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对提升中国文化软实力路径的思考

2017-09-11李丽娜

魅力中国 2017年35期
关键词:软实力文化

李丽娜

摘要: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国际竞争正在从军事—经济—科技向文化领域演进,发达国家也从谋求军事霸权、经济霸权到谋求文化霸权转向,这种变化是世界经济从工业时代向知识经济转型的必然现象。国家文化软实力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基于文化而具有的凝聚力、创新力、竞争力和影响力。因此,提升我们国家的文化软实力具有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文化;软实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硬实力

国家文化软实力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基于文化而具有的凝聚力、创新力、竞争力和影响力。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国际竞争正在从军事—经济—科技向文化领域演进,发达国家也从谋求军事霸权、经济霸权到谋求文化霸权转向,这种变化是世界经济从工业时代向知识经济转型的必然现象。文化竞争力既是综合国力的组成部分又是其集中体现,作为承载国家意志和民族精神的一种“软实力”,它不仅是该国政治、经济、军事、科技等“硬实力”的有益补充,还有着“硬实力”无可比拟的优势。它包括文化影响力、辐射力和涵摄力;文化的认同度、信任度;文化的活力及其创新力;国家文化形象的建构、展现等。那么如何提升我们国家的文化软实力呢?下面笔者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巩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增强国家凝聚力

当前,我们在文化价值观上面临着传统与现代、本土与外来、落后与先进等一系列尖锐的矛盾和冲突,我国传统的价值体系受到了严重的冲突,核心价值体系的凝聚力逐渐下降,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社会价值取向无序化和人们行为的失范。价值观念越多元,就越需要共同价值观的统领。因此,要深化我们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的理解,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吸引力,形成全民族的向心力和凝聚力,提高人民群众对社会主义制度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认同程度,为促进国家软实力提升提供精神动力和思想保证。

二、创新传播社会主义价值理念的方法和机制

对一种意识形态的认同,主要体现在是否认同这种意识形态所传递的理论体系、所支持的社会制度、所代表的价值观念。我们的意识形态工作在内容、形式、方式、方法、机制等方面要不断创新和完善。

在进行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教育时,应当更科学地运用灌输理论。一,教育要分层次,增强针对性。对于不同的人群,教育的内容和方法也应当有所不同。对于党员干部,要强调理论学习的重要性,要求他们深刻理解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核心内容,带头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用自己的行为感召群众、带动群众。对于青少年学生,要切实改进学校思想品德课程教学,提高教学实效性,逐步培养他们对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理论认同和情感共鸣。其二,教育手段要丰富。不论是党员干部的学习,还是学校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都应当改变传统的自上而下的单一的灌输方式,注重发挥受教者的主观能动性,综合讲授、讨论、研究、体验等多种方式,引导受教者自主学习理论,自觉思考问题,真正提高教育效果。三,教育要通俗化。最高限度的马克思主义等于最高限度的通俗化。要改变理论成果惯有的居高临下的说教、生硬呆板的叙事、晦涩艰深的语言,代之以丰富的、可親近的、生动的表达方式,推动马克思主义的大众化和普及化。

要丰富传播载体,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感染力。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教育的载体,就是在实施意识形态教育的过程中,能够承载和传递意识形态的内容或信息的形式,分为传媒载体、文化载体、管理载体等类别。也就是说,我们在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教育过程中所借助的报纸、电视、网络,所依托的文化活动,所进行的管理工作,都可以作为意识形态教育的载体。美国的大片、韩国的电视剧、日本的动漫作品,对中国文化形态和思想观念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和很强的冲击。应对这种挑战,要求我们坚持以文化人,把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要求渗透到精神文化产品的创作生产之中。要尊重精神文化产品的创作规律,在“融入”和“渗透”上下功夫,使作品的形式与内容有机结合,既为群众所喜闻乐见,又体现主流意识形态的要求。如最近几年深受群众欢迎的主旋律影视作品《恰同学少年》、《亮剑》、《士兵突击》等,都显示了主流意识形态与群众需求的完美契合。

三、找准定位,塑造和平发展的大国国家形象

1.国家形象是“特定国家的外部国际公众通过复杂的心里过滤机制,对该国的客观现实(政治、经济、文化、地理以及所作所为)形成的具有较强概括性、相对稳定性的主观印象。” 和平发展的国家形象是针对“中国威胁论”而明确提出的,既是我国对自身的明确定位,也是对西方国家造谣中伤我国的有力回击。这一定位有着悠久的历史文化渊源和鲜明的民族性格特征,展现了中华文化的一贯特质。和平和发展是对内科学发展和和谐发展的外部表现,表明了我国处理国际关系的理念和态度,具有明确的导向性,也可以理解为我国向国际社会做出的承诺,体现了我国要塑造的新型国际关系的基本特征。

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的民主法治建设稳步推进,民众的生存权和发展权益得到更加充分的保障。在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探索上,我国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和政治协商制度不断完善,人民参政议政的权利在现代通讯手段口益发达的情况下能够很快的通过让人民代表进入国家决策过程。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更加成熟,各少数民族的自治权得到充分的尊重和保障。基层民主制度正在探索中取得一系列新经验。国家法律制度体系正在不断地完善,依法治国也写入国家根本大法,公民的各项权利也得到了宪法的确认和保护。

四、提高国家硬实力,为发展国家软实力奠定坚实的基础

从根本上说,国家硬实力是软实力建设的物质基础,国家软实力是硬实力发展的精神文化支撑和制度保障。国家硬实力背后往往隐藏丰富的软实力因素,或者说硬实力本身也有吸引力或软性的一面。而软实力具有转化为硬实力的潜力,并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硬实力发挥作用的路径。无论如何,中国软实力的上升很大程度上是得益于我们硬实力的提高,“物质财富的增长是中国软实力尤其是其文化、思想、发展模式受到关注的主要原因。”随着中国经济实力的增强,国际地位的提升,中国的发展模式逐渐得到世界的认可,国际议程设置能力都有了相应的提升,这些本身就是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当今国际关系纷繁复杂,随着文化在国际交往中发挥作用的与日俱增,各国通过提升文化软实力以巩固自身的国际地位,维护自身的国家利益成为当前国家进行对外交流的一个重要出发点,我国发展文化产业与文化事业、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对增强国家硬实力具有不容忽视的作用。endprint

猜你喜欢

软实力文化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谁远谁近?
融入文化教“犹豫”等
文化之间的摇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