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航天航空发展历程及浅见
2017-09-11李宗和
李宗和
摘要: 人类在漫长的社会进步中不断扩展自身的生存空间,活动范围已经历了从陆地到海洋,从海洋到大气层空间,再从大气层空间到太空的逐步发展过程,人类活动范围的每一次扩展都是一次伟大的飞跃 。“嫦娥奔月”是人类最古老的登月幻想,鲁班制作木鸟、西汉时期的滑翔尝试和列子御风的想象,说明古代人民已想到利用空气浮力和空气动力升空来追求伟大的飞行梦想,这些古老的幻想孕育了现代航空航天技术的萌芽、简单的手工制作成就了飞行器的雏形。在往后的几百年里,无数的飞行先驱者不断努力尝试飞行,终于在1903年12月 17日,美国莱特兄弟研制发明的世界第一架动力实用飞机试飞成功,1909年9月,中国人冯如也完成了中国人自己设计、自己制造的第一架飞机,此后几十年的光阴里,飞机从实验室走向了战场,在战场上的应用更使其得到了飞速发展,而在后来应用到民航中,又使其作用更加发扬光大,展望未来,航空器将会向实用型和智能型方向继续发展。
关键词: 航天;航空;发展;材料;发动机
一、 我国航空航天发展历程
在中国五千年灿烂辉煌的历史长河中,一直流传着飞天神女,嫦娥奔月的动人传说。在这种幻想的激励下,我们的先辈不断地进行着制造飞行器械的探索。最早的有史可查的努力可追溯到公元前,据《墨子.鲁问》中记载,春秋时期的著名工匠公输般已能“削竹木以为鹊,成而飞之”;而《后汉书.张衡传》中说,东汉著名的科学家张衡也曾制造出了能够飞翔的木鸟;14世纪末期,明朝的士大夫万户最先开始设想利用火箭的推力,飞上天空,然后利用风筝平稳着陆,不幸火箭爆炸,万户也为此献出了宝贵的生命,但他的行为却鼓舞和震撼了人们的内心,促使人们更努力的去钻研飞行知识,给后世航空器的研究以重大的影响和启迪。
(一)我国航空工业发展回顾
从1910年清政府在南苑设厂制造飞机到 1949 年新中国成立,近四十年的时间中国虽然在航空方面积累了一些基础,但从来也算不上是独立的航空工业。再加上抗战中日军的轰炸,解放战争中国民党溃败时的破坏,设备损失殆尽,工厂残破瓦解。到新中国成立时,除了留下一些航空技术人才之外,仅有的一些微薄基础已荡然无存。新中国的成立,开创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也拉开了新中国航空事业发展的序幕。
新中国的航空工业在抗美援朝战争中诞生,在基础工业比较薄弱、科技水平相对落后和特殊的国情、特定的历史条件下发展起来的,虽然起步晚,走的是从修理到制造、从仿制到自行研制道路,其过程历经了不少失误与反复,但是从建国到至今的60余年间,仍走完了引进-仿制-改进改型-自行研制的全过程,积累了丰富的改进改型与生产经验,取得了显著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培育了一支素质好、技术水平高的航天科技队伍。而且,成熟的航空科学与试验的工业体系、完备的航空设计与制造体系及发动机、航空电子、自动控制、风洞等研究试验机构和试验设施,也显示出中国航天航空工业发展的巨大成就。
