调了CDIO的一大愿景、一个大纲、一个标准和一套策略;在成果导向教育评价中,阐述了何为质量保障体系、怎么建设质量保障体系、怎么进行持续改进[2]。基于CDIO“做中学”的教育理念,由相互支持的专业课程和明确集成个人、人际交往能力以及产品、过程和系统的构建能力为一体的方案所设计出的课程计划。使学生的学与做有机地相结合,学生在掌握专业知识的同时,获得现代工程师应具有的人际交往以及产品、过程和系统的建造能力,从而实现理论知识之间的一体化、知识和能力的一体化、专业技能与人文素养培养的一体化,到达培养知识、能力、素质立体人才的目的,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endprint
1 基于OBE理念及CDIO模式电子教学探究
1.1 OBE理念与电子教学的结合
为了迎接新工业革命对高等工程教育的挑战,同时为了适应由于公共问责制的兴起、人们更加关注教育投入的回报与实际产出的现实需要,成果导向教育(OBE)在美国、英国、加拿大等国家成为了教育改革的主流理念。OBE是由美国首先提出来的。作为教育强国的美国,人们对其在科技方面的贡献及表现并不满意,例如,人造地球卫星由前苏联抢先发射成功等,人们开始反思教育的实用性以及教育成果的重要性。在这种背景下,OBE在1981年由Spady率先提出后,以惊人的速度获得了广泛重视和应用。经过此后10年左右的发展,形成了比较完整的理论体系,至今仍被认为是追求卓越教育的正确方向。美国工程教育认证协会全面接受了OBE的理念,并将其贯穿于工程教育认证标准的始终[3]。2013年6月,我国被接纳为“华盛顿协议”签约成员。用成果导向教育理念引导工程教育改革,具有现实意义。
OBE是指,教学设计和教学实施的目标是学生通过教育过程最后所取得的学习成果。OBE强调如下4个问题:
(1)我们想让学生取得的学习成果是什么?
(2)我们为什么要让学生取得这样的学习成果?
(3)我们如何有效地帮助学生取得这些学习成果?
(4)我们如何知道学生已经取得了这些学习成果?
然而,电子技术是当代高新技术的“龙头”,各先进国家无不把它放在优先发展的地位。《电子技术基础》是高等学校自控类、电气类、电子类等专业的一门实践性很强的技术基础课程。课程中除了讲授必要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进行必要的基本技能(如实验技能)训练之外,课程设计是一种有效的实践训练环节。
1.2 CDIO模式下的电子实验教学
在理论方面,以探索CDIO理念与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子技术课程设置的有机结合为目的,构建基于在时间和内容上重新整合的课程群的电子实验课程以项目设计为导向的一体化课程体系,不但丰富了CDIO工程教育课程设置理论的内容,同时也为今后其他工程教育专业的课程体系和课程设置的不断完善提供了理论借鉴。一体化教育教学模式是在20世纪20年代至50年代后期逐渐形成的,其中较为成功的就是德国的“双元制”教学模式。在该种教学模式中学生在一体化课程体验中既能够接受一体化专业理论和传统文化知识的教育,又能接受职业技能的培训,其将企业与学校、理论教学和实践练习紧密结合起来,主要以专业技术工人为培养目标进行多元化培养。2001年由美国麻省理工学院联合瑞典查尔姆斯技术大学、林克平大学以及皇家技术学院3所高校,共同开发的一种全新一体化工程教育理念和实施体系。自正式成立以来,国际CDIO工程教育组织已发展到世界五大洲超过25个国家81所院校成员。
我国1999年职业院校首先实施了基于职业院校的培养目标,以就业为导向,以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为目标,以典型工作任务为载体一体化课程体系改革,更强调的是技能,科学知识的连贯性不足。
