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高中语文教学工具性和人文性的融

2017-09-11合金慧

速读·中旬 2017年9期
关键词:融合方法人文性工具性

合金慧

摘 要:在语文学科中其工具性与人文性是相互依存的关系,因为其工具性的运用离不开其人文性的滋养,而其人文性也离不开其工具性作为载体的呈现方式。二者之间是否能做到相互融合是衡量一堂语文课是否合格的重要标志,也是语文教学中文化传承的集成体现。本文主要从实践教学的研究出发,分析了在语文教学中工具性与人文性的关系,最后探究了几种有效的在高中语文教学中让工具性与人文性相互融合的方法。

关键词:高中语文教学;融合方法;工具性;人文性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传统高中语文课程教学中越来越多的问题开始逐渐的暴露出来,其中,语文的工具性与人文性存在着不平衡的现象最为突出。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应该立即采取改进方法,让语文的工具性与人文性能够相互之间更好的融合,从而提高语文教学的效率。

一、高中语文教学中工具性与人文性的关系

高中生学习语文的心理比小学与初中要成熟、深入很多,站在学生的角度来说,其认知的能力与形象、抽象思维都在不断地发展着,并且渐渐的成长完善。所以,在让学生学会语文基础知识的同时人文要求也是不能落下的。因此高中语文教学中工具性与人文性是相互依存的关系,两者缺一不可。

首先,工具性是离不开人文性的滋养的。在语文教学中,工具性主要表现在学生对于文章中词句等语文基础知识的学习与掌握。但是,教师在传授基础知识的时候,是无法完全离开人文性的规则。比如,在教授文言文的时,很多文言文中的字词与现在的词语解释有很大的差别。在《逍遥游》中“且举世誉之而不加劝”这一句中“劝”的含义就有古今的意思差别。在这句话中“劝”的意思是鼓励、奖励,还有一种解释为受到鼓励、奖励。但是在现在词语的意思却是劝导、劝告,由此可见,如果脱离文中的语言环境进行词语解释的话,往往是容易产生误解的,且在文中是不能翻译完成的。因此在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时,一定要教授学生结合语境进行分析,这样才能正确的理解文章的含义。

其次,人文性也离不开以工具性作为载体进行强化。语文教学中的人文性是一种抽象的学习,它在语言文字的载体中深入的隐藏着,学生想要理解课文中的思想含义必须要先掌握基础的语言文字知识,然后再进一步的体会文章深刻的内涵与人文性。比如在学习苏轼《赤壁赋》思想内涵的时候,这篇课文的生僻文字较多,学生需要在老师的引导之下学习与掌握文章中的所有词性、词义才能更加深入的了解文章中对于苏轼由乐转悲再转喜的情感历程。总之,语文的人文性需要教师不断地加强学生基础知识的巩固,才能让学生在语文的学习过程中运用有效率的学习方式,进而接受人文性的学习,提高整体的文学素养。

二、高中语文工具性与人文性融合的教学方法

(一)培养学习兴趣

趣味性是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因素,语文教师在教授新课文时要根据学生的特点,选择符合学生口味的方式进行新课的导入。比如,多媒体形式导入、故事导入、音乐导入等等,在教授《春江花月夜》的时候,可以用音频播放《春江花月夜》的曲子让学生进行欣赏,然后问学生听了曲子以后有什么想法与感受,指出曲子的深刻的含义,接着再引入到课文诗词的学习当中。

在教学的过程中还应该运用各种的方法对学生的思想进行启发教育,把课文的文字转化为另一种形式表现出来。让枯燥的课堂活泼起来,学生对于课文也会愿意积极的思考。在快乐中学习语文,能够更好的感悟课文的意义。比如在学习《蜀道难》时,教师可以运用多媒体向学生展示古时候蜀道的面貌图片,让学生在图片中感受蜀道峥嵘、突兀、崎岖等绮丽惊险的特点,引导学生积极的思考文章中的问题,让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同时,还能够获得丰富的精神涵养。把语文教学中工具性与人文性进行密切的结合,促进教学效率的提高。

(二)进行互动交流

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积极的创造师生对话的机会,将一篇课文的重点作为问题抛射给学生,让学生在讨论中感悟到课文的真谛。比如在《劝学》一文中,教师可以提出“现代社会对于知识学习的看法有很大的转变,同学们认为荀子的观点是否是落伍的?”通过这一个话题,学生的兴趣立即被激发,然后同学之间相互讨论,让接受知识变得更加有效率。由此可见,有效的互动交流,可以使学生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创建自主思考的机会,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让语文教学中工具性与人文性得到统一的发展。

(三)优化考试方式

在语文教学的实践中,考试的形式可以考虑采用自我检测、小组评比的方式进行。将平时的成绩的也归纳进期中期末的成绩中,这样就不会仅凭一次考试成绩来评判一个学生平时的努力程度,让学生也重视日常教学中的学习,使得语文教学的工具性与人文性不偏差。试卷设计问题的难度要适中,在评价学生的时候,一定不能片面做决断,必须结合学生的全方面进行测评,让每一个学生都获得心理上的鼓舞,加强学习语文的兴趣,只有这样才能将语文教学中工具性与人文性相互完美的融合。

三、结语

综上所述,高中语文教学中工具性与人文性的融合是语文科学化学习的重要标志。作为一名高中的语文教师,我亲身经历着语文教育的改革与发展,也希望以上文章提出的观点能够对语文教育的事业有好的发展。今后的语文教育改革中还有很大的努力空间,所以,我将会继续研究高中语文教学工具性与人文性的融合,让语文教学向着更加高远的目标前进。

参考文献:

[1]李丽娜.浅谈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人文素养的培养[J].才智,2010,(23):93.

[2]孙蔓紅.浅谈语文教学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J].青海民族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0,(04):113-114.

[3]张建春.浅谈中学语文教学中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J].教育实践与研究(中学版),2010,(01):30-31.

作者简介:

金慧(1984.09—),女,湖北武汉人,本科,中学二级语文教师。endprint

猜你喜欢

融合方法人文性工具性
工具性与人文性的和谐共生——核心素养下的语言文字表达能力培养
向量的巧用
浅谈“大语文教育”的灵魂
关于电力信息与电力通信技术的融合探究
工具性与人文性结合的俄语专业实践教学
由《星际穿越》看科幻电影的人文性
译林版英语教材的人文特点研究
论如何将传统文化理念融入高中政治课堂教学
翻车机粉尘治理研究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