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2016年豫南稻茬麦区不同生产要素对小麦产量影响试验分析
2017-09-12固始县经济作物站夏俊张炜
固始县经济作物站 夏俊 张炜
2015—2016年豫南稻茬麦区不同生产要素对小麦产量影响试验分析
固始县经济作物站 夏俊 张炜
一、试验目的
固始县是弱筋小麦的优势产区。弱筋小麦在食品加工、医药、酿酒等领域有特殊用途,具有广泛的市场前景。固始县弱筋小麦常年种植面积在3.33万hm2以上。2015—2016年我们安排本次试验,以6个不同感温类型的小麦主导品种,采用分期播种的方式,创造不同品种的发育进程和群体差异,进而明确适应本区域的合理播种期、群体指标。
二、试验地点
固始县南依大别山,北临淮河,境内丘陵纵横,河网密布。土质以水稻土为主,多以稻-麦、稻-油一年两熟。为了探索小麦大面积生产中不同要素对产量的影响,2015—2016年我们在固始县南大桥乡陆桥村丰乐种植专业合作社进行试验,该地田间基础设施条件好,排灌水方便,田面平整,中等肥力,均匀一致,远离村庄、道路、沟渠,具有代表性。整田面积0.51 hm2,前茬水稻,10月5日收割,平均产量560 kg/667 m2。土质水稻土,土种浅位厚层黄泥田,测得有机质17.73 mg/kg,全氮1.014 g/kg,有效磷9.43 mg/kg,有效钾86 mg/kg。
三、试验材料
固始县属江淮麦区,适宜种植抗病高产的小麦品种很少,县内销售商引进全国各地的小麦品种,导致县内小麦品种繁多又复杂。按照河南省小麦专家组制定的方案要求,结合固始县小麦生产用种实际,本次试验选用的小麦品种有弱春性品种:郑麦9023、宛麦98和半冬性品种新麦21、济麦22、偃高006、西农979,共计6个。这些品种近年来在固始都有较大面积播种。
四、试验设计
试验设置5个播期,分别于2015年 10月 13日、20日、27日和11月3日、10日播种。采用大区对比试验,不设重复,每个播期每个品种种植50 m2。在第1期至第4播种期,播种量10 kg/667 m2,第5个播种期播种量11 kg/667 m2。日常管理如一般高产田。(见图)。
五、试验操作
2015年10月5日前茬水稻收割后,于6日用拖拉机对试验地块进行深耕;10月12日对整个试验地设计,小区长×宽为10m×5m,面积50m2,同时组织人员进行整地。10月13日第1期施肥、条播、起墒沟;15日对第1期进行封闭除草,以后分别于20日、27日和11月3日、10日进行施肥、条播。基肥施肥量按每667 m2施纯氮12.8 kg,纯磷6 kg,纯钾8 kg折算。第1期至第4期播种量按10 kg/667 m2折算,第5期播种量按11 kg/667 m2折算。条播宽幅第1期、第2期为25 cm,第3期、第4期限宽幅22 cm,第5期宽幅20 cm。2016年2月12日按照15 kg/667 m2标准追施尿素;2月16日进行化除,按照每667 m2用阔世玛二磺甲碘隆和伴宝烷基乙基磺酸盐混合喷雾防治;4月16日“一喷三防”,22日再进行1次;5月12日、18日2次田间取样考种;5月22日收割。
六、观察记载
(一)小麦基本苗
小麦基本苗是判断种子萌发程度、出苗好坏的指标之一,在生产中根据基本苗数可以确定土壤墒情好差,进而确定目标产量。2015年10月29日调查第1期、第2期基本苗,11月16日调查第3期、第4期基本苗,11月22日调查第5期基本苗。调查结果见表1。
第2期平均基本苗16.91万个,在所选的品种中是最多的;第3期平均基本苗14.47万个,最少;第1期平均基本苗16.86万个,第2位;第4期15.94万个,第3位;第5期15.24万个,第4位。新麦21平均基本苗16.71万个,在所选的品种中是最多的;宛麦98平均基本苗16.43万个,第2位;郑麦9023平均基本苗15.89万个,第3位;其他依次是济麦22,15.62万个;西农979,15.58万个;偃高006,15.06万个。
(二)小麦的分蘖数、次生根数
小麦的分蘖数、次生根数是判断小麦长势强弱的重要指标,根据抽查的数值,确定苗情长势,为下一步栽培管理提供依据。2015年12月11日我们对各小区的苗情调查结果见表2。
越冬期茎蘖数第1期平均85.2万个/667 m2,属于最高;第2期平均80.4万个/667 m2,第2;其他各期依次下降,每667 m2分别是59.785.2万个、38.985.2万个、31.285.2万个。随着播期推迟,茎蘖数逐步减少。越冬次生根数第1期平均8.2个,最高;其他各期依次降低,分别为7.7个,5.8个,3.9个,3.1个。和同期茎蘖数一样,随着播期推迟,次生根数也逐步减少。
(三)考种
2016年5月12日对第1期、第2期、第3期进行田间取样,18日对第4期、第5期进行田间取样,随后进行室内考种,考种结果见表3。
七、结果分析
(一)田间管理
根据试验条件的不同设置,显示出各小区小麦的表现不同和产量差异,最高的小区每667 m2产量高出全县平均水平的35.8%,最低小区每667 m2产量低于全县平均水平的33.1%。但以第1期、第2期平均每667 m2产量为高,第5期平均每667 m2产量最低,说明在2015—2016年度,本区小麦具有播种时期较长,最适宜播种期较短的特点。
①郑麦9023 ②偃高21 ③宛麦98④西农979 ⑤新麦21 ⑥济麦22 1期2015年10月13日播种,2期10月20日播种,3期10月27日播种,4期11月3日播种,5期11月10日播种。
(二)播期
第1期各品种平均每667 m2产量360.3 kg;第2期各品种平均每667 m2产量357.5 kg,在各期产量中较高,且差异不显著;从第3期开始,各期产量逐步降低,每667 m2分别是 291.9 kg、245.1 kg、229.9 kg,说明在2015—2016年从播期上看,10月13日至22日为最佳播期;10月23日以后播种,产量下降;随着播期推后,产量下降逐步加大。
表1 试验各小区基本苗调查单位:万个
表2 试验各小区苗情茎蘖数、次生根调查 单位:万个
表3 试验各小区室内考种记栽
(三)品种
郑麦9023平均产量 314.58 kg/667 m2,偃高006平均产量310.74 kg/667 m2,宛麦98平均产量281.04 kg/667 m2,西农979平均产量298.84 kg/667 m2,新麦21平均产量 303.86 kg/667 m2,济麦22平均产量 272.68 kg/667 m2, 最高产量是314.58 kg/667 m2,最低产量272.68 kg/667 m2。除济麦22外,其他几个品种表现差不多,相对来说,半春性和部分冬性小麦品种比较适宜本区种植。
(四)分蘖数
从产量反看越冬期苗情,第1期、第2期产量较高,对应苗期的茎蘖数范围每667 m2为69.97万~95.93万个;第1期、第2期茎蘖数高峰值每667 m2超过90万个,往往形成旺长苗,降低产量;第4期、第5期茎蘖数每667 m2低于55万个,蘖数不够,达不到壮苗标准,形不成高产。越冬期茎蘖数适宜范围每667 m2为70万~90万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