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肿瘤专家解读化疗真相

2017-09-11

新传奇 2017年29期
关键词:癌细胞靶向癌症

肿瘤专家解读化疗真相

多少年来,如何治疗癌症,一直困扰着人类,这其中有关化疗的讨论最让人困惑。有人说化疗救人,也有人说化疗害人。要不要化疗,成了癌症患者首先面对的生死抉择。对于化疗,专家也作出了解释。

选择药物化疗,需要综合患者的病情和体质以及医生的建议,才能选择到最适合自己的药物。专家表示,如果经济条件有限,不如选择同类的国产药,也可以将一部分的钱用在减轻化疗副作用上

化疗依然处于基石地位

南方医科大学肿瘤中心主任罗荣城教授表示,在治疗癌症的三大传统治疗手段中,化疗出现的时间稍晚于手术和放疗,大约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

最早的化疗药物是氮芥,它本是二战时使用的一种毒气,人们偶然发现它对淋巴癌有一定的治疗作用,此后通过结构改造,降低毒性后,便得到了氮芥类抗肿瘤药物。

化疗是通过化学药物杀灭癌细胞,以达到治疗目的。它是一种全身治疗手段,无论口服或静脉给药,化疗药物都会随着血液循环,流遍全身绝大部分器官和组织。

因此,在免疫治疗及靶向药物尚未出现时,化疗是治疗血液肿瘤的首选手段,如白血病、淋巴瘤、骨髓瘤等。特别是骨髓移植联合化疗的方式,曾经是治疗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等血液肿瘤的最佳选择。

此外,化疗在治疗绒癌、小细胞肺癌等实体肿瘤上,也有较大优势,有效率可达到80%以上。

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肿瘤外科主任医师王健生指出,化疗对乳腺癌的疗效也非常明显,能杀灭原发癌块和转移病灶中的癌细胞,放疗后,有些癌块缩小,使原来不能手术的乳腺癌患者可以手术。

罗荣城说,但化疗不能区分“敌我”,也会造成对正常细胞的伤害,导致化疗患者免疫力明显下降、大量脱发。其副作用还包括肠胃不适,如恶心、呕吐,以及对肝肾心肺器官的毒性损害。

所以在分子靶向药物、检查点靶向单抗药物、细胞免疫治疗越来越多的今天,化疗的优势已在逐步减弱。在能选择靶向药物或免疫治疗时,医生通常会优先向患者推荐这些能做到精准治疗的手段。

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肿瘤内科主任医师李峻岭也提到,肺癌的一线治疗中,化疗所占比例正在缩小。这主要是因为免疫组化研究及靶向药物越来越多,能实现化疗所无法达到的精准治疗。

从这个意义上说,肺癌治疗正在进入“去化疗”时代。但不能否认,在癌症治疗的各种手段中,化疗仍处于基石地位,与其他疗法的联合治疗有时能起到较好的效果,但前提是准确选择适应症。

化疗会让癌症扩散?

化疗在多年应用的过程中,一直处于毁誉参半的讨论中。最近,刊登在美国《科学转化医学》杂志上的一项最新研究又称,化疗可能促进癌症扩散并诱发更具攻击性的肿瘤,从这个意义上讲,化疗甚至起到了“助纣为虐”的效果。

针对化疗药物对乳腺癌患者的影响,美国耶希瓦大学爱因斯坦医学院研究团队展开了研究,结果发现,使用两种常规化疗药物的20位乳腺癌患者,癌细胞扩散到了其他部位。他们还发现,患乳腺癌的老鼠接受化疗后,其体内和肺部循环的癌细胞数量在增加。因此,研究人员认为“化疗虽在短期内使肿瘤缩小,却可能导致癌细胞在体内扩散”。

究其原因,研究人员认为,关键在于两点:

一是具有毒性的化疗药物或能启动患者体内的“修复机制”,让肿瘤更强势地卷土重来;

二是化疗药物可能增加血管内的“通道”数量,利于癌细胞扩散。

该研究首席作者乔治·卡拉扬尼斯博士强调,研究结果并不意味着患者不能接受化疗,而是应加强监测观察,以确定化疗后癌细胞是否扩散,并及时采取相应对策。

如“术前化疗”后观察到肿瘤标记物上升,那就应中止化疗,先做手术,然后再做“术后化疗”。他表示,针对其他癌症还需进一步开展深入研究。

针对这项研究和结论,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防癌科主任医师袁凤兰说:“对这种研究,我们需要辩证看待。”

首先,该研究只针对乳腺癌病人,没有研究其他肿瘤患者,存在明显的局限性。目前,我国针对乳腺癌病人使用的治疗方法已是乔治·卡拉扬尼斯博士推荐的方法。一般当肿块较大、超过3厘米时,我们先化疗再手术,之后再做术后化疗,同时加强监测。目前看来,治疗效果还是不错的。

