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城市基层党建引领社会治理创新

2017-09-12非公有制企业党建杂志杜大强陈红艳

非公有制企业党建 2017年8期
关键词:体系基层社区

Q《非公有制企业党建》杂志 杜大强 陈红艳

A北京市委社会工委书记、市社会办主任 宋贵伦

以城市基层党建引领社会治理创新

Q《非公有制企业党建》杂志 杜大强 陈红艳

A北京市委社会工委书记、市社会办主任 宋贵伦

Q今年是北京市委社会工委、市社会办成立十周年。十年来,北京是如何推进城市基层党建工作,从而实现社会领域党的建设与社会治理“两个覆盖”的?

A北京市委社会工委、市社会办成

立整十年了。回顾过去,十年磨一“建”,辛苦并快乐着。十年来,围绕党和国家大局、全市中心工作,市委市政府把社会建设当作大事抓,把城市基层党建当作基础工程抓。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把以社会领域党建为龙头的社会建设放在“五位一体”整体布局和“四个全面”的战略布局中谋划,放在首都城市功能定位中谋划,制定和实施了《北京市“十三五”时期社会治理规划》,取得了明显成效。2014年2月26日,习近平总书记在视察北京工作重要讲话中,对北京市“大力加强社会建设”给予充分肯定。

Q北京社会建设的主要做法和成效表现在哪些方面?

A可以简单概括为:当作大事抓、坚持“两手抓”,体系建设的“四梁八柱”已经形成,基层基础建设进入了“90后”。具体说:

一是坚持当作大事抓。党的十七大后,率先在全国成立了社会建设工作机构,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亲自担任市社会建设工作领导小组组长、第一副组长。十年来,市委市政府几乎每年召开重要会议,每年出台重要文件,每年推出重要举措,大力度、高起点地推动社会建设、改革、治理不断向纵深方向发展。没有党政主要领导的重视,没有党委政府的重视,社会建设是不可能大力开展并取得明显成效的。

二是坚持抓顶层设计,不断完善社会治理体系,“四梁八柱”已经形成。第一,创新体制机制,初步形成了三层体制构架,即:上有党政主要领导挂帅的社会建设工作领导小组抓统筹,中有市区社会工委、社会办牵头抓协调,下有纵向到社区、横向到两新组织的工作网络抓落实。第二,抓工作体系创新,明确了社会服务、社会管理、社会动员、社会环境、社会关系和社会领域党建“六大体系建设”目标任务。第三,创新政策体系,形成了1+ 4+X政策文件体系。第四,创新方式方法,在城市推广社会服务管理网格化,在农村推广村庄社会服务管理社区化。第五,创新基层社会治理模式:在社区,构建社区党建、社区服务、社区自治“三位一体”格局;在社会组织,构建“1+2+3”工作机制:构建“枢纽型”社会组织自我服务管理工作体系,完善政府依法监管和购买服务两项职能,健全社会组织党建工作委员会、社会组织党组织、社会组织工作例会三项制度;在非公经济组织服务管理中,在商务楼宇实现党建工作站、社会工作站和工、青、妇工作站全覆盖。上述这些,从根本上说就是,把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相统一的治国理政理念,落实在基层社会治理工作中。实践证明,这是符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本质要求的,是科学有效的。

三是坚持抓夯实基层基础,不断提高社会治理能力,大部分工作完成90%以上,进入“90后时代”。比如,经过近几年的努力,北京社区工作基本实现了规范化,全市社区办公服务用房达到350平方米标准的由15%上升到95%;全市社区工作者具有大专以上学历的由26%上升到近90%、平均年龄39岁;市级“枢纽型”社会组织联系管理社会组织覆盖率由不到10%提高到90%以上;实名注册志愿者378万人,为全国最高比例;商务楼宇五站建设实现了全覆盖;网格化体系基本实现全覆盖;政府购买社会组织服务已经实现制度化、规范化。

总之,按照2009年确定的基本工作思路,坚持一件接着一件办、一年连着一年干,全市社会建设工作的能力不断提高,全市社会建设工作基础不断夯实,全市社会建设工作成效不断增强。这个基本工作思路就是:抓住党建这个龙头,夯实社区和社会组织建设两个基础,建设好社工与志工两支队伍,依靠街道(乡镇)和“枢纽型”社会组织两个骨干,善用网格化与购买服务两个载体,推动政府、市场、社会三维互动,实现党的建设和社会服务管理全面覆盖。

Q社会建设工作党建是龙头。北京市是如何抓这个“龙头”的?

