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高传统教具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效率
2017-09-13谢海萍
谢海萍
摘 要 以小学数学教学为例,结合教学实际情况,阐述传统教具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重要作用。通过调查,分析传统教具在教学实践中的使用现状,提出提高传统教具应用效率的方法。
关键词 传统教具;小学数学;信息技术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7)13-0110-02
1 前言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应该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背景出发,向他们提供充分的从事数学活动和交流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数学知识和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同时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为此,在课程改革的背景下,一线数学教师应该以新课标精神为指导,充分发挥教具的重要作用,积极为学生提供从事数学活动和交流的机会,促进学生自主学习与合作交流,在操作活动中理解和探究,实现有效学习。
2 传统教具在小学数学教学应用中存在的问题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传统教具的使用率不是很高。为此,对部分师生进行一次问卷调查,从调查可知,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一般都倾向于运用信息技术,而对传统教具的重要作用都比较缺乏认识。
1)学校对传统教具不够重视。在教具的配备上,不少学校只抓信息技术教学,而且还把此项列入教师的评价和考核中。
2)年轻教师与老教师的认识不同。老教师一般凭自己的教学经验,能够根据教学内容选用不同的传统教具,因而对传统教具的使用机会较多。年轻教师更倾向于现代信息技术的运用。
3)利用信息技术教学,虽然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但学生动手动脑的机会较少。由于学校考核的需要,致使很多教师忽视了数学教学的特点,更多地追求信息化教学。
3 传统教具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作用
传统教具是教学的辅助手段之一,形象具体,使用方便,非常符合小学生好奇、好动的特点,有利于学生通过直观感知,深刻理解、加深印象。同时有利于创设生动活泼的动态演示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动手操作和探究,因而具有事半功倍的效果。具体说来,其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激发学习兴趣 根据生理学理论,利用教具进行教学,指导学生动手操作,能够同时激活学生大脑的两半球,使大脑左右两半球的功能都得到充分发挥。因此,在数学教学中让学生动手操作,有利于刺激学生的各种感官,提高学习的积极性,发展动手动脑能力。例如:在教学“米的认识”一课时,可以让学生利用米尺,测量课桌、椅子以及讲台、黑板等这些身边物体的高度和长度;在教学“秒的认识”时,可以让学生记录跑10米的距离所用的秒数等。这样通过设计一些简便的数学活动,不但能给学生以测量物体长度和体验时间长短的机会,而且能使学生在实践中进行理解,加深对所学知识的认识,因而非常符合学生的生理特点。
有利于促进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的转化,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心理学研究认为,儿童的思维以形象思维为主,认识事物首先是从形象感知开始的,然后转化为抽象认识。这就需要教师根据小学生的这一心理特点,在教学中充分发挥教具直观、形象的作用,帮助他们进行认识和理解。如在教学“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时,可以利用平行四边形和长方形的模型进行对比教学:
1)让学生觀察二者的区别和联系;
2)根据观察的结果,让学生在纸上画出一个平行四边形,做出底边上的高;
3)用剪刀沿平行四边形的高裁剪,得到一个三角形和一个梯形;
4)把得出的图形进行拼凑,看能拼成什么图形,结果拼成了长方形;
5)根据长方形的面积公式(长×宽),推导出平行四边行的面积公式(底×高)。
这样设计,步步推进,让学生通过观察和动手动脑,把新旧知识联系起来,比较容易地理解了知识的形成过程,非常符合小学生的心理特点。
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促进学生自主探究与合作学习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学生的学习过程,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认真听讲、积极思考、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等,都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学生应当有足够的时间和空间经历观察、实验、猜测、计算、推理、验证等活动过程。”教具的利用,有利于有效贯彻和落实数学课程改革的精神。
