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烹饪『三味』数学课

2017-09-13颜林忠

内蒙古教育·综合版 2017年9期
关键词:数学教师教室师生

颜林忠

一堂好的数学课应是怎样的?智者见智,仁者见仁。多年的教学实践告诉我,好的数学课应像一道佳肴,既要营养又要美味,既要有知识又要有乐趣,那么,怎样做到这一点?笔者主要从以下三方面着手:

一、课堂要温暖

数学教学是传授知识的活动,同时也是师生间情感交流的过程。数学教师不应是呆板、严肃的代名词。古人云:“感人心者,莫先乎情。”数学教师要彻底改变师生间“猫和老鼠”的关系,就要尊重、关心孩子,了解、理解他们。对他们要有一种亲近感、信任感和期望感。在学生的心里树立美的形象,使学生尊敬老师,信任老师,乐于接受老师的教育。数学课堂中师生之间“零距离”的情感交流,会使学生充满安全感、亲切感,也会使师生之间在感情上彼此信赖、支持。由此学生敢想、敢说、敢问、敢于创新,对数学充满兴趣,真正意识到自己是学习的主人,从而使学习内驱力得到提升。

实践证明,亲其师而信其道。学生往往会因为喜欢一位老师,就喜欢他所任教的那一门学科。教师要通过自己的语言、动作、表情传递给学生亲切、平等、爱护、尊重、激励等“暖心”的情感信息,努力赏识每一个孩子,让课堂洋溢着生命的温暖,让每一个学生都感受到自己是被关注的、被重视的,体验到一种“心灵的自由和幸福”。在学生出现错误和困难时也不要妄加批评与指责,而应给予学生引导、点拨和期待,使学生从中得到鼓舞与力量。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当学生受到积极评价时,满足了学生的各种需要。成功的欢乐是一种巨大的情绪力量,它可以促进儿童好好学习的愿望,请你注意无论如何不要使这种内在力量消失。因此,在教学中,数学教师不应吝啬对学生的积极评价,要善于显化学生的个性亮点,使学生个性得到解放。要赞赏每一位学生的独特兴趣、爱好、专长;赞赏每一位学生对教科书的质疑和对自己的超越;赞赏每一位学生所付出的努力和所表现出来的善意。对学困生,教师更要“小题大做”,抓住每个学生细小的闪光点,大加鼓励,树立自信心。比如,面对教师提出的问题,当学生想回答又不敢回答时,教师一个信任的眼神,一句“你能行”的鼓励,会使学生的思维发生质的飞跃。当学生回答正确时,教师如果能够亲切地说一句“你的回答太棒了!接下来的问题,谁能回答得更出色?”“你的回答与众不同,很有创造性!”“你知道的真多!知识很丰富!我们要向你学习!”等等,就会使学生愉快一整天,甚至终生难忘。

总之,教师的语言应充满欣赏的情感,让情感成为师生双边活动的桥梁。我国现代教育学家夏丏尊先生说过:“教育没有情感、没有爱,如同池塘没有水一样,没有水就不能称其为池塘,没有爱就没有教育。”

二、课堂要津津有味

由于诸多原因,让人觉得数学不是与数字就是和符号或图形打交道,很无味、无趣。兴趣是孩子最好的老师,是推动学生学习活动的内在动力。如果数学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精心设计每节课的学习情境,在保证课堂富有教育性的前提下,巧妙地、适时地插入一些颇具情趣的短小故事,或发人深思的典故、成语、箴言等,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让教学内容富有趣味性,就必然会使“教学过程更轻松、更有乐趣、更有效、更有激情”(赫布·特鲁语),让学生在不知不觉、欢声笑语中到达知识的彼岸。

如某教师在教学《鸡兔同笼》时,巧借幽默,妙解教学难点。教师出示习题:鸡兔同笼,有头31个,脚84只,问鸡、兔分别有多少只?

学生看到题目,有的在心算,有的用筆算,始终算不出结果。

于是,教师说:“我命令,鸡站好别动,兔子提起前面的两只脚,全体立——正。”

顿时,教室里哄堂大笑,学生个个睁大灵动的双眼。

教师接着说:“现在,兔和鸡的脚只数就相同了。上面有31个头,下面有多少只脚呢?”

学生齐欢叫:脚的只数是头的个数的2倍,是31×2=62(只)。

师:“和原来脚的只数比,少了多少只呢?”

学生计算后,马上得出是:84-62=22(只)。

“这22只脚跑到哪儿去了呢?”教师问。

学生边笑边答:“是兔子提起来了。”

师又问:“现在笼里有多少只兔子?多少只鸡?你能求出来吗?”

