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张学良:我为美食狂

2017-09-11◎荆

百家讲坛(蓝版) 2017年6期
关键词:木樨赵四水煮鱼

◎荆 墨

张学良:我为美食狂

◎荆 墨

张学良一生漂泊,却酷爱美食。他早期的饮食习惯受父亲的影响,大碗喝酒,大口吃肉。到了北京和天津后,他改变了饮食习惯,几乎尝遍了天下美食。

张学良在沈阳的时候,喜欢去大东区的宝发园用餐。这里的招牌菜叫“四绝菜”,分别是熘肝尖、熘腰花、摊黄菜和煎丸子。四绝菜的共同特点是嫩,却又嫩得各有千秋,深受食客们的欢迎。一次张学良慕名而来,吃后赞不绝口,特地见了大厨,并赏给他十块大洋。

张学良酷爱红烧肉。一次中国银行奉天(今沈阳)分行经理卞福孙举办了一场盛大的宴会,特别邀请张学良出席。席上张学良很少动筷,于是卞福孙特意让家厨做了一盘红烧肉上席。张学良吃了一块后,觉得甜软香糯、肥而不腻,赞不绝口。

回到府中,张学良意犹未尽,向赵四小姐连连称赞卞家大厨红烧肉做得好。赵四小姐当即提出以帅府大厨与卞福孙交换家厨。清末民初之际,家有良厨是一个人身份显赫的象征,张学良明白这样夺人所爱非常不妥。但最后还是给卞福孙写了一封信,提出很想再吃一次红烧肉,所以要借家厨一用。卞福孙当然晓事,立即将家厨赠予帅府。从此张学良很长时间都把这位厨师带在身边,据说当时这位厨师的月薪已经高达60块大洋。

抗战时期,张学良被幽禁在湖南湘西。该地贫穷,交通不便,吃肉很成问题,因此张学良常常亲自上山打猎。随着战事的变化,张学良从湘西转移到贵州深山中的阳明洞。在那里,张学良不得不在山洞内生活,靠油灯看书。在这样恶劣的生活条件下,他的身体没有被拖垮,除了得益于精神上的达观,也和他爱吃野味、野菜有关。

在住处附近,张学良偶然发现树上有黑木耳,又嫩又脆,就常常亲自去采回来做菜。采来的木耳,他喜欢用当地的小葱、小蒜拌着吃,或素炒,或炖野味。有条件时也会炒木樨肉—用猪肉、木耳、鸡蛋炒制,因为鸡蛋的颜色像木樨(桂花)而得名。

在贵州的几年里,张学良爱好钓鱼,常把钓来的鱼让厨师红烧、清炖。而赵四小姐结合了当地的烹饪手法,创制了一道拿手菜—豆腐炖鱼。

1949年后,张学良到了台湾。国民党元老张群每次宴请张学良,必上水煮鱼。张学良对这道水煮鱼的做法感到新奇,特别是把辣椒先在油中烹炸,再加料加汤,这是他以前没见过的做法。张学良夫妇还特别喜欢油爆双脆,这道菜由猪肚和鸡胗为原料爆炒而成。张学良评价此菜:“色泽洁白、鲜嫩脆香,将不入流的食材做成席中上品,实在难能可贵。”

席间,张学良与张群交流对川菜的看法。张学良认为川菜主要特点有三:一是辣味诱人,二是菜式多样,三是清新淳厚。因此,上至高官、下至百姓,社会各阶层都能接受。

张学良的好胃口,其实和他的性格有关系。一般心胸宽广的人,相应的食域也更宽广。张学良由于心胸宽广,胃口好,活到了101岁。

编 辑 / 夕 颜

猜你喜欢

木樨赵四水煮鱼
木樨花
木樨花
木樨赞
美味的水煮鱼
三吃水煮鱼
秋日
开心一刻
开心一刻
微妙的人性
如此享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