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一带一路”措施的战略意义探析

2017-09-10黄蕾

环球市场 2017年13期
关键词:一带一路战略意义

黄蕾

摘要:“一带一路”建设是在新的国际国内形势下,把握我国重要战略机遇期,推动对外开放的新举措,也是基于新安全觀的周边外交大战略,表明新一届党中央在处理新型国际关系中的统筹兼顾与创新发展理念。

关键词:一带一路;战略;建设;意义

“一带一路”建设,将形成中西部地区与中亚、东欧、西亚的新商贸通道和经贸合作网络,带动内陆沿边扩大向西开放,既有助于拓展中国经济发展的腹地,也可以激活内陆和沿边地区的经济发展活力,推进中西部的开放型经济发展进程,形成中国经济的新增长动力。

一、“一带一路”战略应关注的问题

习近平主席在出访哈萨克斯坦和印尼期间提出了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倡议。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也强调要推进“一带一路”建设。

1.高度认识“一带一路”建设的重大意义。“一带一路”建设是在新的国际国内形势下,把握我国重要战略机遇期,推动对外开放的新举措,也是基于新安全观的周边外交大战略,表明新一届党中央在处理新型国际关系中的统筹兼顾与创新发展理念。目前各界对其战略意义认识仍然不足,需要统一思想,提高认识,让全世界特别是“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人民和企业更多的了解,使“一带一路”建设能够稳步推进,形成全方位对外开放新格局。

2.提升中国影响力的战略举措。“丝绸之路”是中国最早实行对外开放的标志,开启了中国与西方文明的交流通道,彰显了中华民族的开放精神,具有深刻的历史文化底蕴,以此作为我国推动与亚欧区域合作的“倡议”,既可以向国际社会宣示中国 “和谐包容、互利共赢、合作诚信”的开放理念,也能够淡化谋求区域合作主导权的意图,降低“中国威胁论”的负面效应,依照古丝绸之路的方向,“名正言顺”拓展我国与中亚、南亚及中东欧的合作,逐步提升我国在区域经济合作中的影响力。

3.新一轮对外开放的战略部署。当前,我国的对内改革和对外开放都面临着新的突破,而欧美等国却加强了对中国崛起的限制,美国推动的TPP和TTIP谈判,以高端开放为契机,企图掌控和影响下一轮国际贸易规则主导权,已对我国构成新的挑战和威胁。“一带一路”建设是突破这一压力的重大战略设计,通过拓展与亚欧市场的合作,推动市场多元化战略,降低对欧美日市场的依赖,不仅为我国新一轮对外开放赋予了新的内容,也为沿海、内陆、沿边新一轮对外开放指明了方向和著力点。

二、“一带一路”建设需要关注的几个问题

“一带一路”建设在推进的方向和方法上也要形成统一认识,要妥善处理好战略利益与商业利益的关系,尤其需要对以下几个问题达成共识。

1.“一带一路”建设是战略不是项目。“一带一路”建设是深刻把握我国开放型经济面临的形势变化和机遇挑战,以全球化视野对中国新一轮对外开放所进行的战略构想,是推动我国区域经济合作向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高水平拓展的战略布局,而非具体、微观的项目设计。因此,推动“一带一路”建设要从战略高度进行统筹谋划,避免聚焦于具体的项目规划。据悉,发改委已经初步完成“一带一路”建设的总体规划,由于过于具体,时间、截点过于清晰,一方面增加了推进的难度,易削弱市场主体参与的主动性和发展能力,另一方面,由于沿线国家经济体制、经济基础和经济战略不同,从中国的定位制定发展规划很难与这些国家的发展规划衔接,可能给外界以中国主导的感觉,使规划最终难以真正落实,影响战略倡议的落实效应。

2.战略布局的时空范围广跨度大。“一带一路”建设的内涵及外延丰富,涉及经济基础、上层建筑、国家安全等。“政策沟通、道路联通、贸易畅通、货币流通、民心相通”是“一带一路”建设的主体任务和目标,“五通”包含了国家政策、基础设施、贸易投资、金融体系及风俗文化等硬件软件、线上线下多方面内容。由于“一带一路”涉及国家众多,向东涉及亚太经济圈,向西紧连欧洲经济圈,人口占世界人口的60%,要实现这一目标的时空范围广、跨度大、周期长,甚至将伴随中国新一轮开放型经济发展的全过程。因此,要依据十八大三中全会确立的“加强顶层设计和摸着石头过河相结合,整体推进和重点突破相促进”,国家层面不应制定过于细致的实施方案,而是要确立原则、目标、方针、路径等,要留下足够的空间“让市场做主”。

