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郭利兵:痴心不悔功夫梦

2017-09-10秦改梅

科学之友 2017年1期
关键词:咏春拳咏春武馆

秦改梅

8岁开始接触武术,15岁时因李小龙的电影《精武门》而真正爱上武术,自此一发不可收拾,视李小龙为偶像,把练好功夫当作毕生追求。现在的郭利兵在太原开武馆传授武术,投资制作功夫电影以及当演员参与功夫类影视作品的拍摄,全身心致力于推广咏春拳和截拳道,传播武术文化。30年的习武之路,郭利兵曾彷徨迷失过,庆幸的是数年磨砺终成正果,功夫梦得以实现。本期“心灵驿站”,记者走进郭利兵的咏春国术馆,与郭利兵一起来聊聊他的功夫梦。

自小痴迷英雄人物

似乎每一个男孩在小的时候都有一个英雄梦,郭利兵也不例外,受一些武打片中英雄人物的影响,加上自己儿时体质比较弱,想要通过练武强身健体,8岁就开始跟随村里的民间师傅学习长拳、武乡本土拳。后来看过电影《精武门》之后就开始痴迷李小龙和他的功夫,想着日后自己也能成为像李小龙一样的功夫明星。

上初中时,郭利兵和同学一起到学校附近的截拳道训练班学习。缘于对武术的热爱,郭利兵不满于只是利用短暂的课余时间进行学习,17岁便辍学全身心投入到武术练习中。

“辍学以后,我每天一大早就跑到附近的山上独自练武,除了下暴雨和大雪极端的恶劣天气外,其余的时间从没有间断过,就这样勤学苦练了整整两年。那个时候主要是反复练习之前学过的动作,先前打下的基础还算扎实,我一边练习一边阅读关于截拳道的书籍。”郭利兵回忆。

对于一个十几岁的孩子来说,每天起早贪黑自觉主动地坚持练习是一件特别需要毅力的事,但郭利兵并没有觉得当时有多辛苦。

“练武确实吃了很多苦,但我觉得只要你真的热爱它就不会觉得苦。那个时候每天在山上晨练的都是一群老人,我一个孩子不上学,鹤立鸡群地每天在他们中间摩拳擦掌让旁人都觉得有点奇怪。”对于年少的郭利兵来说,这是一个孤独的过程,没有家人的理解,没有小伙伴的陪同,独自坚守着一个别人眼中不切实际的梦想。

某天,郭利兵无意间在一本杂志上看到河北某武校的招生广告,觉得自己应该去接受更好的指导,便孤身前往学习。直到22岁郭利兵才返回家乡,那是他人生中很尴尬的年龄,已成年该自立的他却没有任何经济收入,家人质问他:“你每天这样练下去有什么用?想做什么?家里人能养活你一辈子吗?”来自生活和家庭的压力让郭利兵暗自发誓:“我不能这样对待父母,我要为自己争气。”之后的几年郭利兵边工作边练武,文化水平不高的他从事的大多是体力工作,辛苦的付出,微薄的收入,现实与理想间的落差,挣扎在生活困境中的郭利兵找不到人生的定位,一度迷失了方向。

受邀在山西省武警部队推广和教授咏春拳术

2008年,电视剧《李小龙传奇》及后来电影《叶问》的热播,又一次沸腾了他的热血,郭利兵浑浑噩噩的生活状态被打破。

“记得当时《李小龙传奇》我是买光碟一口气看完的,备受鼓舞。觉得自己练了这么多年功夫,也算是有所造诣,应该做点什么来成就自己,完成我的功夫梦。”于是郭利兵毅然决然辞去工作,改行在公园里教拳。

选择在公园教拳是因为没钱租场地,有那么半年的时间他每月只有700元的收入,还要承担房租和日常吃喝,日子过得很是窘迫。“刚开始只有一个徒弟跟着我学拳,后来慢慢发展到30多个,教学有了起色,积累了一些资金。2009年,在徒弟们的帮助下终于开了自己的第一家武馆,不久又开了第二家,学员越来越多,现在正着手准备第三家拳馆的开设。”郭利兵说武馆招生,全凭以人传人的好口碑,不做任何广告宣传。

在教拳的过程中,郭利兵也不断南下拜师学艺、交流学习。先后前往佛山、深圳、珠海等地,向各位名师求教,把领悟到的武学精髓倾其所学传授给徒弟,他坚信有朝一日,弟子们会成为他的终生骄傲。

从咏春中感悟生活智慧

关于咏春,相信大多数人和记者一样,都是从《叶问》系列、《一代宗师》和《师父》这些电影作品中认识和了解的。据郭利兵介绍,咏春在明末清初就已出现,当年五虎下江南时,叶问本想北上推广咏春拳,可惜由于战乱而中断。学武初期,郭利兵接触过不同武种,最终只选择了咏春。问及原因,郭利兵说通过练习咏春拳他悟到了功夫的真谛。

在甄子丹饰演的《叶问》里,叶问战胜对手后转身潇洒离去,而对手则是面目狰狞地挥舞着拳头,抛开影视作品中对英雄人物的塑造,咏春本身就是一种十分科学化和人工化的拳术。它无形而有形,往往能够一招致胜,其长处在于埋身搏击。它拳快而防守紧密,攻守兼备及守攻同期,注重刚柔并济,气力消耗量小。