学生们乐道:“用22÷2=11(只),兔子有11只,鸡是31-11=20(只)。”

一道抽象的数学题,在教师幽默的讲解下,严肃紧张的气氛一下子变得热闹轻松起来,教学内容也变得简单浅显,课堂变得生动而有趣。全国特级教师魏书生说过:“每堂课都要让学生有笑声”。用笑声驱散学生的困倦感,点亮学生的注意力之灯,让学生在会心的微笑中积极思考,在思考中有所收获。

数学知识,不像语文那样具有描述性,也不如美术那样具有直观性。教师可以创设与生活相关的情景,使比较抽象的数学变得通俗些、形象些。比如,在讲解概率这一内容时,教师采用如下方法。上课铃响,教师手拿一个包装得很精致的小礼品盒走进了教室,学生们立刻好奇起来,老师说:“这是个小礼品盒,里面装了一份神秘的礼物,同学们猜一猜我为什么带这份礼物来?”学生的兴趣马上高涨起来,纷纷回答……教师又说“今天神秘礼物的得主是通过三个游戏产生的……最后得胜者就是今天的幸运同学”。通过游戏的公平性,渗透可能事件发生的条件,体会随机思想,孩子们带着极大的兴趣进入新知识的学习。这样,在他们的眼里,数学就变成了一门看得见、摸得着、用得上的学科,不再是枯燥乏味的数字了。有兴趣地学习,全神贯注地思考,使学生由“要我学”变为“我要学”,学生不仅会学,而且学得积极主动、活泼生动。因此,要求我们教学有方,寓教于乐,开“窍”有术,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之保持旺盛的求知欲。

数学教学要立足于为学生而教。教师要善于发挥自己的特长,根据学生心理特点,灵活运用多种教辅手段来吸引学生,寓教学于趣味之中。做到“识趣”,找出问题中的趣味点,再“引趣”,把带“趣味”性的问题引入课堂,引导学生参与学习讨论。让教学内容趣味化,教学过程形象化,让课堂妙趣横生,最大限度地激活学生潜在的学习欲望。使学生主动地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来,轻轻松松地学会、会学。课堂也因孩子的积极参与、主动建构而显得生动活泼、魅力无穷。

三、课堂要耐人寻味

我们如今的课堂,教师总是在追求“堂堂清”,认为一堂成功的课应该是完整的,把一个个有问题的学生教到没有问题。问题一解决,老师就露出满意的笑容,放心地走出教室。这样的课堂是有效的吗?这种没有问题走出课堂的学生,会有多少探究的欲望和学习的动力呢?长此以往,我们的学生必将成为“没有问题”的“问题学生”。如果是在欧美发达国家,这样的课会被评定为失败的课,他们的教育者常常是把没有问题的学生教到有问题、会提出问题。实际上,有效的课堂,应当是通过师生之间或生生之间的合作学习,让学生的困惑得以解决、思维得以飞扬,从而产生进一步的思索,提出更深层次的问题。

学生没问题,不提问题,是因为学生对知识没有深入的思考,提不出问题来。“问题课堂”不是学生自发产生的,需要教师主动给学生创造“有问题”的机会。教师要营造和谐的课堂氛围,让学生自由自在地参与到教学中,勇于说出自己的真实想法。教师要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探索,生成新的“问题”课堂。

数学课堂不应是封闭的知识集中训练营,不应是单纯的知识传递。一节课的结束,不是学习的结束,而应是课堂内容的升华,进一步思考、学习、探究的开始。教师要结合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故布疑阵,让学生带着问题走出教室,把学习的触角伸向课外,走向生活。数学课堂不是消灭问题的阵地,而是解决问题的场所,更是滋养新问题的沃壤。“人生最大的悲哀莫过于心死,学习最大的悲哀莫过于没问题。”没了问题,心就死了,何来学习动机,更别说激情了。让学生带着问题走进教室,带着更多的、极富挑战性的新问题走出教室。只有不断产生新的疑问,才会有不断的动力源,才能持续地开展探究活动。

作为数学老师,要善于唤醒孩子们的学习热情,开启他们的学习智慧,做一位有心的“烹饪”大师。把每一节数学课“烹饪”成适合儿童的,既好吃又有营养的数学大餐!endprint

猜你喜欢

数学教师教室师生
“313”教室
小学数学教师资格证面试研究
这里的教室静悄悄
浅析如何提高小学数学教师素养
长时间待在教室更容易近视
小学数学教师如何才能提高课堂的趣味性
麻辣师生
重视“五老”作用 关爱青年师生
成功的师生沟通须做到“三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