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莒县耕地后备资源调查

2017-09-11管仁利

魅力中国 2017年35期
关键词:调查

管仁利

摘要:耕地后备资源是实施土地整治的重要基础,是实现占补平衡的重要保障。上一轮调查评价工作完成于 2003 年,查清了当时全国耕地后备资源家底。经过十多年的发展建设,各地耕地后备资源状况以及开发利用程度都已经有了较大改变 ,上一轮成果已不能系统、准确反映资源现状,迫切需要查清当前资源状况。文章针对莒县耕地后备资源调查进行了详细的阐述,内容仅供参考。

关键词:莒县耕地;后备资源;调查

一、立项背景

耕地后备资源是实施土地整治的重要基础,是实现耕地占补平衡的重要保障。为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严格保护耕地红线,有效利用国土资源,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保障国家粮食安全,部署了新一轮的全国耕地后备资源调查评价工作。结合莒县实际,此次耕地后备资源调查评价主要任务:耕地后备资源调查评价和二次调查“不稳定耕地”调查评价两部分内容。

莒县自2003年完成上一轮耕地后备资源调查评价工作以来,经过多年的土地利用与整治开发,全县耕地后备资源已发生了较大变化,上一轮调查评价成果已不能全面、客观反映当前莒县的耕地后备资源状况,不能满足当前生态文明建设和国土资源管理的要求,有必要对当前全县耕地后备资源进行清查和摸底。

同时,在第二次全县土地调查中,按照以土地利用现状认定地类的原则,将林区、草原以及河流湖泊最高洪水位控制范围内和沙化荒漠化的“不稳定耕地”纳入了耕地范围调查统计,莒县二调上报了一部分“不稳定耕地”,本次需要查清这些“不稳定耕地”的位置、面积、质量等级、利用情况等。

二、详细技术内容

莒县耕地后备资源调查评价工作自2014年9月启动,历经准备工作、方案编制、外业补充调查、调查评价、建立数据库、报告及图件制作、成果完善与上报、专家评审、验收等阶段。2016年4月17日山东省国土资源厅组织专家对日照市莒县成果进行检查验收。

耕地后备资源调查评价充分利用全国第二次土地调查和2012年度变更调查成果,结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成果及2015年度现状变更成果,以国家下发图斑(底图数据)作为评价单元,划分确定评价区,设定评价指标,利用已有的农业、环保、国土等部门的基础资料,制作评价指标层,采用GIS技术及“限制性因子”评价法,对评价单元进行宜耕性评价;在可复垦采矿用地的范围内开展历史遗留工矿废弃地调查。

根据2009年“第二次土地调查”成果,结合耕地利用现状情况,通过外业调查查清全县“不稳定耕地”的位置、面积、利用状况、权属信息等。利用GIS技术建立耕地后备资源数据库和不稳定耕地数据库。

三、调查评价对象

莒县耕地后备资源包括可开垦土地和可复垦采矿用地两大类。可开垦土地主要是指自然形成的尚未开垦的未利用地,也包含因生产建设或自然灾害损毁等造成废弃的未利用地。包括土地调查数据库中的其他草地(043)、内陆滩涂(116)和裸地(127)三个二级地类。 可复垦采矿用地是指废弃的采矿、采石、采砂(沙)场、盐田、砖瓦窑等地面生产用地及尾矿堆放地,土地调查数据库中的采矿用地(204)。

四、调查评价程序和方法

(一)耕地后备资源调查评价程序和方法

1.资料收集与整理

主要收集土壤普查、农业普查、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土地整治规划、生态保护区规划等成果和资料,2012年正射遥感影像图。获取生态环境、地形地貌、气象、水文、土壤等耕地后备资源宜耕性评价指标数据。对有数字化条件的评价指标进行数字化,并根据2012年正射遥感影像图或土地调查数据库进行纠正,建立评价指标图层。

