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参与:培养大学生政治信仰的重要途径
2017-09-13袁睿琴
袁睿琴
【摘 要】大学生作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接班人,担负着重要的责任和使命,其政治信仰的坚定,关系着我国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建设及国家的长治久安。政治参与与政治信仰二者在一定程度上相互促进、相互影响。政治参与是培养大学生树立正确政治信仰的前提。相反,政治信仰的确立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更好地促进大学生政治参与的行为。面对目前大学生政治信仰缺失等一系列问题,加强大学生政治信仰教育就显得尤为重要。因此,必须要巩固马克思主义在高校的主体地位,发挥政治参与对于树立大学生政治信仰的积极作用。
【关键词】大学生;政治信仰;政治参与
【中图分类号】D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0475(2017)08-0068-02
信仰是人所追求的一种价值选择和精神寄托,而政治信仰更是能够展现一个人对待政治观念、政治理想的态度。在当今复杂的国际与国内环境中,大学生面临着多元文化和西方各种思潮的影响,这就需要他们有一个较为清醒的认知和判断。因此,培养大学生的政治信仰,加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灌输,就需要党和政府不断地加以引导。
一、培养大学生政治信仰的必要性
对于政治信仰的定义,一直以来学界有不同的看法。王惠岩认为:“政治信仰是关于政治系统、政治观念、政治原则的深度认同。”[1](P.140)由于当前大学生还处在价值观念的形成和发展时期,面对当前文化多元和西方价值观念的冲击,极易受到形形色色观念的影响,由此培养大学生的政治信仰就显得尤为必要。
(一)大学生政治价值选择的多样化
2016年5月4日习近平总书记参加“实现中国梦、青春勇担当”主题团日活动时也曾说到,当代现实社会的一些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等观念浸入校园,给当代大学生带来了一些消极的影响,导致大学生价值观念出现偏差,并逐步失去坚定地理想信念。[2](P.251-254)近年来,伴随着我国经济实力和国际地位的不断上升,西方国家的仇视目光不断转向中國,并凭其经济发展的优势,通过互联网等各种渠道来向我国的大学生灌输其价值观念,从而进行意识形态的渗透,使得大学生在政治价值方面面临着多重选择。大学生正是处在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期,面对各种西方价值观念的冲击,难免会影响其做出正确的判断,这对于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政治信仰会产生一定的影响。
(二)大学生政治参与行为动机的异质性
大学生政治参与的异质性主要是因为针对不同的大学生群体,每个人在政治参与的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多样性和差异性也是不同的。[3](P.104-108)随着当代大学生自主意识的不断加强,其政治表达的意愿也越发强烈,由于受到成长环境所带来的限制,加上对社会的实际情况缺乏一定的了解,导致部分大学生对政治参与的回报产生一种过高的期望,一旦这种期望未能得到及时的满足,便会导致不满情绪的产生。而在现实生活中,受到政治参与活动的限制,容易使同学们这种参与的热情降低。长此以往,难免会使大学生政治参与的动机受到挫败,从而影响大学生政治参与的积极性,由此导致许多大学生不愿意在公众场合表达自己的意见和主张。
二、政治参与是培养大学生政治信仰的重要方式
我国学者王浦劬教授认为:“政治参与是公民通过合法方式参加政治生活,并影响政治体系的构成、运行方式、运行规则和政策过程的行为。他是政治权利得以实现的重要方式,反映着公民在社会政治生活中的地位,作用和选择范围,体现着政治关系的内容。”[4](P.166)一般来说,具有较高政治信仰的人,在对待国家和民族的问题上都会有较强的政治责任感。对于一个国家的青年来说,既不关注社会热点,又没有对政治参与体现出较高的热情,那么就很难从内心真正树立崇高的政治信仰。
(一)政治参与有利于学校、社会决策的民主化
近些年,随着学生主体性的发展不断受到重视,高校的大学生已经成为社会发展过程中不容忽视的重要力量。他们积极参与各种社会实践活动,成为宣传党的方针政策的重要力量,并在高校的民主选举、民主决策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所以,在对学校的管理制度以及有关大学生的决策方面,应该充分吸收大学生的意见和建议,这将使学校可以更好地制定出适合大学生的相关制度和政策措施。这有助于大学生充分体验到自己的主体作用,更加充分了解学校关于学生政策的制定,帮助学生更好地参与到政策的制定中来,这也是有效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政治信仰的前提条件。
(二)政治参与有助于大学生更好地实现社会化
