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问诊新课改,再启新征程

2017-09-11韩薇

魅力中国 2017年35期
关键词:满堂公开课学案

韩薇

纵观近几年的教育现状,可谓是缔造教育神话、创造教育奇迹的时代。杜郎口现象横空出世,衡水中学,毛坦厂中学威名远扬,省内的课改名校比比皆是。我们学校作为后起之秀,进行了为时五年的课改,一路走来,课改给我们带来的不仅仅是节节攀升的高考成绩,更是学生的满意、家长的放心、社会的认同。课改我们真的是改对了,但是我们没有因鲜花和掌声而驻足。我们深知,这不仅仅是一种肯定,更是鞭策和期待。中国高铁经历了仿制—吸收—消化—创新模式。课改类似,也在经历着模仿—吸收—内化—否定之否定历程。目前的课改已经走过了模仿,吸收阶段,如何过渡到更高级的内化和否定之否定阶段呢?就此我们需要认清如下几个问题:

一、我们为什么要课改?

走得再远不能忘了初衷。忘了初衷,会迷失方向,会动力不足。从治国安邦的角度上讲,很多大学生因不会沟通,表达,缺乏团队精神和合作能力而无法就业,显然课改则是治疗这一问题一味良药。故省教育厅副厅长说,课改不仅仅是国家发展的需要,更是学生发展的需要,无论是否愿意都需要参与和接受课改,此乃国家意志,实现中国梦的必要条件。从学校角度上讲,为了学生学得轻松,学得高效;为了学生课堂上能找到快乐,考场上能找到自信。课改不为高考,但要赢得高考。如果影响了高考成绩那就是假课改,虚课改。评价课改公开课的标准:学生快乐吗?对高考备考有帮助吗?帮助有多大?赶时髦,走形式,作秀课都是不可取的。过程热热闹闹,结果可能就凄凄惨惨了。

二、 “满堂灌”不好,“满堂转”,“满堂看”可取吗?

课改是不是就是老师最好少说,甚至不说?由于时空限制,学生信息的获得渠道是非常有限的,仅限于少之又少的静态死板的课外资料。学习其实是一个输入和输出的双向过程。如果在信息来源不充分的情况下让学生展示,这样的展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老师本身就是一个生动的资源库,如果不让老师说,学生就会失去一个重要的知识习得渠道,这不得不说是一种资源的浪费。如果把袁腾飞这样的专家请进课堂,然后通知他说你不能多讲,这浪费恐怕就大了。我个人认为,如果学生求知若渴,嗷嗷待哺,如果因为课改的不解,简单粗暴让他断食,是不科学的。

教学模式千万种,没有一种模式放之四海而皆准。忌照搬照抄,学会变通,视学生,视情况而定。用中医辨证法做个比喻:如果遇到消化不好而引起营养不良的学生,我们就让他空一空,动一动。老师少讲点,让学生多动点,开促消化的药治一治,比如课堂上加点引发学生学习兴趣的素材;如果遇到的是牙齿倍棒,胃口棒好的学生,不妨适当增加进食量,拓宽课堂的广度,挖掘课堂的深度,提高课堂的效度,不需要一味增进提高学习兴趣的素材,应该给课堂多加点干货进去。做个比喻,课堂要如动人的乐曲:有时需要老师领唱,有时需要学生独唱,有时更需要师生一起合唱。各司其职,各尽其职,不越位,不渎职才能演奏出余音绕梁、动人心魄的交响曲。“满堂灌”不好,“满堂转”,“满堂看”也不可取。

三、课改,除了改模式,我们还是可以怎样改

“导学疑展练”是对我校课改模式的高度概括,其引领价值和践行价值有目共睹。然而,课改不完全等同于改模式,只要可以改无效为有效,改低效为高效,化枯燥为有趣,化繁琐为简单的课堂改革,都可称之为有效的课改。东部沿海城市,海宁中学就做的很好,教学素材选用新颖,学习方式变更有趣,这也是课改的一种。在地理学科延伸出诗话地理,散文地理,歌曲地理,漫画地理,电影地理等等。如果我们把这些资源引进课堂,学生一定会学习兴趣盎然,兴致勃勃的。与高人为伍,与智者同行才不会被淘汰。关注微信,头条常用软件,他们都有强大的资源搜索功能。

四、这样的“展示”真的好吗?