在实践方面,该研究具体分析并重构了电子专业的一体化课程设置,不仅具有很强的针对性,而且可操作性和借鉴意义更大。同时也可以在实践方面进一步证实CDIO理念的科学性和合理性。理念上强调课程教学要“知识与能力”并重。在这样的要求下,一个专业应该首先确定面向社会和服务行业的专业知识与学生能力的培养标准,设置能达到培养标准的课程体系;再根据课程定位与课程特点,把知识与能力的培养按照课程进行分解,将能力培养通过能力指标量化到每门课程;最后将对学生的知识传授与能力训练落实到每门课程的课堂。要求该校的教师课程教学改革的重点落在“如何改革教学方式以将能力培养落实到课堂”和“如何改革考核方法以全面评估学生所具备的知识和能力”,积极推进和促进学校的CDIO工程教育改革[4]。
就整体而言,该课题研究运用问题求解的方法设计整个课题的框架,即按照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問题的3个步骤,从背景分析、理论研究、案例研究和实证分析4个角度探索一体化课程体系模型重构的路径。具体简述如下。
首先,运用文献法搜集基于CDIO工程教育理念的一体化课程体系构建的理论研究,为具体探索电子实验课程体系构建寻找充分的理论依据和合适的路径做铺垫。
其次,运用调查研究法,从对利益相关者的调查中获得社会对能动类专业工程师应具备的专业知识、能力和职业素养。
再次,运用分析法,分析该校能动专业课程体系现状,找出该校能动专业本科课程设置现状与存在的问题,探讨与一体化课程体系的相容性和切入点。
最后,根据社会对能动专业人才培养的需求设置相应项目,以项目所需知识点进行课程整合,构建课程群,编写教学大纲;确立课程计划的结构、次序和对应关系;构建具有可操作性的、以项目为导向的、以培养综合职业能力为目标的、以理论实践结合为核心理念的电子实践教学一体化课程体系。
2 “三化育人”体系下的电子实验课改革
“三化育人”即“合作化、家庭化、个性化”。如何将“三化育人”与电子实验课结合一直是我们电子教研室教改的核心。首先,“合作化”与企业合作,与具体项目合作,将电子课程的理论知识与实践项目相结合,让知识有的放矢,知识体系立体化。其次,“家庭化”即将每名老师作为一个家庭的“家长”,学生作为家庭成员当中的“孩子”。从大学入学就跟踪教育培养,大到将来的毕业择业,小到日常生活琐事,“家长”都有洞察明鉴,如同亲生孩子一般呵护照料[5]。在“家庭化”教育深入贯彻下,学生的个人魅力、人格特点都会具体了解,这样对下一步的“个性化”培养起到深入的意义。
3 结语
“113”人才培养体系是建立在工业社会、信息社会基础上的现代教育的一种形式,它以大生产和社会性的统一为内容,以将受教育者社会化,以使受教育者适应现代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相统一的社会现实与发展为目的,即为社会培养实用型人才为直接目的的一种人才培养模式。电子实验教学在充分了解“113”教学体系的基础上,更好地开展实验教学,学生通过自己动手实验重温了先前的理论知识,把实践与理论有机地结合起来[6]。这为我们“就业为导向,培养专业人才,走产学研相结合道路”探索出一条切实可行的教学改革途径。
参考文献
[1] 李志义,朱泓,刘志军,等.用成果导向教育理念引导高等工程教育教学改革[J].高等教育研究,2014(2):29-34,70.
[2] 顾佩华.重新认识工程教育——国际CDIO培养模式与方法[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
[3] 顾佩华,包能胜.CDIO在中国(上)[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2(3):24-40.
[4] 顾佩华,包能胜,康全礼,等.CDIO在中国(下)[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2(5):24-40.
[5] 张淑玲,高刃.EDA技术项目教学法与提升教师实践育人能力的应用研究[J].信息通信,2014(6):265-266.
[6] 李林琳,邢顺涛.“电力电子技术”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J].中国电力教育,2014(3):64-65.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