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综艺节目将何去何从
——从《朗读者》和《见字如面》谈起

2017-09-11刘思彤

传媒 2017年15期
关键词:朗读者明星文化

文/刘思彤

综艺节目将何去何从
——从《朗读者》和《见字如面》谈起

文/刘思彤

当前,各种形式的综艺节目充斥荧屏,但很多节目因为过于追求收视率而失去了综艺节目应有的“底线”,甚至走向低俗和炒作。由央视推出的《朗读者》和黑龙江卫视播出的《见字如面》和这两档综艺节目,在当前综艺节目娱乐化的浪潮中脱颖而出,成为综艺界的一股清流。

形式质朴而情感真实

在竞争越来越激烈的电视行业,如何成为收视翘楚,提高媒体经济效益,成为电视节目关注的焦点,这导致近几年综艺节目出现过度娱乐化的倾向,越来越多的综艺节目开始选择影视圈中的当红明星作为收视率的保障。千篇一律的综艺节目设计让观众产生审美疲劳,《朗读者》和《见字如面》的开播,让不少观众眼前一亮。

首先,节目形式简洁质朴。不过度追求形式的繁琐,转而追求更深层次的精神内涵,成为这两档节目的共同点。《见字如面》是通过邀请嘉宾来朗读他人信件这一方式,将嘉宾自己对信件的感悟传递给观众。这档节目更符合欧洲的极简主义要求:没有多余的话语,没有过多的掌声,只有为数不多的现场听众和清晰的朗读声。而央视《朗读者》从形式上看,在简洁中又透出灵活,节目舞台简洁而不失大气,庄严素朴的舞台上只有主持人或朗读者一人。节目环节也比较简单:在每一次朗读之前,朗读者和主持人会围绕自身的经历和所要朗读的文字进行简短的交流,接着便是朗读环节。但也有例外,如96岁高龄的著名翻译家许渊冲先生上台后,主持人考虑到先生年事已高,便直接在舞台上对其进行采访,采访的声音也尽可能地慢而洪亮,以便老先生能听清楚。又如,在朗读者周小林夫妇出场前,节目组特意制作了一段视频来介绍这一对平凡却恩爱的夫妇。这种针对不同朗读者采取不同介绍方式的做法,透露出其灵活多变的创作理念。

其次,实力演员和名人的加盟。作为综艺节目,在媒体市场利益的杠杆下追求收视率本无可厚非,但一味地将收视率放在首位,必将导致节目质量下滑,出现过度娱乐化的现象。《朗读者》和《见字如面》两档节目坚持艺术本真至上的创作原则,在多元化的电视节目中独树一帜。

如在《见字如面》节目中,读信人是中国两岸三地的实力派演员,有来自台湾的归亚蕾、王耀庆;有年轻演员林更新、蒋勤勤;还有张国立、何冰等老演员。这样的嘉宾阵容让整档节目照顾到了不同年龄段的观众,嘉宾在读信时,声情并茂,代入感极强,使节目在播出之后好评如潮。《朗读者》则由著名主持人董卿制片并主持,在形式上简洁而质朴,节目中有明星也有普通人,有如演员濮存昕、翻译家许渊冲、世界小姐张梓琳、国际医生蒋励、企业家柳传志、普通人周小林夫妇等。他们都有自己精彩的故事,而节目要做的不仅是分享他们的故事,还要将他们身上美好的品质展现给更多的人。

思想的深刻与文化传承

近几年的电视节目过度追求收视率,一些节目为了迎合观众的审美趣味甚至走向低俗和媚俗。虽然能在短时期内创造较高的收视率,但从长远来看,不利于电视节目的正常发展。

《见字如面》节目整体分为两个环节——拆信和读信。读信的人是影视演员,在没有过度灯光和舞台道具的情况下,他们能够打动观众的只有自己的真情实感。而拆信人则为香港岭南大学中文系许子东教授和中南大学文学院杨雨教授,他们站在文化层面对信件进行的精辟解读,与整个节目的文化诉求相得益彰。节目采取娓娓道来的方式,将信件所承载的情感和文化气息通过拆信人和读信人传递给观众,唤醒了人们心中对过去的怀念。

而《朗读者》吸引人的则是其深刻的文化内涵。无论是老舍的散文,许渊冲的译文作品,朱生豪的情书,还是鲍勃·迪伦的歌词,无一不是颇具文化气息、极富感染力的文字。节目的每一期都会有固定的主题,这就使整个节目节奏更加紧凑,立意更加鲜明。节目通过将正能量的文化作品展示给观众,感染到更多的人,这与其说是一种文化的传递,不如说是节目和观众的精神交流,让观众产生情感共鸣和文化认同。同时,除了能够观看质朴而大气的舞台布置,言语妆容得体的主持人和朗读内容的之外,观众还能听到由著名钢琴家李云迪现场弹奏的背景音乐,以及台湾民歌手胡德夫演唱的《匆匆》。无论是《见字如面》还是《朗读者》,它们唤起的不仅是人们的怀旧情怀,还有对于知识和阅读的渴望。

亟须摆正自身地位的综艺节目

当今中国的综艺节目存在着引进过多而原创较少的问题,收视率较高的几档节目无一不是借鉴国外模式或者直接照搬过来的。这一方面是因为立足本土化的综艺节目尚处于初级阶段,本身缺乏经验,而借鉴或者照搬其他国家和地区的优质节目,往往可以学习其成功经验,也能够节约时间和制作成本,达到少走弯路的目的。另一方面,将在国外受到观众肯定的节目直接照搬过来,加入中国当红的影视演员或者明星,成为各家电视台提高收视率的不二法宝,这反过来又进一步刺激了对国外综艺节目不加改动全盘照抄和复制。

但是,这些照搬的节目模式难以做到尽善尽美。以真人秀节目为例,尽管各大卫视纷纷使出撒手锏,邀请明星参加节目,但没有精细的分工,工作人员一人兼多职成为常态,缺乏有效的团体协作。此外,真人秀节目显然是为了迎合观众窥探明星私生活的欲望,满足观众对明星日常生活的好奇心,其真实性完全受制作人的影响,违背了“真”的初衷。因此,虽然这些节目在短时期内爆红,但也受到了媒体人和观众的诟病。

作为媒体文化的一部分,综艺节目不能仅成为人们茶余饭后消遣娱乐的一剂调味品,它本应具有一定的文化独创性和文化传承功能。一味地打趣调侃、直接照搬的“拿来主义”、毫无文化内涵的过度娱乐化,无疑会影响到综艺节目的健康发展。

作者单位 桂林航天工业学院

本文系广西市厅级课题“广西传媒产业发展的比较研究”(项目编号:KY2016YB521)的研究成果。

猜你喜欢

朗读者明星文化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年味里的“虎文化”
谁远谁近?
明星们爱用什么健身APP
评小说《朗读者》中《奥德赛》的隐喻
一封关于《朗读者》的信
扒一扒明星们的
《朗读者》:冰冷的历史沉思与深刻的人性寓言
第二场:品鉴《朗读者》
谁是大明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