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西南一隅到“一带一路”的中央
——历史变革下的川商印迹

2017-09-12雷怡安

一带一路报道 2017年5期

文:本刊记者 雷怡安

从西南一隅到“一带一路”的中央
——历史变革下的川商印迹

文:本刊记者 雷怡安

锦绣四川。(东方IC 供图)

北宋初年,一种记载着金额贯数、流通地点,并加盖公章的纸币开始盛行于蜀地,这大大提升了四川商人经商贸易的便利性。据《续资治通鉴长编》记载:“先是益、邛、嘉、眉等州岁铸钱五十余万贯,自李顺作乱遂罢铸,民间钱益少,私以交子为市。”纸币交子的发明和流通不仅奠定了四川在历史上的商业地位,同时也展现了四川商人在生意往来中的杰出表现。

然而,令人感到困惑的是,中国古代十大商帮里,竟然唯独没有川商一脉,究其原因应该归之于地域和时代所致。其实,追本溯源在曲折艰险的茶马古道上,在开疆拓土的南洋荒地,川商一直践行着不惧不畏、勇往直前的精神,这样的精神传承至今,在践行“一带一路”倡议下愈加可贵。

走向海外:从成就到痛点

7月14日,一场闭门会在成都最繁华、最时尚的太古里博舍酒店里召开,会议的气氛就如同7月的天气一样火热。会议是由四川省川商总会举办的“一带一路”建设者(川商)高级研讨会。研讨会上,来自国企、民企的企业翘楚们齐聚一堂,共商川商走出国门大计。分享成就成绩,探讨难点痛点。在这场闭门会议上,共享经历成为了最主要的干货。

四川开元集团 :海外投资,有太多不可预知

海外步伐:从2006年开始,四川开元集团响应国家“走出去”的号召,先后到北美、南美、非洲和东南亚国家等地区寻找投资机会。

基础设施差,劳动力素质低,法制不够健全,工业化程度低,东南亚国家不同程度的腐败现象。

在这场闭门会上,有着近十年海外投资经验的四川开元集团是川商总会副会长单位,也是众多“走出去”川企的代表,作为集团的掌舵人,董事长赵思俭回顾开元海外投资路上的艰辛和成绩,深有感触。

赵思俭现场分享道:经济基础差,工业基础落后,是东南亚国家普遍存在的问题,也是企业“走出去”首先会面临的难题。2008年开元老挝钾盐开发项目刚进入老挝的时候,整个老挝全国的GDP只有50亿美金低于同期成都市GDP数值。

而在当时老挝工业、重工业、机械制造均为零的背景下,整个项目,大到设备,小到螺丝钉,全部都要从国内进口,成本高,耗时长,而且一旦出现设备维修,还必须要拉回国,因为当地不具备维修条件和能力。

由于项目需要大量的当地员工,因此招募了许多老挝百姓,这也是企业本土化战略的要求。但是老挝90%以上的人口都是农民,文化层次较低,技能相对缺失,劳动纪律意识相对较弱,这对项目运行造成了非常大的阻碍。“最开始的时候,我们招几百个员工,一到发工资,大多数人领了就喝酒去了,两三天就花完了,花完了才来上班。”赵思俭说起当时的情景真的是哭笑不得。同时,他们还面临老挝节假日很多这个问题,老挝的节日非常多,从国家到村上都有节日,一到节日,大家就休息了,而且多数时候当地员工根本不请假。这样的民俗让团队非常头疼。幸亏,经过几年时间的引导、培训、制度约束,这个问题基本解决了。

相较于法制非常健全的国家,东南亚部分国家的法制健全问题也让川企在海外的投资项目面临着更大的挑战。税收就是其中的一个大问题。“我们开展项目的时候,当时税法规定老挝的所得税是35%,我们跟老挝政府签订合同的时候,税率就签的35%,到了2015年,税法改了,改成24%,我们想要依税法,但老挝政府不同意,原因是必须执行合同,否则项目就进行不下去。”这也让大家深切感受到了什么叫作“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如果按照现行税法,我们的项目又能在成本上赢得更大的优势,提高整体竞争力。

但是,尽管在海外投资的道路上,开元遇到了诸多困难与挑战,但是赵思俭始终坚信,只要不断探索和实践,就没有跨越不了的沟壑,也正是在这样一种信念的引领下,开元上下精诚团结,创新创效,用智慧和汗水铸就了令人叹服的“开元速度”,也让老挝钾盐开发项目在国内成功实现重组上市。

