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省首例输入性寨卡病毒病流行病学调查
2017-09-11黄会丽李国伟
黄会丽,李国伟
(1.通许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疾病预防和计免科, 河南 通许 475400; 2.郑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郑州 450007)
预防医学
某省首例输入性寨卡病毒病流行病学调查
黄会丽1,李国伟2
(1.通许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疾病预防和计免科, 河南 通许 475400; 2.郑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郑州 450007)
目的 分析河南省首例输入性寨卡病毒病的就诊过程和流行病学特征,为防控寨卡病毒病提供参考。方法 对患者进行流行病学调查,收集病例血液、唾液、尿液标本进行寨卡病毒核酸检测。结果 该病例为危地马拉回国人员,经检测患者的血液、唾液、尿液标本病毒核酸阳性并持续一段时间。患者体温最高38.5 ℃,有咽痛,伴有全身麻疹样皮疹,无关节、肌肉痛,无腹痛、腹泻,睑结膜无充血。结论 在流行季节,对有疫源地生活史的发热皮疹患者,加强流行病学检测。
寨卡病毒;流行病学调查;虫媒病毒
寨卡病毒病是由寨卡病毒引起的一种自限性急性传染病[1],主要通过埃及伊蚊叮咬传播。临床特征主要为皮疹、发热、关节痛或结膜炎,极少引起死亡,有证据表明孕妇感染后与新生儿小头畸形有关[2]。寨卡病毒是一种蚊媒病毒,最早于1940年在非洲的恒河猴中发现[3],随后其他地区也相继报道了该病[4~6]。2015年5月以来,寨卡病毒在全球多个国家和地区呈现迅速传播的趋势。目前,全球已有69个国家和地区报告寨卡疫情[7]。2016年9月10日,经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CDC)复核和河南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专家会诊,在河南省郑州市确诊1例输入性寨卡病毒病病例。该文通过分析该病例的流行病学情况,为寨卡病毒病防控工作提供借鉴和参考依据,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调查对象 河南省传染病医院报告的1例疑似寨卡病毒病患者。对患者进行流行病学调查,了解患者的旅行史、发病就诊情况,收集患者的临床症状、体征、实验室检查、病程进展等信息。
1.2 标本采集 按照《寨卡病毒病防控方案(第二版)》要求,采集9月8日-12月16日患者血液、尿液、唾液,标本采集、保存和运送均按方案要求进行。
1.3 实验室检测 采用CDC提供的引物序列,由郑州市疾控中心微生物检验所采用荧光定量逆转录PCR(RT-PCR)方法对患者标本进行寨卡病毒核酸检测。实验均在生物安全二级实验室开展。
2 结 果
2.1 病例发现 2016年9月8日,河南省新郑机场在入境人员中发现1例疑似寨卡病毒病病例,立即转运至河南省传染病医院进行诊治。当天下午采集患者的血液、尿液和唾液标本,到郑州市疾控中心进行检测,检测结果血液、尿液阴性,唾液阳性(此次检测试剂为上海之江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试剂),后经CDC复核血液、唾液、尿液均为阳性,确诊为河南省首例输入性寨卡病毒病病例。
2.2 临床表现及诊疗过程 患者,男,28岁,陕西西安人,郑州某公司商务人员。发病时间危地马拉当地时间9月4日,首发症状为发热(38.5 ℃),头疼。9月5日,出现咽痛症状,胸口最先出现皮疹,随后躯干、四肢皆出现皮疹,无关节、肌肉痛,无腹痛、腹泻,眼睑无水肿,睑结膜无充血。9月5日,前往当地医院就诊,在医院进行基孔肯雅热(lgM)、登革热(lgM、lgG、antegeno NS1)、寨卡病毒病(lgM、lgG)抗体检测均为阴性。当地时间9月6日7:35乘机从危地马拉起飞,上午11点多抵达美国洛杉矶,未出机场,晚上11点多从洛杉矶起飞,当地时间9月8日凌晨4点多抵达韩国。当地时间早上8点从韩国起飞,于北京时间9月8日9:30到达郑州。在新郑机场经入境筛查发现发热、出疹症状,经流行病学调查初步怀疑寨卡病毒病,即送往河南省传染病医院就诊。
