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在新起点因应新形势奋力谱写打造亮丽风景线的新篇章
2017-09-11安静赜
安静赜
摘 要:本文回顾总结了内蒙古自治区成立70年来的发展成就、经验和启示,分析了自治区发展中面临的机遇和挑战,提出了建设现代化内蒙古、打造祖国北疆亮丽风景线的思路和任务。
关键词:内蒙古 新起点 新形势 亮丽风景线
作为新中国最早成立的少数民族自治区,内蒙古已经走过了70年的光辉历程,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辉煌的成就。当前,我区正处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是全面落实党中央对内蒙古发展战略定位、打造祖国北疆亮丽风景线的关键时期。
站在新起点
自治区成立70年来,经济社会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站在了新的历史起点上。之所以这样说,主要看三条:
一是看经济实力。2016年,全区生产总值达到1.86万亿元,比1947年自治区成立之初增长了642倍;人均生产总值达到74069元,比1947年增长了145倍;一般公共预算收入达到2016.43亿元,比1947年增长了224万倍。特别是进入新世纪以来,内蒙古经济实现了“腾飞”,在总量位次上连续超越多个省区市,从2000年居全国第24位前移到2016年的第16位,经济实力实现了从全国后列到中等行列的历史性跨越。人均生产总值由2000年全国第16位前移到2016年的第6位, 走进了全国前列。
二是看经济结构。从某种意义上说,一个地区的经济发展过程,实质上是经济结构的演变过程。70年来,全区三次产业比例由1947年的76.7:7.1:16.2演进为2016年的 8.8:48.7:42.5,产业结构实现了从农牧业为主向工业主导型的历史性转变。同时,三次产业规模也都迅速壮大、实力不断提升。全区第一产业增加值由1947年4.12亿元增加到2016年的1628.65亿元,增长了49.7倍。粮食生产已经实现“十三连丰”,连续4年稳定在550亿斤以上,在西部地区居第二位,在全国各省区中排第十位,已经从粮食的纯调入区成为目前全国13个粮食主产区和6个净调出区之一。牲畜存栏连续12年超过1亿头只,牛奶、羊肉、羊绒产量稳居全国首位,成为全国重要的绿色农畜产品输出基地。全区第二产业增加值由1947年的0.38亿元提高到了2016年的9078.87亿元,增长了6818.2倍。其中工业增加值由1947年的0.37亿元提高到了2016年的7758.24亿元,增长了6148.2倍。煤炭产量居全国前列,一半以上支援国家经济建设。火电装机已达到7600多万千瓦,其中风电装机达到2500多万千瓦,发电量和外送电量均居全国第一,煤转油、煤制天然气、煤制乙二醇产量排在全国第一,成为全国主要的能源化工基地。新兴产业加快发展,稀土产业总产值占全国30%以上;大数据服务器装机能力达到90多万台,居全国第一。目前,全区形成了以能源、冶金、建材、化工、装备制造、农畜产品加工和高新技术为主的六大优势产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重达到95%以上。第三产业增加值由1947年的0.87亿元提高到了2016年的7925.05亿元,增长了1854.9倍,在吸纳就业人员, 方便人民生产生活、优化产业结构、促进城乡发展中, 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2016年,内蒙古的城镇化率已达61.2%,高于全国平均水平3.8个百分点,实现了人口结构从农村牧区人口为主向城镇人口为主的历史性转变。
三是看生活水平。一个地区发展的怎么样,最终体现在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上。全区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1978年的301元增加到2016年的32975元,年均增长13.1%;农牧民人均纯收入由1978年的131元提高到2016年的11069元,年均增长12.4%。2016年,全区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24127元,跃居全国第10位。2016年全区就业人数达1473.6万人,比1952年增加1128.66万人,增长3.3倍。社会保障制度实现了城乡全覆盖,社会保障标准达到或超过全国平均水平。居民平均期望寿命由自治区成立前的不到35岁上升到目前的75.8岁,人民生活水平实现了从摆脱贫困、解决温饱到迈向全面小康的历史性跃升。
