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辨证论治痒疹20例疗效分析
2017-09-12王哲焱
王哲焱
【摘要】痒疹是一种好发于四肢伸侧的急性、亚急性或慢性炎症性的皮肤病,皮疹往往多是孤立的丘疹或结节性损害。愈后留以色素沉着,皮疹局部有剧烈的瘙痒,由于其临床表现不同,病名不统一,常见的有小儿痒疹,寻常性痒疹,妊娠痒疹,与结节性痒疹等。
【关键词】痒疹;丘疹;结节性
【中图分类号】R24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ISSN.2095-6681.2017.02..02
痒疹的西医病因属于过敏反应。中医理论属于风湿热毒瘀积于肌肤,引起气滞血瘀,剧烈瘙痒,形成色素沉着的斑块与结节,所以活血化瘀是首选治则,其次是祛风散寒或清热解毒。治法分两类,第一类有祛风散寒,活血化瘀法治之,第二类用清热祛湿,活血化瘀法治之。本文采用该辨证论治方案,临床上极大部分病人应用此法收到满意的效果,只有极少数人效果欠佳。本文总结痊愈与显效的20例,做为论治的基础分析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20例,男3例,女17例,年龄10~77岁,20~40岁4例,41~60岁14例,以女性中老年为最多。病程7~10年,1年内的13例,1年以上的7例。
1.2 病例选择
具有痒疹临床特点:皮损为孤立的丘疹,结节或斑片,不互相融合,皮损好发于四肢伸侧与背臂部位,尤以上肢伸侧明显,皮损愈后留以色素沉着斑片,有剧烈瘙痒,往往需抓破出血方可止痒。故临床上可诊断为痒疹。
1.3 疗效标准
痊愈:临床症状完全消失,或仅留以色素沉着斑,轻度瘙痒。显效:90%的临床症状消退。
1.4 治疗方案
(1)病程慢性:怕冷,遇冷瘙痒无度,皮肤有色素沉着性皮疹,脉浮滑,舌苔薄白或舌质青紫者,用永安止痒汤(麻黄、苍术、僵蚕、荆芥、防风、薄荷、红花、赤药、当归、桃仁、甘草)治疗,每日2次。内寒重者,四肢厥冷可加用桂枝红花汤(桂枝、细辛、干姜、红花、赤芍、牛膝、威灵仙、当归、鸡血藤、甘草)治疗。(2)病程急性:怕热,遇热瘙痒加重,口干,脉滑或弦滑,舌质红绛,舌苔黄或黄腻。用清热宽胸汤(土茯苓、生地、双花、荆芥、防风、黄芩、夏枯草、三棱、莪术、赤芍、红花、刺蒺藜)治疗,热重者加用凉血消风汤(生地、元参、白芍、生石膏、知母、双花、荆芥、防风、牛蒡子、茅根、升麻、甘草)治疗。(3)外用药以止痒的炉甘石洗剂治疗。
2 结 果
2.1 疗效分析
寻常性痒疹17例,痊愈8例,显效9例,妊娠痒疹1例,痊愈。疫苗痒疹1例,痊愈。小儿痒疹1例。痊愈。总计20例,痊愈11例,显效9例。
2.2 疗效与辨证分型的关系
服永安止痒汤的6例,痊愈4例,显效2例。服清热宽胸汤的11例,痊愈5例,显效6例。上述两方同用者3例,痊愈2例,显效1例。说明病人辨证分型与疗效关系不明显。
2.3 疗效与病程关系
病程一年内13例,其中基本痊愈的7例,显效6例,病程在一年以上的7例,其中基本痊愈的3例,显效的4例。说明病程与疗效系系不大。
2.4 疗效与疗程关系
治疗过程,最短的两周,最长的达1年,平均为4周左右。痊愈的9例在4周内治愈,仅2例超过2个月,显效者疗程1个月内的4例,1个月~1年的5例。说明顯效者疗程较长。
2.5 疗效与外用药
其它疗法对治疗有一定作用,至少外用药有止痒作用(暂时),但从整体衡量,中药内服还是关键所在。
3 讨 论
(1)痒疹是机体受风、寒、湿、热与毒邪所致的皮肤病,日久形成气滞血瘀证,故临床上分风湿寒血瘀证与湿热血瘀证。前者病程较长,形寒肢冷,怕冷,受风、受冷则瘙痒加重,可采用永安止痒汤治疗,内寒重者加用桂枝红花汤或胃苓汤。后者病情急性泛发,心烦不安、口干、怕热,热则痒重,脉弦滑或滑而有力,舌质绛红,舌苔黄或黄腻,用清热宽胸汤治疗,热重的酌加凉血消风汤或荆防清热汤治疗。另外有内热外寒湿者,上两汤可先后或同时应用。有脾胃虚弱者,可加用胃苓汤治疗。总之,治疗还需根据病情,灵活掌握应用,才能收到更好效果。
(2)以中药内服为主的治疗20例痒诊病人,11例基本痊愈,9例显效,根据临床总结出痒疹的病因、病机与辨证论治规律,以气滞血瘀证为主证,分风寒湿与湿热型,前者用永安止痒汤、桂枝红花汤治疗,后者采用清热宽胸汤治疗,均有较好疗效。
4 典型病例
例1:张XX,男,54岁,2015年6月10日初诊,有全身瘙痒性疙瘩已7年,无季节性改变,检查皮损为色素沉着斑片间众多散发紫红色丘疹与斑片,孤立不融合,有血痂性结痂,主要分布在四肢伸侧、颈背、肩胛间区等部位。有剧痒、抓痕、经各种中西药治疗,效果不明显,并觉口干、怕热、遇热则痒重,脉滑有力,舌质绛红,黄腻苔,辨证为湿热蕴积,气滞血瘀。采用清热宽胸汤与凉血清风汤与外用药治疗,至2015年7月12日共治疗1个月,诸症已明显消失,仅下腿有少量瘙痒性丘疹,继续用药,疗效为“显效”。
例2:高XX,女,61岁,2015年8月初初诊,诊断为寻常性痒疹,已一月余,有典型皮疹与剧痒,怕冷,遇风或冷则痒重,手足发凉、脉滑、舌苔淡白。辨证为风湿寒血瘀证,采用永安止痒汤与桂枝红花汤内服、外用丹皮酚软膏,共2个月,基本痊愈。
参考文献
[1] 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中西医结合皮肤病学》1999-367
[2] 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临床皮肤病性病学》1997-383
本文编辑:李 豆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