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政府审计系统柔性提高非营利组织公信力措施研究

2017-09-12张瑾

现代商贸工业 2017年24期
关键词:非营利组织

张瑾

摘要:自从慈善基金会曝出一系列丑闻后,到目前为止,社会公众对非营利组织的信任一直处于低迷状态,但是非营利组织作为社会“第三部门”,其发展状况对社会的整体发展有着不容小觑的作用。作为收入来源主要接受社会捐赠的非营利组织来说,提高社会公众的公信力可以拓宽善款来源渠道;同时非营利组织涉及的领域之广,也正是当下民生、扶贫重点关注的领域。如何提高非营利组织的社会公信力,因此从政府审计的角度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关键词:政府审计系统柔性;非营利组织;社会公信力

中图分类号:D9文献标识码:A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17.24.060

1引言

政府审计对于增强非营利组织会计信息可靠性、提高善款流向透明度至关重要。但非营利组织会计信息披露情况良莠不齐,一些通过官方网站进行披露,有的通过基金会中心网进行披露,披露的频次也不确定等等一系列情况为政府审计增加了难度。政府审计系统柔性是指在原有的刚性审计程序的基础上,通过增加事前的准备工作,随环境和市场需求的变化,与时俱进,不断改进和有效调整政府审计程序的过程。因此如何运用政府审计进行相应的审计工作,提高非营利组织的社会公信力,这就需要充分发挥政府审计系统柔性的作用,这也是实现国家治理效能的现实选择。

2文献综述

对于非营利组织社会公信力缺失的原因分析,部分学者提出了营利组织存在双重管理体制,即其登记注册管理以及日常性管理实行登记管理部门和业务主管单位双重负责的体制。首先,刘晓钰(2015)提出要确定管理主体,理顺关系,政社分开,要将“小政府、大社会”主题贯彻落实下去。其次,社会监管不到位,缺乏完善的社会监督机制。刘晓钰(2013)提出政府部门首先应放低非营利组织的准入门槛,简化登记手续并引入第三方评估机制;第三,刘为(2013)指出完善政府监督制度,变革以直接管理为主的模式为间接管理为主的模式。最后,非营利组织的公共责任感不强,缺乏有效的内部管理机制。陈晓春、贺菊花、卜小燕(2007)提出提升我国非营利组织公信力要建立问责机制;坚持信息公开。滕世华(2106)建议要使非营利组织充分参与公共文化建设制度环境,在非营利组织内部形成良好的文化氛围。

在柔性系统论方面,刘鹤翚(2012)提出了柔性在企业财务管理战略当中应用的必要性和具体的实施策略。赵华(2012)全面论述了社会审计系统柔性生成机理。提出社会审计系统柔性应具备四种能力,即缓冲能力,适应能力,协同能力和创新能力。赵华(2014)从政府审计系统柔性实现国家治理效能的基本理论、现实路径以及本原属性进行了分析,提出了政府审计实现国家治理效能的“四力”以及两次升级转化的过程,即从政府审计系统的潜在柔性转变为现实柔性再转变为现实柔性的过程。

在非营利组织参与减贫方面,韩俊魁(2016)在已有的政府—非营利组织合作模式下提出向非营利组织赋权,从战略的高度重构政府和非营利组织的合作机制。由此看出非营利组织在参与减贫方面的重大作用。

通过对现有文献进行研究发现,当前学者对于非营利组织公信力现状有深刻的认知,对如何进行改善提高有较为丰富的研究,但更多的文献集中在非营利组织内部管理和外部监管层面;对于系统柔性也涉及众多领域的应用研究,政府审计系统柔性作为实现国家治理效能的现实选择,赵华教授也进行了详细的理论框架分析研究。针对社会公众对非营利组织公信力低迷的现状,同时非营利组织作为政府审计的一部分,如何利用政府审计系统柔性提高非营利组织的社会公信力鲜有学者进行相关研究。本文试图通过理论研究提出利用政府审计系统柔性提高非营利组织社会公信力的具体框架,促进非营利组织社会公信力的提升和善款捐赠来源渠道的扩展,进一步帮助其更好地生存发展,同时也是改善当前民生现状、参与扶贫、实现善治的重要途径。

3政府审计系统柔性提高非营利组织社会公信力的具体措施

3.1建立健全社会问责制

根据政府审计系统柔性“动态综合治理能力”的需求导向的感知能力,政府审计应具备及时敏锐的察觉能力。非营利组织的问责机制是指其对资源的使用情况以及社会效用进行透明主动公开。在此背景下政府审计应对问责机制下披露的信息进行核实调查,尤其是慈善捐款的流向,避免非营利组织披露虚假信息欺瞒捐赠人使得问责机制流于形式。

3.2充分利用网络技术,加强社会监督,实现全民参与

在大数据网络时代下,政府审计系统柔性要充分发挥其“动态综合治理能力”的环境变化的适应能力,准确及时把握当下网络时代带来的便利。首先应拓展信息公开的渠道,针对当前非营利组织信息披露良莠不齐的现象,政府部门和业务主管部门应统一信息公开平台,管理信息披露的内容和时间。政府审计机关可以利用网络技术建立信息披露平台,将审计结果在互联网上进行公示,使每位善款捐助者都能够便捷的查阅到相关的信息,实现信息公开透明化。其次政府审计部门可以建立评分机制,制订一套严格的评分标准,针对审计结果对非营利组织进行评分并在平台上公布,社会公众可以根据非营利组织的得分了解非营利组织的发展现状并对于一些捐款个人可以有根据的选择捐款对象,并对善款的使用情况进行追踪了解。总之,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快,政府审计应紧跟时代的潮流步伐,随时适应社会大环境的变化改进系列审计措施,更好的为社会公众提供参考信息。

