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超级巨猩如何养成?

2017-09-11曹玲

三联生活周刊 2017年37期
关键词:恺撒兰斯维塔

曹玲

“我们可以做出你想要的任何视觉效果,更大的挑战是人的想象力。”

长官慢慢走进士兵队伍中,士兵们尊敬地让开。他仔细检视他们,脸上的表情夹杂着愤怒、痛苦和不屈服的决心。这不是人类的指挥官,它是“恺撒”,“猩球崛起”系列电影的主角——一只猩猩。这一幕出自此系列的新片《猩球崛起3:终极之战》,从它脸上,你能体会到它内心的感情,就像跟随着人类演员亦喜亦悲一样。

“猩球崛起”三部曲的视觉特效均由新西兰维塔数码公司(Weta Digital)负责。这家公司自从制作了《指环王》之后名声大噪,后续参与了《金刚》《阿凡达》的特效,一跃成为世界一流的特效制作公司,堪和美国老牌特效制作公司工业光魔相媲美。

8月24日,“猿来如此,《猩球崛起3:终极之战》动作捕捉大揭秘”维塔大师班活动在北京举行,维塔工作室的视觉效果总监安德斯·朗格兰斯(Anders Langlands)介绍了片中的“超级猩猩”如何养成。朗格兰斯负责《猩球崛起3》的特效制作,有十余年的特效从业经验,获得过英国电影学院奖提名及奥斯卡最佳视效奖提名。

据他介绍,为了得到这些逼真的猩猩,维塔工作室动用了998名工作人员参与到了幕后制作中,甚至一度有430多人同时为同一个特技项目工作。电脑CPU的处理时间耗费了大约1.9亿个小时,折合起来等于5400年。影片中有1440个特效镜头,占据了整部电影95%的镜头量。“与前两集相比,这一集采用的技术让猿类看起来更逼真,光线、毛发等细节方面都有了长足的进展。”朗格兰斯说。

制作《猩球崛起》三部曲的特效,主要采用的是动作捕捉技术。动作捕捉由两个元素组成,一是身体动作的捕捉,二是面部表情的捕捉。所谓动作捕捉就是捕捉演员表演时的动作,然后把这些动作同步到电脑中的虚拟角色上,使虚拟角色的动作和真人毫无差别,以达到逼真、自然的效果。传统的动作捕捉技术需要在绿幕前拍摄完成,目的是方便抠图,将人置于虚拟的场景中。绿幕技术不一定非要使用绿色幕布,但必须避免拍摄物体含有背景幕布的颜色,由于人的皮肤介于红色和黄色之间,所以在实际应用中蓝色、绿色和青色的幕布比较常见。

而《猩球崛起》系列已不用在传统的绿幕片厂摄制,转战到实际的拍摄场地进行。目前,动作捕捉设备进化得更加稳定和可靠,能够面对极端的环境和天气,即使是大雨天也可以照常进行。朗格兰斯展示的画面上,演员穿上灰色的紧身衣,戴着特制的头盔,身上和脸上贴满圆点,对着莫须有的场景进行表演。头盔上诸多传感器可以捕捉面部表情,并以无数个小光点的形式传输进电脑。电脑软件分析这些动作数据,应用到面部动画系统中,再进行后期调节。

猩猩们是如何塑造出来的呢?《猩球崛起3》里有个新角色,一个从动物园逃出来的“坏猩猩”,它会说人话,给电影带来了一些幽默感,朗格兰斯很喜欢它。对于这个坏猩猩,他们希望它有一点智慧和一点天真烂漫,同时又非常厌世。第一步,他们在动物园找到一个酷酷的大猩猩当作原型,调整眉毛、眼袋、口角等部位,并希望能从它的眼睛里看到儿童般的天真烂漫。做出3D模型后,他們想给大猩猩的肌肤增加更多的纹理。新西兰惠灵顿动物园允许他们在大猩猩睡觉的时候去做手膜,工作人员在得到的手膜外覆盖一层硅胶涂层,揭下来就能获得非常精细的肌肤纹理。他们把硅胶薄膜放到水中进行扫描,获得了皮肤纹理图,在此基础上进行后期渲染。此外,他们还会对坏猩猩进一步进行修饰,比如让它的口角更红润,鼻子、眼睛部分加上湿润的效果。

主角恺撒的塑造也在逐渐发生变化。起初它身体健康,经常在丛林里活动,皮毛上挂着水滴,看起来心事重重。随着故事的推进,它和另外一个角色发生冲突,情绪激动,眼底变得微红。之后它的眼角遭受枪伤,左眼出现暴露的血管。再后来每况愈下,被抓到寒冷的监狱里,此时它的枪伤正在恢复,但是脸色非常苍白,呈现死亡之色。“整个过程有延续性,我们对人物刻画比较满意。”朗格兰斯说。