1)有利于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促进学生观察和思考。观察是学习的第一步,只有集中精力进行观察,才能发现问题,积极思考。如在教学“认识长方体”时,可以先出示长方体模型,让学生通过观察,认识长方体的面、棱、顶点等概念,知道长方体有6个面,每个面都是长方形或正方形,而且相对面的面积相等;有12条棱,相对棱的长度相等;有8个顶点,3条棱相交于1个顶点。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进行思考,明确“相交于一点的三条棱,即是长方体的长、宽、高”。
2)有利于动手实践,促进自主探究。探究不是凭空想象,而是建立在实践的基础上。而教具的运用,有利于学生动手实践,在实践中进行探究。如在学习“平均分”这个概念时,可以先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将6个苹果分给两个人,有几种不同的分法?然后让学生利用小棒进行操作。通过摆和看,得出三种结果:①一人1个,另一人5个;②一人2个,另一人4个;③每人各3个。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分析和讨论第三种分法与前两种分法的不同之处。学生通过交流和比较,得出第三种分法的结果是每份“同样多”,从而引出“平均分”的概念。最后再通过分一分、摆一摆的实践活动,概括出“平均分”的概念,就是把物品分成几份,每份的数量相同。这样就把抽象的概念具体化,使学生从感性认识上升为“平均分”的本质就是“同样多”的抽象认识。
有利于师生之间开展合作与交流 首先,教具的操作过程离不开教师的指导,因而增强了师生的合作;其次,在教具的操作过程中,需要学生之间进行交流和讨论,因而增强了生生合作;最后,有时为了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需要自制教具,而在教具的制作过程中,需要师生共同参与才能完成,这又密切了师生的感情,培养了合作精神。endprint
如教学“认识时间”时,为了让学生更直观地认识,可让他们自制钟面。由于钟面的知识比较多,学生自己很难完成,这就需要师生共同进行。为了使制作趋于完美,可发挥学生的特长,有的制作钟面,把钟面上的1~12 个数及刻度等都刻画清楚;有的制作钟面上的时针、分针。在这个过程中,不但培养了合作精神,而且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快乐。实践证明,利用教具加强直观操作,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都参与学习活动,不但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能加强理解,促进探究与合作。
4 提高传统教具应用效率的途径
要明确应用目的 教具的应用目的是为教学服务,提高教学效率。因此,要提高教具的运用效率,首先要明确运用的目的。
1)做好准备工作。教具本身也是一种学具,由于小学生在应用时容易出现丢三落四的现象,因此,教师在进课堂之前,需要认真考虑该用什么教具和怎么操作教具,为教学做好准备,如实物、教学挂图、卡片、尺子、幻灯等。
2)合理选用教具。在上课时,至于选择哪种教具,要根据教学内容而定。如在进行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形等几何图形的教学时,可选用实物教具,通过学生的看和摸,给他们以直观的感受,引发思考,启发学生总结出各种图形的特点。
3)注重引导学生动脑思考。在学生操作时,要引导他们积极思考,把从操作中获得的感受尽快形成自己的认知结构,将操作活动的技能与数学思维的方法结合在一起,动口表述出来,以加深对操作和知识的理解。
要加强指导工作 理想的教学过程应该是师生自然和谐的互动过程,是教师有效指导下学生自主建构知识的过程。由于小学生的自控力较差,在操作时容易出现乱抓一气的现象,因此必须加强对操作活动的控制,指导学生按要求操作,以确保操作活动按照一定的顺序顺利进行。
1)教师演示法,即教师进行操作示范,让学生通过观看,了解操作的重点、方法、顺序和要领。
2)指导操作法,即学生的操作由教师设计,他们在教师的指导下完成操作活动,特别注重对学困生的指导。如学习了米、厘米等测量单位之后,可指导各学习小组对教室的门窗进行测量,以加深对厘米和米的实际应用,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3)自主操作法,即学生的操作活动由学生自己设计和完成,教师不加干涉。仍以米和厘米的教学为例,在学习以后,学生的兴趣很高,他们纷纷自主相互测量身高、手臂的长度等。
4)合作操作法,即操作活动以小组为单位完成,通过相互讨论和配合,共同完成操作任务。这种操作有利于发挥集体的力量,培养合作精神。
5 结语
综上所述,在信息技术迅速发展和日益普及的今天,虽然其与教学的整合日益广泛,但是传统教具仍然具有自己的优势和不可替代的作用。只要在思想上重视、方法上加强指导和运用时机上准确把握,就一定能够提高传统教具的应用效率,为数学教学增添活力。
参考文献
[1]《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解读[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2]李運俊.对低年级课堂中学具操作有效性的思考[J].中国校外教育,2010(S1):505.
[3]耿素素.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学具运用有效性的思考和研究[J].科教文汇,2013(8):147,154.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