3.3完善现有法律法规

根据政府审计系统柔性“动态综合治理能力”的组织知识的积累能力,面对复杂多变的审计环境,政府审计系统应主动适应外部环境的变化,不断进行知识经验的积累和拓展来应对复杂的审计任务。在对非营利组织进行审计的过程当中,政府审计部门最能够接触到非营利组织内部的一手资料,对于其内部管理运营现状有较为充分的了解,对于已有法律法规中设置不合理之处或者不完善之处有较为深刻的理解和体会。政府審计系统对在审计过程当中发现的现有法律法规不完善之处,可以向相关部门提出,以此进行管理完善。通过不断完善现有的法律规章,政府审计系统进行日后工作时也有日渐完善的准则作为指引。以此良性循环,非营利组织的管理日趋完善,政府审计的效果更好,社会公信力得以恢复提高。endprint

3.4引入独立第三方评估机构

政府审计系统柔性“动态综合治理能力”的系统进化的创新能力是政府审计系统的一种“创新力”。政府部门作为非营利组织的监管部门,其对非营利组织审计的独立性受到质疑,同时在信息技术发展如此迅速的时代,政府审计作为一个庞大的系统快速敏捷的应对审计环境的变化未免有些吃力,例如在安然事件当中政府审计表现出的滞后性。政府审计系统不可能面面俱到,对于出现的贪污腐败现象能够进行及时的反应和处理。因此,引入独立第三方评估机构是必要的。第三方评估机构通常是具有一定法律权威的中间机构或组织,他们拥有自己的评判标准,并致力与某一领域的研究,拥有较高的独立性和专业胜任能力。第三方评估机构以其独立性和专业胜任能力配合政府审计完成对非营利组织的审计,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其信息披露的真实可靠性。

4利用政府审计系统柔性提高非营利组织社会公信力的优势分析

第一,有利于非营利组织自觉完善内部管理机制。政府审计的目的是规范非营利组织的运行管理,提高信息披露的透明度和可靠性。利用政府审计系统柔性,可以发现当前法律法规不完善之处并进行弥补和完善,同时利用发达的网络技术,对非营利组织财务信息进行充分的披露并接受公众的检查审阅,“阳光是最好的防腐剂”,让非营利组织运行管理和善款流向完全暴露在公众的视野之中。政府作为国家行政权力的象征,政府审计实现对非营利组织的直接监督,有利于非营利组织自觉完善内部管理机制,约束损害公众利益的行为产生。

第二,社会运行成本降低。通过政府审计系统柔性不断完善相关的法律制度,提高非营利组织管理运行和信息披露的透明度,防微杜渐,将一些滥用善款的行为扼杀在摇篮里。若不依靠政府审计系统柔性,对于一些已经发的违法行为,社会公众很难察觉,政府的监管也存在一定滞后性,导致善款挪作私用,损害社会公众的利益,增加非营利组织运行成本。因此,利用政府审计系统柔性来规范非营利组织的行为,一定程度上保证慈善捐款运用在合理的领域。

5结论

政府审计系统柔性作为实现国家治理的现实需求,非营利组织在改善民生、参与减贫中发挥一定作用。针对非营利组织社会公信力低下的状况下,本文从政府审计系统柔性的角度分析提高非营利组织社会公信力的具体措施,期望非营利组织能够不断提高社会公众的公信力,在改善民生、参与扶贫、实现国家治理方面释放巨大的潜能。本文利用政府审计系统柔性的“动态综合治理能力”,分别进行需求导向的感知能力、环境变化的适应能力、组织知识的积累能力和系统进化的创新能力分析。提出政府审计应对当前的非营利组织社会公信力现状和国家治理的方针进行及时敏锐的感知;对当前大数据网络环境进行主动适应;通过以往审计经验增加知识和经验的积累丰富完善已有的法律法规;根据审计环境的变化对当前的审计过程进行创新。文章也对采用政府审计系统柔性提高非营利组织社会公信力进行优势分析,综合以上分析,利用政府审计系统柔性提高非营利组织社会公信力势在必行同时对改善我国民生现状、参与减贫等方面起到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1]赵华.政府审计实现国家治理效能的现实选择:政府审计系统柔性[J].会计研究,2014,(2):7995.

[2]刘鹤翚.企业财务管理战略研究[J].中央财经大学学报,2012,(11):9196.

[3]韩俊魁.透过政府与非营利组织公治而减贫:大扶贫视野下云南多案例比较研究[J].经济社会体制比较,2016,(2):143153.

[4]滕世华.非营利组织参与公共文化建设的途径与制度环境——基于上海的调研分析[J].当代世界社会主义问题,2016,(1):4553.

[5]张玉昕.非营利组织公信力的提升策略研究[J].财经问题研究,2015,(354):172176.

[6]刘为.非营利组织公信力缺失的表现极其治理对策[J].理论观察,2013,(89):7173.

[7]陈晓春,贺菊花,卜小燕.浅谈我国非营利组织的公信力建设[J].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8).3:4548.

[8]刘晓钰.非营利组织公信力危机及重塑——以紅十字会为例[J].前言,2015,(382):120122.

[9]许肖.公募性非营利组织公信力建设探索[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6,(5)20:245246.endprint

猜你喜欢

非营利组织
浅议非营利组织财务风险管理
非营利组织的营销分析
非营利组织会计核算问题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