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腔热血陈广生
2017-09-12洪水
洪水
著名军旅作家陈广生,孜孜以求数十年追寻着雷锋的精神,抒写着雷锋奉献无私的人间大爱。这位雷锋生前的领导、战友,在追寻着雷锋的那种奉献,弘扬着那种大爱的精神。
陈广生是雷锋部队的俱乐部主任,主管文化宣传。入伍的第一天,雷锋就和陈广生交上了朋友,开始了战友的情谊。
陈广生对雷锋的印象加深,还是在一次欢迎新兵入伍大会上。陈广生主持大会,一个新兵蛋子上来讲话,这人手中拿着讲稿,可是有一阵风把他的讲稿吹乱了,也可能是紧张或者心慌,怎么也展不开。陈广生怕砸了场子,准备上前去助其一臂之力,不想,新兵蛋子把发言稿装进衣袋,慷慨激昂地讲了起来……就是那次,陈广生记住了他——雷锋,一位个子不高、声音洪亮的小伙子。由此,陈广生就与这位小战士结下了不解之缘。
写雷锋的作家不少,而一生都一根筋地写雷锋的人,或许陈广生是惟一的。
毋庸讳言,写雷锋容易获得一些政策的支持,但是,写雷锋的书一点都不比写《林海雪原》《平原枪声》《烈火金刚》《敌后武工队》所付出的心血少,但是所获的名气,没有那些纯粹小说作家的名气大,在读者之中的影响也会小得多。然而,人各有志,每个作家所追求的也不一样,陈广生追求的是那种体现伟大的奉献精神的雷锋事迹,而且是用了毕生的精力去书写。陈广生的书更多起到的作用是教育人、鼓舞人、激励人,是时代的主旋律、核心价值观的典范。
从1960年至今,陈广生写出《伟大的战士》《雷锋传》等有关雷锋的书籍多达13本。陈广生的书,让全国更多的人民群众了解到了雷锋的事迹,体会到了雷锋的平凡而又伟大的奉献精神。
在与雷锋的交往过程中,陈广生更加深了对雷锋的深刻印象。部队领导认为这是个好的典型人物,值得大力宣传,于是责成陈广生和几位同志一起写了一份“雷锋同志的模范事迹”的材料,然后给雷锋看,雷锋看完了就说:“这个题目不好,我那点事情算什么模范啊!”然后,陈广生删掉了模范事迹的字样。此时,陈广生更觉得雷锋的事迹应该广泛宣传。“盯住”这位战友,一定要为他写点什么。陈广生这位老作家一生致力于书写雷锋。为了把雷锋事迹写得真实感人、活灵活现、有血有肉,他先后十一次南下湖南到雷锋的家乡,沿着雷锋的足迹寻觅,有两次还到雷锋工作过的鞍钢化工厂和弓长岭铁矿深入采访。经过数十天的埋头苦战,他最终完成了4万多字的《向阳坡上长劲苗》。1962年,陈广生
在修改和补充他的作品时,突然听到了雷锋因公殉职的噩耗,消息似五雷轰顶,他赶紧乘火车赶往抚顺。在送葬的路上,数以万计的民众涌上了街头。
這对陈广生触动非常巨大。由此,他下了决心,一定要为雷锋的感人事迹,大书特书,让全国人民都知道这个平凡而伟大的人。经过反复修改,他完成了5万字的报告文学在《抚顺日报》上连载,又陆续发表在《解放军报》和《中国青年报》上。
1963年,各大报纸都发表了毛泽东手书“向雷锋同志学习”的题词。1964年,陈广生南下湖南数次,又多次去鞍山、营口搞调查,写出了两部关于雷锋的书——《雷锋的故事》和《雷锋轶事》。
创作中,陈广生精益求精,每一个细节都做到了真实可信,雷锋的实际年龄、父母的身世,他都亲往雷锋的家乡去实地调研。他对雷锋的亲友、邻居、同学、老师逐一访问,从中掌握了大量的素材,有了这些翔实的材料,就不是无水之源,而是活水源头不停流淌。在掌握了大量的第一手资料之后,修订《雷锋的故事》一书时,内容就丰富多彩起来,人物也鲜活起来。2002年,年逾古稀的陈广生把雷锋的先进事迹编写成了电视连续剧《雷锋》。
从写雷锋到学雷锋,陈广生已经成了我们学习的榜样。写雷锋要付出心血不容易,一辈子学做雷锋就更不容易。在四五十年中,陈广生先后发表了通讯、散文、报告文学、诗歌、评论等六十余篇,出版了关于雷锋的书籍几十种,其中有四部作品分别受到了解放军总政治部、共青团中央、沈阳军区和解放军文艺社的嘉奖。陈广生应邀在全国各地作雷锋事迹报告800多场,听众几百万人次。陈广生还多次被邀在电台、电视台播讲雷锋同志的事迹。
陈广生关于雷锋先进事迹所创作的书籍,已经成为一笔巨大精神财富。尤其是给孩子们宣讲雷锋的事迹,对于下一代的教育以及助人为乐精神的传承,起到了很好的作用。
陈广生尽管离休多年,但一直不减当年宣传雷锋精神的热情,他用两年的时间,几乎跑遍了海军下属的部队,做了几百场的雷锋事迹报告。
陈广生说:“不管是现在还是将来,都要把宣传雷锋的事迹当作自己毕生的事业!”
编后感言
他是一个真正的思想播种者,终其一生为一种精神奔走呼号。他为这种精神的传播而兴奋,为这种精神的消失而痛苦。这种精神,是我们这个古老民族新的魂魄。
一个人没有了灵魂,就如行尸走肉;一个民族没有了魂魄,无法立足于世界之林。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