天翔环境:打有准备的仗才能取得胜利

海外步伐:通过合资、并购等一系列举措,天翔集团一举成为国内极少数既拥有海外核心高端环保技术和装备,同时也拥有稳定海外市场的环保公司之一。

关键词:党和政府支持,打有准备的仗,互惠互利。

天翔环境拥有10年的海外发展经历,走在“一带一路”上,企业面临的痛点难点该怎么解决,董事长邓亲华谈了他的亲身体验。

邓亲华,47岁才开始创业。面对“走出去”的机遇,他诚恳地说:离不开党和政府支持,离不开好的产业政策。收购欧绿保是天翔环境的一个大项目,而恰好在收购欧绿保时遇到外汇紧缩政策,为了保证项目顺利实行,四川省委省政府、省发改委、省商务厅给予了强有力的支持,终于将此次收购完成。邓亲华在很多场合都说过这样的一句话:“如果没有政府大力推动、帮助和实施,我想我们肯定做不出来。所以一定要在党和政府领导下,按照国家大政方针,顺势而为,才能把事儿做好。”

打有准备的仗,更是这位“老”创业者的心声。邓亲华公司接触的大多是西方发达国家,不论是合作还是收购方面都必须要有长期的准备。邓亲华说在收购拥有170年的历史德国贝尔芬德水处理公司以及欧力宝集团等企业之前做了长期的准备。其次要有人才,人是第一位的。为了培养更多专业一流、外语一流的人才,天翔环境正在筹备成立一个全球干部管理学院,准备五年时间培养一千个中高级管理人才,这都是需要长期准备的。“在三次比较大的收购并购中,基本上所有高管、技术人员一个都没有流失。”邓亲华自豪地说。

川商总会。

天府论坛,大咖云集。

不论国内国外,邓亲华都坚持做生意一定要“互利互惠”这个宗旨。他认为:走出去一定要平等,哪怕收购,也是要通过收购推动他的经济发展,互利互惠,才能持久。

抱团发展:从复苏到崛起

截至2016年底,四川企业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投资数达到250多家,项目上百个,涉及金额近4000亿元,可以说四川企业,四川商人的角色和影响越来越大,川商正从偏居西南一隅到走向“一带一路”世界舞台的中央。

而川商从复苏到崛起也经历了一个阵痛期。2015年末至2016年初宏观经济调控持续、民间投资持续下行,川商发展较为缓慢,为了给川商发展注入一剂强心针,让更多的川商不畏时艰、奋起直追,同时在“一带一路”倡议下,在全球资源整合的大背景下,川商抱团发展“走出去”的时机来了。

大势所趋、大道将至。2016年2月23日,在省委、省政府直接支持和关心下由境内外川籍商会,刘永好、王健林等全球知名川籍企业家,四川发展(控股)公司等川内大型国有企业自愿结成的非营利性社会组织“四川省川商总会”在成都应运而生。川商联合的契机终于实现。成立仅一年的时间,“2017年川商返乡发展大会”“天府论坛”等活动成功举行,让更多的本土川商和来四川寻求更好发展机遇的新川商找到了归属感。

机会不仅来自于时代的大变革,更来自于善于抓住时代变革的细节。一代代老川商继续迈着坚毅的步伐,一批批年轻的川商更是紧紧跟上时代的步伐,在大变革、大变局中找准突破的关口。

正如川商总会会长、新希望集团董事长刘永好在7月4日成都国家中心城市产业发展大会上的激情发言一般:“我感觉非常振奋和激动,作为一个成都的企业家,作为川商总会的会长,我们正在面临一个非常大的变革、转型、发展机会。”

聚力全球川商共赴“一带一路”

为了了解到更多关于川商们发展的情况以及川商总会搭建平台的效应,本刊记者来到新希望集团中鼎国际大楼,面对面地采访川商总会执行秘书长唐俊。

记者:成立至今,川商总会在帮助川企发展方面都搭建了哪些平台,有哪些成绩?