2.3 实验室检测 9月8日入院后,血常规检测结果显示:白细胞5.06×109/L,中性粒细胞百分比71.74%,淋巴细胞百分比23.74%,红细胞5.27×1012/L,血红蛋白156 g/L,血小板203×109/L,麻疹病毒IgM抗体阴性。咽拭纸:风疹病毒核酸检测: 小于检测下限copies/ml;麻疹病毒RNA检测:小于检测下限copies/ml;疟原虫免疫学快速检查:阴性;镜检查疟原虫: 未找到。寨卡病毒核酸检测阳性。见表1。
表1 患者生物标本寨卡病毒核酸检测结果
2.4 流行病学史 2016年6月22日因出差前往危地马拉工作。在危地马拉居住2个多月,居住地蚊虫密度不高,但当地处于雨季,每周会有3~4次降雨,所居住酒店一直有防蚊措施(电蚊香)。8月初有与寨卡病毒病痊愈患者接触史,平时仅在酒店及公司活动,未到过树木密集的区域。蚊虫叮咬史不详。该患者在国外无同行人员。
2.5 病例治疗及转规 河南省及郑州市医疗专家组多次会诊,制定诊疗方案。该患者症状较轻,未做特别处理,以对症治疗为主,患者给予地氯雷他定、甲硝唑片、罗红霉素胶囊、维生素C、银黄含化片、蒲地蓝消炎口服液用于抗炎消肿、缓解咽痛。同时进行心理护理,安抚患者情绪。经CDC复核寨卡病毒核酸阳性,明确诊断“寨卡病毒病”,继续“银黄含化片、蒲地蓝消炎口服液”清热解毒、抗炎消肿对症支持治疗。该患者连续两次血寨卡病毒核酸检测阴性并连续隔离10 d以上,按照国家相关的寨卡病毒诊治及解除隔离标准,已达到临床治愈标准,并解除隔离。
3 讨 论
2016年2月8日,江西省赣州市赣县报道了中国大陆首例输入性寨卡病毒感染病例[8~9]。随后浙江省温州市、义乌市和广东省江门市、深圳市均报道了该病输入性病例[10~13]。2016年2月9日—2016年7月12日中国大陆共有22例入境病例被报道,商业和旅游业的快速发展导致了旅行人数的快速增长[14]。
2016年9月8日,河南省郑州市发现1例疑似寨卡病毒病病例,后经CDC复核,被确诊。该患者为河南省报告的首例寨卡病毒病,探讨该患者的发病就诊情况、确诊过程、流行病学史等,可为今后寨卡病毒病疫情的及时发现和处置,以及其它新发疾病的发现与防控提供参考信息。
该患者在入境时有发热症状,有利于出入境检疫部门发现,此外该患者还有大面积皮疹,为寨卡病毒感染的典型症状,再结合其旅行史来自疫区危地马拉,检疫人员首先考虑患者为寨卡病毒病疑似病例。该患者除临床表现有发热、皮疹,咽腔充血外,无其它不适,临床表现轻,恢复较快。
该患者入境后开始进行处置(发病第4天),采集血液样本寨卡病毒核酸检测发病第4、9、10天均为阳性,第14、15天阴性;唾液样本同血液样本寨卡病毒核酸检测于发病第4、9、10天均为阳性,第14、15天阴性;尿液样本发病第4、9、10、14、15天均为阳性,这与国外研究报道病毒在血液和唾液中存活时间较短,而在尿液中存活时间较长相一致[3,5]。目前国内出台的寨卡病毒病诊疗方案第二版,病人出院标准只规定血液核酸连续检测2次阴性,但对唾液、尿液、精液标本阳性病例没有明确规定,是否应该进行隔离,是否会引起病毒的传播,尚待进一步商榷。
寨卡病毒病是蚊媒传播疾病,传播媒介主要为埃及伊蚊,白纹伊蚊、非洲伊蚊、黄头伊蚊也可能传播该病毒。我国有关的伊蚊蚊种主要为埃及伊蚊和白纹伊蚊,埃及伊蚊主要分布于海南省沿海市县及火山岩地区,广东雷州半岛,云南省的西双版纳州、德宏州及临沧市,以及台湾嘉义县以南及澎湖县部分地区;白纹伊蚊广泛分布于辽宁、河北、山西、陕西、甘肃、四川、西藏一线及以南广大区域。目前,郑州市未发现埃及伊蚊,但有白蚊伊蚊,应加强伊蚊密度的监测和控制工作。
[1] Summers DJ, Acosta RW, Acosta AM. Zika virus in an American recreational traveler [J].J Travel Med, 2015, 22(5):338-340.
