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远的榜样
2017-09-12李思达
李思达
“一颗、两颗、三颗……”抚顺雷锋纪念馆的二十二颗五角星,让“90后”的我和“00后”的他们感到新奇。校长告诉我们,这代表了雷锋短暂的22岁。1940年出生的雷锋,1962年因公殉职,一名普通的共产党员用生命诠释了为人民服务的宗旨。
白山黑水,是一种精神土壤。今年3月5日,是毛主席“向雷锋同志学习”题词54周年纪念日。雷锋以短暂的一生谱写了无比壮丽的人生诗篇。一件件小事,使他永远载入了中华民族的伟大史册,牢牢地印在了亿万国人的心中,成为永恒的榜样。辽宁是雷锋的第二故乡。沈阳是雷锋活动的主要地区。雷锋精神产生于辽沈大地。雷锋在沈阳留下了诸多足迹,沈阳站、八一剧场等地都留下过他的足迹。雷锋与沈阳结缘分。雷锋精神与沈阳的城市精神紧密联系在一起。雷锋塑像、雷锋长廊是我校的一大特色,书写着这所学校32年学习雷锋的历程,希望学生能了解雷锋、走近雷锋、传承雷锋。
積极阳光,是一种生活态度。雷锋出生时,中华大地绵绵战火,雷锋成了孤儿。不幸的命运,残酷的生活,没有打垮这个年仅七岁的孩子,雷锋始终保持着积极阳光的心态。湖南解放时,雷锋主动申请参军;土地改革时,雷锋积极参与;读小学时,雷锋加入中国少年先锋队。一个人在年少时形成的生活态度,甚至会影响这个人一生的生活轨迹。“青春啊,永远是美好的,可是真正的青春,只属于这些永远力争上游的人,永远忘我劳动的人,永远谦虚的人。”雷锋的这段话,写在我校每个教室的前面。每天学生走进教室都会看到这一句话,希望学生能始终保持积极阳光的心态,扣好人生阶段的每一枚扣子。
无私奉献,是一种生活方式。人与人之间的感情传递,并不像天平那样始终保持绝对的平衡。奉献,可能是打破这个平衡的一个因素。雷锋,自己穿着缝缝补补的旧军装,将崭新的军装交给了国家;雷锋,自己省吃俭用,将攒下的津贴捐给了灾区。时代变迁,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那种“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的生活方式早已一去不复返,但雷锋身上的勤俭节约、无私奉献的高尚品质,仍是时代所需,不能被丢掉。“有些人说是我傻子,是不对的。我要做一个有利于人民、有利于国家的人。如果说这是傻子,那我甘心愿意做这样的傻子,革命需要这样的傻子,建设也需要这样的傻子。”这样的“傻子”,过去需要,现在也需要,将来更需要。“与雷锋同行,为祖国担当”,这是我校明德楼内的一句标语,希望学生能增强历史责任感与使命感,在自己所处的时代条件下谋划人生、创造历史。
“00后”与“40后”的对话,穿越了时空,却留下了永恒。新时期,社会发展仍要大力弘扬雷锋精神,需要涌现更多的“雷锋式”标兵,需要正能量。助人为乐的事多了,“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人少了;人们之间的关心多了,隔阂少了;科学消费的人多了,讲排场、讲阔气的人少了;餐食打包的多了,剩菜剩饭少了;踏石留印、抓铁有痕的事多了,走形式、走过场的事情少了……“要学习的时间是有的,问题是我们善不善于挤,愿不愿意钻。”这是我校团委活动室内最引人注目的一句话,希望学生能懂得学习一直在路上,所有的难事最怕“认真”二字。
作为青年一代,我们要继承和弘扬雷锋精神,将对祖国的大爱、对他人的关爱、对知识的博爱,播撒在辽沈大地上,共同缔造幸福沈阳!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