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也谈《水浒传》里的知识性错误

2017-09-12王玉琪

新天地 2017年9期
关键词:施耐庵店小二好汉

王玉琪

作为四大名著之一,《水浒传》是大家耳熟能详的具有极高艺术价值的古典小说。不过,作者施耐庵等人在这本名著中因为各种原因,不可避免地也出现了一些知识性的错误,我们就向诸位水浒爱好者们一一道来。

绰号

众所周知,《水浒传》是在继承宋元时期同类题材的话本、戏剧等多种作品基础上,重新整合创作的,其主要事迹起源于北宋末年宋江等36人起义故事。

南宋时代的龚开曾撰写过《宋江三十六人赞》,这也是最早的关于梁山好汉的绰号来源之一,内容是这样的:

呼保义宋江,智多星吴用,玉麒麟卢俊义,大刀关胜,活阎罗阮小七,赤发鬼刘唐,没羽箭张清,浪子燕青,病尉迟孙立,浪里白条张顺,船儿火张横,短命二郎阮小二,花和尚鲁智深,行者武松,铁鞭呼延绰,混江龙李俊,九纹龙史进,小李广花荣,霹雳火秦明,黑旋风李逵,小旋风柴进,插翅虎雷横,神行太保戴宗,先锋索超,立地太岁阮小五,青面兽杨志,病关索杨雄,一直撞董平,两头蛇解珍,美髯公朱仝,没遮拦穆横,拼命三郎石秀,双尾蝎解宝,铁天王晁盖,金枪班徐宁,扑天雕李应。

如果对照后世的《水浒传》,我们不难发现,作者施耐庵等人基本沿用了这份宋代的36好汉原始绰号名单,并且直接纳入36天罡之列。

正是由于作者施耐庵等人借用了这批人物和绰号,因此也借用出了一个错误来。

那就是“病”的用法。在《水浒传》中,施耐庵介绍病关索杨雄时说的是他“面貌微黄”,有些病态,因此得名;类似的还有病尉迟孙立,也是“淡黄面皮”。其实,这是施耐庵弄错了,现在我们来推测的话,那就是在写作《水浒传》小说时,他肯定是看过龚开的这本《宋江三十六人赞》的。当遇到“病”字的时候,施耐庵等人犯下了望文生义的错误,想当然的就解释成了“生病的”,结果就把杨雄、孙立理解成了古代猛将关索、尉迟恭的生病版本。

为了符合这个生病的绰号,施耐庵甚至在《水浒传》中特别设定了杨雄、孙立二人的外貌,那就是面色蜡黄,看起来身体不好的样子,以使其人之“病态”符合其绰号之“病”。

其实,在宋元时期的杭州方言中,“病”字有一种专门的用法,就是等同于“赛”,也就是差不多、比肩的意思,用在水浒好汉的绰号中,意思并非是指生病的勇将关索、尉迟恭,而是形容杨雄、孙立是跟关索、尉迟恭一样勇猛一样厉害的壮士。

物价

《水浒传》中另外一个比较明显的错误,就是对好汉们花钱的描写。

《水浒传》里最常用的货币是什么呢?白银。书中描写的白银的购买力是非常强大的:吴用去石碣村请阮氏三雄参加抢劫生辰纲,在村子里用一两白银买了一瓮酒、20斤生熟牛肉和兩只鸡。陆虞候带人去沧州陷害林冲,请牢城营的官员吃饭,4个人进酒店里,先存一两银子在柜上,就可以随便点好菜好酒。

问题是,在《水浒传》描述的北宋年间,白银并不是市井民间广泛流行的货币,严格按照宋代的生活史料来分析,梁山好汉们最常用的应该是铜钱,也就是《水浒传》中用“贯”来表示钱的那部分情节。但是书中描写的宋代经济生活,又是白银、铜钱和纸钞混用的时代,对白银、铜钱和纸钞的换算是完全混乱的,这自然不符合宋代的经济情况。

比如说,书中描写吴用带着李逵去大名府找卢俊义,在当地客店里跟店小二发生冲突,李逵把店小二打得吐血。按照现在标准,至少是个轻伤。结果,吴用给店小二赔偿了十几贯的医药费。按照宋代的白银和铜钱兑换标准,大约1两白银可以兑换1~4贯铜钱,也就是说这笔医药费大约有5~19两白银之多。按照之前的物价对比,大致可以购买100~400斤牛肉外加10~40只鸡,足可以将轻伤的店小二给撑死。显然在作者的观念中,这里的1两白银和1贯钱的购买力比较,不是按照宋代的经济生活标准进行的,而是1两白银能换很多贯铜钱。

从《水浒传》前后矛盾的货币兑换和物价来看,这是《水浒传》经过宋元话本、明代小说历次修缮和总结的结果。我们笼统分析书中描写的经济情况,可以得出结论,书中描写的经济生活,实际是明朝初年到明朝中期这一段的情况。

也就是说,《水浒传》虽然成书于元末明初,普遍认为作者是施耐庵、罗贯中,但是实际上这本书在成书之后也经历了从明朝初年到中期几代人的不断加工。历代那些讲《水浒传》的人、编辑《水浒传》的人、出版《水浒传》的人,不断把自己所处时代的经济状况货币和物价常识陆续揉进了《水浒传》。这就导致了我们今天看《水浒传》中好汉们花钱花得十分混乱。

那么是不是说,《水浒传》在货币和物价这方面就没有参考价值呢?

当然不是,这种《水浒传》中混乱的消费记录,恰好反映了明代初期到明代中期铜钱到白银的过渡。明代初期正是白银、铜钱和宝钞大量并行混用的年代,其中以铜钱为主。而到了明代中期以后,这种以铜钱为主的混用最终被白银为主所取代,从此中国进入了以白银、铜钱共用,以白银为主的新时代。对于中国货币历史来说,这是一件划时代的重大事件。

(责编:石磐)endprint

猜你喜欢

施耐庵店小二好汉
不数碎银子的店小二
真正的好汉——读《水浒传》有感
施耐庵巧用对联治病
“店小二”王永康,这个月可真忙!
“店小二”贴心服务 助力青年创新创业
走一走“好汉桥”
机智的店小二
好汉不敌肚子“叫”
戴松高:一个好汉三个帮
罗贯中与施耐庵(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