为了让观众相信这些猩猩是真的,维塔的工作人员要对动态的部分进行调整,比如肌肉的收缩和颤动、肤色的变化、毛发的晃动。当地动物园向维塔分享了大猩猩的核磁共振成像图,让他们了解了大猩猩肌肉的密度、位置,以及骨架连接之间是否存在韧带等细节,从而建立起大猩猩的模型。因为大猩猩比人壮实得多,所以在设计时要附加上一些肌肉,还要调整肌肉的颤动、关节运动的速度、肌肤的褶皱和皮毛等细节,让猩猩们看起来更真实。

毛发的处理也是他们工作的重点。每一只猩猩大概有500万根毛发,所有的毛发都必须对重力和光线做出反应。毛发之间的交互、与皮肤的交互,以及与环境和光的交互都很复杂。维塔使用了Wig工具对每一根毛发进行建模,以调整它的长度、密度以及卷曲度。工作人员把一整片毛发进行复制粘贴,很快就可以把一个人物身上的毛发处理完。此外,他们还更新了对毛发上色的做法。之前采用的是人体毛发模型,但是人的毛发结构和猩猩不同,当折射角度不同的时候,猩猩毛发的变动和光泽与人类有些差异,后期制作时每一帧都需要调整。在《猩球崛起3》中,他们启用了新的模型,减少了很多后期制作的时间。

毛发制作的技术这几年进步很快。在《猩球崛起1》里,恺撒大部分时间待在家和办公室,只有少量的室外镜头。之后,维塔和《猩球崛起》第二、三部的导演马特·里夫斯合作进行第二个项目《生人勿进》,他们实现了毛发在潮湿森林中的交互效果,毛发和水的交互以及更多其他的元素的互动。在《猩球崛起3》中,拍摄环境变得更加严酷,超过一半的镜头是在雪地里拍摄的,这个对于复杂的毛发系统来说是个极大的挑战。

随着猩猩的移动,雪落在毛发上,然后又从毛上落下。雪的状态有时候像粉末,有时有点潮湿,有点黏,还有重量感,有时候又结了一层坚硬的外壳,常常一个环境中混合了不同类型的雪。当猩猩们在地上翻滚时情况变得更加复杂,如果只对毛发上的雪进行简单的叠加,是不会得到栩栩如生的效果的。“雪花不能像糖霜一样均匀沾染到毛发上,一定是有的地方还结了冰块,光线照射下来呈现出不同的反射、散射和漫反射效果,一切必须看起来是真实发生的。”他们对粉末状的雪花进行计算,将一些雪花变成雪花团,在毛发的外层结块,看起来更加真实。endprint

这一切都让人在观影时无法意识到银幕上的角色是穿着动作捕捉服装的演员,你会觉得自己在看真正的猩猩,即便它们骑着马,带着突击步枪穿梭在雪地里。或许,特效的最高境界是你知道这是特效,但是完全感觉不到它的存在,因为它在你眼里是“真实的存在”。

影片更让人感到真实的是猩猩们栩栩如生的表情,它们的表情能勾起你内心的情绪。它愤怒,你会跟着生气;它伤心,你也会跟着难过。

每个猩猩都有一个数字文件,比如眼睛的眨动、嘴角的开合都有相关的动作指令。维塔采用GPU的动画效果能很快进行测试,查看每一次调整和变化会出现怎样的效果。此外,他们用FACS的编码系统进行编码,通过人的表情变化来刻画心理活动,但不能让人的表情过多干扰到猩猩,因为它毕竟是猩猩。

“猩猩是由人来饰演的,但是它们的面部结构和人类不同,尤其是口角、口鼻和眉毛三部分。”朗格兰斯说。比如猩猩的眉骨比较大,毛比较多,它们和人皱眉的程度是不一样的,幅度要大很多。再比如,猩猩的嘴唇形态更适合捕捉食物,而非讲话。“人的表情如果完整地还原到猩猩脸上会很诡异,这就需要在人脸和猩猩脸之间找到最佳平衡点。我们要进行很多调整,每拍一个新场景都要进行这样的调整。”

朗格兰斯展示了“恺撒变脸”的过程,短短40秒内饰演恺撒的英国演员安迪·瑟金斯魔术般地由人变为猩猩。只见安迪的脸上贴满了用于动作捕捉的白色标记点,伴随着慷慨激昂的台词,脸部肌肉因愤怒而微微抽搐,眼睛微凸,布满血丝。在动作捕捉技术的帮助下,这种表演被完整地迁移到了恺撒的脸上。安迪的脸逐渐呈现出猩猩的皮肤纹理纹,脸颊慢慢凹陷下垂,眉骨一点点突出,眼睛深陷,眼纹、眼袋逐渐清晰,鼻翼变成猩猩独特的扁三角形,嘴巴凸起,脸上的毛发浓密,画面最后定格为恺撒。如此无缝转换令人惊叹不已,好像在变魔法一样。“我们要分析演员的表演,每一帧拍摄背后的意图是什么,非常深层次了解人的生理和猿的生理,才能进行无缝转接。”

虽然技术的魅力无穷,但是朗格兰斯再三强调是演员表演的重要性。“真人表演是一切的根基,没有真人表演就什么都没有。我们可以把你变成猩猩,但是你不是安迪·瑟金斯,你演不出恺撒。”

