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第四脑室孤立性纤维瘤1例并文献复习

2017-09-12赵庆秋王宇航陈英敏

临床荟萃 2017年9期
关键词:梭形组织化学脑膜

赵庆秋,王宇航,陈英敏

(河北省人民医院 医学影像科,河北 石家庄 050051)

·病例报告·

第四脑室孤立性纤维瘤1例并文献复习

赵庆秋,王宇航,陈英敏

(河北省人民医院 医学影像科,河北 石家庄 050051)

孤立性纤维瘤;脑室内肿瘤;磁共振成像

孤立性纤维瘤(solitary fibrous tumor,SFT)非常少见,发生于脑室内者更是罕见。大多数医师由于对颅内孤立性纤维瘤(ISFT)在临床及影像诊断方面缺乏系统的认识,术前容易误诊。本文将1例我院收治的原发于第四脑室的SFT的影像学表现与病理特征结合相关文献报道如下,以期进一步提高对本病的认识和影像诊断水平。

1 临床资料

患者,女,38岁。主因“间断头晕、胃部不适2年”,就诊于当地医院,行头颅MRI平扫示:“第四脑室占位,幕上脑积水”。于2015年7月就诊于我院,神经系统检查未见阳性体征。头颅MRI增强扫描检查示:第四脑室增大,其内可见类圆形肿块影,呈不均匀明显强化,边界清,大小约2.7 cm×3.1 cm×2.2 cm,脑桥及延髓受压变形,幕上脑室扩张;考虑第四脑室室管膜瘤伴幕上梗阻性脑积水可能性大(图1~3)。实验室检查未见明显异常。于全身麻醉下行第四脑室内肿瘤切除+后颅窝减压+右侧侧脑室钻孔引流术,术中见肿瘤组织呈灰黄色,质韧,与四脑室壁粘连,分界尚清。病理学表现:大体观肿物大小2.8 cm×2.3 cm×2.0 cm,表面光滑,切面灰白、质中;镜下见肿瘤细胞呈梭形,弥漫大片状排列,肿瘤细胞间富于纤维(图4);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示CD34、Vim、Bcl-2、P53、CD99阳性(图5),Ki-67阳性率约10%,而GFAP、Syn、EMA、SMA、Desmin、CK和S-100等染色阴性;诊断为孤立性纤维瘤,局部细胞生长活跃。术后未行放化疗,随访6个月,未见肿瘤复发。

图1 MR增强扫描横断位示第四脑室增大,内可见不规则形欠均匀明显强化信号影,边界较清,无明显瘤周水肿 图2 MR增强扫描矢状位示占位效应明显,脑桥及延髓受压变形 图3 MR增强扫描冠状位示幕上脑室系统扩张积水 图4 镜下见肿瘤细胞呈短梭形弥漫大片排列,细胞界限不清,瘤细胞间富于胶原纤维(HE×40) 图5 免疫组织化学:肿瘤细胞CD34(+)

2 讨 论

SFT是来源于间叶组织的梭形细胞肿瘤,可发生于身体的各个部位,由Klemperer和Rabin[1]于1931年首先报道。ISFT非常少见, 在1996年Carneiro等[2]首次报道了发生于脑膜的ISFT,2007年世界卫生组织(WHO)中枢神经系统肿瘤分类将SFT归为脑膜起源肿瘤中的间叶组织肿瘤一类,属于WHOⅠ级。由于SFT与血管外皮细胞瘤(Hemangiopericytoma,HPC)在染色体、基因、免疫组织化学等方面具有重叠性,因此,2016年WHO中枢神经系统肿瘤分类[3]将SFT和HPC归为同一实体病名:孤立性纤维性肿瘤/血管外皮细胞瘤,其病理级别跨度大,SFT为低级别,而HPC和间变性HPC属于较高级别。

2.1 流行病学及临床特点 ISFT可发生于任何年龄,好发于中老年人,男女发病比例无明显差异。肿瘤大小差异很大。ISFT可起源于颅内任何部位,常见的依次为小脑幕、额部凸面、桥小脑角区、大脑镰、后颅窝,少数可发生于脑室内。ISFT是有恶变倾向的良性肿瘤。多数患者早期无典型临床症状,当肿瘤较大时可以出现恶心、呕吐等颅内压增高症状或肿瘤压迫周围组织结构而出现的头晕、头痛等症状。