新中国成立后初期阶段,主要承担修理军用飞机以保障战争需要的紧迫任务,到 1952 年底,修理各型飞机 470 多架,发动机 2600 多台,有力地支援了抗美援朝战争。1954年新中国自行设计并研制成功的第一架飞机“初教五”试飞成功、1956年,著名科学家钱学森向中央提出了《建立中国国防航空工业的意见》,国家成立了航空工业委员会,标志着我国航空事业的正式开始。我们今天蓬勃发展的航空工业,便是在这种“一穷二白”的基础上一步一步,一砖一瓦地建设起来的。20世纪六七十年代,中国航空工业进入完全依靠自己力量,独立自主地建设和发展时期,其间虽然受到“文革”的严重干扰,但仍然取得了巨大成绩。国家在着眼长远、全面规划的基础上,为提高航空科研能力,广泛吸引海内外航空科技人才,设立了航空研究院;为增强试制生产能力、完善配套需要,展开了大规模的“三线”建设。到 70 年代后期,中国航空工业不仅在东北、华北、华东有了比较强的飞机及其配套生产能力,而且在中南、西南、西北等地的“三线”地区建成了能够制造歼击机、轰炸机、运输机、直升机及其发动机、机载设备的成套生产基地,航空工业布局发生了重大变化,形成了比较完整配套的生产能力。
二、我国航空航天发展水平与发达国家的差距及原因
中国的航空航天事业起步晚,在几辈人的不懈努力下虽然已经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是与世界先进水平仍有一定差距。
(一)二次工业革命时期,以内燃机为动力的飞机飞上了蓝天,发达国家的目光已经聚集到了电力的应用、内燃机和新交通工具的创制和新通讯手段的发明上。而中国在19 世纪70 年代到20 世纪初这一时期内正处于国破家亡的时代,政局的动乱和列强的侵略使得当时的中国无暇顾及航空航天事业的发展,当时的发达国家已经在这一领域开始起步了,而中国仍然是一片空白。
(二)在航空航天的研究方面需要大量的经费,航空航天的研究是一个不断摸索的过程,飞机的研制需要做许多实验,像风洞试验就需要特有的环境条件,而我国许多风洞实验都要拿去俄罗斯做,这就需要巨额的费用。飞机的制造需要很多先进材料,但是仿制材料多,创新材料少,因为经费问题,许多关键材料工程化研究不足,改进、改型以定型材料潜力得不到挖掘、缺点得不到克服,无法形成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中国航天航空材料系列,这都需要巨大的经费支撑,没有足够的经费,在航空航天方面的研究是无法取得大的进展的。
三、对中国航空航天发展的浅见
航天航空事业的发展需要一大批專业人才、大量的资金投入和国家和企业的支持,改革开放促进了航天航空器制造业吸引外国资本和技术,促进了国外先进技术在国内企业的扩散与外溢以及中国企业技术能力的迅速提高,以及我国政府对航天航空事业发展的重视程度大幅提升,使我国航天航空事业已经取得了受世界瞩目的成就,但尚需做好以下两方面工作:
(一)大力发展新型航空材料
飞行器及其动力装置、附件、仪表所用的各类材料,是航空航天工程技术发展的决定性因素之一,飞行器的设计不断地向材料科学提出新的课题,推动航空航天材料科学向前发展,各种新材料的出现也给飞行器的设计提供新的可能性,极大地促进了航空航天技术的发展。对飞行器材料的基本要求是:材质轻、强度高、刚度好、耐腐蚀。2、提升航空发动机发展水平
要发展一个国家的航空事业,关键的核心就是要看这个国家的航空发动机水平的高低。飞机的飞行是要靠强大的动力系统的推进才能起飞的,没有了发动机飞机就是一堆可供人观赏的废品。因此,航空发动机水平的发展是衡量一个国家是否成为大国的重要标志,尤其是对我国来说,航空发动机的发展显得尤为重要。
结语:
我国的航天航空事业经历了艰苦创业、配套发展、改革振兴和走向世界等几个重要时期,迄今已达到了相当规模和水平,形成了完整配套的研究、设计、生产和试验体系,建立了能发射各类卫星和载人飞船的航天器发射中心和由国内各地面站、远程跟踪测量船组成的测控网,在民航领域还是在军事领域都将有广泛的发展前景。未来中国航天航空事业将面临更多的挑战,也充满了难得的发展机遇,中国航天航空必将进入更快发展的新时期。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