如李小龙所说,功夫是一种特殊的技巧,是一门精巧的艺术,而不是体力活动。这是一种必须使思想的精华同技巧相配合的精妙艺术。功夫像科学一样需要寻求实证,再由实证中得到结论。功夫必须顺其自然,要像花朵一样,摆脱感情与欲望的羁绊,从思想中绽放出来。功夫原理的核心就是道,也就是宇宙的自然性。

俗话说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尽管采访当日在郭利兵的武馆里记者观摩了好多学员的练习,但一招一式间依然看不出任何门道,对于咏春的理解也是充满了疑惑。郭利兵说,李小龙《功夫之道》一书中写到的很多道理,刚开始他也不懂,是在后来的练习中逐步领悟的。

“就比如咏春拳的发力要领,什么是力从地起,其实很好理解,就是反作用力,生活中经常会用到。举个简单的例子,你把手中的这支笔笔尖朝上,用手去拍,会怎么样?”郭利兵问记者。

“手会疼。”

“那如果你用更大的力气去拍手会不会更疼?”郭利兵又问,接着进一步解释,笔不需要跳起来给你力,而是你给它力的时候,大地直接回馈回来的力,用的力越大,你的手受伤越严重,会扎穿你的手,这就是反作用力。

“咏春讲究的是以柔克刚,天下万物,相生相克。刚缺柔,浪费力气,柔缺刚,攻而不克。时间、空间、角度,都很重要。格斗的精髓不是拼身体,只要力与角度用对,可以给对方破坏性的重创,没有人规定当别人攻击你时就必须躲,反而是你攻击对方的最好时机,你的动作就是我动作的结果。”郭利兵脱口而出的理论解释让记者一头雾水。

面对记者的困惑,郭利兵起身示范,顺便教了记者几招咏春拳的防身动作,解释道,“学习咏春没有身体条件的制约,对于女性来讲可以起到防身的作用。就比如力量单薄的女性遇到了高大强壮的歹徒该怎么办?最好的办法就是用尽全力攻击对方的要害部位,在一瞬间破坏对方的身体平衡,这对自卫来说已经足够了,接下来就是拼命逃走。”

研究咏春、理解拳理、再用悟到的理论解释拳谱,随着人生阅历的增长和持之以恒的练习,郭利兵对咏春有了新的理解,他正计划写一本书,书名为《咏春之人生智慧》,来阐释人生智慧和咏春拳理的结合。

李小龙精神的传承者

练习咏春多年,和多位咏春大师切磋武艺不断自我提升,参加全国各类武术比赛获得诸多荣誉,在武术界也颇有名气,但郭利兵不敢自我标榜,不是谦虚,而是他觉得功夫之道太深远,学无止境。

从几招简单的示范动作中记者能初步体会到咏春的精妙之处,学习咏春没有身体条件的制约,也没有环境的制约。郭利兵说功夫到最后都应当和水一样,适应任何环境的变化,无论是街头,还是擂台,去到哪里就会适应哪里。

道理听起来很简单,但实际做起来却很困难。即使是当年在叶问的指导下严格训练的李小龙,在练习咏春的过程中也曾一度陷入困惑,参不透咏春“以柔克刚”理论,索性决定先放弃练习,乘船出海。在海上,李小龙回想起他所接受的训练,跟自己生起气来,就用拳头猛击大海里的水。就在那一刹那,他突然悟到了——水这种最普通的物质不正是说明了功夫的本质吗?不正是反映了功夫的真谛吗?用拳头打水,可水并不感到痛。再用尽全力打下去,水也不会受伤。想去抓它一把,可是却不可能。水,是世界上最柔软的物质,可以装在最细小的容器中,显得那么柔弱。但事实上,它却有着能够穿透世界上最坚硬的东西的力量。所以要想练好功夫,就得效仿水的本性。

“李小龙说,水倒入茶壶成为茶壶的形状,倒入杯子成为杯子的形状,它适应任何环境,无论你练习哪门哪派功夫,到最后都需要适应各种环境,因为危险是不分环境的,随时都会发生。”郭利兵说他以前一直不明白李小龙说的这个道理,直到近些年才理解透彻。

年少的时候郭利兵只是单纯地把李小龙作为自己的偶像,模仿他的动作和穿衣,后来觉得走偏了,现在更想做的是挖掘李小龙内在的东西。李小龙不仅仅是功夫巨星,还在异国他乡开武馆,推广中国武术文化,在他三十多岁时已经举世瞩目,得到世界的认可。郭利兵现在也在向偶像致敬,开武馆传播武道,还在努力成为一个功夫明星,像李小龙一样发光发热。

记者手记:在采访之前,记者认为功夫更多的是体力活,练武之人的形象也会是身材魁梧的健硕大汉,现在看来这只是记者的肤浅认识。采访中,坐在记者面前的郭利兵体态略显消瘦,静则一副云淡风轻的状态,动则强大的气场便扑面而来,展示的一招一式迅速且充满了力量。功夫的深不可测,短短一下午的采访记者也不过是略知一二罢了,真正钦佩的是郭利兵经过多年的人生磨炼培养成的强大内心与泰然自若的处世态度。

猜你喜欢

咏春拳咏春武馆
咏春
咏春拳
七绝·咏春
武馆的大事件
黄茑咏春
武馆过年
武馆寻宝
传统武术“咏春拳”在职校教育教学发展中的策略
舌尖上的武馆
结婚戒指