其次,该研究的样本仅20例,不具说服力。我国人口基数大,患者量相对较多,因此国内研究一般都基于较大样本量,经大数据分析后得出的结论才更有说服力。

最后,该研究还提到对老鼠的观察,这部分属于动物实验,在我国,未经临床试验得出结论的研究一般不作为结论依据。

王健生也认为这个研究“不太靠谱”。其研究指出“化疗或使癌细胞扩散”,这个“或”字代表了可能扩散,也可能不扩散,只是一个推测,却会无限放大化疗的负面影响。

近年来,生活中、网络上有关化疗的传言很多,比如“化疗不起作用”“癌症患者是死于化疗,而非癌症本身”等,给肿瘤患者及其家属带来巨大困扰。

比如2016年,网上就有文章称,“研究表明,澳大利亚癌症患者的5年存活率是60%,但单纯化疗的患者5年存活率只有2.3%。研究人员认为,化疗对延长患者生命来讲,贡献率非常小”。

随后,有专家进行了辟谣:2.3%的说法的确来自澳大利亚学者2004年发表的论文,但作者在文中写的是,化疗对总体生存率的贡献是2.3%,而不是生存率只有2.3%。

癌症有100多种,每种癌症都有不同分期,化疗并非适合于所有癌症、所有分期,而是有自己的适应症。

最让专家担忧的是,有些患者受到一些不靠谱信息的影响,认为化疗极其痛苦且死得更快,从而对化疗产生愚昧的抗拒心理,于是放弃现代医学疗法,尝试一些非主流疗法,既花光积蓄,又耽误病情,最终失去生命。

缺铁性贫血在6岁以下的贫血患者中占90%[2],这主要是由于疾病早期并无特异表现,家长难以察觉。此疾病与铁元素吸收障碍、摄入不足等均有直接关系,机体可见持续性铁元素缺乏,进而造成血红蛋白合成功能下降[3~6],影响细胞充盈程度,最终引发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同时,导致红细胞体积变化,可见其体积不均匀。地中海贫血则主要是因珠蛋白肽链合成障碍所致,根据其基因型可分为单纯性α地贫、单纯性β地贫、αβ复合型地贫。其中受基因缺陷影响,不同患儿珠蛋白肽链也不尽相同,故而患儿可能会出现不同临床表现,严重者可导致进行性溶血性贫血[4~5]。

2016年,23岁的影视演员徐婷就因害怕化疗,又受到不法中医的欺骗,最终因一再错失治疗机会而离世。

化疗还是利大于弊

多位专家都指出,在选择癌症治疗手段时,最关键的是选择正规医院,并遵医嘱接受规范、精准的治疗。千万不可听信江湖郎中或“半桶水”医生对化疗的妖魔化。

化疗就像一把双刃剑,有利也有弊。该化疗时,一定要及时化疗,不要过于纠结所谓的化疗副作用,对于适合化疗的癌种和病人,利要远远大于弊。

比如,不管早期还是晚期,淋巴瘤、白血病、绒癌、睾丸癌等,由于它们对化疗高度敏感,很多可以通过化疗或化疗配合靶向治疗、放疗而治愈。即使需要承受脱发、恶心、呕吐等副反应,但付出这些代价是值得的。

同时,我们也不能迷信化疗,它不是万能的。有些癌症晚期患者对化疗不太敏感,疗效确实有限,可听从医生建议不做化疗。

袁凤兰补充说,医生会严格遵守化疗用药准则,充分考虑病人情况,制订个体化的化疗方案。随着医学的发展,减轻化疗过程中恶心、呕吐等副反应的药物已经出现,可大大减轻痛苦。

她强调,好心态对疾病治疗至关重要,很多病人一听到癌症、化疗等词精神几乎崩溃,一点点药物反应就支撑不住,自然达不到良好效果。患者坚强、乐观、积极配合治疗,才是应对的关键。癌症只是一个慢性病而已。

最后,王健生表示,医学知识一直在不断更新,新研究的确可能颠覆过去的认识。但对老百姓而言,无论治什么病,理性看待新研究,听从专家的建议,规范治疗才是正道。(《生命时报》)

猜你喜欢

癌细胞靶向癌症
新型抗肿瘤药物:靶向药物
如何判断靶向治疗耐药
BCAA代谢异常与癌症的相关性研究进展
FBP1在癌症中的研究进展
体检发现的结节,离癌症有多远?
癌细胞最怕LOVE
靶向治疗 精准施治 为“危改”开“良方”
假如吃下癌细胞
癌症“偏爱”那些人?
癌细胞最怕Lov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