唐俊:我们基于“成就川商,繁荣家乡”的理念,着力搭建了5个平台。一个是政商沟通平台。商会是介于政府和企业的中间组织,连接着政府和企业:川商总会秘书处的组织架构中,专门设立了政府联络中心;搭建总会与省级主要经济部门和21个市(州)的常态化沟通联络机制;组织川商市州行,并与广元市政府签订了战略合作协议;第一时间反映川商发展中遇到的困难,第一时间宣贯党委政府的战略决策部署。第二是资源整合平台。凭借自身优势,积极整合多方资源,有效弥补某个企业或者组织的单一性和分散性,努力实现资本、产业、人才的集聚效应,回归四川创新创业。第三是合作交流平台。总会定期不定期组织川商项目资源分享会、理事互访活动等。目前总会正在搭建全球川商返乡创业发展的非盈利学习交流平台——天府商学院,这是一个提升川商整体水平,强化交流学习的平台。同时,总会正在成都市高新区的支持下打造川商之家(川商博物馆),为全球300万川商建造一个共同的家。第四是民间外交平台。按照国家的总体战略思路,加强与国外的交流、与企业家的交流,传播中华文化、阐释国家发展理念,助力国家相关战略的实施和实现。总会已和海内外60多个国家与地区的四川商会建立了紧密的联系。第五是川商云大数据平台。该平台已于8月底上线,免费为我们会员开放。这是一个汇集政府战略规划、政策措施、项目需求等第三方机构资源的线上综合公共服务平台。

记者:今年总会举办的天府论坛从筹备到圆满召开,大咖云集、成效显著。此次大会对川企发展、川企在“一带一路”倡议下走出国门带来哪些启示?

唐俊:“天府论坛”是川商总会着力打造的川商乃至四川对外宣传的重要平台和窗口,邀请到知名企业家柳传志、刘永好、李书福、王文银,周其仁教授及6位80后独角兽企业家在内的1000多位企业家出席。这既是一次川籍企业家形象和创业精神的集中展示,一次顶级的商业智慧和先进理念的碰撞分享,更是一次了解西部、了解四川的对话平台和窗口,一个助力四川对外交流的桥梁和纽带。

“天府论坛”有几个关键词:创新变革、企业家精神、创业时代。天府论坛上,企业家们不约而同提到了“创新变革”。创新变革是企业发展的动力源泉,让初创公司杀出重围,成为独角兽企业;让独角兽企业逐渐成长为像联想控股、新希望集团、吉利控股、正威集团这样的行业领军者,甚至是世界500强。每个企业的成功背后都有企业家不同的传奇故事,每个企业的成功,我们也都能看到企业家勤奋、拼搏、执着、创新等相同的优良品质。如何复苏实体经济活力,已是全球经济发展的重要主题词。传统企业纷纷变革转型,互联网巨头努力夯实基础,创业精英逐渐开始引领时代热潮,这个时代关注创新创业。天府论坛以“商业新力量、迈向新未来”为主题,就是为了引导企业关注四川、关注西部,把握当前“一带一路”“四川自贸区”“天府新区”等一系列难得的发展机遇,创业四川、创业西部,共同开启创业时代。

记者:作为川商总会的执行秘书长,您认为当代川企在“一带一路”大背景下,该如何更进一步展现川商特质、发扬川商精神、践行川商足迹?

唐俊:我认为首先要努力打造好川商品牌。川商品牌是川商群体的无形资产与核心竞争力,也是川商文化、精神的重要标识和载体。只有将我们的川商品牌打造得像熊猫、蜀绣、川菜一样中外闻名,才能更好地体现川商在“一带一路”热潮中的作用,也才能更好地引领全球川商把握好“一带一路”的重大机遇。

其次是努力发挥好商会的重要作用。川商总会是一个凝聚全球川商力量的大家庭,先后与海内外60多个川籍商会建立了联络机制。一方面,“一带一路”上,川企需要商会网络给予足够的支持和帮助,另一方面,商会民间外交功能有利于营造川企走出去发展的良好外部环境。

最后是努力搭建走出去开放合作平台。推动川商深入交流,如“一带一路”建设者(川商)高级研讨会。让川企知道怎么走,往哪走,找准难点,解决痛点;聚焦服务能力建设,积极搭建服务川企走出去的服务保障体系;强化优势互补、资源整合、信息共享,推动川企抱团出海。

川商总会执行秘书长唐俊。

闭门会议,经验共享。 (本版图片 川商总会 供图)

责编:李卉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