A结合北京城市基层党建自身特点和规律,我们坚持以问题为导向,以城市基层党建创新引领社会治理创新,实施了社会领域党建“点、线、面”推进工程。一是非公企业党建努力在“点”上做文章,由点到面,逐步实现非公有制企业(商务楼宇)党建工作全覆盖;二是社会组织党建在“线”上狠下功夫,以“枢纽型”社会组织为依托,分类推进,逐步实现社会组织党建工作全覆盖;三是社区党建在“面”上务求实效,属地为主,逐步实现街道社区区域化党建工作全覆盖。完善区、街道(乡镇)、社区(村)三级党建工作平台,落实队伍、经费、场地等基础保障,形成条块结合、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共驻共建的区域化党建格局和一体化党员动态服务管理机制。

通过实施“点、线、面”工程,着力抓点、带面、补空白。一是在非公有制企业党建方面,抓重点破难点。首先,以规模以上非公有制企业为重点,在9265家企业建立党组织9254家,覆盖率达99.88%;与此同时,积极破解规模以下企业党建工作覆盖难的问题,在综合批发市场、产业街建立联合党组织,全市10.3万家非公有制企业党组织覆盖率已经提高到83%。二是在社会组织党建方面,创新思路、系统推进,以构建“枢纽型”社会组织体系为主线,初步形成市、区、街三级“枢纽型”社会组织党建工作网络。全市登记注册的社会组织10576个,其中建立党组织3547个,党组织覆盖7171个社会组织,覆盖率由21.3%提升至67%。三是在社区党建方面,以街道(乡镇)、社区(村)党组织为核心,建立健全街道(乡镇)社会工作党委、社区“大党委”机制,推进社区区域化党建全面覆盖。

Q北京市去年制订了国内首部“十三五”时期社会治理规划,并专门设置“加强党的建设”章节。您认为这其中的意义何在?“北京特色”的社会领域党建做法和成效体现在哪些方面?

A北京在推进社会领域党建工作中最大的特点就是:当作龙头工程抓、当作系统工程抓。当作龙头工程抓很重要,当作系统工程抓同样非常重要。越到基层,党的工作越不能离开实际工作。社会领域党建工作不能离开社会服务管理,要放在社会治理体系中系统抓,不搞“两张皮”,不另起炉灶,不搞小循环。无论是非公企业、商务楼宇还是社区、社会组织,我们认为,只有放在社会治理体系当中抓,社会领域党建才能真正落到实处,才能有用有效。

首先,要以党建为龙头。努力实现党组织和党的工作全覆盖,是加强社会治理的首要奋斗目标。近年来,北京市委先后印发《中共北京市委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社会领域党建工作的意见》,出台关于加强和改进非公有制企业和社会组织党建工作的相关意见,制定社会组织党建工作三年行动计划,并在《北京市“十三五”时期社会治理规划》中单独设置“加强党的建设”章节,坚持党建创新引领和推进社会治理创新。分区域、分系统、分行业研究出台加强全市律师行业、园区非公企业、互联网企业、出租汽车行业等党的建设系列文件,逐步完善了两新组织党的建设的顶层设计和政策体系,为全市两新组织党的建设提供了制度保障和政策支持。

与此同时,当作系统工程抓。在社会建设、改革、治理中,始终把坚持党的领导、政府主导、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有机结合、落到实处。比如:在社区治理中,坚持社区党的组织、居委会、服务站“三驾马车”一体建设,构建社区党建、社区服务、社区自治“三位一体”治理格局。在社会组织治理中,坚持把加强党的建设、加强政府购买服务、加强“枢纽型”社会组织工作体系结合起来。在非公企业服务管理中,坚持把党的建设、企业自主发展与履行社会责任有机结合起来。实践证明,方向是对的、效果是好的。

Q前不久中组部召开了全国城市基层党的建设会议。您认为推进北京城市基层党的建设,难点在哪里?攻坚克难,北京有何思路和实招?