2.评价方法

调查评价整体工作按照“内业为主、外业为辅”,定性定量相结合,采取“限制性因子”评价法,确定每一评价单元的宜耕性。“限制性因子”评价法也就是仪表否决办法,即有一项评价指标不符合条件,该图斑不能作为耕地后备资源。根据国家“内业为主、外业为辅”组织模式及“限制性因子”评价方法,对评价成果起决定性影响的是评价指标,评价指标是否符合现实状况,需要工作人员与有关专家多交流、沟通,形成符合实际的评价指标图。

(二)确定评价指标

1.划分评价区

参照《农用地分等规程》全国标准耕作制度分区,将全国耕地后备资源划分为12个一级区,山东位于黄淮海区。结合全省土地利用特点、综合农业区划、地貌分区、种植区划和耕作制度,划分分等因素指标区。山东省隶属于一个国家一级指标区、三个国家二级指标区,以此为基础,将全省划分为1个省一级指标区,5个省二级指标区(鲁西北平原区、鲁北滨海平原区、鲁东丘陵区、鲁中南山地丘陵区、鲁西南平原区)。根据全省分区,莒县属于鲁东丘陵区。

2.设定评价指标

评价指标涉及生态环境、立地条件、气候条件、区位指标等4个方面,具体包括:生态条件(X1)、年积温(X2)、年降水量和灌溉条件(X3)、土壤污染状况(X4)、排水条件(X5)、土层厚度和母质条件(X6)、地形坡度(X7)、盐渍化程度(X8)、土壤质地(X9)、土壤pH值(X10)、耕作便利度(X11)等11个评价指标。其中,年积温(X2)、年降水量 (X3)在我县为非限制性因素。

3.评价指标图层的制作

评价指标主要来自莒县农用地分等县级成果和从农业局、环保局收集的評价指标相关数据,以及外业调查获取的实地信息。评价指标图层具体制作方法如下:

(1)生态条件

参考收集到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数据库中土地用途区图层中的生态环境安全控制区,获取生态保护区,生态脆弱区等区域。

(2)年积温(X2)

根据山东省历年资料里查找莒县大于10度的年积温远高于1800℃,以行政区的边界进行控制,添加年积温字段,将年积温字段属性标注为“2”,形成年积温指标图层。

(3)年降水量和灌溉条件

根据耕地分等因素分值图中的灌溉保证率分值图获取本区域的灌溉条件指标信息。灌溉保证率为1、2、3对应灌溉条件指标值2;灌溉保证率为4对应灌溉条件指标值1。

(4)土壤污染状况

通过外业调查并与莒县环保局沟通。重点统计调查采矿用地是否遭受污染,尤其是金属矿,尾矿库等。经调查核莒县所有评价单元地块土壤均未遭受污染。

(5)排水条件

从农用地分等成果中的排水条件获得。其中,无排水条件对应耕地排水条件分值4级,属性字段标注1;有排水条件对应耕地排水条件分值1、2、3级,属性字段标注2。再按照属性值相同的原则对其进行合并。

(6)土层厚度和母质条件

利用农用地分等成果,耕地分等有效土层厚度因素分值图,按照耕地后备资源数据库要求进行合并,获取土层厚度指标专题图。

结束语

耕地后备资源调查评价主要包括收集资料和整理、作业依据收集、 项目主要技术指标和要求设计、设计方案、建库准备、数据入库和数据成果管理等工作。

参考文献

[1] 周浩,雷国平,路昌,张康康. 黑龙江省耕地后备资源宜耕性评价与空间分异特征研究[J]. 农业现代化研究. 2016(05) .

[2] 贾俊青,张晔. 内蒙古达拉特旗耕地后备资源评价分析[J]. 西部资源. 2016(03).

[3] 方婷婷,程久苗,费罗成,鲁帆,陈振,周翼虎. 新形势下芜湖市耕地后备资源调查与开发利用研究[J].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2016(02).endprint

猜你喜欢

调查
关于“网红经济”对大学生的影响的调查报告
汤家坪钼矿尾矿库水文地质环境调查与分析
高职学生志愿填报取向及满意度调查研究
营口市典型区土壤现状调查与污染土壤的修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