3.战略设计要立足于现有基础和能力。我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已具备良好的合作基础,2013年,我国与丝绸之路经济带各国的贸易总额占我国外贸总额的15%;我国企业对沿线各国的非金融类投资达35亿美元,占我对外投资总额的4.5%;我国企业在沿线各国承包工程营业额占全国对外承包工程总营业额的45.4%。与沿线国家区域经济合作步伐正在加快,与上合组织成员、东盟、南亚、印度、巴基斯坦等国的经贸关系日趋紧密。若能在现有基础之上,依据我们现有的能力,推动经贸先行,贸易和投资的上升自然需要货币的跟进,人流物流的发展也会产生对道路的需求,最终就可实现货币流通,推动实现本币兑换和结算,实现经贸自由化。也就是习总书记所说的以点带面,从线到片,逐步推进区域大合作。要以实质性利益调动相关国家参与的积极性,防止短期目标设定的过高过大。

4.战略推进要充分尊重沿线国家的意愿。“一带一路”建设是中国单方面的顶层设计和战略构想,需要沿线各国的参与、合作才能真正落实,但“一带一路”各国社会制度、经济发展水平、文化差异较大,甚至宗教信仰也不尽相同,我国在推动建设进程时,需要对沿线国家有深入的研究和把握,要充分考虑不同国家的发展水平和承受力,避免出台由我国单方面主导,对各国统一的、脱离实际的政策措施。要采取灵活的、符合沿线各国意愿的举措,避免因为过度主导使沿线有些国家产生逆反心理,怀疑中国“一带一路”建设的真正动机,而降低参与热情。

5.战略安排要发挥市场决定作用。发挥市场的决定作用符合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也是推动各国经贸往来的共同法则。“一带一路”建设既要发挥政府的管理服务功能,更要发挥好市场的调节和资源配置作用,减少对市场主体的束缚,激活市场主体的内在动能和活力,形成“政府搭台,企业唱戏”的格局,使企业成为推动“一带一路”建设的主体和支撑力。政府部门、金融机构、中介组织要在信息传导、平台建设、资金支持、人力资源保障方面为企业提供更多支持。要促进沿线国家中小企业的合作,创新合作方式,以企业为纽带,将各国利益捆绑在一起,逐步实现市场一体化。境内沿线省市在国家制定的目标政策前提下,可以根据地方特色发挥自身的作用,但在与相关国家的合作中,也应坚持互利互惠的市场化原则,不能无限制的“让利”。

6.战略实施要考虑地缘政治经济格局。推动“一带一路”建设的实质是实行“以我为主”的開放及外交战略,要充分考虑因此而带来的地缘政治经济格局变化,一方面,中国与亚欧发展中国家的政经合作会加强,另一方面,与大国的竞争也会更为激烈。中亚作为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核心国,也是大国竞争的战略要冲,美国于1999年就通过了“丝绸之路战略法案”,并先后在中亚开辟了8个“转运中心”;中亚是欧盟主要贸易伙伴、投资及能源供应地;日本于1997年提出“丝绸之路外交”,并推动设立“中亚⑤+日本”外长会晤机制;中亚是俄罗斯长期的“后院”,俄罗斯对其政治倾向特别关注。虽然中国反复强调“不谋求地区事务主导权、不营造势力范围”,但也难免不产生中国与欧美日俄抗衡的嫌疑。因此,要充分预估可能的反作用力,避免问题出现时而措手不及。要“多做少说”,避免与美欧日俄等国在争夺中亚市场的直接对抗,使其对中国的防范与遏制加强,要学会使用博弈策略,既不张扬,也不畏缩,以利益驱动和吸引沿线国家主动参与及合作。

三、“一带一路”的重要战略意义

推进“一带一路”建设是我国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做出的重大决策,对开创我国全方位对外开放新格局、促进地区及世界和平发展具有重大意义。“一带一路”作为合作发展的理念和倡议,是依靠中国与有关国家既有的双多边机制,借助既有的、行之有效的区域合作平台,旨在借用古代“丝绸之路”的历史符号,高举和平发展的旗帜,主动地发展与沿线国家的经济合作伙伴关系,共同打造政治互信、经济融合、文化包容的利益共同体、命运共同体和责任共同体。