A城市基层党建非常重要、非常必要。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做好城市工作,必须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建立健全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的城市工作格局。全国组织部长会议提出,要把城市基层党建摆在重要位置,这是厚植党的执政之基作出的重大部署,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作出的战略选择。

城市化、社会化、流动化、信息化已成为新的时代特征,京津冀协同发展成为大背景。在这种形势下,必须大力加强包括城市基层党建在内的城市基层工作。

据不完全统计,北京在传统体制外的社会领域组织和人群,占到了75%左右。这么大比例的组织和人群,如果缺乏服务管理,是令人担忧的,基础是不可能牢的。在城市基层党建工作中,社会领域党建是重要组成部分。

就北京来说,社会领域党建有三个方面难点:一是点多、线长、面广;二是党员流动性大、人与组织关系分离严重;三是两新组织中党员少,甚至有相当比例的组织没党员。

面对点多、线长、面广这个难点,北京的做法是织好三张网:一是社区区域化党建网,在街道成立社会工作党委,以社区区域化抓统筹;二是“枢纽型”社会组织工作体系网,在社会组织领域采取“枢纽化”模式抓系统;三是商务楼宇工作网,在商圈楼宇推行党建工作站、政府服务站、工青妇工作站全覆盖。

面对流动性大、人与组织关系分离的问题,我们的办法是“打造铁打的营盘,服务流水的兵”。在社区,实现了有地方办事、有人办事、有经费办事;在社会组织,实现了“枢纽型”社会组织党建工作委员会全覆盖;在商务楼宇,实现了党建工作站全覆盖。

针对两新组织没党务工作者、没党员的问题,我们采取“先输血、后造血”的办法。每年利用市级社会建设资金购买近3000个党建工作岗位和党建指导员岗位,确保有人管党建。从今年开始,我们还在没有党员的两新组织中,建立党群工作室(站),并派党建指导员进去,推动党群工作一起抓,先把群团工作和发展党员的工作做起来。扶上马,送一程,时机成熟后建立党组织,然后,党建指导员再退出来。

Q下一步工作还有什么打算?

A下一步,我们在已有工作的基础上,要着力补短板、打基础、促提升。

一是把协调机制做全,落实好两新组织党建工作联席会议、党建联系点、考核评价制度,加强统筹协调和分类指导。

二是把工作网络做大,将16个区委社会工委、25个市级有关部门、51家市级“枢纽型”社会组织党建工作委员会、50家大型非公企业党组织作为核心骨干,加强配合、协调联动。

三是把基层基础工作做实,落实全市基层党建五年基础保障规划,集中攻坚非公企业和社会组织党建难题,着力提升有效覆盖,加强党支部规范化建设,集中选树一批党建工作典型。

四是把党建研究机构做优,加强社区党建研究会、新经济组织党建研究会和社会组织党建研究会建设,全面推动社会领域党建理论和实践创新。

Q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来,中央加快推进国家及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十九大召开在即,您认为在互联网特别是大数据的背景下,如何提升首都社会治理现代化能力和水平?

A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指出:

“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这是一个历史性的理论新概括和实践新命题。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围绕这个重大问题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讲话,具有非同寻常的意义。城市治理现代化尤其是大城市的治理,必须走精治、共治、法治的道路,必须用好信息化手段,必须建立一套包含政府服务、市场服务等在内的综合性信息化体系。北京目前已实现了网格化体系全覆盖,第二步目标是实现多网融合,第三步要实现一体化运行。我们从去年开始,已经启动了“网格化+”行动计划,努力把网格化建设成为融政府、社会、市场信息网络于一体、集社会服务、城市管理、安全稳定于一身的信息化系统。这其中,当然也包括城市基层党的建设。通过信息网络建设推进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是大趋势、必由之路。

今年6月27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会议审议《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16年—2030年)》时发表重要讲话,要求北京市“提高城市精细化管理水平,构建超大城市治理体系”,在精治、共治、法治上下功夫、求实效。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北京工作重要指示精神,按照市委十二届二次全会部署,近日,我们牵头研究制定了两个“三年行动计划”。一个是《北京市基层社会治理规范化建设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年)》,一个是《北京城市副中心社会建设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年)》。我们认为,这是3.0版的北京社会建设和社会治理模式。核心要义是补短板、全覆盖、抓规范、上台阶。主要特点是“目标+指标”,三年实现社会治理体系全覆盖、治理工作规范化。这其中,社会领域党建是重要任务,而且是以加强社会领域党建为引领。我们正在抓紧落实。相信经过三年努力,会有新的大发展。

猜你喜欢

体系基层社区
基层为何总是栽同样的跟头?
织牢社保网底要不惜“细针密线”——论全球最大社保体系的建立、构成与延展
“三个体系”助力交通安全百日攻坚战
基层在线
在社区推行“互助式”治理
基层治理如何避免“空转”
影像社区
影像社区
影像社区
走基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