英国演员安迪·瑟金斯因为完美饰演了咕噜、金刚、恺撒等角色,被称为“动作捕捉第一人”。在他心中,动作捕捉是数字化妆手段,可以让演员饰演以前演不了的角色,但演员仍是动作捕捉的核心。没有了不起的演员,动作捕捉便无从谈起,技术只是一种手段,而表演才是精髓。詹姆斯·卡梅隆也持同样的观点,“表演捕捉”的关键在表演而不在捕捉,动作捕捉的目的是记录演员的精彩表演,并以此来驱动虚拟角色,表演不应该受限于技术本身,而任何一种技术,都只是为了讲好一个故事所采用的辅助手段。

美国影评人史考特(A.O.Scott)在《猩球崛起2:黎明之战》的评论里写道,恺撒是“数字时代继续重新定义大银幕表演的角色。它的面部表情和身体语言如此生动精准,无法说它的演绎将止于何处,维塔的精良技术又始于何处”。

精彩的特效让普通人也想体验一把。在维塔大师班上,快手科技Y-Lab实验室负责人郑文展示了如何在手机上把他的一位同事变成恺撒。“一般人们认为特效是非常专业的,计算量很大,我希望在低耗能设备,比如手机上实现特效,将精彩的特效技术带给每一个普通的用户,用手机就能拍出电影般梦幻的特效效果。”郑文说。Y-Lab实验室通过深度学习技术最新开发的手机软件,成功标注了摄像头中人体影像的各个关节点,实现了关节点随着人体运动的实时捕捉。未来,这项人体姿势估计技术可以应用于各种特效,简单操作就能让视频中的人变身特效角色。

朗格兰斯觉得这很有趣,人工智能、机器学习能够代替很多复杂的手工工作,让人更加专注于创意。“我们正处于一场技术革新的起点,我也很好奇,技术会将我们带向何处。”

他也承认技术的弱点,在所有的特效中,数字化的人类影像是最难制作的。他们已经创造出非常逼真的猩猩,但是创造真实的人类仍然很困难。

郑文解释:“我们对人类的表情和动作太过熟悉,一些造型如果过于接近真人,但凡有一些不自然之处,人类就会敏感地意识到这些角色看上去不对劲,让人反感,这就是恐怖谷效应。只有跨越了恐怖谷,人们才难以区分CG人物和真人之间的区别。而对于猩猩,我们并不熟悉它们的表情和细节,略有不自然之处我们也不会察觉。”

所谓的恐怖谷效应,是1970年日本学者森政弘提出的人类对拟真机器人的情绪假说:一个机器人表达出来的外观和情感与人接近到某一个点上的时候,会导致人对它产生强大的排斥力。这个理论同样适用于CG人物的塑造,想要跨越恐怖谷,尤其是表達真实的人类角色,至今为止还没有很好的解决方案。

电影《贝奥武甫》和《极地特快》,包括最早的《最终幻想》都证明了一点:现在的技术还无法真正突破恐怖谷效应。之后的《阿凡达》和《猩球崛起》都理性地往后退了一步,比如《阿凡达》中的纳威人和恺撒一样,毕竟不是真人,角色通过皮肤颜色、质地、纹理,以及鼻子、耳朵的形状等设定,让人们觉得他们是外星人,从而聪明地规避了恐怖谷效应。接下来的《创战纪》《速度与激情7》《本杰明巴顿奇事》《终结者4》《终结者5》让老人变年轻、让死人复活,也是适度使用技术制造了以假乱真的效果,但是离塑造真正面部表情和肢体语言都非常丰富的CG人物,还有一段距离。

在美剧《西部世界》里,当机器人和人类已经分不出彼此的时候,人类对他们的情感反应会再度回到正面,产生人与人之间的移情作用。如果人类能突破恐怖谷效应,我们将彻底分不清银幕上究竟是真正的人类演员还是他们的智能化身。

除了真实的人类,朗格兰斯认为世界上不存在他们做不出来的东西。“电影特效开创了以前只存在于我们想象中的世界,我们可以做出你想要的任何视觉效果,更大的挑战是人的想象力。”

上图:电影《猩球崛起3 :终极之战》剧照。恺撒的外形一直根据剧情发生变化,在困境时,他眼圈和面颊发红,眼里布满红血丝

下图:拍摄时,安迪·瑟金斯穿着灰色的紧身衣,戴着特制的头盔,身上和脸上贴满圆点,动作捕捉装备会记录他的每一个表情,传输进电脑用于分析调节

《猩球崛起》导演马特·里夫斯和主演安迪·瑟金斯在分析动作endprint

猜你喜欢

恺撒兰斯维塔
恺撒:拒绝王冠的人
阿维塔11
维塔斯开枪打鸟获罪
43年与1/30秒
43年与1/30秒
法医出手,恺撒瞑目
恺撒应对罢战军团
维塔斯丢了神秘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