灾难带给我们的思考
2017-09-12李丹丹
李丹丹
我们曾以为女娲修补了天空,天便不会再残缺,但骤降的冰雪却给南方带去了前所未有的天寒地冻;我们曾以为盘古开天辟地,地便不会动摇,但各国频发的地震,却给人们带来了无尽的伤痛与噩梦;我们曾以为自己无所不能,无往不胜,然而,在灾难面前,我们却是蝼蚁之于青山般的渺小。
我们从远古走来,作为食物采集者,最恐惧的事莫过于一条河的泛滥,一座火山的喷发——天随时会变色,地随时会坍塌,这个时候,人们敬畏自然。然而自从那场本是灾难的大火开始将人们带入文明的进程,我们便意识到自然“并没有那么可怕”,以至将庞贝和楼兰的悲剧抛之脑后,宣称“自然一点都不可怕”。更有甚者,进入工业文明,一边砍伐森林排放污水,一边叫嚣:“要让自然惧怕我们。”人们怀揣着文明的梦想与工具的力量越走越远:铁路修起来了,汽車跑起来了,天花被消灭了,洪水可预警了。我们以为人定胜天了,甚至认为自然是蛮荒的代表,而自己才是“超凡脱俗”的存在。但,大灾难来了,我们看到了人命在水面前,在土面前,在一块石头面前的脆弱;我们看到人类的杰作,无论是防洪大坝、通信网络,还是技术顶尖的核电站,都一一崩溃了。当核恐慌袭来,当盐危机出现,当人类的衍生物开始威胁自身,我们才突然警醒于那一句话:“人类是他们工具的工具。”
当然,这句话只是一则警语,即使我们突然意识到自己的渺小,也不宜过于悲观。我想强调的,是重拾“敬畏感”。它不同于原始时期那种无理性的敬畏,而是建立在对自然与自我的充分了解之上,一种积极的敬畏感。它也不同于远古时期那种仅对神秘自然的狭隘敬畏,而是意味着对自然万物的尊重,既然是万物,必定也包括本是自然的造物的人类自身。倘若我们重新怀着对每一个生命的尊重,真正使道德成为星空感召下的自觉而非心中的教条,那么社会将会是更美好的社会,文明也将是更为友善的文明。
在灾难面前,人很渺小,但在灾难面前,人亦可以伟大。当看到灾后的秩序井然,我们感受到了生命的无私与高贵。当我们看到仇恨在天灾面前冰释,大爱在人性之中复苏——我们才真切懂得了“人”,懂得了自身深处那无限善与美的潜能。我们相信即使世界毁灭,人的真情永在,即使一无所有也仍有人格的坚韧在。
人性本来就如一朵两生花,渺小与伟岸同在,卑微与伟大共生。而灾难便如一面镜子,照出了人之渺小。但当我们正视渺小,反思渺小,那本身已是一种伟大。
点评
本文以自然灾难为切入口,反思自然灾难产生的原因以及人类与自然的关系。在反思中,作者看到了作为人类的渺小和伟大之处,也看到人类一路走来对自然态度的变化。最后提出了对待自然及自然物的正确态度。文章条理清楚,气势磅礴,思想深刻。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