展示,是课改的核心环节。最精彩,最亮丽的环节,质疑,对抗,拓展,互动,个性展示,生命绽放的环节。目前学校公开课基本就是一节完整的展示课,整堂课都是你方作罢我登场,上台者信心满满,滔滔不绝。有的同学把展示的内容提前不遗余力的整整齐齐罗列在了黑板上,然后口齿伶俐,字正腔圆读一遍。我们课改确实给了学生信心,他们敢说了,能说了,会说了。皆大欢喜表面也隐藏了些问题。(1)展示的人,一般都是小组选好的,能说会道的,每次展示任务可能固化到一个人身上,听众永远是听众,不善表达的还是不善表达的,不利于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2)为了保证听公开课的效果,展示的题会分配到某个小组,这样是保证了效果,却也会使小组忽视其他未指派的题不利于知识的系统性。(3)公开课的价值在于发现问题。如果整节课都是气氛热烈,没有任何卡壳,特别流畅,学生无所不会。这种现象不是好现象,整节课下来,课堂上会的从前就会,跟没上有什么区别?只能考虑是不是课堂问题设计过于简单。平平仄仄才是诗歌,抑扬顿挫才是演讲。课堂也要有一波三折的韵律美,否则展示就只能算作“假展示”

五、这样的展示才是真的好

(1)展示以点代线,以线带面发动更多的学生,除了学生自由发言以外,增加随机检测环节,让每个学生都动起来,参与进来。因为课堂的效度=学生参与的人数×学生的参与效度。

(2)展示除了预设的学案外,增加些生成的部分,才会有意外的收获和惊喜。不能一节课按部就班串学案,可以在PPT上呈现些学案没有,而又与学案相关的习题之,既可以检测学生,又可以锻炼举一反三的知识迁移能力。

(3)展示无须完全让学生写出来,再读一遍。这样毫无悬念,毫无挑战性。体现不出知识动态生成过程,只能算是照本宣科。可以让展示的同学脱离文本内容,口头把知识问题讲一遍,此法对于展示本人和聆听同学更有意义。全写出来过于直白,缺乏了犹抱琵琶半遮面的美。

(4)展示关注展示者的精彩与否,更要关注聆听同学们的参与状态。毕竟展者少数,听者多数。也不能由教师一言谈,变成某学生的一言谈,这样的改革与从前无本质的区别。发动更多学生,更深层次的参与课堂是关键。以点带线,以线代面,牵一发而动全身是最高境界。

(5)展示课不宜模式僵化,占用整節课。出去听了很多课改课,他们上课往往是多维一体,有讨论环节,质疑环节,练习环节。模式还需要灵活处理,不断内化,完善。如果完全都是展示课,公开课体现不出学生知识习得过程,不利于教师的及时操控。

六、如何评定课改示范课的好坏

如何评判课改示范课的好坏?我个人认为要立足于它的示范性,看它教学理念有什么创新?教学模式有没有新的推进?教学手段有没有创新?多媒体使用方法有没有新的开发?课程素材的呈现形式有没有更好的方法?微课、慕课、翻转课堂用了吗?它的推广辐射价值在哪里?如果一节课的时间成本太高,需要几节课的功夫才见效果,那么这样的示范课推广价值在哪里?

成功的课该不仅可以还学生以分数,而且还可以还学生以健康;不仅可以让学生成人,更可以让学生成才;不仅可以让学生满意,更可以让家长、社会满意;不仅可以为学生今天奠基,更能为学生明天负责。课改之行的脚步不会停止,我们需要多反思,多总结。在反思中成长,在总结中完善,那么它将如春天的雨露,滋润出时代的教育、时代的学校,时代的教师、时代的人才。endprint

猜你喜欢

满堂公开课学案
《雅客满堂》
《背影》导学案教学
乡愁导学案
坚强的“满堂”
真假秘方
裸课,语文公开课的一次自发性嬗变
又见榆钱白
第一次公开课
公开课
公开课,希望不再是作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