[2] Dick G W, Kitchen S F, Haddow A J. Zika Virus (Ⅰ). Isolations and serological specificity [J]. Trans R Soc Trop Med Hyg, 1952, 46 (5):509-520.
[3] Olson J G, Ksiazek TG. Zika virus, a cause of fever in Central Java, Indonesia [J]. Trans R Soc Trop Med Hyg, 1981,75 (3):389-393.
[4] Roth A,Mercier A,Lepers C,et al.Concurrent outbreaks of dengue, chikungunya and Zika virus infections-an unprecedented epidemic wave of mosquito-borneviruses in the Pacific 2012-2014 [J]. Euro Surveill, 2014, 19(41): pii-20929.
[5] Alera M T, Hermann L, Tac-an I A, et al. Zika virus infection, Philippines, 2012 [J]. Emerg Infect Dis, 2015,21 (4): 722-724.
[6] WHO. Zika virus. http://www.who. Int/ mediacentre/factsheets/zika/en/.
[7] Schuler-Faccini L, Ribeiro EM, Feitosa IM, et al. Possible association between Zika virus infection and microcephaly-Brazil, 2015[J]. MMWR Morb Mortal Wkly Rep, 2016, 65(3):59-62.
[8]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我国发现一例输入性寨卡病毒感染病例[EB/OL].[2016—02—09]. http://www.nhfpc.Gov.cn/yjb/s7860/201602/clbll901d26d46f4b 8bd078edbb40c8c.shtml.
[9] 李建华,黄仁发,杨健平,等. 中国大陆首例输入性寨卡病毒感染病例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检测结果分析[J].中国公共卫生,2016,36(2):413-415.
[10] 凌锋,余向华,孙继民,等.一例输入性寨卡病毒病调查报告[J]. 浙江预防医学,2016,28(4): 325-327,331.
[11] 董选军,孙继民,楼莲青,等.中国大陆第三例输人性寨卡病毒病病例调查分析[J]. 中华流行病学杂志, 2016, 37(5): 597-599.
[12] 郑南才,刘鹰航,陈清,等.江门市十例输入性寨卡病毒病患者的临床特征[J]. 中华医学杂志,2016,96(45):3666-3668.
[13] 吴德,张欢,谈琦琪,等.中国18例输入性寨卡病毒感染者实验室检测结果分析[J]. 中华微生物学和免疫学杂志, 2016,36(10): 721-726.
[14] Zhou P, Wang J, Zheng Y, et al. Zika Virus May Affect the Universal Two-Child Policy: A New Challenge for China[J]. PLoS Negl Trop Dis.2016 Nov 10;10(11):e0004984.
[责任编辑:张亚光]
Epidemiological Investigation of the First Patient with Imported Zika Virus in Some Province
HUANG Hui-li1, LI Guo-wei2
(1.CenterofDiseaseControlandPrenventionofTongxuCounty,TongxuHenan475400;2.CenterofDiseaseControlandPreventionofZhengzhou,ZhengzhouHenan, 450007China)
Objective To describe the epidemi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process of the first confirmed imported case of Zika virus in Henan province, and to provide experiences and references for the prevention and control of Zika virus disease.Methods Information on epidemiology and clinical manifestation was collected from interviewing the patients. The blood, urine and saliva samples were collected and tested by real-time PCR.Results The patient was returned from Guatemala. The blood, urine and saliva samples were positive for Zika virus by real time PCR for a period of time. The patient got a fever at 38.5℃ and had a sore throat, accompanied by systemic measles like rash.Conclusion This investigation is about the first confirmed imported case of Zika virus in Henan province and infected in Guatemala. It would be helpful to the management of other imported cases with Zika virus for the future.
Zika virus; epidemiological investigation; Arboviruses
2017-01-03
黄会丽(1973-),女,河南省鄢陵县人,本科,主管医师,从事传染病防治工作。
R181.3
B
1008-9276(2017)03-0284-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