(一)“一带一路”是顺应当今世界形势新变化的大战略

“一带一路”顺应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文化多样化、社会信息化的潮流,秉持开放的区域合作精神,致力于维护全球自由贸易体系和开放型世界经济。这一战略略旨在推动沿线各国实现经济政策协调,开展更大范围、更高水平、更深层次的区域合作,共同打造开放、包容、均衡、普惠的区域经济合作架构。“一带一路”战略符合国际社会的根本利益,是国际合作以及全球治理新模式的积极探索,将为世界和平发展增添新的正能量。“一带一路”是中国与丝路沿途国家分享优质产能,它是共商项目投资、共建基础设施、共享合作成果,內容包括道路联通、贸易畅通、货币流通、政策沟通、人心相通等,具有重大意义。

1.是探寻经济增长之道。通过“一带一路”建设共同分享中国改革发展红利及发展的经验和教训,是中国将自身的产能优势、技术与资金优势、经验与模式优势转化为市场与合作优势,实行全方位开放的一大创新。中国将着力推动沿线国家间实现合作与对话,建立更加平等均衡的新型全球发展伙伴关系,夯实世界经济长期稳定发展的基础。

2.是实现全球化再平衡。传统全球化由海而起,沿海地区、海洋国家先发展起来,陆上国家、内地则较落后,形成巨大的贫富差距。传统全球化由欧洲开辟,由美国发扬光大,形成国际秩序的“西方中心论”,导致东方从属于西方,农村从属于城市,陆地从属于海洋等一系列不平衡不合理效应。“一带一路”推动全球再平衡,鼓励向西开放,带动西部开发以及中亚、蒙古等内陆国家和地区的开发,在国际社会推行全球化的包容性发展理念;同时,“一带一路”是中国主动向西推广中国优质产能和比较优势产业,将使沿途、沿岸国家首先获益,也改变了历史上中亚等丝绸之路沿途地带只是作为东西方贸易、文化交流的过道而成为发展“洼地”的面貌。这就超越了欧洲人所开创的全球化造成的贫富差距、地区发展不平衡,推动建立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一带一路”作为全方位对外开放战略,强调共商、共建、共享原则,超越了对外援助以及走出去战略,给21世纪的国际合作带来新的理念 。

(二)“一带一路”战略顺应了我国对外开放区域结构转型的需要

众所周知,1978年召开的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启了中国改革开放的历史征程。从1979年开始,我们先后建立了包括深圳等5个经济特区,开放和开发了14个沿海港口城市和上海浦东新区,相继开放了13个沿边、6个沿江和18个内陆省会城市,建立了众多的特殊政策园区。但显然,前期的对外开放重点在东南沿海,广东、福建、江苏、浙江、上海等省市成为了“领头羊”和最先的受益者,而广大的中西部地区始终扮演着“追随者”的角色,这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东、中、西部的区域失衡。“一带一路”尤其是“一带”起始于西部,也主要经过西部通向西亚和欧洲,这必将使得我国对外开放的地理格局发生重大调整,由中西部地区作为新的牵动者承担着开发与振兴占国土面积三分之二广大区域的重任,与东部地区一起承担着中国走出去的重任。同时,东部地区正在通过连片式的“自由贸易区”建设进一步提升对外开放的水平,依然是我国全面对外开放的重要引擎。

(三)“一带一路”战略顺应了中国要素流动转型和国际产业转移的需要

在改革开放初期,中国经济发展水平低下,我们亟需资本、技术和管理模式。因此,当初的对外开放主要是以引进外资、国外先进的技术和管理模式为主。 这是一次由发达国家主导的国际性产业大转移。而今,尽管国内仍然需要大规模有效投资和技术改造升级,但我们已经具备了要素输出的能力。据统计,2014年末,中国对外投资已经突破了千亿美元,成为资本净输出国。“一带一路”建设顺应了中国要素流动新趋势。“一带一路”战略通过政策沟通、道路联通、贸易畅通、货币流通、民心相通将中国的生产要素,尤其是优质的过剩产能输送出去,让沿“带”沿“路”的发展中国家和地区共享中国发展的成果。

参考文献:

[1]盛毅,余海燕等.关于“一带一路”战略内涵、特性及战略重点综述[J].经济体制改革,2015(01):24-29.

[2]申现杰,肖金成.国际区域经济合作新形势与我国“一带一路”合作战略[J].宏观经济研究,2014(11):30-38.

[3]张茉楠,全面提升“一带一路”战略发展水平[J].宏观经济管理,2015(02):20-24.

[4]袁新涛“.一带一路”建设的国家战略分析[J].理论月刊,2014(11):5-9.

猜你喜欢

一带一路战略意义
一件有意义的事
精诚合作、战略共赢,“跑”赢2022!
有意义的一天
生之意义
战略
战略
诗里有你
导致战略失败的三大迷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