大学生社会化是指大学生在参加一系列社会活动过程中转变为社会人的过程,是一个必然的过程。具体来说就是大学生在社会活动过程中通过人与人之间的交际及互动过程,从一个自然人逐渐变为社会人,并逐渐养成自身特有的个性,在这过程中通过不断积累知识和累积经验,形成一种社会认可的行为方式。社会化是每个人必经的过程,方式、途径的不同也会给每个人社会化的程度带来不同的影响,政治参与能够更好地帮助大学生实现社会化。大学生社会化的过程,是积累丰富的政治知识的过程,对政治认知有一个较好的认识,锻炼了大学生政治参与能力,有利于培养正确的政治参与意识。
(三)政治参与有助于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政治观
良好、有序的政治参与行为是增强大学生政治意识的重要体现,同时也是提升大学生社会地位的表现。政治参与的合法性、有序性既符合大学生参与政治生活的需要,又强化了其主人翁的地位,培养了其政治责任感,增加了大学生对国家政治管理的认同,也使大学生对我国的政治秩序有了更好的了解。在针对“影响大学生政治信仰形成的因素”的访谈中,发现大部分学生认为自己在学校中的政治参与对于学校政策的制定没有太大的影响;在问及同学们的政治参与意愿时,也仅有小部分人愿意投入其中。由此可见,当代大学生对于政治的参与意愿并不是很高,学生的政治效能感较低,反过来较低的政治效能感,也影响同学们政治信仰的培养。endprint
三、政治参与视域下培养大学生政治信仰的途径
当代大学生政治参与的热情是高涨的,也呈现出其参与意识强烈、政治信仰鲜明等特点,但与此同时,也还存在一些功利性、无序性等问题,这些问题将会影响大学生政治信仰的树立。因此,不断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学习,在政治参与视域下探寻培养大学生政治信仰的途径,这对于增强大学生政治参与意识,同时对其自身成长,和国家的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
(一)促进渗透式的隐性教育,培养大学生政治参与意识
当代大学生善于接受新鲜事物,具有鲜明的自主意识,我们仅以理论宣传教育的方式促进大学生树立政治信仰的作用是有限的。相反,从隐性的角度出发,以暗示的方式向大学生传递政治情感、政治意识等方面的信息,从而对大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进而最终形成大学生自己的政治态度。而在这个过程中需要学校、社会的不断努力,从不同的方式出发,来影响大学生的政治观。渗透式的隐性教育对于培养大学生的政治意识具有重要的作用,教师的言传身教,校园文化氛围的熏陶以及社会环境的影响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大学生政治参与的热情,而这些方面也是我们对大学生进行渗透式教育的重要途径。
(二)拓宽政治参与途径,加强政治的参与指导和监督
“互联网+”的提出,对于我们拓宽政治参与的途径提供了新的阵地。我们要充分利用“互联网+”的优势将政治信仰与互联网结合起来,打破传统的理论灌输方式,运用互联网的新思维来进行信仰教育。利用BBS、微博(博客)、即时通讯等网络社交平台等渠道都可以扩大政治参与的途径。大学生政治参与渠道畅通与否,直接影响其政治参与的范围。一方面,要拓宽政治参与的途径,就需要我们充分结合大学生的特点,这样有利于更好地推进大学生进行政治参与的活動,这需要不断地深化政治体制改革,为大学生创造更多的参与渠道,政府应建立、健全网络参与途径,及时在网上发布一些信息,并提供相关服务。另一方面,加强政治参与的指导、监督。由于青年大学生还处在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期,在面对一些突发事件时,还需要别人的指导和建议,所以我们的学校组织应对大学生的政治参与提供必要的帮助,加强监督、指导,并为其创造更多的机会进行政治参与活动。
(三)发挥校园文化的引领作用,营造良好的政治参与氛围
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是学生学习、生活的重要场所,同时也是培养大学生政治参与的客观条件。宏观上,学校为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从课堂上向学生进行政治文化的灌输,引导学生接受正确的思想文化观念。微观上,要加强校园的文化建设,营造良好、和谐的校园文化氛围,高校可以采取多样的形式,将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内容与大学生的日常生活结合起来,使他们更容易接受,从而满足大学生学习、生活、娱乐等的需要,校园文化对人的需要是潜移默化的。所以,加强校园的文化建设就显得尤为重要,这有助于逐步推进大学生政治信仰的确立。
参考文献:
[1]王惠岩.当代政治学基本原理[M].天津:天津人民出 版社,1998.
[2]肖玲.高校网络团建的现状调查与思考——以重庆 邮电大学为例[J].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 学版),2015,(9).
[3]娄淑华,杨勇.大学生有序政治参与的核心要素、关 键变量及培育策略[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6, (12).
[4]王浦劬.政治学基础[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3.
[责任编辑:褚永慧]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