2.2 病理学特点 ISFT大体呈灰白色,质地较硬,切面呈编织状、旋涡状外观,瘤体形态较规则,呈圆形或浅分叶状,多数有纤维性假包膜。镜下示肿瘤细胞呈梭形,核浆比较大。镜下肿瘤细胞的排列较具特征性[4]:一部分区域完全由梭形细胞构成,有时其中可见较丰富的鹿角状血管;另一部分区域梭形细胞匮乏,其间充满大量胶原纤维,有时其内可见黏液样变,两部分区域交替排列。传统免疫组织化学标记物Vim、CD34、CD99、Bcl-2和新的免疫组织化学标记物STAT6蛋白阳性对SFT的诊断有强烈提示意义[4-5]。

2.3 影像学特征 ISFT的CT平扫通常呈均匀稍高密度影,与肌肉密度相似,ISFT多有较完整的包膜,边界较清晰,其内出血、囊变、坏死及钙化少见,当肿瘤较大时其内可见囊变坏死区,但坏死区范围较小,有文献指出肿瘤囊性变与恶性变之间可能存在关系[6]。CT增强扫描实性部分明显强化,囊性部分不强化,“脑膜尾征”及瘤周水肿少见。ISFT较少引起邻近颅骨改变,较大的瘤体可导致邻近颅骨压迫吸收,但无骨质增生改变。

MRI是诊断ISFT重要的辅助检查,MRI检查T1WI通常呈等信号(与脑灰质相似),T2WI信号变化复杂,可呈高、略高或低信号,这与病灶内所含成分含量有关,肿瘤内的黏液、坏死部分于T2WI上呈高信号,梭形细胞密集区呈稍高信号,含有大量胶原纤维的梭形细胞匮乏区呈低信号,MRI增强扫描发现上述低信号区域明显强化是ISFT的特征性表现[7];富肿瘤细胞区域与少肿瘤细胞区域交替出现,肿瘤在T2WI上即可表现出由信号明显高低不等的两部分组成,这是ISFT的另一个特征性表现,叫做“阴阳征”或“黑白征”[8]。肿瘤由于其内血管及纤维成分含量不同,因此强化程度具有多样性。ISFT胶原纤维含水量少且呈散在分隔状分布,水分子扩散不受限,ISFT于DWI上可呈混杂低或等信号,故DWI表现可作为ISFT诊断及鉴别诊断的一个辅助工具[9]。

2.4 鉴别诊断 ISFT主要需与以下肿瘤在影像上进行鉴别:①纤维型脑膜瘤。由纤维母细胞样细胞和大量胶原纤维形成,自由水含量少,与ISFT影像表现类似。但前者起源于脑膜上皮,好发于中老年女性,大脑凸面多见, T2WI上大多与大脑皮质信号类似,呈均匀等信号,增强扫描可见明显强化,强化程度低于ISFT,常见“脑膜尾征”,瘤内钙化及相邻颅骨增生较常见。②HPC。起源于颅内脑膜间质血管外皮细胞,具有脑外肿瘤的特点,WHO分级为Ⅱ~Ⅲ级,组织生物学行为为恶性。HPC多呈分叶状或不规则形,边界较清,CT平扫呈等或稍高密度,T2WI呈等高信号,其内囊变坏死及出血多见,瘤周水肿较明显,可有相邻颅骨侵蚀破坏,增强扫描后明显强化,部分其内可见增粗的血管影。少数不典型ISFT与HPC影像征象重叠,难以鉴别。HPC的术后复发率、远处转移率及病死率明显比ISFT高。由于ISFT与HPC在基因、免疫组织化学等很多方面都有交集,因此新分类[3]创造了一个联合术语“孤立性纤维性肿瘤/血管外皮细胞瘤”来描述这一类病变,并对这同一实体病名的肿瘤恶性程度设了3个分级:Ⅰ级指肿瘤细胞含量少、但含有大量胶原纤维的梭形细胞病变,对应于以前所诊断的SFT;Ⅱ级指肿瘤细胞含量丰富、胶原纤维含量少的病变,其内含有鹿角样血管,对应于以前所诊断的HPC;Ⅲ级指间变性HPC,以及在组织形态学上非常类似于传统的SFT但核分裂象≥5个/10 HP(每10个高倍视野)的肿瘤。因此中枢神经系统内的HPC与SFT即使不是相同病种,今后的影像诊断工作中也可以用同一实体病名代替。③室管膜瘤。发生于脑室内的ISFT需要与之鉴别。室管膜瘤起源于室管膜上皮细胞,主要发生于脑室内,于第四脑室内较为常见,肿瘤生长缓慢,体积常较大。其好发于儿童,无明显性别差异,瘤体形态极不规则,多呈分叶状,位于脑室内者可见脑室扩大,易造成梗阻性脑积水。CT平扫瘤体常为混杂密度影,其内囊变、坏死及钙化多见,增强检查肿瘤实性部分呈明显不均匀强化,合并囊变者可见囊壁强化。MRI平扫的T1WI通常呈低信号,T2WI呈高信号,部分其内可见流空血管影。