70年来,内蒙古经济社会的发展成就和变化远不止于此,还表现在实现了经济体制的历史性变革、对外开放的历史性转折和基础设施建设的历史性突破等多个方面,在为今后实现更大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的同时,也为我们积累了弥足珍贵的经验和启示。这就是: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不折不扣地贯彻中央决策部署,是内蒙古繁荣发展的政治保证;坚持抓住发展这个第一要务,保持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是内蒙古繁荣发展的基本前提;坚持从地区实际出发,不断完善发展思路,是内蒙古繁荣发展的关键所在;坚持深化改革,扩大对内对外开放,是内蒙古繁荣发展的必由之路;坚持民族區域自治制度,维护和加强民族团结,是内蒙古繁荣发展的重要保障。这些经验和启示,既是过去70年团结奋斗的宝贵财富,也是今后内蒙古推进经济社会发展的基本遵循,必须倍加珍惜、长期坚持、不断发展。
因应新形势
面向未来,内蒙古仍然处于可以大有作为的战略机遇期,面临多重叠加的发展机遇。
一是世界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机遇。当今世界经济在深度调整中曲折复苏,全球科技和产业变革孕育新突破,催生一系列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带动下,我国产业结构加速向中高端迈进,《中国制造2025》“互联网+”行动计划深入实施,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深入推进,产业、要素和市场分工体系加速重构,我区正面临着加快产业转型升级、全面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的重大契机。
二是“五化”深入推进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机遇。当前我国煤炭、火电产能过剩,我区的资源型产业遇到较大挑战。但我国仍处于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和绿色化深入推进阶段,同时欠发达国家市场空间广阔,国内外对能源、原材料和重化工产品的绝对需求仍然较大。随着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深化,煤炭价格已明显回升,煤炭企业经营效益明显改善。内蒙古煤炭生产的技术水平、安全生产水平在全国都名列前茅,全区煤矿平均生产规模为每年196万吨,是全国平均水平的5.6倍;采煤机械化率95%,比全国平均水平高20个百分点。endprint
三是国家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新一轮东北振兴和推进“一带一路”、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建设的机遇。我区既有对接京津冀、环渤海地区的地缘之利,又有靠近京津冀、东北等资源消费中心市场和出海口的便利条件,还有西出中亚、北上俄蒙的经济通道优势。我国继续实施“四大板块”区域发展战略,内蒙古是全国唯一同时享受西部开发和东北等老工业基地振兴优惠政策的地区。国家推进“一带一路”、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建设,内蒙古是这些战略举措的重点受益区,面临着全方位扩大对内对外开放、深度融入国内外产业链价值链的重大机遇。
四是国家支持民族地区加快发展的机遇。党和国家始终高度重视内蒙古等边疆民族地区的发展。今年颁布实施的兴边富民行动“十三五”规划,进一步加大了对边疆民族地区发展的支持力度。今年即将编制完成的呼包鄂榆城市群规划,把呼包鄂榆城市群定位为西部大开发的战略高地和国家级区域发展的新增长极。国家明确支持内蒙古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支持和林格尔国家新区建设,内蒙古拥有多重叠加的政策机遇。
同时也要看到,我区未来发展仍面临诸多困难和挑战。内蒙古作为经济欠发达地区的基本区情还没有得到根本改变,发展中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问题依然突出。与发达地区比,综合经济实力还不够强,内蒙古增长10个百分点达不到广东、江苏2.5个百分点带来的经济总量(去年广东7.95万亿元,江苏7.6万亿元);产业层次还不高,非资源型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现代服务业发展不足,战略性新兴产业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只有4.8%,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一半以上,服务业占生产总值的比重低于全国平均水平9个多百分点; 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没达到全国平均水平,分别低于全国 641元和754元。此外,基础设施体系还不够完善,生态环境仍较脆弱。 特别是当前内蒙古经济稳定增长的基础还不牢固,经济运行积累的潜在风险较多,部分行业产能过剩,一些企业经营困难,一些地方政府债务负担较重,新常态下的新矛盾新问题逐步显现。对此,需要我们高度重视,积极有效应对。