总之,ISFT可发生于颅内任何部位,与脑膜关系密切,是一种起源于脑膜的间叶组织肿瘤,但“脑膜尾征”及瘤周水肿少见。MRI是ISFT的重要辅助检查手段,其内富含纤维区域于T2WI呈低信号影,增强扫描后可见明显强化,这一征象可作为ISFT诊断及鉴别诊断的重要依据;另外,其内“阴阳征”的出现也是ISFT的重要特征性表现。但该肿瘤的最终诊断仍需依靠病理及免疫组织化学检查。

[1] Klemperer P,Rabin CB. Primary neoplasms of the pleura: a report of five cases[J]. Arch Pathol,1931,11(6):358-412.

[2] Carneiro SS,Scheithauer BW,Nascimento AG,et al. Solitary fibrous tumor of the menings:A lesion distinct from fibrous meningioma. A clinicopathologic and immunohisto-chemical study[J]. Am J Clin Pathol,1996,106(2):217-224.

[3] Louis DN,Perry A,Reifenberger G,et al. The 2016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of the Central Nervous System: a summary[J]. Acta Neuropathol,2016,131(6):803-820.

[4] Li XL,Fu WW,Zhang S,et al. Solitary fibrous tumor/hemangiopericytoma of central nervous system:a clinicopathologic analysis of 71 cases[J]. Zhonghua Bing Li Xue Za Zhi,2017,46(7):465-470.

[5] 蒋念,谢源阳,彭泽峰. 中枢神经系统孤立性纤维瘤的诊疗进展[J]. 国际神经病学神经外科学杂志,2015,42(60):560-564.

[6] 柯代波,刘文科,张思,等. 颅内孤立性纤维瘤的MRI表现[J]. 华西医学,2017,32(1):46-50.

[7] 戴旖,龙莉玲,叶伟. 颅内孤立性纤维瘤的MRI表现[J]. 放射学实践,2015,30(2):127-130.

[8] 白玉贞,牛广明,高阳. 中枢神经系统孤立性纤维瘤的MRI特点[J]. 临床放射学杂志,2016,35(10):1473-1477.

[9] 程增辉,戴飞,栾丽娟,等. 颅内孤立性纤维瘤的CT和MR表现[J]. 中国医学计算机成像杂志,2015,21(3):215-218.

《临床荟萃》征订启事

《临床荟萃》在内科学界中是一本具有临床指导作用的学术期刊。其印刷精美,报道范围广,凡是与内科相关的最新和最重要的研究、突破、发现以及目前内科发展现状在这份期刊中将有及时的报道和评论。专家们在《临床荟萃》杂志阐述他们的观点和看法以及报告科研成果。《临床荟萃》杂志投稿来自于国内的临床医师和研究人员,主要栏目有专题、述评、论著、荟萃分析、指南解读、病例报告、临床病例讨论、乡村医师专栏、讲座、综述等。

本刊被万方数据-数字化期刊群、中国知网( CNKI )、维普网、中教数据库、超星“域出版”平台、博看网全文收录,被《中国学术期刊评价研究报告(武大版)(2017-2018 )》(第 5 版)评为中国核心学期刊( A- )。本刊为大16开,每月5日出版。2018年本刊每册定价15.00元,全年180元。ISSN 1004-583X; CN 13-1062/R;邮发代号18-233,全国各地邮局(所)均可办理订阅手续。

也可从编辑部直接邮购,地址:河北省石家庄市中山东路361号《临床荟萃》编辑部;邮编:050017;电话:0311-86266845。

本刊官网: http :// lchc.hebmu.edu.cn

《临床荟萃》编辑部

赵庆秋,Email:13933065599@163.com

R730.26

A

1004-583X(2017)09-0803-03

10.3969/j.issn.1004-583X.2017.09.016

2017-06-02 编辑:张卫国

猜你喜欢

梭形组织化学脑膜
肾脏黏液样管状和梭形细胞癌1例报道
Ommaya囊与腰大池介入对结核性脑膜脑炎并脑积水的疗效对比
人类独特的脑细胞
产前超声诊断胎儿脑膜膨出及脑膜脑膨出的临床意义
食管梭形细胞癌的研究进展△
食管鳞状细胞癌中FOXC2、E-cadherin和vimentin的免疫组织化学表达及其与血管生成拟态的关系
脑膜癌病的磁共振成像征象分析
含裂纹的梭形薄壁圆柱壳结构应力强度因子分析研究
大口黑鲈鳃黏液细胞的组织化学特征及5-HT免疫反应阳性细胞的分布
免疫组织化学和免疫荧光染色在肾活检组织石蜡切片磷脂酶A2受体检测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