谱写新篇章
为建设现代化内蒙古、打造祖国北部边疆亮丽风景线,需要重点在以下几个方面下功夫:
一是在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上下功夫。针对经济发展新常态特征更加明显的实际,首要的任务是着力保持经济中高速增长,决不能让经济增长滑出底线。稳增长的关键是稳投资,根本上要靠稳企业。对于内蒙古这样的欠发达地区来讲,投资仍是经济增长的“第一推动力”。要保持足够的投资强度,优化投资结构,创新投融资方式,提高投资的有效性。经济能不能稳得住,主要取决于企业能不能修复动力、充满活力。要进一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用改革的办法推进“三去一降一补”,努力保持市场供求关系稳定,在减税、降费、降低要素成本上继续加大工作力度,切实减轻企业经营负担,降低企业负债水平,促进企业降本增效,以微观的“活”支撑整个经济的“稳”。
二是在推动经济转型升级上下功夫。 加快转型升级是建设现代化内蒙古的主攻方向。要围绕建设国家重要能源基地、新型化工基地、有色金属生产加工基地、绿色农畜产品生产加工基地、战略性新兴产业基地和国内外知名旅游目的地等“六大基地”的产业定位,推进铁路网、公路网、航空网、市政网、水利网、能源网、信息通信网“七网”同建,新能源、新材料、节能环保、高端装备、大数据云计算、生物科技、蒙中医药等“七业同兴”,更加注重在服务业领域培育支柱产业,积极构建多元发展、多极支撑的现代产业体系。要坚持创新引领、“五化”协同、城乡区域协调发展,努力走出一条质量更高、效益更好、结构更优、后劲更足、优势充分释放的发展新路子。
三是在保障和改善民生上下功夫。我们搞改革、谋发展,都是为了让各族群众过上好日子。要牢牢守住民生底线,坚决打好脱贫攻坚战,不让一个困难群众在全面小康路上掉队。不断提高教育、就业、医疗、社保、住房等基本公共服务水平,编织好社会安全网。精心维护民族团结,倾心倾力帮助少数民族群众解决困难问题,让各族群众把日子过得更加红火 。
四是在加强生态文明建设上下功夫。良好的生态环境是人和社会持续发展的基础。要牢牢守住生态底线,决不以牺牲环境、浪费资源为代价换取一时的经济增长。不断巩固扩大生态保护建设成果,认真落实最严格的环境保护制度,着力解决大气、水、土壤等突出环境问题。着力发展绿色经济,促进绿色化与新型工业化、城镇化、农牧业现代化融合互动,推动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深化生态文化体制改革,大力营造崇尚生態文明、共促绿色发展的社会风尚,进一步筑牢我国北方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
五是在深化改革开放上下功夫。深化改革开放是建设现代化内蒙古的治本之策。要全面深化各领域的改革,抓好中央部署的各项改革措施落地实施,为经济社会发展增加“稳”的压舱石、注入“进”的驱动力,特别要着力推进习近平总书记要求我区先行先试的三项改革,在加强生态文明制度建设、完善龙头企业同农牧民利益联结机制、完善同俄罗斯、蒙古合作机制方面持续用力,确保三项改革不断取得新成效。要以更宽广的视野扩大对外开放,充分发挥内联八省区、外接俄蒙的区位优势,主动融入和服务“一带一路”建设、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建设等国家发展战略,加快形成北上南下、东进西出、内外联动、八面来风的对外开放新格局 。
参考文献:
[1] 内蒙古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三五”规划纲要[N].内蒙古日报,2016-04-27 .
[2] 李纪恒.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把祖国北部边疆这道风景线打造得更加亮丽—在中国共产党内蒙古自治区第十次代表大会上的报告.正北方网,2016-12-2.
[3] 内蒙古统计局.内蒙古亮丽70年[M].中国统计出版社,2017.
[4]内蒙古统计局.2017领导干部数据要情手册[M].2017.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